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贴:世说新语(221)

转贴:世说新语(221)  

不容轻视的邻国文化    (陈菊)

以往对日本民族的印象一直停留在血腥与暴力,学了一点日语后,我又不能不惊叹于他们的心思细腻与彬彬有礼。这个菊与刀的民族,总是让人不能小视。可能正是由于孤立于大洋之上,他们时刻害怕被世界遗忘,对周围各国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过分地敏感,因此,面对历史的责任,他们害怕去承担。而在面对现实时,他们就像日语中说的那样“一生懸命”地对待每一件事来提升自己的国际影响。

他们的文明比我们短暂,所以我们嘲笑他们借用我们的汉字,偷窃我们的文化。但是他们却把借去的东西在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不仅有些外国人通过日语认识汉字,甚至我们也不得不远渡重洋去向他们学习那些似曾相识的文字。而当满街丰田本田轿车横行,到处都是索尼佳能电子产品霸市时,我们还在为昨日的伤口而哭泣。遗忘固然不是一个伟大民族的作风,但是要让自己的昨天被记住,就要让自己今天的作用变得不可替代。

日本一直都在这样做,工业产业上的成就已足以震撼全球,而对于文化产业,他们也一直在力争上游。在近代的川端康成与大江健三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日本的文学就在当代世界文学的大舞台上扎下了厚实的根基。而我们一定也很难抗拒日本动漫中那些甜美而稚气的声音,向往那些理想的超人力量,陶醉于那些唯美的画面。一切都很纯粹,亲情爱情友情,一切都像他们的山水一样自然而隽永。他们的电影电视也多是表现微妙的平凡人的生活,从一开始就不动声色地将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柯南式的逻辑,《罗生门》式的辩证思维,莉香式(《东京爱情故事》)的爱情,阿幸式的坚强,一切都让我们看到了日本民族那些不能不让我们赞叹的个性。可能我们要说:“武士道的血腥呢?右翼的疯狂呢?美化自己算什么?”只能说他们时刻谨记着文化产业在信息资源全球化中的作用,时刻谨记着表现他们那些优秀的民族精神。他们在努力改变自己在世人心中那些暴力畸形的形象,让自己的文化更好地融入世界文明之中。

而当我们在为自己那泱泱五千年文化沾沾自喜时,就奠定了我们当代文化产业中那厚重的历史基调。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当之无愧的无价之宝,不然为何汉学会在国外火热起来呢!但是有一天,在这种浮躁的文化产业链中,我们开始发现传统的研究方法在现代社会中似乎渐渐失去了诱惑力。文化要产业化也要改革创新,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大潮,于是我们开始用现代化的研究方法去解读我们的历史文化,力求推陈出新,在被几千年严谨的学术风格压抑了的文化中也终于找到了适合口味的“文化大餐”,不知道这种文化在国外是否十分畅销,这种快餐的滞销可能是一部分人的痛心,而畅销可能就是十几亿人的悲哀了。

但我们是天生就喜欢热闹的,我们很多时候不喜欢通过个体来表现整体。我们也来学着拍大片了,场景都是气势磅礴、雍容华贵,几千万的片子拍下几千年的历史,解决几百个演员的生计——值!我们观众也可以在刚劲的中国功夫与勾心斗角的家国纷争中排解一下学习工作之余的寂寞。幸好外国观众看懂的和感兴趣的更多是他们没有见过的大朝丰物与中华武术,不然中国人的睿智就真的都要被曲解了。我们常常对外国文化中表现性与暴力的主题表示不齿,可我们的现代文化产业中又表现了多少纯粹的东西?当我们对自己的快餐文化产业抱着希望时,他们却偏偏要做一些时髦的“恶搞”,于是有了《雷雨》的古装山寨版;《赤壁》变成了“一个女人引起的血案”。还好《画皮》在鬼怪框架基础上改版后表现了点人性主题,但是细心的观众一直对“王生临死前向狐妖深情的表白”耿耿于怀、大惑不解。我想要是革命者看到了肯定会说:“那是封建的婚姻制度压制了王生与狐妖”的自由恋爱,道学家看到了也可能会说:“色诱是破坏和谐家庭的罪魁祸首。”这些连我们自己都解释不清楚的东西在我们的大片中真的通货膨胀了。批评太多了,骂声之中,轰杀之中,创新改革的路太难走了,那我们就多来些经典重拍!借借前人的名气,成就几个漂亮明星,也让观众过点真正的“耳目一新”的瘾。

但是喜欢宏扬自己的历史文化就得趁早啊,不要打开电视才发现成吉思汗竟成了日本人的“苍狼”,麻将成了日本人的“祖传游戏”。不要总是当我们在近代历史徘徊时,我们的邻国已回溯到了我们的远古千万年。我们今天在庆祝昨天的成就,而他们的今天却已经在为明天铺路了。

谁又在闭门造车讽刺媚外自贬身价,就朝东窗瞥一眼吧!

当炒作成为一种时尚    (早知)

面对信息炸弹体无完肤的轰炸,我们剩下的似乎就只有无条件地开放自己渐趋麻木的感官,醉生梦死在这个被炒作的世界。花样层出的炒作使我们掉入无聊的黄色新闻的陷阱,个人空间的碎片化以及情感真空所形成的孤独感,使我们习惯于寻奇猎艳,习惯于在一片虚情假意所营造的人间温情里自我陶醉。这一切便使炒作现象大行其道,弄得炒作俨然成为一种时尚,不炒作便是赶不上趟儿,便是对生活的一种背叛。无怪乎,总有人做出一些掩耳盗铃之状,其自得之形,实在令人忍俊不禁。无论做什么,都得炒作先行,似乎不来点,就是对不起观众,就感觉不踏实。

可以说,这年头,会学的不如会玩的,会玩的不如会炒作的,“炒作才是第一生产力”,“炒作才是硬道理”。炒作的卫星是越放越多,越来越高,而且手段之高超实在令人瞠目结舌。学术要炒作,娱乐要炒作,商场要炒作,新闻要炒作,连政治都得炒作炒作。不光要别人炒作,更要学会自我炒作。想在学术上成名,何必埋首故纸堆,皓首穷时只为一经,眼镜都厚了三厘米,也不见去掉“副”字。来吧!炒作啊,先在网上孤注一掷地宣布我已解出某某难题,然后之乎者也地忽悠那么一段,若遇到怀疑,机会来了。赶快视死如归地向挑战者发出生死贴:解出则你死,否则我死。如此一来,网民一关注,曝光率就上了。想拍电影,何必风里来,雨里去,还得高分贝地呐喊,不就是图个观众吗?这个简单,炒作啊!给他整出个全球招募演员,再整出个某某拍摄风波,最后加把劲,整出个绯闻来,还不迷死观众。商场炒作得出奇,在情人节来个接吻大赛什么的,媒体一报道,其知名度上升得能赶上神舟的速度。新闻啊,那就是炒作的学问,好的新闻就得炒,要炒得让人看不出任何杜撰的痕迹,炒得让人觉得这事挺熟悉但就是记不分明(其实写的就是他自己)。至于政治,那就得作秀,就得在人多的地方炒,要把无德炒成有德,就连那很普通的一笑也得加上点政治魅力。在看望灾民时,不小心沙子进入了眼睛,流泪了,得写成领导感动得流泪;每天大鱼大肉的吃多了,闹肚子,进医院,得解释为每天奔跑在抗灾一线给折腾的。总之啊,万事离不开个炒字,不仅个人要炒,更要动员全社会来炒,最后还得炒向国际,最好形成一种文化。看吧!炒作所创造的丰富成果:超女,天仙妹妹,芙蓉姐姐,木子美,武书连……

炒作之风如此之烈着实令人汗颜,这个社会几乎到了不炒不足以生存的地步,一个冷冰冰的社会,一经炒作整个儿就立马热起来,“超女热”,“博客热”,“世界杯热”……也许,我们的GDP大部分也是被炒出来的。我就纳闷,为什么在这个标榜着理性的社会,这种极幼稚的炒作却能左右逢源,屡试不爽?很多粗糙的炒作,稍有头脑的人就能将其识破,但人们仍是乐此不疲地沉醉于炒与被炒的游戏。我想这与人们缺乏独立之精神和社会人格的泛化不无关系。

现代社会的高度物质化和次序化正日益蚕食着人们的私人空间,面对着符号汹涌的世界,人们已无力固守自己的情感家园。被异化的人们,缺乏信仰的支撑,彷徨苦闷,像一个局外人一样游弋于精神的荒原,他们失去了对事物的理性认知,只是消极地等待着事情的降临,俨然一个信息的垃圾桶——来者不拒。而且内心的空虚使他们更倾向于追求感官的刺激,以释放心灵的重担,正好大量炒作所营造的感官刺激效果便迎合了这一需求。同时市场经济下人们普遍追求成功而形成的浮躁心理更助长了这一现象。“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激烈的竞争使人们不满足于传统的长周期、高成本的实干型成功之路,纷纷追寻所谓的捷径,想一蹴而就成为人中之王。很自然,这时候炒作便粉墨登场了,所谓的成功人士大批量地被复制出来。

然而这些原因解决的还只是一个市场需求问题,缺了传播媒体的介入,这一切只能是一个空架子。当代传播媒体用它那无所不包的话语霸权对人们进行着全方位的信息轰炸,永远以一种高姿态俯视着人们,这仿佛回到了荒谬的魔弹论时代,人们面对媒体的汹涌气势丝毫没有招架之力,只能被牵着鼻子,让自己的视线与媒体重合,保持与媒体思维的同步。在这样的环境里,人们没有任何力量去发出自己个性化的真实的声音,在媒体所营造的群体压力面前,人们变得沉默而至于盲目,“集体无意识”在现代社会是一种可怕的流行。这样媒体的绝对统治地位使得它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而进行某种指向性的舆论宣传,从而为炒作的成功提供极大的便利。实际上,有些媒体已完全丧失了他们的“天性”,自降身段沦为炒作的爪牙。所以说有媒体不一定有炒作,但有炒作就一定有媒体。

如此炒作之后,我们得到的又是什么呢?除了炒作者窃取了一些短暂的荣誉之外,我们实在是一无所有。人们可能会因为炒作的吸引而暂时忘却自身的空虚,而虚伪地将自己丢进别人自编自导的闹剧,不时发出醉酒似的喝彩,但热情消退之后,剩下的仍旧是迷惑和孤独,自欺欺人罢了。而炒作的另一方——媒体,可能因为连续的炒作(虽然获得了极高的关注率)搞得发生信誉危机而“债台高筑”,轻者被迫道歉以谢观众,重者则观众再也不买你的帐,看你哪来关注度(别以为我们好欺负,我们也有力量),就等着破产吧。危害最大的可能是对我们民族造成一种持久性伤害,因为炒作所加重的浮躁之风,使我们无法静下心来专注于自己的事业,而倾向于追求一种浮华的名和利,只知道用花哨的形式来包装自己。然而,没有实干精神的现代化建设只能是雾中花,水中月。其次,炒作所带来的尔虞我诈使我们本已脆弱的诚信体系雪上加霜,没有诚信的社会如何谈发展?记得前不久北京有一位因炒作而成名的娱记曾暴料说:我决定不跟踪王菲以让她安静地临产。这位老兄本来是一片好意,结果却惹来整个社会的口诛舌伐,认为其言行实在是一种作秀,一种低俗的炒作。这实在是一种悲哀,人做到这份上也太绝了,但这都是他自找的,谁让他以炒作为毕生的职业呢。所以,我们还是得静下心来,脚踏实地的做些事情。炒作,其实炒来炒去的还是自己做人的份量,在炒作之前,我们最好先掂量掂量。否则,当炒作成为一种时尚,我们也将人将不人,而至于国将不国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准备献身“广播电视编导”伟大事业的同学,应该了解电视媒体底色是什么?
怎样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让人逐渐失去思考能力的浅阅读
杨林:文腻与素心
真正的“第一次心动”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