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今名联鉴赏》(四)

《古今名联鉴赏》(四)

卷三  清代

 

孙髯翁对联一副

 

【作者简介】

孙髯翁(一六八五~一七七四):名髯,字髯翁,祖籍陕西三原。因其父在云南任武官,随父寓居昆明,自号“万树梅花一布衣”。孙髯翁墓位于云南弥勒县城髯翁西路髯翁公园内。

 

题昆明大观楼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鉴赏】

孙髯翁博学多识,乾隆年间,曾为昆明滇池大观楼题楹一幅,计一百八十字,号称“天下第一长联”、而孙髯翁也被后人尊称为“联圣”。

昆明大观楼,又称近华浦,在昆明城西南,濒临滇池草海北滨。清同治五年马如龙《重建大观楼记》载:“昆垣多山而少水,故滇池称巨浸焉,池之湄有浦,曰近华,因其近太华而名。”大观楼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余嘉华主编的《云南风物志》载:“康熙二十九年,巡抚王继文巡察四境,路过此地,看中这里的湖光山色,命人鸠工备材,修建亭台楼阁……因取名大观楼。”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作者先从空间写起,以极富动感的滇池“本来眼底”先声夺人,这是一种拟人化的开篇手法。滇池,又称昆明湖、昆明池、滇南泽,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南。东西两岸,有金马、碧鸡两山夹峙。湖水在西南海口泄出,称螳螂川,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的上源。五百里,是滇池面积的约数。《史记·西南夷列传》:“蹻至滇池,方三百里。”披襟岸帻,指敝开衣襟,形容态度洒脱,或衣着简率不拘,此处喻舒畅心怀。披襟,敞开衣襟;岸帻,推起头巾,露出前额。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此句承接上句的意思,由“喜”而“看”,登临者看见的不但是看见了“奔来眼底”的滇池,还看到了大观楼四周的景色。东骧神骏,指昆明东面的金马山如同骏马在驰骋;骧,马奔跑。西翥灵仪,指昆明西面的鸡碧山如同凤凰在飞翔;鸡如凤凰,凤凰为灵禽,凤凰来仪,故称为灵仪。北走蜿蜒,指昆明北面的蛇山如同长蛇曲折蜿蜒。南翔缟素,指昆明西面的白鹤山如同白鹤展翅飞翔;缟即白缯,素为生帛,均为洁白。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此处有如此美景,作者劝慰世人尽早前来游乐。高人韵士,统指文人骚客、隐士清流人等。选胜,选择胜日(好日子)。蟹屿螺洲,指散落在滇池中的小岛,它们有的形似螃蟹,有的状如泫螺。风鬟,即高髻,形容风吹来而显得蓬松秀丽;雾鬓,指双鬓梳裹的似薄雾。蘋天苇地,泛指水草之多、芦苇之茂。翠羽,泛指各种翠绿色的水鸟。 

“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结句以“莫辜负”领以下四句,以描写四周景色在时空上的变化和宜人。九夏,即夏季中的九旬。芙蓉,即莲花。三春,即春季中的三个月。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下联写历史人文,和上联的四周景色相对。面对眼前可观可叹的景色,作者感到了“注到心头”的“数千年往事”,都成了虚幻,英雄人物和历史都“杳如黄鹤”而一去不复返了。把酒凌虚,高举着酒杯对着天空。

“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此处分写汉、唐、宋、元四个朝代的历史典故。汉习楼船,据《史记·武帝纪》及《史记·平淮书》记载,公元前一百二十年,汉武帝下令“减陇西北地上郡戍卒,半发谪吏穿昆明池”,周围四十里“治楼船高十余丈”以操习水军。 唐标铁柱,据《新唐书》及《大唐新语》记载,公元七〇七年,因吐蕃及姚州蛮寇边,唐中宗遗御史唐九征率兵回击,大败之,在今云南祥云县建铁柱以示纪念战功。宋挥玉斧,玉斧为文房古玩,作写字时镇纸用。相传北宋初年在论定边界时,宋太祖赵匡胤竟手持玉斧沿着地图上的大渡河一划说:“此外非吾有也!”错误地置大渡河以外而不顾了。元跨革囊,革囊即皮筏子。据《元史·世宗本纪》记载,公元一二五二年,成吉思汗孙蒙哥命令其弟忽必烈统兵取云南,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筏以渡”,收回大理,统一云南全境。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作者对历史进行总结,笑历史英雄人物“费尽移山心力”,却都散入了历史的尘烟之中。伟烈丰功,亦作丰功伟烈、丰功伟绩,指功业多而且伟大。尽,为尽管之意。珠帘画栋,形容宫廷的豪华,以珍珠串成帘幕,以雕梁彩画构建宫室。卷不及暮雨朝云,化用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诗句“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结句以“只赢得”领以下秋日景色,采用的是诗词中常见且典型的“合”的章法。

孙髯翁现仅存对联三副,而此副对联足以成名立万,傲视群雄,可谓“孤联盖清诗”。有清一代,虽然诗词总体成就高于明代,但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不如对联突出,髯翁这副被称为“天下第一长联”的对联,足以和唐诗、宋词、元曲媲美。它将对联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峰,主要特点表现在:

一是声律更加成熟和谐。对联是“无韵的诗歌,有律的散文”,虽然不要求押韵,但也注重和讲究声律。中长联尤其是超级长联,更要讲究“马蹄韵”。所谓的“马蹄韵”,早在唐代或唐代以前就已为人所知,为人所用,骆宾王的《讨武曌檄》采用的就是“马蹄韵”。在长联中引入“马蹄韵”,是其借鉴散文尤其是骈体文声脚规律的结果。髯翁的这副长联基本采用的是“马蹄韵”,但又不完全局限于“马蹄韵”,而是根据文章的安排有所灵活使用。

二是遵守了“起承转合”的章法。对联的上下两联,一般难以写的错落有致,有的长联甚至写的杂乱无章,而髯翁这副对联从“滇池”的景色起写,最后又合到周围的景色,在章法结构上是请完整的。这个章法结构当然还包括了“承”和“转”的成份,上联描写景色的篇幅,可以看作是“承”的章法,下联写历史的篇幅可以看作是“转”的章法。同时,上联和下联又有各自的“小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这和较长的词的章法结构是一致的。

三是遣词造句可谓惜墨如金。惜墨如金是中国传统诗文的一大特点,这需要下功夫提炼,欧阳修《醉翁亭记》第一句仅五个字,即“环滁皆山也”,它是在几十字的基础上提炼而来的。髯翁的这副对联的提炼功夫,自当不在醉翁之下,其如上联中的“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仅用十六个字,便将昆明四周的景色概括出来,而且极其形象生动;又如下联中的“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也是仅用十六个字,便将四个朝代的历史概括了出来,而且典雅有致。

四是使用排比以增强气势。汉赋喜用排比,但往往喜欢面面俱到,用字生僻晦涩。孙髯翁的这副对联的排比浅近生动,而且还特别讲究互对(即词性、字义、句式相同或相近),给人以一种干净、整齐的艺术享受。其如“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等。

此外,此联还善于拟人,善于使用领字,也是此联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孙髯翁的这副对联,全联凡一百八十字,它之所以被称为“天下第一长联”,不是因为它的字数最长,而是它在长联中所取得艺术成就最高。迄今为止,比它长的对联不少,但都无法撼动它在长联中的“第一”的地位;也就是说,迄今无论多长的对联,都难以取代它“天下长联第一”的地位。现在有人将对联写得越来越长,甚至超过了一万字,最长的甚至超过了六万字,看起来却很像对偶的散文,而对偶的散文不是对联,这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郑燮对联三副

 

【作者简介】

郑燮(一六九三~一七六五):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清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著有《郑板桥全集》、《板桥先生印册》等。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鉴赏】

    郑板桥为扬州八怪之一,诗联书画皆能。此联通俗易懂,却深含哲理。上联“室雅何须大”,取意于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从颜回的陋巷,到刘禹锡的陋室,再到郑板桥的“斗室”,读书人居住条件虽然简陋,千年未改,但也占有天地一角,可以舍藏用行。下联“花香不在多”,也是取意于《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和古人所说的“稷黍非馨,明德惟馨”(《书·旅獒》)的道理是相通的,读书人以德为馨,千载依然。

 

题春联

除旧布新,明知往者非来者;

改天换地,始信今人胜古人。

 

【鉴赏】

    郑板桥此联皆取意于《论语》章句,上联“明知往者非来者”,源于《论语·微子》:“楚狂接舆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怠而!’”下联“始信今人胜古人”,源于《论语·子罕》:“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上联以“除旧布新”和下联“改天换地”相对,表明作者继承了“其命维新”的哲学思想和具有“人定胜天”的进取精神。全联气正而语不怪,调高而言不俗,对来者、今人具有一种永恒的激励作用。

 

六十自寿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鉴赏】

    自寿联与自挽联一样,也是对联所拓展的一种新题材。对自己所熟悉者,莫过于自己。十几年前,著名科学家、若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曾对记者说过一句话(大意):“我在阅读大量的古典诗词,我非常羡慕当代那些会写诗词的人,因为他们能将人生的美妙境界以诗的语言表现出来。”那么,诗词如此,对联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上联“常如作客,何问康宁”,意思是说每个人本是天地之间的匆匆过客,康宁生死又何必在怀?“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意为以“三余”为安,以书画吟哦为乐。“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此处意为要以“老顽童”的精神去玩世不恭,对“千官”那种有肉无灵的可怜虫顺便也进行了挖苦一番。

    下联“定欲成仙,空生烦恼”,这是作者对“得道成仙”的一种讽刺,但更主要的是对那些一心往上爬的可怜虫的讽刺。“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意为人无“三俗”,又能以诗画养性,则胜作神仙。“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意为自己生活自由自在,心不为形所役,自然是快活长寿。

    此联也是对“六十而耳顺”之语的一种诠释,联中有对官场的蔑视,有对自由生活的称赞,以“三余”为安,以“三无”为雅,同时也阐明了“六旬”和“百岁”的辩证关系,词虽俚而文不俗,意虽新而对犹工,确是怪手偶得,自是不可多得。

 

曹雪芹对联一副

 

【作者简介】

曹雪芹(?~一七六三):清代小说家。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后因家庭的衰败使曹雪芹饱尝了人生的辛酸。他在人生的最后几十年里,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十年创作了《红楼梦》并专心致志地做着修订工作,死后遗留下《红楼梦》前八十回的稿子。《红楼梦》内容丰富、情节曲折、思想认识深刻、艺术手法精湛,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自 

高山流水诗千首;

明月清风酒一船。

                

【鉴赏】

    曹雪芹此联一名《题砚》,但从联中的意象来看,以《自题》为确。全联格调之高,于七言联中,恐未有出其右者。高山流水,比喻结交知己或遇到知音,源于《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明月清风,意为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源于《南史·谢譓传》:“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惟当明月。”曹雪芹擅长小说,其《红楼梦》成为我国小说史上的一座丰碑,仅其文采之美,便在其它名著之上。前人有说,《红楼梦》是小说比诗写得好,今见此联,则无此憾矣。

 

罗典对联一副

 

【作者简介】

罗典(一七一九~一八〇八):字徽五,号慎斋。湖南湘潭人。清乾隆十二年乡试第一,乾隆十六年殿试传胪,选庶吉士,授编修官。后转御史,历吏、工二科掌印给事中,迁鸿胪寺卿,两主河南乡试,督四川学政。

题湖南长沙爱晚亭

爱日喜雨,蒸润着锦绣山河。汇八百里洞庭,耸七二峰衡岳。归楼听叶,古寺飞钟,林下停车,亭前放鹤。寻汉魏最初胜迹,览湖湘首著名城。大可搜芷搴兰,岂为赏心憩足。岁月莫蹉跎,值此风和景淑,且登临看东流帆转,南浦雁回,北麓斗横,西峦光霁;

晚烟朝霞,烘笼过繁华夏宇。溯三千年历史,数廿四代英豪。泄恨鞭尸,离骚忧国,遗书匡世,评论兴邦。迺周秦以还哲贤,皆吴楚群知硕彦,当骄地灵人杰,应惜寸时分阴。平生须砥砺,到此游目骋怀,安能负这春圃桃红,夏池莲脂,冬阁梅素,秋岭枫丹。

 

【鉴赏】

爱晚亭位于岳麓山下清风峡中,亭坐西向东,三面环山,为清乾隆五十七年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后湖广总督毕沅据唐代诗人杜牧《山行》中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改为爱晚亭。与北京陶然亭、滁州醉翁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亭。

上联“爱日喜雨,蒸润着锦绣山河。汇八百里洞庭,耸七二峰衡岳”,开篇写爱晚亭四周景色,讴歌了“八百里洞庭,七十二峰”等“锦绣山河”。爱日,冬日,此处犹为秋末初冬之日。《左传·文公七年》载:“ 赵衰 ,冬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后因称冬日为爱日。洞庭,位于荆江南岸,跨湘、鄂两省,天然湖面二千七百余平方公里,另有内湖一千二百平方公里。衡岳:指南岳衡山,又名寿岳、南山,为我国五岳名山之一,主峰坐落在湖南省衡阳市境内,有七十二群峰,层峦迭嶂,气势磅礴。

“归楼听叶,古寺飞钟,林下停车,亭前放鹤。寻汉魏最初胜迹,览湖湘首著名城。大可搜芷搴兰,岂为赏心憩足”,前四句描写景色,生动自然。接着以“寻”、“览”为领字,将视野移到“最初胜迹”、“首著名城”上,有览古思幽之慨。再下以“大可”的陈述和“岂可”的反问,表现了作者对此地美景的钟爱。

“岁月莫蹉跎,值此风和景淑,且登临看东流帆转,南浦雁回,北麓斗横,西峦光霁”,作者至此笔锋一转,以抒发自己的襟怀;在章法上,此处承担了 “转”、“合”章法成份。“且登临”以下四句,写东南北西的景色,虽然四面俱到,不但不觉得累赘,反而予人遐想。

下联“晚烟朝霞,烘笼过繁华夏宇。溯三千年历史,数廿四代英豪”,此处以景色与上联相对,行文过度,以下仍是以历史人文对景观名胜的艺术手法。“三千年历史“,概指湖湘历史久远。“廿四代英豪”,概指“二十四史”所记载的英雄人物。

“泄恨鞭尸,离骚忧国,遗书匡世,评论兴邦。迺周秦以还哲贤,皆吴楚群知硕彦。当骄地灵人杰,应惜寸时分阴”,此处以发生在楚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表达“惟楚

有才”的意思。“泄恨鞭尸”,指伍子胥率吴兵攻破楚国郢都,找不到楚昭王,就挖掘楚平王的墓,将楚平王尸体拖出鞭打三百鞭以泄愤。离骚忧国,指屈原被流放后,乃赋《离骚》,其中多有忧国之语。遗书匡世,待解。评论兴邦,待解。其下以“廼”、“皆”领句,概括楚地风流,盛产于斯。迺,同“乃”。硕彦,鸿儒俊彦,指杰出人物。再下以“当骄”、“应惜”领句,进一步肯定此处“地灵人杰”。“应惜寸时分阴”,可视为为下作出的铺垫。

“平生须砥砺,到此游目骋怀,安能负这春圃桃红,夏池莲脂,冬阁梅素,秋岭枫丹”,在完成对历史的回顾后,作者将笔触仍然拉回到现实中来,“安能负”以下所领四句,可看做全联的“合”。

孙髯翁的《题大观楼联》自问世以后,仿效者甚多,罗典的这幅对联也是一副模仿之作,但较其它仿作,更见功力。其如“归楼听叶,古寺飞钟,林下停车,亭前放鹤”之句,堪与髯翁媲美,“东流帆转,南浦雁回,北麓斗横,西峦光霁”之句,亦堪并肩。但细审之,下联较上联为弱,其如“泄恨鞭尸,离骚忧国,遗书匡世,评论兴邦”,尚未如髯翁之“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等句精妙;结句“安能负这春圃桃红,夏池莲脂,冬阁梅素,秋岭枫丹”亦未如髯翁之“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那样令人回肠荡气。

 

纪昀对联一副

 

【作者简介】

纪昀(一七二四~一八〇五):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题圆明园戏台

尧舜生,汤武净,五霸七雄丑末耳,伊尹太公便算一只耍手,其余拜将封候,不过摇旗呐喊称奴婢;

    四书白,六经引,诸子百家杂说也,杜甫李白会唱几句乱弹,此外咬文嚼字,大都沿街乞食闹莲花。

 

【鉴赏】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园组成,是清朝帝王在一百五十余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圆明园于咸丰十年(一八六〇年),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

上联“尧舜生,汤武净,五霸七雄丑末耳,伊尹太公便算一只耍手,其余拜将封候,不过摇旗呐喊称奴婢”,此处写戏子所演的历史人物,并将这些人物皆归为“耍手”、“奴婢”,这是对清朝统治者奴化人民的一种抗争。尧舜,上古时代的圣王,历来为儒家所推崇。汤武,即成汤和周武王,被儒家奉为仁君。五霸,中国先秦时期五个势力强大的诸侯国。亦作五伯。《孟子》中指春秋时代的五个国君而言,包括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公。《荀子》以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为“五伯”。七雄,指我国东周后期七个强势诸侯国的统称,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生、净、丑、末,戏曲角色有“生旦净末丑”,明代文学家祝枝山的《猬谈》中说:“生、净、旦、末等名,有谓反其事而称,又或托之唐庄宗,皆谬云也。生即男子,旦曰装旦色,净曰净儿,末曰末泥,孤乃官人,即其土音,何义理之有?”伊尹,商初大臣后为成汤重用,任阿衡,委以国政,助汤灭夏。太公,即姜太公,姜姓,字子牙,被尊称为太公望,后人多称其为姜子牙、姜太公,为周文王所用,辅佐周武王灭商。

 

下联“四书白,六经引,诸子百家杂说也,杜甫李白会唱几句乱弹,此外咬文嚼字,大都沿街乞食闹莲花”,此处对人文以及文人进行矮化,这是作者对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的一种讽刺。四书,即为《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这四部著作的总称。白,即告语,特指戏曲中只说不唱的部分,诸如说白、独白、对白之类。六经,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为《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其中汉代所指的《仪礼》,宋以后一般指《礼记》。引,指戏剧开始时的引子或乐曲体裁,均有序奏之意。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杜甫、李白,唐代大诗人,分别被后世称为“诗圣”、“诗仙”。闹莲花,犹“莲花闹”,又称“莲花落”,源于唐代、五代的“散花乐”,最早为僧侣募划时所唱的警言歌曲,宋代以来就在民间流传。明末清初,王夫之在杂剧《龙舟会》中有“更不消曲按琵琶,陪几曲哩落莲花”之句。

纪昀此联一反文人习惯思维,将儒家历来推崇的圣王视为“戏子”,将名臣视为“耍手”,将“诗圣”、“诗仙”视为“会唱几句乱弹”,将《四书》、《六经》等文化经典视为戏文,将诸子百家视为杂说,表面看来这是对戏剧人物的评论,但其实质上是对清王朝大兴“文字狱”的一种讽刺和鞭挞。全联嬉笑诙谐,而作者心中却在滴血。读此联者,当拍案而起,对统治者践踏中华文明的怒加声讨,对统治者割裂传统文化的行径痛加指责,而不是仅仅付诸一笑而已。

 

蒋士铨对联一副

 

【作者简介】

蒋士铨(一七二五~一七八四): 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清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乾隆称士铨与彭元瑞为“江右两名士”。与袁枚、赵翼并称为“乾隆三大家”。著有《忠雅堂诗集》、《红雪楼九种曲》等。

 

题扬州史可法墓

心痛鼎湖龙,一寸江山双血泪;

魂归华表鹤,二分明月万梅花。

 

【鉴赏】

清兵入关,一路南下,史可法坚守扬州,城破遇害。因无法辨认遗骸,遂于扬州梅花岭筑衣冠冢。乾隆三十七年又建祠奉祀。墓祠合称史公祠。

上联“心痛鼎湖龙”,一寸江山双血泪”,这是是站在史可法的角度来写的,叹息明代皇帝和江山双双灭亡。鼎湖龙,传说黄帝于鼎湖仙逝,后代指帝王去世,此指明末代崇祯帝在北京煤山上吊身亡。

下联“魂归华表鹤,二分明月万梅花”,此句指史可法虽然为国捐躯了,但英魂不死,浩气长存。华表鹤,晋代陶潜(渊明)《搜神后记》卷一记载:“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於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纍纍。’遂高上冲天。”后以“华表鹤”指久别之人,此指史可法灵魂归来。二分明月,代指扬州,源于唐代徐凝《忆扬州》诗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奈是扬州。”

全联感情沉烈,用典贴切,文采斐然,在诸多史可法墓祠联中,堪称佳构。

 

毕沅对联一副

 

【作者简介】

毕沅(一七三〇~一七九七):字纕蘅,号秋帆,因从沈德潜学于灵岩山,自号灵岩山人。镇洋(今江苏太仓)人。清代经史学家,文学家。乾隆二十五年进士,廷试第一,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五十年累官至河南巡抚,第二年擢湖广总督。嘉庆元年赏轻车都尉世袭。病逝后,赠太子太保,赐祭葬。死后二年,因案牵连,被抄家,革世职。著有《灵岩山人文集》等。

 

题武汉太白亭

揽胜我长吟,碧落此时吹玉笛;

学仙人渐老,白头何处觅金丹。

                 

【鉴赏】

武汉黄鹤楼旁有太白亭。李白游黄鹤楼,见有崔颢诗,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语,又有“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等这样的脍炙人口的诗篇,太白亭即为纪念李白游武汉之事。

上联“览胜我长吟,碧落此时吹玉笛”,即指李白与史郎中在黄鹤楼饮酒、听笛之事。下联“学仙人渐老,白头何处觅金丹”,指作者要像李白那样学道成仙,奈何李白本事仙人,只是被谪来到了人间,而作者却无“金丹”可觅,难以成仙。金丹,包括外丹和内丹两种,唐代以前金丹多指外丹,唐宋以后多指修炼内丹即把人体作炉鼎以体内的精、气作药物用神烧炼道教认为使精、气、神凝聚可结成圣胎即可脱胎换骨而成仙。

全联借李白游览、成仙之事,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慨,反映了作者对及时行乐和得道成仙的向往。联语富有诗意,自是才人家数。

 

刘一明对联一副

 

【作者简介】

刘一明(一七三四~一八二一):名刘一明,号悟元子、素朴散人。山西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北)人。清代哲学家,全真教龙门派传人。著作甚多,有《会心集》等。

 

题俯仰楼

百尺喜凌云,佳日来游,上不愧于天,下不怍于人,邀客凭栏,边塞风光折杨柳;

五泉歌得月,凝目远眺,观宇宙之大,察品类之盛,举杯在手,古今事变感沧桑。

 

【鉴赏】

甘肃兰州有名胜小蓬莱,俯仰楼为其中一景。

上联“百尺喜凌云,佳日来游”,点明作者来游,仰见俯仰楼之高。“上不愧于天,下不怍于人”,此句借用《孟子·尽心上》中的句子,以借景抒怀,表达了无愧于天地、无愧于人的襟怀。怍,渐愧。羞愧。“邀客凭栏,边塞风光折杨柳”,写作者邀请宾客同游此地,欣赏边塞风光。折杨柳,古代曲名,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下联“五泉歌得月,凝目远眺”,写在五泉边夜宴见月,不觉有感兴发。五泉,位于兰州市区南侧的皋兰山北麓,因有惠泉、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蒙泉五眼泉水而得名。“观宇宙之大,察品类之盛”,此句借用王羲之《兰亭序》中的句子,以抒发“所以游目聘怀,以极视听之娱”的情怀。“举杯在手,古今事变感沧桑”,作者感慨世事变幻,本无凭据。

全联婉转沉着,节奏舒缓,鸿风懿采,溢于言表。尤其是上联集《孟子》章句,下联集《兰亭序》章句,颇见文学功底,非熟读诗文经史者,不可为也。

 

邓石如对联三副

 

【作者简介】

邓石如(一七三九~一八〇五):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原名琰,因避仁宗讳,遂以字行。清安徽怀宁人。少读书,好刻石,仿汉人印篆甚工。

 

自题碧山书屋

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司马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鉴赏】

“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上联一连列举了九种自然景色,皆为上天赐予我中华大地的美丽景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沧海日,泛指从海上升起的太阳。赤城霞,指赤城山上的彩霞;赤城山,在浙江天台县西北。晋代孙绰有游天台山赋“赤城霞起而建标”之句。峨眉雪,指峨眉山上的雪景,峨眉又作“峨嵋”。巫峡云,指巫峡上空的云彩,巫峡为长江“三峡”之一。洞庭月,指洞庭湖的月色。彭蠡烟,指彭蠡湖的烟霞,彭蠡为鄱阳湖的古称。潇湘雨,指潇湘的雨水,诗文中常称湘江为“潇湘”,因其水清深而名。武夷峰,指武夷山的峰峦,武夷山位于福建与江西的交界处。庐山瀑布,为庐山一景;庐山在江西九江市庐山区境内,濒临鄱阳湖畔,雄峙长江南岸。“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此句将以上九种自然景色归纳为“宇宙奇观”,以“绘吾斋壁”,表达了作者对“江山如此多娇”的热爱。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司马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与上联相同,下联也一连列举了九种人文现象,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文化的钟爱。少陵诗,指唐代诗人杜甫的诗篇,杜甫曾住少陵原,自号“少陵野老”。摩诘画,指唐代诗人王维的绘画,王维字摩诘,工诗善画,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左传文,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司马史,指汉代司马迁所著《史记》。薛涛笺,指薛涛设计的笺纸,是一种便于写诗,长宽适度的笺。右军帖,指王羲之的字帖,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故世称“王右军”。南华经,即《庄子》。相如赋,指司马相如所写的赋。屈子离骚,指屈原所写的诗篇《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此句将以上人文现象归纳为“古今绝艺”,表到了作者对传统艺术的酷爱。

此联上下联罗列了诸多景象,但简洁不繁,此中反映了中华大地多彩多姿的大好河山和古今绝艺,也体现了作者酷爱这些大好河山和古今绝艺的博大襟怀。上下联的九种景象每三句一组地诵读,其韵味优于每二句一组地诵读。

 

自题草堂

容人却侮,谨身却病,小饮却愁,少思却梦,种花却俗,焚香却秽;

静坐补劳,独宿补虚,节用补贫,为善补过,息忿补气,寡言补烦。

【鉴赏】

 “容人却侮,谨身却病,小饮却愁,少思却梦,种花却俗,焚香却秽”,上联为“六却”之道,皆从生活中而来。

“静坐补劳,独宿补虚,节用补贫,为善补过,息忿补气,寡言补烦”,下联为“六补”之道,世人宜长效之。

此联语言通俗,结构相同,构思精洁,堪称奇联。

 

自 

长七尺大身躯,享不得利禄,享不得功名,徒抱那断简残编,有何味也;

这一块臭皮囊,要什么衣裳,要什么棺椁,不如投荒郊野草,岂不快哉!

 

【鉴赏】

“长七尺大身躯,享不得利禄,享不得功名,徒抱那断简残编,有何味也”,七尺男子当以报效国家为志,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少有才志者却难以为朝廷效力,难以建功立业,只是天天埋进故纸堆,谁能理解他们心中是何滋味?断简残编,指残缺不全的书籍。

 “这一块臭皮囊,要什么衣裳,要什么棺椁,不如投荒郊野草,岂不快哉”,男儿的人生价值应在当世时实现,死后皆虚,还有什么可争?

全联皆为牢骚语,但性情豁达,不以名利为重,也不以身后荣辱为念,是作者在精神的完全解脱,这和庄子的“鼓盆而歌”的生死观有相通之处。

以上所选的邓石如的对联,皆从生活中而来,这些对联不喜用典,然而却胜似用典。对诗文、对联是否提倡用典,从古至今都有些争论,但从大量的诗文和对联作品来看,并不能得出用典就好或者就不好,和不用典就好或就不好的结论。善用者自可用之,不喜用者自可不用之。诗文、对联的优劣不在于典故用不用本身,而是在于作者功底行不行本身。邓石如不喜用典,擅长直接在生活中提炼,但若无深厚的文学素养,相信是难有佳作的。

 

伊秉绶对联一副

 

【作者简介】

伊秉绶(一七五四~一八一五):字祖似,号墨卿,晚号默庵。清福建汀洲人,故人又称“伊汀洲”。 1815 年去世,扬州人为仰慕其遗德,在当地“三贤祠”(祀欧阳修、苏轼、王士祯三人之祠)中并祀伊秉绶,改称“四贤祠”。

 

题扬州平山堂

几堆江上画图山,繁华自昔。试看奢如大业,令人讪笑,令人悲哀,应有些逸兴雅怀,才领得廿四桥头箫声月色;

一派竹西歌吹路,传诵于今。必须大似庐陵,方可遨游,方可啸咏,切莫是秾花浊酒,便当了六一翁后余韵流风。

 

【鉴赏】

平山堂,位于扬州市西北郊蜀冈中峰大明寺内。始建于宋仁宗庆历八年,当时任扬州太守的欧阳修,极爱其清幽古朴,遂于此筑堂。坐此堂上,江南诸山,历历在目,似与堂平,因而得名。平山堂是专供士大夫、文人吟诗作赋的场所,宋代叶梦得称赞此堂“壮丽为准南第一”。平山堂于元代曾一度荒废,明代万历年间重新修葺。清代咸丰年间,毁于兵火,重建于清同治九年。

上联“几堆江上画图山,繁华自昔”,点出扬州自古繁华,山川佳丽。“试看奢如大业,令人讪笑,令人悲哀”,此句评论隋炀帝奢侈无度,迷恋繁华,最终导致国败身亡。大业,隋炀帝杨广的年号,此处代指隋炀帝。据记载,六一八年三月,江都兵变,众人推宇文化及为首,缢死炀帝。“应有些逸兴雅怀,才领得廿四桥头箫声月色”,从历史中回到现实中来,写人们闲游平山堂,当得看景赏月,寄情怀远。“廿四桥箫声月色”,化用唐代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麻桥(参见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一说“二十四”即桥名,据李斗《扬州画舫录》录十五记载:“二十四桥即吴桥砖家,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

下联“一派竹西歌吹路,传诵于今”,杜牧有“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的诗句,此处点明杜牧的诗句直到如今还再传颂。竹西,扬州古寺名。《乾隆江都县志》载:“禅智寺在城北五里蜀冈上,即上方寺,本隋炀帝故宫;一名竹西寺,杜牧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是也。”“必须大似庐陵,方可遨游,方可啸咏”,意为游人须有始建平山堂者欧阳修的襟怀,才能领略这里的全部意蕴。庐陵,指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但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故后人亦以“庐陵”代指欧阳修。“切莫是秾花浊酒,便当了六一翁后余韵流风”,此处意为世人要学欧阳修的大襟怀,如果只学其放荡不羁,是仅及其皮毛而已。秾花浊酒,喻花天酒地般的放荡生活。六一翁,即欧阳修,曾自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

写诗有景多情少者,有景少情多者,前者如杜甫,后者如李白。写联亦是如此,有景多情少者,亦有景少情多者,默庵的这幅对联是景少情多。游人游览胜迹,往往是走马观花,不知景色承载的文化内涵,而景点有如此的佳联,游客游览之余,能无得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离奇的对联:无情对4
对联鉴赏浅谈
第四章 对联鉴赏
关于景色的对联
写景状物联集赏(十)
元宇宙楹联的分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