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熹和他的教育思想
朱熹和他的教育思想

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有两个集大成的人物。如果说春秋时期的孔子是上古文化的集大成者,那么宋代的朱熹就可以被称为是中国近代古文化——宋代理学的一代宗师和伟大的教育家。

朱熹出生于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死于(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年)祖籍是安徽徽州(今江西婺源)。他的父亲朱松,是北宋著名理学家二程(程颢、程颐)的再传弟子,罗从彦的学生。这位父亲在朱熹还是个孩子时,就用正统的二程思想对他进行教育,这对于朱熹成年后的思想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朱熹18岁又考中了进士。从那时起,一直到他69岁彻底罢官还乡的50年间,朱熹曾被5次任命在京外做官,但为官的时间加一起,也不足是年。在他66岁那一年,曾被任命为宋宁宗的侍讲官,但也仅仅不过是40天的时间就被免去了职务。在剩下的40多年里,朱熹几乎一直是从事教育和著述的工作。

朱熹一生热衷于教育事业。在他从政的10年中,每到一处,除了处理政务外,就是办学校,并亲自讲学。例如,在他任知南康军时,重修了北宋初年建立的白鹿洞书院。他自任山长,并亲临课堂为学生上课。他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教条”,成了后世各代书院学规典范。他的教育思想,对宋代以至后世的文化教育,都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朱熹把整个学校教育划分为小学、大学两个阶段。提出按照不同的年龄分段,规定具体的教育内容。他认为,8岁到15岁是小学阶段。学生在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打好基础。教育的内容重点是“学其事”。就是通过日常生活来体会伦理纲常的教育实质。在道德品质方面,要学习如何面对与国家、父母、兄弟、朋友等关系的问题。在文化知识方面,要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等知识。他还说:“儿童长到八岁,不论是王公贵族之子,还是黎民百姓的后代,都有进入小学,接受基础的道德与文化知识的学习。”

15岁以后,学生应升入大学阶段学习,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掌握“修己治人”之道。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明其理。”若按着朱熹《大学》一书中的讲法,就是格物、致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朱熹认为个人的自我修养与自我更新,对社会变革有着重要意义。因为一个人只有首先尊重自己,然后才可能关心他人。

朱熹还认为,中国的教育包含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方面是学校教育,它涉及到教师、学生、教材等内容;另一方面则是社会化的教化,这种教化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对人类的行为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因为这种教化不仅作用在家庭之中,而且学校里的教师、政府中的官员,都在有意无意之中采用这种方法。

朱熹还提出了许多教学上的原则和方法。例如,他强调在启发学生的思维的过程中,一定选择好的时机。他就好比是种庄稼,在种子即将发芽,只欠一点雨水时,几时地浇上一些水,这棵小苗就能一点一点茁壮成长起来。教人也是一样,要在日常生活中由小到大,由近到远,由浅到深,让学生逐渐领悟其中的道理。

一是循序渐进。是说读书要有次序,方能见效。不能好高骛远求速效,必须打好基础;

二是熟读精思。是说读书必须反复熟练。只有熟读才能达到“精”的程度。也就说“读书千遍,其意自见”的道理;

三是虚心涵泳。是说读书时要胸怀若谷,精心思虑。要一字一句的平心去读。只有这样,才能如实地体会作者的原意。不能固执己见,牵强附会。

四是切己体察。是说读书时不能只停留在看懂书中的意思。还要联系实际,联系自己。

五是着紧用力。是说读书人要有一股顽强、刻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就象救火治病一样,勇猛奋发。只有这样学问才能增进。

六是居敬持志。是说读书时要收敛此心。应事时敬于应事;读书时敬于读书。不论何时,精神都要专一集中。

朱熹一生不喜欢做官,每次受到推荐和任命时,他都尽力推辞。他一生以学问为生命,在世时就被公认为天下第一大儒。但是,他的思想主张和学问在当时并不受皇帝和主政者的重视。晚年时,他的学术思想还被诬称称“伪学”,他自然也就成为“伪学头子”。不仅被罢了职,还面临着杀头的危险。但是,朱熹却仍然著书不止。直到去世前,他仍在修改《大学》的注释,并在讲台上为学生讲论哲学,一直到古稀之年病逝。

在朱熹的倡导下,南宋的书院有了很大发展。除了白鹿洞书院外,还有岳麓书院,鹅湖书院都办得有声有色。至今,坐落在湖南长沙岳麓山下的岳麓书院院里,墙壁还有朱熹亲笔题写的“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每个字有一人高,十分苍劲有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初三大著名书院为啥隐匿山林僻静处(图)
德业并进|中国古代书院到底要培养怎样的人才?
朱熹
理盛学昌:大师风采——朱熹:理学的高峰与书院的兴盛(八)
泉清堪洗砚,山秀可藏书——从楹联谈中国古代书院建筑的审美取向
朱熹和白鹿洞书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