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错上皇位的词客????(许文强)

很多年以后,人们在读那首《虞美人》的时候,仍能感受到李煜彻骨的悲伤: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王朝之一,至今仍令许多人怀念。只是自李世民时代一直未解决的军事体制问题,直接导致了唐朝后期各个节度使拥兵自重,并在唐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乱世局面。

    自称李唐王朝后代的李知诰(李昪),凭借自身军事实力在金陵(南京)建立了唐政权,史称后唐,亦称南唐。李知诰半生戎马,使得南唐在乱世之中处于较强的地位。其时中原正值战乱,许多城头大王旗隔几年就变换一次,直至柴荣在中原建立后周,政局才稍稍稳定。与以军事立国的后周相较,南唐的实力旗鼓相当。李知诰决定休养生息,以求将来统一中原。

    无奈岁月不饶人,先主李知诰没能实现他“振兴南唐、统一中原”的计划便离世了。临终前交代中主李景通要“与民休息”,不可轻动干戈,待国力强盛时再一举消灭周边政权,寻回李唐王朝光荣岁月。虎父出犬子,在中主李景通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李知诰的强悍性格与军事才能,使得李家后人在无需如何努力便可坐拥天下。这样的环境当然不可能出现第二个李知诰。中主李景通统治南唐时期,朝政日益荒废,倒是词坛开始兴盛。借着江南好风景和“花间派”词人的影响,李景通亲自主导,南唐词文化得以广泛传播,其水准得到大幅提升,同时,一批如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等名句广为人知的冯延巳等词人得到重用。而此时,中原酣战正如火如荼,每个人都想趁乱建立功名。“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耳!”这句与毛主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暗合的名言正出现在五代十国时期。

中原的后周建立后,柴荣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手下一批如赵匡胤等优秀军事将领,逐渐消灭了周边众多弱小政权,并开始向南唐发动进攻。沉浸在如画江南之中的中主李景通匆忙放下笔墨丹青,开始应付不可避免的战争。但是,文恬武嬉的衰败政局,让原本无心战事的李景通采取了“以土地换和平”退避政策。几次战败之后,李景通决定割让江北全部国土,并削去帝号,自称南唐国主。柴荣死后不久,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极富战斗力的将军出身的赵匡胤,当然不会对物产富饶的如画江南熟视无睹。经过几次规模不大的战争,便叫南唐上下人心惶惶。书法家、艺术家李景通在一系列的政策失误和战争失败后病逝,帝位传给了二十五岁的六子李煜。李煜在艺术上得到了李景通的真传并青出于蓝,可惜在政治上他比李景通更加没有天赋和兴趣。

理想与现实干戈相向,李煜就在这天平的两端摇摇晃晃。当怀着做个风流词客想法的李煜被推到政治舞台的最前沿的时候,他深刻感到治国比填词要难太多太多。“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李煜显然不是做皇帝的材料,可惜李景通的儿子中最可能成为一代帝王的长子李弘翼在继位之争中因病去世,加上李煜的另外四位哥哥均早夭---结果,掌管国家命运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六子李煜肩上。意外而得的皇位,让李煜十分为难,可他仍不得不勉为其难地负起重任。

李煜即位后,“花间派”诗词得到更进一步发展,冯延巳等词人继续主政。一直与李煜恩爱甚笃的周娥皇也晋升为皇后,史称大周后。大周后其人才貌双绝,出于为集三千宠爱在一身、免除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孤寂的目的,大周后在李煜十八岁时便已费尽心思提升自我艺术修养,以便将李煜留在自己身边。事实上,若非生活于深宫权利斗争之中,大周后完全有可能成为历代名扬天下的才女之一。只可惜宫门一入,她的生活轴心已经不再是她自己,而是她朝夕相对的李煜。大周后的词曲造诣令李煜十分欣赏,其歌舞又是南唐一绝。面对如此佳丽,多情的李煜自然无法自拔,终日与大周后耳鬓厮磨于后宫,完全忘记了外面的乱世局面。与李煜共同生活了十年的大周后是对李煜个性影响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她在李煜登基三年后病逝,但病逝之前,她安排了她同样才貌双绝、后世称小周后的妹妹来到李煜身边,以保全家族富贵,同时也照顾自己心爱的人。小周后以其同样高超的艺术造诣深得李煜宠爱,同时她也使李煜在艺术上成就愈来愈高,却在政治上渐行渐远。生活在一群词人舞女之中的皇帝,当然难有政治作为。从李景通时代继承而来的偏安政策,在李煜手里得到了更进一步发扬。他所在乎的,只是在词曲歌舞上如何做得更精致更完美。

艺术是一个很有魅力的情妇。的确,李煜乐此不疲地将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花在音乐、词作和书画之中,终日与朝臣、宫女、后妃们嬉戏。可是要知道,艺术不仅仅能陶冶人的情操,同样能把人引向堕落。尤其是一个身担政治使命的皇帝,艺术更是致命毒药。多年以后以书画闻名、尤以“瘦金体”书法流传千古的宋朝皇帝赵构,是偏爱艺术的政治菜鸟的又一范例。

李煜其实最适合像李白那样,一柄剑、一壶酒,仰天大笑出门去浪迹天涯,或者像柳永一样把浮名换了浅吟低唱,做一个潇洒词人,而他偏偏是身逢乱世的皇帝,不由得令人扼腕叹息命运的无奈。当李煜在闺房之中书写“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的温香软玉春霄帐暖的时候,赵匡胤却在抒发自己 “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 的壮志雄心。

偏安一隅、终日沉迷于歌舞词曲十几年之后,李煜终于迎来了注定的不幸结局。

 

陈桥兵变之后的赵匡胤将自己的军事政治才能发挥到了极至。经过多年的经营,赵匡胤逐渐统一了除南唐以外的中原大部分地方。南唐虽然是赵宋属国,但赵匡胤志向远大。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冲突渐息之后,赵匡胤便开始了消灭南唐、完全统一中原的战争。此时,南唐的实力已不是赵匡胤的对手。但由于南唐立国时间相对较长,所占据的又是江南富庶之地,只要有合适的军事人才,未必不能与宋打持久战。可惜南唐上下人心涣散,主要领导人没有战争决心,加上多年以来的朝政荒废、文恬武嬉,这场战争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短短几场战争,赵匡胤便让南唐朝野一片恐慌。一系列的战争之后,南唐便不复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与赵匡胤之间的最后一场战争。彼时,李煜被宋军围困于国都金陵。对国主忠心不二的大将朱令赟率领南唐最后可以依靠的水军在长江上利用火船,打算焚烧宋军在江面上战略位置至关重要的浮桥。不料风向突然逆转,导致朱令赟十几万水军葬身火海。而李煜也失去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朱令赟的失败,宣告了南唐的军事力量彻底瓦解。李煜率君臣家眷投降宋朝。历史总是如此的令人发笑。当杜牧在赤壁感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时候,绝不会想到若干年以后竟然一语成谶!

投降后的李煜在赵匡胤手里并未受到多少难堪,倒是这位大宋开国皇帝很是欣赏李煜的才华,将他幽禁在京城里,却不杀不辱,任其终日自得其乐。可是命运似乎并不放过李煜。被俘的第二年,传说“斧声烛影”篡位的宋太宗赵光义上台。赵光义对李煜颇为不放心。因为李煜即便已投降,仍有其号召力,是建国之初的大宋王朝一大隐疾。赵光义虽是一个心狠手辣的角色,但直接诛杀李煜却可能担上残暴形象,于是他想到了更“高明”的手段来逼李煜自杀。史载,李煜幽住在宋都汴京期间,宋太宗赵光义常常将一直为李煜所宠爱的小周后召往宫中蹂躏,夫妇二人每于彼时便相拥而泣却无可奈何!若不是李煜之前所钟爱的大周后早年病逝,“铜雀春深锁二乔”的预言当完全成谶。只是对于李煜而言,“锁”一小周后已经是莫大的痛苦。按中国历来的伦理观念,作为一个君主,作为一个男人,无法保护家国天下已是莫大的耻辱,而连自己心爱的一个小小女人都不能保护则是生不如死的奇耻大辱。可惜,李煜懦弱的个性并没有让他实现宋太宗赵光义通过羞辱李煜逼其自杀的目标。

关于李煜的懦弱有诸多例证。先前,在金陵城破之时,李煜曾在决战之前与仰慕他、敬佩他的净德院中八十余位尼姑约定,如果金陵城破,便以宫中火起为号,一同自焚殉国。结果城破之后,李煜畏死,只是焚烧了自己十多万卷珍贵的藏书。净德院那数十位尼姑以为国主已殉国,便以火自焚,其状惨不忍睹。可怜,可叹!历史上总是有那么一些女子,可以为情而放弃一切,包括生命。而她们所仰慕的男人,却未必有那样的决心和性情。

这让人想起在风月场中赢得薄幸名的柳永。其实他未必是真正尊重那些青楼女子,不过因为感怀自己不得功名、却被迫“奉旨填词”的身世,而假借女子之口书写情怀,却歪打正着赢得了青楼女子们的仰慕和尊重。还有那位到老年还养十几岁的小妾、却自诩为陌生琵琶女而泪湿青衫的江州司马白居易也一样。诗词中所述种种,不过是文人的矫情而已。他们只是用佳人来表达自己不可随意对人说出的对名利权位的渴望。对他们的作品读得越多,或者越来越仰慕他们的才华,可是对他们的人品了解越多,往往会越来越失望。可是女子们常常轻信男人的言语,或者说在没有地位、无法主宰自我命运的旧社会里,女子不得不轻信男人的言语。后主李煜,也是众多貌似多情才子中的一个,无奈是其中最多情、最有才华,也是最为懦弱的一个。

    作为词人,李煜是非常优秀的,后人称之为千古独步的“词中之帝”;作为男人,李煜是异常懦弱的,亡国辱妻之耻竟仍能苟活于囚笼之中,的确是一大悲哀。可是造成的这一切,并非李煜之错,他只是错上了皇位。他的成长环境决定了他不是皇帝的最佳人选,可是同样是客观环境让他成为了皇帝。这是时代的悲剧。

宋太宗赵光义在尝试了各种办法之后仍不能让李煜自寻短见,终于忍无可忍,不再顾及自己的仁义形象,直接赐了一杯毒酒结束了李煜悲剧的一生。一代词人从此魂归故里。

 

回顾南唐后主李煜的一生,很容易会发现对其个性和命运起了关键作用的一些问题。首先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生活环境所塑造的个性是其亡国的重要原因。一个原本就没有政治才能的人,不会知道如何履行君主职责的。第二是南唐文坛的淫靡之风,尤以“花间派”对李煜痴迷于诗词音乐影响非常大。《花间集》里所载诗词艳曲配以音律,丝竹之声足以乱耳乱心。主观上,李煜已经无法担当家国重任。其次是南唐朝臣之中诗词高手甚多,却鲜有治国能臣,造成金陵王气黯然收的政治局面。一个君主不英明不要紧,周围的谋臣都是些阿谀逢迎无能之辈则注定要亡国。其后是大小周后这一对“解语花”对李煜政治生涯的关键阶段起了负面作用。红颜未必祸水,她们不过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利益或者说爱情,但令李煜沉迷于酒色歌舞之中,间接地加速了朝政的衰败。再次,需要说明的是,所有悲剧的原因总结,不能忽略李煜在继承其父亲李景通皇位之时已经注定的衰亡。一个王朝政权的没落,绝非一时之事,从量变到质变,不过是李煜最后承担了亡国之名而已。

最后必须肯定李煜词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巨大贡献。正是有五代十国时期以李煜等人的千古杰作为发端,才使得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光辉灿烂的宋词时代。谁说“情深不寿”?千百年来,南唐后主李煜仍活在那些旷古绝今的词句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做皇帝,他是个笑话,做词人,他是个神话
李煜:千古词帝不堪回首,薄命君王绝世悲情。
学霸都在学|30.李煜:历史上最浪漫的皇帝,却国破家亡
原本排行第六的李煜,如何做了10多年的江南皇帝?
宋太祖亡了他的国,宋太宗杀了他的人,他却用才华征服了整个宋朝
和你一起看宋史(38):当皇位传给了暖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