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汇编】古文语段汇编(7)

刘宠任会稽守

 

【原文】

刘宠任会稽守,除苛政,禁非法,郡中大治(1)。朝庭征为将作大匠(2)。山阴县有五六叟,自若耶谷间出(3),人赍百钱以送宠(4),曰:“山谷鄙人,未尝识朝政。他守时,吏索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来(5),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值圣明,故相扶而送。”宠曰:“吾之政何能及公言邪!”叟奉以钱,宠不能辞,遂各选一钱受之(6)。

 

【注释】

(1)大治:很太平。(2)将作大匠:官职名称;主管土木工程。(3)若耶:山名。(4)赍:带着。(5)明府:对太守的敬称。(6)一钱:一个铜钿。

 

【译文】

刘宠担任会稽太守,除去苛刻的政令,禁止非法的事情,郡里因此被治理得很好。于是朝廷将其征用为大将委派重任。那个时候山阴县里有五六个居住在若耶谷的老头,从谷中走出来,每个人送了一百钱给刘宠,说:“住在山谷里的人,不懂得朝廷政事。之前其他人任太守时,一直向百姓苛索,一天到晚不停,有时狗叫一整天,老百姓不得安宁。自从您来了,晚上狗不叫了,百姓也不见到官吏了。年纪大了才碰到贤明的官员,所以相互搀扶着来(给您)送行。”刘宠说:“我的治理怎么能像您所说得这样(好)呢!”老人将钱奉送给刘宠,刘宠推辞不掉,于是从每个人那里接受了一钱。

 

 

 

曹娥碑字谜(1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2),杨修从(3),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4)。魏武谓修曰:“解不(5)?”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6)。”令修别记所知(7)。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8);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9);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10):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11)——所谓‘绝妙好辞’也(12)。”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13)。”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

 

【注释】

(1)《曹娥碑》:东汉度尚为孝女曹娥所立之碑,上刻诔辞。据说书法家蔡邕避难时经过这里,读碑文,大加赞赏,于是在碑的背后写下八字隐语。

(2)魏武:即曹操。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代汉称帝,建立魏王朝,追尊曹操为武帝。过:经过。

(3)杨修:字德祖,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东汉末文学家,才思敏捷,任丞相曹操主簿,后被曹操借故杀掉。从:跟从。

(4)这句说,见到碑的背后有人题了八个字。

(5)解:理解,明白。不(fǒu):同“否”。

(6)得:指想出这八个字的意思了。

(7)别记所知:把所解释的另外记下来,意思是先不说出而写下来。

(8)这句说,黄绢,是有色的丝,“色”和“丝”合成“绝”字。

(9)这句说,幼妇,是少年女子,“少”和“女”合成“妙”字。

(10)这句说,外孙,是女儿的儿子,“女”和“子”合成“好”字。

(11)齑(jī):调味用的姜、蒜或韭菜的碎末。这句说,齑臼,是容受姜、蒜等辛辣食物的器皿。“受”和以“辛”合成“辞”字。

(12)这句说,(碑背上八个字)所说的是“绝妙好辞”啊。(这是赞美曹娥碑文辞的话)。

(13)觉:通“较”,相差,相距。两句说,我的才智不及你,竟相差三十里。

 

【译文】

曹操曾经过曹娥碑下,当时杨修跟在旁边,碑的背面上能看到题写的“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你知道这八个字的意思吗?”杨修回答说:“知道。”曹操说:“你不要讲出来,先让我想想看。”走了三十里的路之后,曹操才说:“我已经知道这八个字的意思了。”于是叫杨修把他知道的另外记在纸上。杨修说:“黄绢,表示有颜色的丝,写成字就是‘绝’字;幼妇,表示是少女,写成字就是‘妙’字;外孙,表示女子,即女儿的小孩,写成字就是‘好’字:齑臼,是装葱姜等辛辣食品的容器,表示受辛,写成字就是‘辞’字——合起来就是‘绝妙好辞’。”曹操自己也记下了,和杨修记下的一样,于是感叹道:“我的才思不及你,相差三十里路啊。”

 

【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南朝刘宋宗室,封临川王。《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最有名的笔记小说,共三卷,全书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篇,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轶事和言谈,比较真实的反映了当时士族阶级的生活和精神面貌。

 

 

 

神童庄有恭

 

【原文】

粤中庄尚书有恭(1),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2),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3)。庄直入索取,诸役见其神格非凡(4),遽诘之曰(5):“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6)?”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言之大而夸也(7),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8):“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节选自《清稗类钞》)

 

【注释】

(1)粤中:古地名,今广东番禺一带。尚书:官职名称。

(2)署:官府,衙门。

(3)适:正好。

(4)神格:气质。

(5)遽:就。诘:盘问。

(6)属对:作对子。

(7)大而夸:说大话,没真本事。

(8)因:于是。厅事:大厅。张:挂。

 

【译文】

粤中的庄有恭,曾担任刑部尚书,他年幼时有神童的美称。他的家靠近镇粤将军的官府,当时他在玩风筝游戏,(不料风筝)恰巧落在镇粤将军官府后的住宅内,庄有恭径直进入(官府)索取,众衙役因为他年幼而忽视了他,(因此)没来得及阻止他进入。将军正与客人下棋,看见他气质非凡,立刻问他道:“小孩子从什么地方来?”庄有恭如实回答。将军问:“你曾读过书吗?曾对过对子吗?”庄有恭说:“对对子,小事一桩,有什么难的?”将军说:“能够对几字?”庄有恭说:“一字能对,一百字也能对。”将军认为他说得有点夸张,于是指着大堂里所挂的一幅画(先出上联),然后叫他对(下联):“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有恭说:“就这里(你们下的)一局棋便可作对子。”说罢便对道:“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鬼怕恶人

 

【原文】

艾子行水涂(1),见一庙,矮小而装饰甚严(2)。前有一小沟,有人行至(3),水不可涉。顾庙中(4),而辄取大王像横于沟上(5),履之而去(6)。复有一人至,见之(7),再三叹之曰:“神像直有如此亵慢(8)!”乃自扶起,以衣拂饰,捧至座上,再拜而去。须臾(9),艾子闻庙中曰:“大王居此以为神(10),享里人祭祀(11),反为愚民之辱(12),何不施祸以谴之(13)?”王曰:“然则祸当行于后来者(14)。”小鬼又曰:“前人以履大王(15),辱莫甚焉(16),而不行祸;后来之人敬大王者(17),反祸之(18),何也?”王曰:“前人已不信矣(19),又安祸之(20)!”

艾子曰:“真是鬼怕恶人也!”

 

【注释】

(1)行水涂:在水路边走。涂同“途”。(2)甚严:华丽。(3)行至:走到那里。(4)顾:回头看。(5)辄(zhé):就。(6)履:踩。名词作动词用。之:指代大王像。(7)之:指代横在水沟上的大王像。(8)直:竟。亵(xiè)慢:受侮辱轻慢。(9)须臾:一会儿。(10)以为神:别人把你视为神灵。(11)里人:当地人。(12)为:被。(13)施:加。(14)然则:要是这样,那么。行:施加。(15)履:鞋,作动词,踩。(16)辱莫甚焉:侮辱没有比这更大了。(17)敬:敬重。(18)祸之:加祸给他。祸,名字作动词用。(19)不信:指不相信有神灵。(20)安:怎么能。

 

【译文】

艾子沿着渠道走,看见一座庙宇,虽然房屋低矮,但装饰得很华丽。庙前有一条小水沟,有个人走道那里,因为水较深,无法赤脚渡过去,于是他到庙里,搬出泥塑木雕的大王像,把它横放在沟上,然后踏着塑像走过去。

不多时,又有一人来到那里,他见塑像被横放在水沟上,而且有践踏过的足印,于是再三叹息,说:“对于神像,竟然有人如此糟蹋!”他便把神像扶起来,用自己的衣服把神像揩拭干净,并把它捧到庙里原来的座位上,又拜了两拜,然后离去。

一会儿,艾子听到庙里的小鬼在说:“大王在这里作为神灵,享受着附近百姓的祭祀,如今反而受到愚蠢小民的侮辱,真是岂有此理!你为什么不给他加点灾难来惩罚他呢?”大王说:“要是施加灾难的话,灾难应该加在后来的那个人头上。”小鬼感到奇怪,说:“前面那人踩在你大王的身上过沟,对你的侮辱再没有比这更大了,可你不施灾难给他;后来的那人十分敬重大王,却要把灾难加到他头上,这是为什么呢?”大王说:“早先的那个人已不相信又什么神灵,又怎么施展我的神灵给他灾祸呢?”

艾子听了,感慨地说:“真是鬼魅神灵也怕恶人啊!”

 

 

 

盲人窃钱案

 

【原文】

有瞽者与贩者同宿旅店(1),窃贩者钱五千(2),次晨相哄鸣官(3)。官即提讯(4),问贩者钱有无记认(5),贩者曰:“此乃日用之物(6),有何记号!”问瞽者,对曰:“有记。吾钱系字对字(7),背对背穿成(8)。”对之良是(9)。贩者不服。官命瞽者伸手,则两掌青黑(10),铜痕宛然(11),其为摸索一夕而穿无疑(12)。乃责瞽者,而令贩者去钱去(13)。

 

【注释】

(1)瞽(ɡǔ)者:盲人。(2)钱:铜钱。(3)哄:争吵。鸣官:到官府去告状。(4)讯:审问。(5)记认:记号。(6)乃:是。(7)字:有文字的一面。(8)背:无文字的一面。(9)对之良:核对铜钱确实是这样。(10)则:果然。(11)宛然:清晰的样子。(12)为:是。(13)去:离开。

 

【译文】

有个瞎子和小贩同住在一家旅店里。第二天早晨,小贩惊叫起来,说5000个铜钱不见了。店主过来协助搜索,发现钱在瞎子的包裹里。可那瞎子说,铜钱是他自己的,于是双方争吵不休,直告官府。

县官当即提审。他问小贩,铜钱上有没有做过记号。小贩说“这是我每日买卖要的钱,怎么会去做记号呢?”县官问瞎子,瞎子回答说“我做记号。我的铜钱是有字的一面对着有字的一面,没字的一面对着没字的一面,再穿起来的。”县官叫人把铜钱拿来验证,瞎子说的果然不错。然而小贩痛哭流涕,怎么也来服。

“内中可能另有蹊跷。”要是这铜钱是瞎子夜里穿起来的,那手上一定会留下痕迹。”于是他突然要瞎子伸开两手,只见他掌上留着青黑的颜色,这分明是铜绿。在县官追问之下,瞎子不得不如实招供:他摸索了一夜才穿成的。

真相大白,5000个铜钱物归原主,瞎子受到了责罚。

 

 

 

塞翁失马

 

【原文】

近塞上之人(1),有善术者(2),马无故亡而如胡(3)。人皆吊之(4)。其父曰(5):“此何遽不能为福乎(6)?”

居数月(7),其马将胡骏马归(8)。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不能为祸乎?”

家富良马(9),其子好骑(10),堕而折其髀(11)。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12)。丁壮者引弦而战(13)。近塞之人,死者十九(14)。此独以跛之故(15),父子相保(16)。

 

【注释】

(1)近:靠近。塞上:边塞。(2)术:术数,即占卜之类。(3)无故:不知什么原因。亡:跑失。胡: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4)吊:慰问。(5)其父:那老头。(6)遽(jù):就。为:是。福:好事。(7)居:过了。(8)其:那马。将(jiànɡ):带领。(9)富:多。(10)好:喜欢。(11)髀(bì):大腿骨。(12)大入塞:大规模地进入边境。(13)丁壮者:年轻力壮的人。引弦:拿着弓箭。(14)十九:十分之九。(15)以:因为。跛(bǒ):腿或脚有毛病,走其路来不平衡。(16)保:养。

 

【译文】

有个懂得占卜的老人,住在靠近边境的地方。有一天,他家的马不知为什么跑到外族胡人居住的地方去了。乡亲们都来安慰他。可那老头说:“没什么关系,为什么这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乡亲们对老人的话感到疑惑。

过了几个月,他那丢失的马竟然带了一大批塞外的好马回来了。乡亲们都来向他祝贺。可那老人说:“我并不感到高兴,难道这就不能是一件坏事吗?”

老人家中有了许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有一次跨着骏马奔驰,不料从马上摔下来,跌断了大腿骨。乡亲们又来安慰他。没想到老人却说:“没关系,这说不定是一件好事呢。”

又过了一年,塞外的胡人大规模入侵,年轻力壮的男子都拿着弓箭参加战斗。边塞的人十分之九都战死了。他家的儿子因为跛脚没有上前线,保住了性命,父子俩得以相依为命。

 

 

 

与友人书

 

【原文】

人之为学(1),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2)。久处一方(3),则习染而不自觉(4)。不幸而在穷僻之域(5),无车马之资(6),犹当博学审问(7),古人与稽(8),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9)。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10),终无济于天下(11)。子曰:“十室之邑(12),必有忠信如丘者焉(13),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14),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15)?

 

【注释】

(1)为学;做学问

(2)孤陋:片面、浅陋的认识。

(3)方;地方

(4)习染:染上某种习气。

(5)穷僻之域;贫困偏僻的地方

(6)资:盘缠。

(7)犹当;还应当。审问:详细考究。审:详细。

(8)稽:探究、考察。

(9)庶几:差不多。

(10)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11)济;有利。

(12)邑:地方,

(13)丘:孔丘,即孔子。

(14)以:动词,和“如”“若”相同。

(15)勉:勤勉,努力。

 

【译文】

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呆久了,会不知不觉染上某些习气。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看到古人的探究考察,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差不多得到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像一个面墙的人一样,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

 

 

 

列子学射

 

列子学射(1),中矣,请于关尹子(2)。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3)?”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4),又以报关尹子。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注释】

(1)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2)子:写在姓氏后,对人的尊称。请:请教。(3)子:您。所以:……的原因。(4)习:反复练习。

 

【译文】

列子学射箭,射中了一次,于是列子就向关尹子请教射箭。关尹子说:“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不知道。”关尹子说:“这样还不行。”(列子)回去后又开始练习射箭,练了很多年之后,列子向关尹子报告。关尹子说:“你知道射中靶心的原因了吗?”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说:“很好,好好练习把握这个技巧,不要让它荒废了。不光是射箭,治国修身也是这样。所以圣人不关心结果,而注重清楚地了解整个过程。”

 

 

 

岳柱八岁指瑕

 

【原文】

元岳柱,字止所。八岁观画师何澄画《陶母剪发(1)图》,柱指陶母腕上金钏(2),诘义曰(3):“金钏可易酒(4),何用剪发为也(5)?”何大惊异(6)。观此可以知画理矣(7)。

(选自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

 

【注释】

(1)陶母剪发:刘义庆《世说新语》载:晋人陶侃贫困,友人陆逵来访,陶侃的母亲没钱买酒招待,仓促中,把头发剪下来卖掉来买酒。(2)钏(chuàn):镯子。(3)诘:询问,追问。(4)易:交换。(5)为:即“为之”,做那样的事。(6)大:非常。(7)理:道理。

 

【译文】

元朝的岳柱,字止所。在八岁的时候,观看画家何澄画的《陶母剪发图》,岳柱指着画中陶母手腕上的金镯子,问画家说:“金镯子可以换酒,为什么要剪下头发去换酒呢?”何澄对岳柱说的话感到非常惊讶。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作画的道理。

 

 

 

淳于髡隐语谏齐王

 

【原文】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1)。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辨,数使诸侯(2),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3),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4),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5),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6),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

(选自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注释】

(1)赘婿:旧时男子到女家结婚,叫赘婿。所生子女为母姓,为女方后代。

(2)数:屡次。

(3)隐:即隐语,借故事或寓言说明真实意思。

(4)沉湎:沉溺。这里指嗜酒无度。

(5)县令长:县的长官,万户以上为令,万户以下为长。

(6)振:通“震”。

 

【译文】

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位入赘女婿。身高不足七尺。为人滑稽,能言善辩,屡次出使诸侯国,从未受过屈辱。齐威王在位时喜好说谜语,彻夜陶醉于酒宴,不理政事,将国事委托卿大夫。文武百官也荒淫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危在旦夕。身边近臣不敢进谏。淳于髡用隐语劝谏说:“国中有大鸟,落在大王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猜这是什么鸟?”齐威王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就诏令全国七十二县长官来朝奏事,奖赏一人,诛杀一人;又发兵御敌,诸侯十分惊恐,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齐国。齐国的声威竟维持三十六年。这些话都记载在《田完世家》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笔笔带古意,《好大王碑》欣赏!
《好大王碑》精选四十九字
学临好大王碑
李建伟:《好大王碑》独特的空间处理
前秦《廣武将军碑》(大图)及赏析
书法欣赏|《好大王碑》,天下第一奇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