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同为文豪,郭沫若与鲁迅的水平究竟相差多少?两首七律,高下立判
userphoto

2021.05.14

关注

对文坛稍有了解的人都听说过这样一种说法:“鲁郭茅巴老曹”,不少人对这个排名都表示了质疑,主要是针对第二的郭沫若。像鲁迅、茅盾、老舍和巴金等等,都有比较著名的文学作品,可郭老什么都没有,那为什么还能位居第二的位置?这是许多人好奇的一个问题。

同时在前段时间,品史君还写了一篇关于鲁迅和郭老“对战”的文章。二者虽然从未谋面,但始终处于一种尴尬的敌对状态,算得上是一辈子的冤家。郭沫若在创造社中拿鲁迅“开刀”,破口大骂其为“封建余孽”;鲁迅用五个字还击,说郭老是“才子加流氓”,引得旁人的大笑。

在恩怨是非中,许多人也忘记了一个问题:二者都是大文豪,那么他们的文学水平到底谁更胜一筹?前面所说的排名有没有道理?他们先后两首同类型的作品,放在一起人们的疑问立马就可以解答,接下来我们做一个详细的了解。

1931年2月,鲁迅先生在从报纸上看到左联的柔石、殷夫等人被捕杀害的消息。此时的他痛心疾首,对国民命运深感担忧。作为揭露现实的文字工作者,必须率先表明自己的立场。正在花园庄旅馆中避难的他,拿出纸笔,一首七律诗《无题》横空出世: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茫茫黑夜不断笼罩,许多有志之士不断倒下,但在我鲁迅这里,这条路行不通。他的家人包括自己都在政治压迫下,无奈仓皇而逃。诗中的“惯”、“变”、“怒”等词语,深刻揭露了他此时的心情。可未来必将是阳光照耀,人们从他的诗中又看到了希望,世上也不再有黑暗

严格来讲,这其实是郭老在看到《无题》之后,对其的一首仿写。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时间是1937年,郭沫若刚从日本归来。不瞒诸位所说,在这个时期郭沫若归国,我内心还是很钦佩他的。他本人也以极大的热情,献上了这样一首《归国杂吟》:

又当投笔请缨时,别妇抛雏断藕丝。去国十年余血泪,登舟三宿见旌旗。

欣将残骨埋诸夏,哭吐精诚赋此诗。四万万人齐蹈励,同心同德一戎衣。

在这首诗中,郭沫若点明了自己回国的原因。虽然身处日本,但自己始终有一颗赤子之心。如今割舍了相伴几十年的妻子与孩子,奔赴沙场、报效祖国,因为什么东西都没有民族大义重要。从表面上看,这首诗直抒胸臆,读起来令人非常动容,同时也鼓舞了许多有志之士

但综合两首诗来看,郭老对景物的渲染力在先生面前,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先生短短几句诗,鲁迅先生多次转变。虚与实之间,又是写景又是叙事,二者还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如此严谨的构思和深沉的意境,这也不得不让人钦佩先生的文采;

郭老的诗虽然比较直接,但整体的意境却让人感到非常深沉。特别是在遣词造句方面,郭老的诗句可能稍显通俗,略有不足。不过咱们话说回来,既然是一首仿写诗句,能写到这种程度,应该也算不错了,最起码的工整度开始可以的

至于郭沫若为什么可以排到第二个位置,很大程度上和他的文学地位有关。首先郭沫若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其次他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抗战文化运动,其中包括大量的话剧剧本,比如《屈原》、《虎符》等等,极大地鼓舞了民心和士气。不可否认他在文学上的能力,但因为个人生活的问题,郭老也带来了很多的批评和质疑。

我是品史君,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也对文化感兴趣,不放我为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鲁迅悲愤中写下霸气诗,27年后毛主席赠给日本人,郭沫若曾写仿诗
郭沫若和鲁迅多年不合,鲁迅走后他为何说:鲁迅之后,无数鲁迅?
郭沫若这首诗不少网友读完表示:这也算诗?专家却认为写得太牛了
“远看一只狗,近看一只郭沫若”到底谁说的?鲁迅:这次我没说
近代文豪中唯有鲁迅的古诗写得好,郭沫若填的词不合平仄
郭沫若题写北京故宫博物院,其水平如何?书友:还写过山东博物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