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临·赵孟頫 《寿春堂记》

《寿春堂记》书于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是融合二王、李邕而又出以劲肆之作。墨迹为清人陈廷庆所藏,历经王鸣盛、阮元、翁方纲、鉄保等人鉴定。清文宗嘉庆二年(1798年)在杭州抚勒上石,刻者吴厚生。原拓本有陈廷庆、王鸣盛等题跋或观款十二段,付印时除陈廷庆一跋外,余均略去。在题跋中,王鸣盛说;『此册笔法遒健。』铁保说:“是卷胎息大令, 而兼北海之恣纵,一洗平生流媚之习,真人书俱老之境。”石韫玉也说:“笔势若龙若骊,如快马入阵,纵横莫当。”这些都是有参考价值的评论。

赵孟頫《寿春堂记》原稿局部

杨先生评述:

规格:140cm*70cm

年份:癸巳年(2014年)

杨再春 临 《寿春堂记》

《寿春堂记》现存为拓本,辽宁省博物馆藏。此作是否为赵孟頫的手笔尚存疑议,一是和同年(1316)书写的《胆巴碑》风格有一定差异,二是此篇书于1316年4月,后署“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赵孟頫书”,实际上赵孟頫于1316年7月才进拜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其真伪现在尚且不论,从整体风格上看基本具备赵体遗韵,端庄、厚重,很符合现在人的审美,不管是否为赵孟頫的真迹,但的确是一件成功的书法作品。

赵孟頫临《胆巴碑》局部

看这里

我喜欢此帖,用9个字概括:结构稳、线条厚、行笔畅。其实这也是赵字的基本特点。临创中把握好这些,肯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赵孟頫《寿春堂记》局部

无论是赵孟頫学古人、还是后世人学赵字、还是我们学古人,都应该把字写得有生命性。生命性应该是任何一件成功书法作品所必备的。如果说《寿春堂记》是后人的之作,我想还是书家摸准了赵体的最关键、最有生机的部分。比如“寿”字三横起笔锋出三面,横画相宜而不平行;“春”字同样,撇捺开合生姿,捺画反扣捻管出锋,一丝不苟。“延”字纵向取势,“佑”字呈正方,佑字口画笔尖向右转锋向左再下按后回锋,“嘉”字口画笔尖向左顺势下按;“平”字两点一轻一重对比鲜明,长横稳拖上部分、竖画悬针,笔画虽少然有意犹未尽之意。

赵体可以说是玉润其形,所以墨不要太淡,锋不要太长,毫不要太尖,纸不要太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赵孟頫的书法技法精湛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赵体行书大字帖,临摹好范本!
赵孟頫楷书欣赏《寿春堂記》拓本(赵孟頫楷书字帖《赵体寿春堂标准习字帖》)
白露书斋 | 陈淳《秋莲赋》:落英徘徊,寒暑往来
赵体书法《玄妙观重修三门记》(高清版)非常适合书法入门
十七、书随画贵,法乳赵体的唐寅行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