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间地黄饮子方

河间地黄饮子方

【提要】河间地黄饮子方为治疗风痱喑厥者而设,适用于脊髓痨而见四肢痿软不收、舌强、语言不利者。

【药物组成及用法】

熟地黄12g 山萸肉9g 麦门冬12g 石斛15g 远志6g 石菖蒲9g 茯神9g 五味子9g 肉桂3g 熟附子9g 肉苁蓉9g 巴戟天9g

水煎,每日1剂,分两次服。

【功能与主治】

温补肝肾。主治四肢不收,或为下肢步伐不整,下地如踩棉花,易倒,手握不固,携物可自行丢弃,患肢肌肤有麻木感,或为闪电样痛,也有舌喑,语言不利,舌淡,脉虚弱。可用于现代医学的脊髓疾病、神经梅毒、脊髓痨。

【辨证加减】

本方证系因肝肾两虚,筋骨不用所引起风痱,四肢不收,或为下肢步伐不整,下地如踩棉花,易倒,手握不固,携物可自行丢弃。肝主筋,肾主骨,筋骨不用,则见肢体瘫痪、手足痿废而不收引;阳气不能使气血布达于外,因而肌肤麻木,甚则疼痛;由于肝所主之筋膜失去应有的作用,不能控制舌的运动,故舌强、语言不利。方中熟地黄、肉苁蓉、肉桂、熟附子补肾壮阳;山萸肉、巴戟天、五味子养肝敛气以治四肢痿软;石斛、麦门冬生津液,以防止温热药助火伤津;远志、石菖蒲、茯神益心气以治喑厥舌强,语言不利。亦可酌情加鹿角胶、丹参或全蝎。

【验案】

1

李某,女,50岁。患喑厥风痱已两年,语言不利,很难使人听懂,足无力,走路东倒西歪,不能直线行走,手中持物,可以自行放弃。例如,吃饭未完,可以将碗、筷丢掉;上街买东西,可以将篮子丢在路上;或走在马路中间,看到前面来一汽车,便呆若木鸡,等待车祸;更突出的一点便是嗜睡,经常将小孩置膝上时,即已睡熟,置小孩坠地于不顾;在做饭下厨烧火时,身体被烧伤,已非一次。第一次来诊时,由一老年妇女代诉病情,因语言不通之故,根据病情,确定为喑厥风痱之证。投用上方,服3剂,行动有好转。服6剂后,语言已能听懂,不需他人代诉病情。服药30余剂,诸症悉除,已恢复健康。最后一次门诊,是因每晨自觉有硬痰一块,堵着咽喉部,必用力咳出方安。故于原方内加入全蝎6g,通过定风的作用,使虚风平降而除痰气。服5剂后,痰去病愈。(《中医内科新论》)

2

刘某,女,32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855797。初诊:1993年7月12日。主诉:双下肢共济失调7~8年,加重2~3年。病史:患者七八年来双下肢痿软无力,共济失调,走路如踩棉花,经常跌倒。生活不能自理,失眠多梦。西医诊断为:慢性感觉性、共济失调性周围神经病变,经长期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故来中医治疗。检查:神志清楚,语言流利,步态不稳,不能直行,摇摇欲坠地,舌质红,苔腻,脉弦细无力。辨证:肝肾两虚,筋骨不荣。治法:温补肝肾。处方:熟地12g,山萸肉9g,石斛18g,麦冬12g,五味子10g,菖蒲12g,远志6g,茯苓15g,淡苁蓉10g,上官桂3g,熟附片15g,巴戟天10g,丹参15g,鹿角胶 (烊冲)9g。7剂,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二诊:1993年7月20日患者未来,其夫代述:药后两下肢走路较前有力,步态较前稍稳,要求继续服用上方。原方14剂,服法同前。(《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

【解读】

河间地黄饮子方源于《黄帝素问宣明论方》,是治疗喑厥风痱的名方。印老谓风痱是中医病名,属西医“脊髓痨”,由脊神经受到破坏引起。破坏脊髓神经、造成脊髓痨的晚期梅毒只是其中一部分,目前发现的多是遗传因素所致。另有一种脊髓痨,则是由结核杆菌侵害脊髓神经,致失去正常功能。其主症是“四肢不收”,即手和足不能由自己的意识控制,最常见者是走路时如踩在棉花上,走不稳,东倒西歪,甚至摔倒。病人的手也是不由自主,甚至吃饭时把碗、筷摔掉而不觉察,买东西可以把篮子丢掉等。有的病人甚至四肢一点不能动弹,有的连说话都困难,这是舌本不受意识控制所引起,与脊髓神经受破坏有关。如果伤害到上部的脊髓,就会出现语言不利,这在中医又叫“喑厥”。与四肢不收同时并见的,中医称为“喑厥风痱”。如腰以下脊髓 (马尾)神经受破坏,则病人可见大、小便的失禁或不通。中医认为“喑厥风痱”的病位主要在肝肾二经。“心为声音之主,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今下元虚衰,肾脉荣于舌本,舌本失于濡养,则声音无根;又虚阳上浮,痰浊上泛,堵塞窍道,则声音之门闭,故见舌强不能言,即所谓“喑”;下元虚衰,肾不能主骨生髓,故筋骨痿软,足膝无力,即所谓“痱”;肝主筋,肾主骨,肝的经脉受损则四肢 (包括舌本)动作不能自如;骨受损伤,则支架身体显得无力。这种肝肾的亏损,又分阴虚和阳虚两类。晚期梅毒引起的“脊髓痨”一般属于阳虚型,而结核杆菌引起的“脊髓痨”则多属阴虚型。这两种病的划分,一般需根据全身症状而定,即寒象明显的多属阳虚,热象明显的则为阴虚。

印老还说:“先父秉忠公,在临床原方不动地使用河间地黄引子,治愈了很多喑厥风痱的患者,把这一经验教给龚云龙和本人,并强调,莫看河间地黄引子这张方杂乱无章,又补阳,又养阴,又治心,又治肝肾,可是,它却能治疗‘四肢不收’和‘喑厥’等怪病。1959年和卫生部皮肤性病研究所同志合作研究晚期梅毒脊髓痨时,在座的有位中医对治疗该病束手无策,当时因笔者既得家传又亲手治好过不少这样的病人,于是驾轻就熟,用此法治疗。处方:熟地黄9g,山萸肉9g,石斛9g,麦门冬9g,五味子6g,石菖蒲6g,远志4.5g,茯神9g,淡苁蓉9g,肉桂6g,熟附子9g,巴戟天9g。复诊时,大部分病者都见好转。西医同志听后对此兴趣浓厚,其后,先后到协和医院和天津总医院看过不少病人,还给病人做了应做的各种检查和前后对比,证明有效率在80%以上。”其论文《中医药治疗脊髓痨获突破性进展》1959年在莫斯科全苏科学年会上获得好评。《健康报》、《中医杂志》争先报道了这一新闻。

河间地黄饮子全方滋肾养肝,益心宁神,可广泛应用于脊髓疾病、神经梅毒、脊髓痨等病。临证中但见风痱四肢不收或有喑厥语言不利症状并见者,即投此方。由于该病之病程较长,故需多服方能取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间地黄饮子 治疗脊髓疾病、神经梅毒、脊髓痨
脊髓炎 中医疗法大全
案十一、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案
地黄引子治脊髓型颈椎病
名医印会河教授三十八方集验(29)河间地黄饮子
名医印会河教授三十八方集验---29 河间地黄饮子(源于《宣明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