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厚生教育与厚生学见解

      “厚生”一词,最早出自于中国古籍《尚书·大禹谟》。学者孔颖达对厚生一词的解释是:“厚生,谓薄征徭,轻赋税,不夺农时,令民生计温厚,衣食丰足,故所以养民也”。这里的厚生,指的是民众福利。

      三国时期嵇康在他的《答难养生论》中有“祇足以灾身,非所以厚生也”的说法。明朝周臣一本养生著作书名就叫做《厚生训纂》。嵇康文章的篇名,周臣著作的书名,都使用了厚生一词,都含有卫生或保健的意思。

      陶行知先生在回复友人程仲沂的信中写道:“知行以为体健是人生的一个最要目的,也是学问的一个最要目的。学生是学习人生之道的人。学以厚生则可;学以伤生是断断乎不可的。”,陶先生也强调了厚生一词中“珍惜、爱护生命”的意思。

      金陵女子大学曾经把厚生一词选择为学校的校训。校长吴贻芳先生回忆说:“当时学校用'厚生’作为校训,立意为:人生的目的,不光是为自己活着,而是要用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和社会,这样不但有益于别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而丰满。”

      结合古今人物使用“厚生”一词的案例以及汉语词典中关于“厚”、“生”两个字的解释,我觉得“厚生”一词可以包含或者可以赋予它以下几层含义:

      ⑴轻赋薄徭,使民众衣食丰足;

      ⑵珍惜、爱护生命。重视保养身体,不让身体受到伤害。

      ⑶不光为自己活着,还要帮助他人和社会,使自己的生命内涵更丰满、价值更高。

      概括起来说,“厚生”一词可以解释成“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更丰裕,身体健康更持久,精神生活更充实,个体社会价值体现得更充分。”

      著名教育学者朱永新指出:“从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趋势分析,我们大致可以看到两个重要方向:一方面,各个国家都把目光聚焦在如何更好地发挥教育为国家强盛贡献力量;另外一方面,各个国家也都在思考教育如何更好地为人的生命注入力量。”

      把关爱学生个体生活质量诉求作为教改方向,是面向学生现实生活世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理念,其要旨是珍惜、爱护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活力,满足人的幸福感需求。朱永新教授提到的这一教改方向,也是与吴贻芳、陶行知有关厚生教育的论述相契合的。

      如果要给“厚生教育”下一个定义,我觉得不妨可以这样说:厚生教育是以珍爱生命,改善人的生活方式,维护人的身心健康,增进人的自我管理、生活决策和社交合作能力,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为核心内容的教育。

      在整体上,厚生教育属于德育范畴。公民与法治教育侧重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社会化,顺应社会规范的要求;厚生教育侧重于维护和提高个体生命、生存与生活质量,增进个体的生活幸福感。

      我认为:如果要在中小学阶段进一步加强德育课程,增加德育课时,可以把德育课拆分成”公民课”和“厚生”课。公民课重点放在宪法教育、社会常识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厚生课重点放在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

      截至目前,大量心理学、社会学、医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尤其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与实践,已经能够指导人们如何融入社会,发展自己。不过,许多面向个人发展的研究成果,由于分散在多个学科,不易于普通人整体把握。换句话说,重点关注个体人生且便于被个体的人系统掌握、实际应用的知识体系尚未形成。中国大陆二十多年前就发起了以“研究人生现象,揭示人生规律,探索人生理论,指导人生实践”为己任的人生科学研究,但众多研究成果偏重于哲学思辨或解读,缺乏实证性研究过程及成果。

      我建议把人生科学学科,定名为“厚生学”。我给厚生学下这样一个定义:厚生学是探索作为生命个体的人在人类社会中生存、生活与成长的规律,为个人提高自我管理、生活决策和社交合作能力以及提高生活幸福感提供帮助的一门学问,是探索各阶层民众生活质量最优化的科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感教师职业幸福
做一个幸福的智慧型教师
积极心理学视野中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
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普通教师永恒不变的初心
父母学堂 ⑧ 培养孩子的感恩心,从小事做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