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注生命节点,把握人生机遇和方向
        中国有两句俗话:“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都是在讲人生的道路上,存在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错过了机遇,就无法重新作出选择。人生是一条单行道,只能前进,无法后退。
        那么,在人的一生中有哪些关键的时间节点呢?古今中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中国圣贤孔子曾经说过:“吾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老夫子把整十岁作为人生的关键节点。“三岁看大,十岁看老”,“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这是民间对人生关键节点的看法。
        在工业化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首先得求学,然后要就业,有人还要跳槽、创业,到一定年龄都必须退休养老,在时间节点上有了更详细、更科学、法定化了时间节点要求。结婚、成家、生儿育女……人类传承几千年的传宗接代习俗,也有着合适的时间节点要求。3岁左右入幼儿园,6岁左右入小学,13岁左右入初中,16岁左右上高中,19岁左右考大学,21岁前后找工作,25岁前后成家,60岁左右退休,……都是重要的时间节点。
        10岁看老。10岁之前儿童懵懂无知,自制力和自主性都是比较薄弱。10岁左右,孩子们由儿童期开始向青春期过渡,这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变期。教过小学三年级的老师和有这样大孩子的家长都有这样的体验,孩子一到了这个年龄阶段,突然变得陌生了,不再是老师、妈妈身边的“小不点儿”,而是表现出自信的“小大人”了。10岁的孩子,开始变得懂事了,不再无理取闹。10岁的孩子,知道了跟他人比,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心里会产生不服气。10岁的孩子开始懂得人要想优秀,得靠自己努力,明白了“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的道理。10岁有志于学,比孔夫子时期提早了一些。从10岁开始少年期,是一个人的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促进儿童“文明化,成为社会的个体”的时期。这是为人生奠基、实现人生升华的重要节点。10岁之后,一个人的性发育趋向成熟,有了异性恋的萌动,孔夫子告诫这一时期的少年“戒之在色”。

        18岁成年。18岁是一个人融入社会的关键时期。一部分学生开始结束学业,离开学校去打工、务农、经商、入伍;大部分学生还会继续上大学深造。不管是那条路,许多年轻人都会离乡背井,为了自己的前程外出闯一片天地。18岁的青年得更多地依靠自己,与他人相处有了矛盾需要自己处理。18岁的青年性发育基本成熟,一些缺乏理想和自制力的人忙于恋爱,淡漠了与父母等家人的背离之苦、思念之情。但这个时期的爱情不一定十分可靠,由于工作未定、居住地未定,经济上还不能自立,结出爱情果实的概率不大。18岁是一个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初步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节点。青年人热情、奔放,容易冲动,所以孔子要告诫“戒之在斗”。

       25岁是成年分界点。25岁的青年,除了读研究生的,已经进入社会工作了三~五年,到了该结婚生子的年龄。即使自己不着急,父母也会着急。为了成家,需要买房,需要借钱、贷款,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事业,需要做最苦、最累、其他人不愿干的活,甚至于要没日没夜地干。成了家的青年,为人夫,为人妇,才知道父母的不易,才知道人生的苦难。25岁是人生成家立业的关键节点。孔子说“三十而立”,其实“三十而立”是从25岁开始夯实基础的。
        35岁,是家庭发展的一道坎。这个时期虽然事业基本成型,家庭基本落定,但是要同时承担工作、家庭两副担子。35岁的青年是工作单位的骨干,是小家庭的主人。单位里的事要干,家庭里事情也要管。生育了孩子就要养育、教育,辛苦程度加大不说,家庭矛盾也日趋复杂。婆媳关系是天下最难搞好的关系。为人夫又为人子,夹在中间稍有不慎就两头受气。为人女又为人媳一比较就会生出许多的不满意。哪怕再不如意,为了孩子有个完整的家庭,都不应该轻言放弃。夫妻关系有个“七年之痒”,会造成35岁左右的夫妇离婚率攀升。根源就是在生活压力大,家庭矛盾多。这时候最需要夫妻双方相互理解,相互体谅,相互帮助。这时候教育孩子是不容忽视的大事,因为一旦教育失败,就会给下半辈子带来沉重负担甚至灾难。在工作上,35岁青年不能满足于现状,很多人都还有很大的职业发展空间,需要不断地充电学习,提升自我。只有时刻准备着,才能在机遇垂青于自己的时候腾飞而起。
        40岁前后,中年危机。个体在35~59岁,即进入中年之后,产生的生理及行为上的不适应和心理上的不平衡。男性在此阶段感受到老化的威胁,女性则在45岁以后进入更年期,生殖能力结束;在家庭与社会中的地位受到挑战,家庭中子女开始成家立业,部分工作为青年人接替,这种地位的变化,破坏了他们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内心矛盾重重,产生焦虑、紧张、自卑等情绪。40岁左右,不要羡慕人家的风光,不管别人过得怎么样,对你一点影响也没有。40岁左右的人,不要忘记夫妻之情。小三再献媚,也没有原配夫妻感情深。40岁左右的人,不要总是沉浸在过去的痛苦和失败中,人生要向前看,忘记了昨天的烦恼,才会珍惜今天的拥有。活好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50岁的人年过半百,会面临人生的生离死别,上辈的老人会一个接一个离开,心里会很难受。挤时间常回家看看。等父母离开后,才想起来吹吹打打隆重举办丧事,那是做给活人看的,与已故父母无关,算不得是真孝敬老人。50岁的人,生死见惯了,自己也变得更加坦然。人终有一死,不要自寻烦恼。50岁的人要更加珍惜健康,健康是1,财富、名誉、娇妻、子女、楼宇……都是1后面的0。1没了,0再多也没有意义。孔子告诫进入老年时期的人“戒之在得”。
        60岁以后的人,逐步离开工作岗位,退休在家,由紧张忙碌突然变得无事可做,活动范围缩小,社会地位下降,使他们感到若有所失、内心空虚。若长期不能解决这种危机,就会使个体心理发展失调,出现变态的行为方式。随着年龄增长,人们的身体状况和认知能力都会下降,加上身边亲友去世,人生的意义在剩下不多的岁月里需要再度调整,此前的人生追求则不一定适用了。心理学研究发现,大多数人的人生意义在60岁最为明确,那些生命意义明确的人也更加快乐、健康。所以60岁之后寻找健康、快乐的新生活方式,对晚年人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60岁以后的人身体逐渐老化,各种疾病极其衍生的烦恼层出不穷。如果保养不当,会加速衰老直至死亡的速度。
        当然,39—65岁的人也不是只有危机,没有优势。这个年龄段的人经验丰富,老持承重,在工作单位和家庭里通常扮演导师和舵手的角色。如果不计较个人得失,能无私地提携和奖掖后生才俊,将会获得比较高的威望和更多的尊重。35—55岁期间可能会在跳槽、创业、理财等方面冒一些风险,寻求最大化的发展机遇和利益回报。
        70岁,古稀之年。人生七十古来稀,那是经济和科技发展非常落后的时代里的一种流行说法。在小康社会,在更发达的现代化社会,人能熬过60多岁,活到70岁,身体状况就基本平稳了。人到70岁,经历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心态逐渐平稳,不再想着得与失,只愿生活能自理,不惹人嫌,儿孙孝顺,就心满意足了。70岁,离人生的终点已经不远,活一天,就赚一天。活着,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奖励。活到八、九十岁甚至更高龄,那是自己的幸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孔子是不是做到了“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80后:三十难立?
我读论语之从心所欲
三十而立立的是什么?
三十而栗
用易经智慧看人生六阶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