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点亮·专访 | 寻找“真问题”要不断与现实世界进行碰撞——对话张楠迪扬教授
userphoto

2022.09.26 北京

关注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一万次的灌输,不如一次真正的唤醒。——苏格拉底

【点亮·专访】栏目致力于挖掘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科学研究背后的故事,探访他们求学治学生涯的心路历程,以此点亮和陪伴更多尚处在漫漫求索中的、年轻而孤独的灵魂。

天津师范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

(温馨提示:为了方便您的阅读,您可以在手机的设置功能中调整字体大小。)


访谈嘉宾张楠迪扬,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本期记者黄雅卓,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南开大学中国政府发展联合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李悦祎,天津师范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助理。


本期嘉宾


张楠迪扬,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案例中心主任,行政管理学系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政企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入库专家、中国行政管理学会青年理事、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台港澳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楠迪扬于香港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系获得政治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政务服务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商关系与营商环境、地方政府治理与创新、以及香港公共政策等,曾在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Australian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中国行政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公共管理学报》、《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公共行政评论》等国内外期刊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主持各类课题数十项。张楠迪扬博士具有多年智库工作经验,研究成果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批示,多项成果已转化为地方实际政策,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凤凰网、财新网、澎湃、新浪、搜狐、央视网等多个媒体发表评论并接受采访,具较为广泛的政策及社会影响力。



一、张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治理评论“点亮·专访”!作为政治学科班出身的学者,驱使您走上学术研究道路的初衷是什么呢?

这是个缓慢的过程,并非是突然就要以此为职业了。本硕博阶段都是专业化、体系化缓慢培养的过程,这一缓慢并非犹疑,而是不断积累等到在研究视野、研究方法上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有以学术为业的想法。当然,其间恰好有比较合适的机会,就驱使着我走上了学术的道路。

而且,我们这个学科(政治学与行政学)是与国家治理(地方治理)紧密相连的,需要想大问题,我对此有很大的研究兴趣。这可以使我不仅仅满足于自己生活上的诸多细碎,而是给我提供了非常好的思维平台,以一个更大的视野、更广的胸怀,从研究的角度支持国家建设,站在国家治理或者地方治理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作为一名学者,当遇见的前沿问题就是自己的研究领域,当自己的研究成果与结果可直接转化为政府政策,推动我国地方治理哪怕是细微微小地推动,都令人颇具成就感

二、您一直专注于“放管服”改革研究,您能否为我们分享一下您坚持这个领域研究的初心和理由呢?

“放管服”改革,属于我们国家2014年以来一直在推进的改革。在此之前,其实相关改革也一直在推进,比如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放管服”改革里边很多具体的改革任务,是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紧密相关的。我实际上是在开始推进“放管服”改革之前,就一直在关注地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所以当我们国家自上而下开始正式启动“放管服”改革以后,自然语境也就转过来了。

我之所以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比较感兴趣,有这么三点原因。

第一,从政府运行的现实角度来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涉及到政府体系的方方面面,直接与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相关。这是一个实践层面的原因。

第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既“广”又“专”,“广”就是第一点提到的涉及政府运作、工作内容、政府体系等方方面面“专”则是如果就一个领域深入研究下去的话,会发现不同部门侧重不同,专业要求非常高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研究领域,对我来说比较有吸引力。

第三,国家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关注得很多,“放管服”改革进程推进迅速、创新快,各种改革层出不穷。从研究的角度来研究内容、主题、议题非常丰富,研究对象都是鲜活的改革案例

三、您如何评价现阶段国内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

一个总体的感受就是,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非常快,与10-15年前都几乎不同。

具体看来,有两点。第一,国内学者对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对研究问题的挖掘程度,已经达到了能够与西方学者平等对话的水平。这一点,从近年来中英文刊物上的大量国内学者的发表就可以看出。第二,现在到了构建中国特色独特知识体系的时候。我们本身就处在非常独特的改革情景中,这是我们的“独家优势”,加之我们逐渐成熟、甚至超越西方学者的研究方法,我们应当去思考怎么从中国独特的经验中进行理论提炼,从而构建中国特色独特知识体系。

我们经常强调要提出一个真问题,您认为一个真问题应该包含哪些要素?我们如何能够找准一个真问题?

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来看,“真问题”肯定是有带有社会科学学科特征的问题。“真问题”肯定是真实世界当中的问题,是在观察真实世界后提出的问题。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在观察真实世界后,由于了解不到位、不透彻而提出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在政策文件上一查就能解答的问题,都不是“真问题”。“真问题”应当是来自于对真实世界观察后产生的困惑,且这一困惑在对基本的事实和信息足够了解之后依然存在,既有理论和相关研究也不能够很好解答的。

如何找到“真问题”?这是需要不断与现实世界进行“碰撞”的,在这过程中会形成一些感触,就其中一些感兴趣的点,反复思考、琢磨,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会形成一种基本的学术感觉。其实许多我们觉得眼前一亮的成果,往往不是设计出来的,有种“妙手偶得”的感觉,但它又确实是长期训练的结果。

五、您认为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应当具备哪些特点呢?

第一,研究问题清晰博士论文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研究问题,要明晰一个研究领域并非一个研究问题,只是一个笼统研究。

第二,研究问题要有理论价值实践意义这看似简单,实则不易,需要有理论上的学术魄力年轻人要勇于尝试突破,进行子维度的创新在理论创新的同时,要呼应现实问题,为现实提供参考意义。

第三,最难的一点是,研究主体部分要系统细致针对研究问题要细化研究,了解清楚案例事实与缺失维度无论是定量研究还是定性研究,展示的数据、呈现的案例都要有饱满感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实质分析,需要足够深入,研究要具有穿透力,提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明确观点

第四,研究方法要规范。如果研究方法扎实,即使结论或者发现没有那么让人眼前一亮,但至少这也是一规范科学、系统成熟的论文。这是对基本学术素养的展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点亮·专访 | 对话南京审计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金太军教授(上)
“小切口与大问题”:背后的故事(四)
点亮·专访 | 学问无止境,亦无捷径——对话孙柏瑛教授
面向实践发展政治生态理论
王凛然:历史政治学与中国当代史研究
治理、政府治理概念的演变与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