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化批评 | 社会关系正在被“物”重塑

文化批评

人类既不能像新卢德主义一样去摧毁物,又要避免被物所奴役,这里的物塑性更强调的是物、人、社会在一定的秩序规则下,彼此间相互的生成和优化。

原文:物在重塑社会关系

作者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义马克思学院副教授    董金平

图片 | 网络

今天,面对不断被大数据、智能算法和算力链接起来的巨大的物的网络,当我们思考万物智联下物与人的关系并寻求社会科学理论解释的时候,会发现以往的社会科学理论的研究范式,更多地聚焦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本身的社会秩序的研究范畴,对于物与人的关系的研究相对缺席,从而物与人的关系分析成为了新近的研究趋向。物塑性,即物、人、社会是相互生成和演变的,其概念首先体现在物与物的关系上,我们可以理解为联结起来的万物网络,正在以一种新的方式塑造着物的存在方式。

重塑物与人的关系

从物联网来看,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器的发展是相互嵌入的,无线网络提供物的传输条件,传感器对物体进行扫描和识别,硬件则提供存储和提取等。以自动驾驶为例,自动装置、车路协同、传感识别、双向反馈等多种物的集合,才能使自动驾驶成为可能,在这些物里面,我们很难以某一个物为起点或者终点,这正是物塑性中物塑造物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点,即相互塑造。即使是自动驾驶起来的汽车,我们也不能把它作为物塑性的终点,因为它依然会在智能城市中对他物或人或社会进行塑造。

在物塑性的关系中,万物智联系统同样重塑着物与人的关系。换言之,在卢卡奇提出人的物化理论之后,我们再一次通过万物智联看到了人以被物塑造的方式成为万物网络的一部分。比如,可穿戴设备具有对人的生理系统进行读取的功能,通过其数据的记录和判断,人们对自己身体的健康及运动状况进行分析并加以调整;手机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智能设备,人们已经对其产生了强烈的心理依赖,正如史提夫·马修曼在其《技术与社会理论》中所说的,个人电脑、随身听和IPAD都是“召唤性物体”,人与这些智能物已经相互嵌入到对方的肌理之中。

因此,一旦物的关联方式发生改变,如物以文字的方式被描述和记载,就会伴随着人类主体的存在方式的改变。同样,在万物智联今天,对于已经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的人类主体来说,这些数字物正在改变我们的存在方式。不论是物对生理或心理的塑造,还是对思维的影响,这一切都会反映到人的行为上面。今天被数据和算法联结起来的物,其深远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人类所能思考的范围。所以说,未来人类的行为方式很可能是在万物智联的环境下不分彼此地进行运作和协同的新的存在方式,我们今天的某些人类功能,或许因为万物智联的普及,会如同柏拉图所说的记忆一样退化。

重塑以物为媒介的社会关系

物塑性概念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不仅塑造了物与人本身,还塑造了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一种基于万物智联的社会。法国社会学家拉图尔就曾在《重塑社会》一书中提到,任何新的社会关系网络的成立,都必然代表着社会的重塑。对此,我们可以从教育模式、社会交往以及社会治理等领域来理解。

在教育模式方面,今天的教育不能仅仅限于某些知识的传递,因为有些知识可以在网络上随时提取,如果在增强技术下,甚至可以直接输入人的大脑,因而,今天的教育不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在掌握各种繁芜的资讯时,从中分辨良莠并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定等方面的能力。在社会层面,教育模式已经在进行变革,如2022年教育部启动实施国家数字化战略行动,建构智慧教育服务平台,并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等。当然,除了教育数字化战略,还包括文化、医疗等数字化战略,可以说,整个社会已经站在数字世界的门口并叩响了数字世界的大门。

在社会交往方面,物重新塑造了社会交往的界面、交往的空间以及交往的主体。社会交往从在场演变到不在场,通过物为界面进行互联和遥控。在以物为界面的交往中,一方面人们的交往更加快捷,提高了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但另一方面,社会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更加忙碌,甚至眩晕。从交往的空间来看,万物智联时代,所有的物和人都以数据的身份进入到虚拟空间中,虚拟和现实的融合会带来更多的机遇或挑战。从交往的主体来看,物的拟人化特征逐渐提升,拟人化的物比如机器狗等各种智能体,也可以和人们成为伙伴关系。人与物以新的身份共同栖居于这样一个新世界的空间之中,这样物会重新塑造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

在社会治理方面,物会重新塑造出社会结构或者社会秩序。从积极层面来看,物所建构的社会秩序会更加理性化、智能化和便捷化等,但正如工业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风险社会一样,犹如象征着世界上矛盾的万事万物的双面神“雅努斯”,物的产生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因为使用的过程不当会造成坏的结果。万物智联时代下,物所塑造的社会的初衷是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的主体或方式的不合理,尤其是资本的特性,可能会造成某种程度的失控,甚至凌驾于人类,并且超越了人类的认知和控制能力,以至于未来或许会出现科幻影视剧所昭示的人类被物控制的场景。

从物塑性的视角而言,在物、人、社会相互生成和演变的过程中,人类既不能像新卢德主义一样去摧毁物,又要避免被物所奴役,这里的物塑性更强调的是物、人、社会在一定的秩序规则下,彼此间相互的生成和优化。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科学和人文的共同塑造、共同生成,从而构建一个万物智联的美好世界。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874期第6版,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本期责编:宋献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三关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实践
红林悟道《韩非子-忠孝》第七章 天下常道
5G技术与社会重构与价值重塑
所有的联合都是人性之恶的联合
为什么要研究易经卦序?
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是……请你根据老师的特点,模仿前面两句话说三句赞美老师的话。要求简明扼要,情真意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