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确认识魏碑的文化价值, 别在拿魏碑作为涂鸦书法的遮羞布

当代书界,创新是所谓的“主流”,主流的“书法家”也以魏碑为其源头。而普罗大众对“创新丑书”深恶痛绝,进而对所谓“丑书源头”的魏碑大加鞭伐。何者?

魏碑没有错,错的是被功利熏黑的投机大师。静下心来阅读一些书,会发现魏碑实际上是书体里面的躺枪者。

一、发现魏碑

“清代乾嘉时期,由于流散于民间的书法作品大多被收入内府,社会上帖学衰微,‘馆阁体’盛行,为此有些书法家(如包世臣、康有为等)开始提倡学习魏碑书体,意在创新。” (摘自1983年版《历代碑帖书法选》编辑组)

这种说法是否准确全面,暂且不说,至少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1、南北朝以来,魏碑尽管一直存在,也只是在清乾嘉时期以后才被部分书法人士认同并推崇。推崇者本身的书法造诣如何本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与其说是“意在创新”,不如说是“出奇”。更为悲催的是,一些写不好唯美“馆阁体”的名人,利用其影响大肆鼓吹魏碑的艺术魅力,就形成了一股以“奇、怪”为主的浊气。

魏碑本身不是一无是处,但也并没有如当代一些人吹嘘的有那么高的精神或美学高度。但凡魏碑的推崇者,写出来的字都有乖张跋扈甚至是“革命”的气势,许多自诩为大师的“丑书”狂人视魏碑为自己书体的源泉。这不是魏碑的悲哀,是社会风尚的异化。 2、以正楷来说,在汉字书法演化的历史长河中,附和大众审美情趣的“馆阁体”不仅是转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也是书法学界的主流,更因为研习的艰难和美学的至高境界,才会有“颜柳欧赵”绝顶大神。

所以,近现代以来,鄙视“馆阁体”者,实在不知道是哪来的勇气。

不否认书法需要创新,但创新不是无底线,更不能因为自己达不到“馆阁体”的高度而恶意诋毁。

3、1949年以前,读书写字是极少数富家子弟的专享,社会上能看到的字帖少之又少,对一种字体做到客观全面的评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写不好字不会太丢人,但写一手好字绝对是顶顶自豪的的事情。写不好字,又想出名甚至以此谋利,怎么办?当下一些读书人的浮躁和急功近利,就会“出奇制胜”,甚至为出名可以没有做人的底线。玩丑书的摇起“艺术大旗”,跟进谋利者拼命呐喊。就如盗墓贼视曹操为祖师爷一样,魏碑成为一些人的图腾。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粗鄙的魏碑

魏碑泛指北朝时期(公元386~581年)的造像题记、摩崖、碑碣和墓志等形制的石刻文字,后人研习魏碑主要以碑碣和墓志为主,如《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郑文公碑》等。

在民国以前,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限制,读书写字是官宦或世家子弟的特享,普通百姓的人少到可以忽略不计。尤其是在北朝那个战乱不断,人们流离失所的年代。

自西晋八王之乱(291~306)开始,以“成汉(304~347)”和'前赵(304~329)'立国为标志的新一轮的割据与混乱又开始了。北方塞外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和不断的南侵,只存续51年的魏晋政权(史称西晋)灭亡。皇族、世家和稍有能力的人举家南迁,在江淮流域的南方建立东晋。而整个以黄河流域为代表的中国北方,以匈奴,鲜卑、羯、羌和氐为主的游牧民族先后立国,直到北魏(386~534)于439年统一北方。短短120年的时间内,大小数十个政权(一般存续二三十年)相互杀伐征战。真成了偌大的华北容不下一张书桌。

生活在从西北大漠、蒙古高原到白山黑水的游牧民族,不断崛起并扬鞭中原,实则是一个相互征讨掠夺的过程。这虽然加大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但尚武民族本身缺乏汉文化的积淀,也不会以读书识字为重,上层汉人的南渡,使得这一时期在北方,实际上形成了以儒学为代表的汉文化的断续。

北魏的统一北方,社会开始稳定。而社会的治理与发展又需要系统的汉文化。尤其是493年,受过良好汉文化教育的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举更是吸引大量南方汉族文化人的北归。设想一下,从439年到此,50多年的稳定与发展,汉文化的逐步普及以及大量的“海归”,势必迎来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追求精神生活的人们开始大造庙宇、佛像崖刻和石窟;开始追思先贤并为逝者树碑立传。这就不难理解北魏时期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造像题记、摩崖、碑碣和墓志了。这一北方地区的文化奇葩,不仅是汉文化的存续与繁荣,也是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碰撞与融合的结晶。

喜欢魏碑的人对之赞誉有加甚至是顶礼膜拜,使用大量的溢美之词来形容(风格多样,朴拙险峻,锋芒毕露,雄浑大气,跌宕恣肆),但用现代审美的眼光来看,魏碑实则是粗鄙的。这是由当时的历史局限和文化发展阶段以及地域的自然条件所决定的。

1、魏碑是汉字由隶至楷的过度书体,也可以说是早期的楷书,不规范,不成熟是必然的,这就像祖冲之不明白微积分是一个道理。

2、写字的人极少,自然也不会形成普遍的社会文化风尚,当然更不会产生书法名家。所以,流传下来的魏碑很少有书者的名号。

3、游牧民族的性格就是策马杀伐,即没有大量时间沉下来练字,也不可能如世家子弟那样追求柔美和极致。

4、自然物貌的影响,自魏晋的衣冠南迁,书法实际上开始分化成南北两派,东晋及其后来的南朝物产丰富气候温润,读书人众多,文字交流广泛以及世家子弟的审美等因素,形成以二王为代表的唯美风格。而在当时的北方,寒冷干燥,物质匮乏,南方广泛使用的纸在北方还没有流行,不论是气候条件还是书法工具,都不具备汉隶和后来唐楷的书写环境。

魏碑的主体功能是在石质材料上记录事实,传递信息。当时的社会条件不具备反复勾画和精雕细琢。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魏碑,风格迥异,笔画硬直,结构稚嫩,布局乖张(当然这都符合近现代艺术家的气质)。

伟大的魏碑

宋朝是中国古代少有的经济发达和文化繁荣但又国力孱弱的时代。唐楷基础上的宋体字影响到现代人的生活,更不用说诗词歌赋和绘画了。但安逸的生活和唯美精神的追求势必导致人们性格中“血性”的衰弱和“尿性”的增长,其结果是尿性的宋被血性的辽、金、元反复的羞辱直至灭亡。

回到魏碑的话题,是和这有一定关联的。说魏碑是伟大的,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1、魏碑相对客观真实的记录了当时的社会人文情形,不仅是后人研究的重要史料,也是经过加工的正史所不能比拟的(这个层面不多说)。

2、魏碑是由隶到楷的过度阶段,也可以看作是早期的楷书。汉字书体进化的必经之路。就如古生物界的肺鱼,现在几乎绝种。但没有它们的存在,就不会有现在的陆上生物一样。所以,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魏碑字体是绕不过去的“里程碑”,。

3、魏碑粗狂豪放的风格,可以看做文化性格中的“血性”,是对“尿性”偏多的柔媚俊雅书风的冲击和修正。初唐以后,尽管二王书体备受唐太宗推崇,但书法的基本架构还是魏碑。之后的柳体和颜体更是如此。可以说,魏碑受二王的修饰,形成并发展了唐楷。但主体还是魏碑。今人把魏碑和唐楷明显对立,实际是对书法的文化基因不甚了解。

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影响人们的行为,书法中这种“血性”和“尿性”的相互影响与融合,不正是伟大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虽经磨难而历久弥坚的进化历程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魏碑”是一种怎样的书法风格?
书法乃是笔尖的舞蹈,到底应该怎样写魏碑?
魏碑书法详解,写好魏碑需要了解这几个特点和写法,就会豁然开朗
魏碑之时代风格与地域风格
[转载]对魏碑书法的学习和认识
书法圣地说—洛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