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法论| 什么是好的案例研究?
01

案例研究的两层目的

笔者一向认为,案例研究是实证研究的一部分,不能只把量化研究当成实证研究,更不能认为只有量化研究才讲方法。

案例研究也遵循问题、理论、方法、验证、结论等研究程序。要做好案例研究,需要遵循一套严格的程序和方法。

与其他量化研究相比,案例研究的目的大致有二:一是揭示一种新发现,或者贡献一种新知识;二是提出一种新的理论假设,提供新的理论对话基础。

前者是本体论层面的贡献,就事论事,发现或总结之前没有人提出的“新现象”;后者是方法论层面的贡献,“小切口入手,回应或纠正既有的理论”。前者是所有研究都要追求的层次,没有新的发现,即使写出了论文也只能是“废纸一堆”,好的论文绝对不是重复别人的工作,重复别人的结论,重述已有的现象,如果连这个也做不到,论文是不可能发表的;后者是较高的理论追求,相对的是量化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更多是验证假设,讲究普遍性的认知检验,而案例研究更多着眼于“关系性整体”的认知解释,即“解剖麻雀”,特别是对“反常态事务”的一种内在机制的解释。这样一来,案例研究提出的假设就为量化研究提供了基础。

完成第一层次是案例研究的第一步和起码的要求,如果说连第一个层次都达不到,案例研究就是失败的,达到第二个层次是理想的追求,学术研究一般不能自说自话,要有对话乃至批判和创新。

02

案例研究的关联要素

一项好的案例研究首先是“目的导向”的,而后结合这个目的进场调查,动用各种力量迫近真实的世界,对研究对象既要用显微镜——细致入微地察看各类因素的联系,也要用望远镜——引入宏观的结构关怀和历史关怀,纵向和横向地探讨根源性的结构关系。整个案例研究过程包含“目的选择”、“过程实证”与“理论生成”三个部分。

1. 案例研究的目的——理论指向的目标选取

一个案例研究的展开,实际上是结果导向的。笔者将有目的的案例研究和无目的的案例研究称为“就锅下菜”和“就菜下锅”。前者,因为有目的(理论目的),有问题(这里的问题不是problem而是puzzle)意识,到最后一定是回应相关理论,至少是验证因果关系假设的,这就叫“就锅下菜”;后者是一些调查研究经常犯的错误,大多是横向课题式的操作,为了完成一个课题,就去调研了,调研回来觉得素材挺好、问题也不错,就写案例研究,就着手头“杂乱无序”的素材写文章,找来找去,实在没什么理论涵养,只能造一些时髦的词来掩饰理论问题的苍白。有的索性就不找了,通过“问题—原因—对策”三段论来写文章,这个叫无奈的“就菜下锅”,无论菜好不好、对不对胃口,只能凑合着做。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就锅下菜”?这个案例要呈现出什么样的结果?描述一个事实,还是回应一个理论、提出一种解释?一个合格的案例研究大凡也是在“因果关系”里做文章的。由此,仍然要有理论预设,仍然要去找对话的理论基础。这样,整个调研过程会跟着自己的框架走,而非被带跑带偏。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本身是复杂的,相应的解释可以是多维的、多侧面的(这不意味着得出相互对立的答案)。对于案例研究来讲,选择了理论对话基础或框架,就类似于定量研究的“变量控制”,一个案例解释可以找准对话对象,把解释和讨论限定在可控范围以内,而非无限扩大。如果不能很好地找到理论框架,那样的研究往往大而不当、空泛无物。

例如,有一年笔者受委托去调研“临武瓜农事件”。2013年7月,湖南省临武县发生了一起“瓜农与城管发生摩擦倒地身亡”的事件。拿到这个主题后,一般人会想到要去调查这个事情发生的始末,查出这个事情发生的原因,至少去调查为什么“流动摊贩会与城管发生摩擦”。其实,这样想,是事实的层次,是公安要做的,我们是学者,必须调研出深层次的东西。这个深层次必须是理论指向的、原理性的。所以,笔者最终将调查的目的定位为与冲突理论对话,而且将重点放到舆情处置过程中,目标是解决“为什么冲突都处置完了,舆情还是波涛汹涌?”

有了目标,首先梳理冲突理论,根据冲突处置的三个阶段——“冲突控制、冲突化解与冲突转化”,决定分析“为什么临武官方在冲突管理过程中的行为可圈可点,甚至认为冲突管理的经验可以向全国推广,而全国范围内的舆论却并不认同,反之对其做法形成了舆论围剿?”

伴随这样的问题以及冲突管理的三个环节,笔者一步一步地梳理和调查,每个环节临武官方是如何处置的,舆情是如何反应的?实际上,临武官方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前两个阶段:第一,在冲突控制部分,连夜“转移了死者尸体”,以避免冲突继续扩大;第二,在冲突化解部分,通过各种渠道做家属工作,尽管瓜农死因还未查出(甚至后来的尸检结果也没有表明瓜农是被打死的),仍然按照《国家赔偿法》的标准赔偿死者家属87万元。但是,临武官方在冲突转化环节迟迟没有动作,即怎样从制度上规避类似事件的发生。

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我们发现在整个冲突处理的环节中,临武官方存在“以传统的媒体应对结构应对新媒体、冲突转化环节与冲突处置环节脱节”两个“漏洞”(吴晓林、汤明磊,2016),因而整个处理过程舆情汹涌。这样的研究,可能比一般的过程描述要更深入一些。

2. 案例研究的过程——结构化视野下的多主体“证实”

案例研究一般是以一手资料和经验的获取为前提的,这就要做好案例的调查。而现实世界往往是复杂的,流行的做法是将微观的因果关系解释清楚。前几年流行事件分析、微观分析,实际上,这种精巧的研究很容易遮蔽大问题、大结构、大理论。这就要求“小处着眼、关怀结构”。

从组织学的角度出发,任何案例生发在一个系统之内,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关联的。因而,案例的调查要引入结构化视野,做好多主体的调查,如果只听一面之词,只听少数人讲,只看少部分材料,就很容易犯“偏听偏信”的错误。

例如,在做“临武瓜农事件”研究的时候,笔者不但抓取了网络舆情的发展信息,还对当地官员进行了访谈,为了保证多主体互相印证事实,笔者排除困难,联系上了死者家属,进行了很好的访谈。

还有一个小故事让笔者印象深刻。笔者在研究台湾地区的社区治理时(吴晓林,2015),既访谈了台湾地区社区营造政策的推手及社区营造的主官,还访谈了社会组织、里办公处社区协会的诸多负责人。在访谈一位里长的时候,里长说自己牵头申请了一个一亿新台币的项目。如果只听从他的讲法,那么可能就会得出,台湾地区的里长能力很大。在访谈邻近里长的时候,笔者提到了这位里长的说法,却被否定了。那位里长就讲得更加到位——哪里是他一个人申请的,是多位里长联合起来一起申请下来的,而且那一个亿的项目申请下来,也不由里长支配。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但有否定的,也有肯定的。例如,在做国家级新区行政体制研究的时候(吴晓林,2017b),我们到了几个乡镇,在第一个乡镇问到的问题,到了其他乡镇都要再问一遍,目的就是检验真实性。

3. 案例研究的理论贡献——分析的展开与结论的生成

案例研究的铺排,实际上也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实证展开。与量化研究相比,案例研究的长处在于能够引入相对丰富的想象力,可以联想多重“致果”的因素,但是也不能随意联想,前面已经讲到,相应的调查和分析一定是在理论框架内进行的。

从案例研究的组成部分来看,在问题提出之后,紧接着就是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继而在理论指导下明确分析单元,这是第一个大的部分;第二个大的部分是展开案例,这个部分大多是作为结果变量出现的,也就是介绍案例背景,或者以事件史的形式,或者以横断面的形式将案例描述出来;第三个部分最为重要,就是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案例的分析;第四个部分是结论与讨论。

一些好的案例研究大多是这样组成的,至于说结构如何铺排,是形式问题。但是,从审稿过程来看,一些案例研究往往止于“描述”,以为把一个事件描述清楚就行了,最后简简单单收尾,干干巴巴,无血无肉。当然,案例研究的难处和见功夫之处也恰恰在此。人们经常面临的问题是,素材不少,却很难找到对话的理论,由此也很难进行理论分析。

记得在投稿《模糊行政:国家级新区管理体制的一种解释》的时候,笔者自认为是中英文学界里第一个实证研究国家级新区行政体制的,而且提出了“模糊行政”的概念。但仍然觉得这是一个本体论的概括,在理论上没有深入下去,审稿人的意思也是,这个讨论到底是在哪个理论框架下展开的,与什么理论对话?

笔者想来想去,与谁对话?要用任务型组织?仿佛这个提法并不新了,很容易看出来,国家级新区行政体制就是任务型的。“企业家政府”“统合性政府”也已经有人用在开发区研究上了。

最后,仍然是回到公共组织领域,从组织的“工具性”与“价值性”争论入手来讨论因果机制,也最终溯源到公共行政的经典之争——西蒙的效率导向与沃尔多的价值派。后来,在分析中发现,公共行政的经典论争,对标的对象都是正式组织,而国家级新区的组织形态是非正式组织。

如果能够搞清楚非正式组织在效率与价值(合体制性)之间的光谱位置,引入时间序列来解释新区行政组织“小政府架构”的合理性与历史性,继而解释清楚其背后的原因,那就是案例分析、理论对话的最重要内容,也将会是这个研究最重要的贡献。由此,理论分析和对话就得到提升了。

笔者最终得出了一个解释——模糊行政的形成是“国家实验下的任务性组织”、“法律地位模糊的非正式组织”、“快速发展的绩效型目标”、单兵突进的“错位改革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一种探索性的试验体制, 降低交易费用是其取胜的法宝, 效率本身压倒“合体制性”成为政府的价值选择, 也为国家试验保留了“试错回旋”的余地。但是, 模糊行政的“精简”追求忽略了环境的复杂性, 不得不接受既有体制的重重约束。模糊行政的提出有助于理解各类新区行政组织的运行、发掘“效率”与“合体制性”之间的张力与趋向, 对降低新区发展阻力、推动新区行政改革具有参考意义。

03

结构性的案例研究才具有理论解释价值

案例研究的一个优势, 是系统展现因果机制和过程,零散多样的独立案例能够有意义, 原因在于它们产出的知识在相关知识体系中具有累进性位置(张静,2018)

也就是说,一个案例研究,既要有圆满的故事展现,也要挖掘背后的因果机制,二者缺一不可。笔者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已经讲过“结构—过程”分析范式的重要性——结构负责将行动主体的关系抽象出来, 过程负责连接结构与具体的经验, 以此避免过于抽象的宏大理论与滑向小因果关系的理论自缚。结构—过程分析范式一方面切入实际运行的过程, 寻求政治社会实践的操作主体、运行逻辑、运行效果以及主体关系, 观察更加贴近实际的、用政策文本和静态结构难以描述的实际过程;另一方面, 在实践中观察行动过程与结构的互相影响, 透视过程背后千丝万缕的结构关系, 以此来窥探政治社会运行的深层逻辑(吴晓林,2017a)

因此,案例研究必须引入结构式的关怀才具有理论解释的价值,具体如下。

第一,任何案例都是关系性的,如果局限于微观的“小因果关系”的解释,就会得出碎片化的解释,应当力图在案例本身内部首先挖掘出“整体关系”的轮廓,就是“解剖麻雀”,把其物质结构讲清楚,同时把软件系统(体制机制)搞清楚,否则就不是一个完整的“麻雀”,或者是“木乃伊麻雀、骨头架麻雀”。

第二,任何案例都是连续性的,案例的发生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连续统、结构洞,是历史演进、大结构的一个环节、一个节点。案例研究需抹去外在的浮尘,挖掘“黑箱”,挂入理论演进的线条之上,这样才能有延续不断的理论发现。

第三,任何案例都是一般性的,做案例研究的时候,会强调案例本身的特殊性或者代表性,特殊性讲的是“为何例外”,代表性讲的是“概莫例外”,其实二者是解释统一问题的两个侧面,第一个貌似在讲例外,实际上也是在回应“如何不例外”。那么,案例研究本身提出了假设性的理论解释,留给量化研究的就是大量的量化检验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案例研究与量化研究是相辅相成的。

参考文献

· 吴晓林、汤明磊,2016,《新媒体情境下冲突议题传播的“双重结构因素”——基于临武瓜农事件的分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第1期。

· 吴晓林,2017a,《结构依然有效:迈向政治社会研究的“结构-过程”分析范式》,《政治学研究》第2期。

· 吴晓林,2017b,《模糊行政:国家级新区管理体制的一种解释》,《公共管理学报》第4期。

· 吴晓林,2015,《台湾城市社区的治理结构及其“去代理化”逻辑——一个来自台北市的调查》,《公共管理学报》第1期。

· 张静,2018,《案例分析的目标:从故事到知识》,《中国社会科学》第8期。

END

《地方治理评论》由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办,坚持学术性至上的基本原则,以知名学者为主要作者群,以集科学性、原创性、前沿性于一体的学术成果为主要内容,以地方治理的前沿问题为主要研究领域,以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相关方法并重为基本的方法论旨归,一以贯之地强调真问题和新问题、真方法和新方法、真观点和新观点,将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学界和实践界的公共文化资源。

《地方治理评论》最新目录及主页

第2期

(滑动查看更多

【本刊特稿】
论风险社会中的风险认知问题 /张康之

【国家治理】
道路选择与制度选择:国家治理的根本 /刘建军 邓理
中国政府建设的历史方位和话语发展 /李瑞昌

【地方治理】
资源禀赋、制度环境与城市创新能力——基于中国264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陈天祥 李缌缌
美国地方政府的非政党型选举实践 /何俊志
东西部扶贫协作进程中的府际利益冲突与协调 /孙崇明

【社会治理】
社会政策模式转型背景下的社区治理 /张乾友
企业参与邻避治理研究——基于国内外21个典型案例分析 /邵任薇 王玉婧

【研究方法】
什么是好的案例研究?——案例研究的目的、关联因素与理论价值生成 /吴晓林
做规范的案例研究:实现“故事”“数据”“理论”的对话 /单菲菲
公共管理案例研究的初阶与进阶 /王辉

第1期

(滑动查看更多

【本刊特稿】
九个方面把握政治学行政学前沿 /高小平
地方治理面面观 /乔耀章

【政府治理】
群众获得感、最多跑一次与地方政府全面深化改革——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分析 /钟伟军
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披露的完善与“塔西佗陷阱”规避 /胡小君

【社会治理】
合作生产视角下“三社联动”的基本框架与运作模式——基于重庆市多案例的比较研究 /胡晓芳 彭冰儿
集体行动、基因社会及协作助推:一个理论分析 /丁怡舟

【乡村治理】
中国乡村治理研究70年:知识图谱与进路研判——基于CNKI中CSSCI期刊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 /杨建国 鞠萍
功德银行:一种乡村治理的新工具 /孔德斌
新乡土时代乡贤参与村级治理的机制与绩效——基于N市五个乡镇的调查 /于兰华 张扬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心下移如何提升治理效能?| 对话佳作007期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思维实证研究:以四元结构为中心(1985年5月-2014年12月)
研究生复试——如何撰写个人陈述
组织契约论(三)——解析组织能力
住宅小区停车难问题如何解决?邀请您观看本场直播
家族财富传承:家族治理之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