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喜欢的古诗词第159首

  第159首[唐补6]
  
   别薛华
  
   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写作背景]
  
   高宗李治共有8个儿子,他们是李忠、李孝、李上金、李素节、李弘、李贤、李显和李旦,后4位全是武则天所生,可知这位武后受宠和跋扈的程度。
  
   少年才俊王勃被沛王李贤相中,召至府下,锦上添花,王勃喜露眉梢。
  
   当时诸王之间经常以斗鸡为乐,鸡们之间的胜负,当然就是诸王之间的胜负,暗暗较劲。
  
   王勃感觉自己义不容辞,得帮沛王一把,为其摇旗呐喊,写了一篇《檄英王鸡》助威。(英王指李显)。
  
   本来皇子们之间娱乐一下也没什么,也就是停留在玩的程度,高宗李治也没在意,当看到王勃的这篇檄文时,不一样了,檄文是随便写的吗?尤其是在皇子之间。
  
   前车之鉴,不得不防,皇帝想起了太宗李世民兄弟之间的杀戮。
  
   “是且交构!”(这样会造成隔阂!),高宗愤怒地把檄文摔在桌上。
  
   处理结果是罢免,逐出王府。
  
   本来是一时兴起,年轻逞能,一篇戏文就这样断送了自己的前途,这可是政治错误,非同小可,王勃大吃一惊。
  
   当时高宗李治的身体虽然不健,但谁知道他能活多久?既然这样处理,只要他在,你王勃就很难再抬头。这个打击对王勃而言,说致命都不为过。
  
   细想王勃也不冤,缺乏政治头脑,年轻就得负出年轻的代价。
  
   王勃失业了。
  
  
   京城不想住了,心堵,打起背包,坐上11路,王勃决定出游巴蜀。
  
   看斜阳落下去又回来,一路上王勃赏景消愁,会晤朋友,走到绵州(今绵阳)时,遇到同样不得志的薛华,王勃与薛华的关系非同一般,老乡加朋友,同病相怜,情感的闸门猛然打开。
  
   我的一位姐姐特别刚强,在姐夫有重病时,一切自如,有时还像往常一样有说有笑,看似没事人,当我妈知道,来到医院时,姐突然哇地一声哭了出来,我当时年龄还不大,没弄明白。
  
   每个人都有自己情感的倾诉群,王勃遇到薛华就是。
  
   相处多日后,2人分别,分别之际,王勃激情难控,写下这首诗。
  
  [本诗简析]
  
   这首诗是写王勃送薛华,因为之后自己也要走,,所以没用“送”,而是用了“别”字。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穷路:没有希望的路。 遑遑(huang2,huang2):同“惶惶”,心绪不安的意思。
   津:渡口。 问津:问路。
   分别之际,送了又送,依依不舍缘于2人同病相怜,政治前途“穷”,送对方就相当于送自己呀。
   在这里,“多穷路”语意双关,既指真实的道路,也指仕途,着重后者。
   送了又送这种场面可能有的人还没有品尝过,如果以后有幸遇到,也是一种福。
  
   记得20多岁高中毕业,一个人离家外地上学时,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感觉很空,有点舍不得,尤其是第一次到北京火车站,不知道在哪个窗口买票,问别人时的那种感觉现在还记忆犹新,本来心空的就无精打采,不想说话,还不得不问,现在想起来就是“遑遑”,底气不足,像病了一样。
   “遑遑独问津”这句,表面是写朋友薛华,但感到更多的是写作者自己,诗人是从京城到巴蜀,“问津”的次数不会少,“问津”时的心情作者会深有体会。
   之所以送了又送,可能也有这个原因,让朋友同时也是让自己问路时少一些“遑遑”。
   这2句写得真好,王勃深沉了很多。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断:折寿的意思。
   如此悲凄会一路相随,过早折断不过百年的生命之躯。
   人生不过百年,谁不想干出一番事业,政治错误再翻身比较难,何况又是皇帝亲自判决,王勃的感觉就是泰山压顶。
   老板看不上自己可以跳槽,皇帝看不上自己,能往哪跳?
   这2句好像不是写给薛华,完全是自语了,同样超好。
   正因为如此绝望,才感到友情的珍贵,读以下4句。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想象着朋友与自己怀着同样的心情,天涯共漂泊,经历磨难。
   有解药吗?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去”指薛华,“住”指自己。
   没有解药,只能彼此牵挂,成为各自的梦中人。
   这种无奈,让你看不到任何希望。
  
   失意人送失意人的一首诗,非常喜欢。
   这首诗,给我的感觉就是苦硬2字,个人以为强过上一首。
  
   解析完毕。
  
   ========================================
  
   在巴蜀的时间大概3年,672年回到京城长安。
  
   此时的王勃名气更大,朝廷作出既往不咎之态,再次分配工作时,王勃心里很清楚,不会太受重用,就选择了虢(guo2)州(今河南省灵宝县),做了一名参军(大概相当于军队里的参谋)。
  
   为什么选择虢州?
  
   因为虢州有药材,因为王勃懂医。
  
   王勃以前在沛王府的时间大概2年多,在这期间,他干了一件事,就是学医。
  
   当时京城有一位名医叫曹元,医术高超,而且手里有很多秘方,王勃知道后,登门拜师,成为弟子。
  
   以王勃的学商,很快就学有所成,重要的是曹老师将秘方也给了他。
  
   王勃医学水平具体如何?
  
   他竟然写了一篇《黄帝八十一难经》序,《黄帝八十一难经》是中医书籍中的翘首,与《皇帝内径》、《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并称中医4大名著,想当年俺自学中医的时候,也买过这本书,楞是看不懂,第1章切脉就难住了,我想王勃的水平肯定能入目几分,着实佩服。
  
   天再降祸。
  
   这事说起来非常奇怪,有一个家奴犯了死罪,跑到王勃那里,王勃收留了他,但事情逐渐泄露,王勃害怕了,就杀了这个家奴,更泄露了,王勃成了杀人犯。
  
   各类书上介绍这件事时,在前面都会加上王勃恃才傲物,得罪了很多人这样的前序。
  
   历史学手们都很含蓄,没有确凿的证据是被诬陷,谁也不敢挑破这个泡。
  
   真实的情况到底如何?只有天知道。
  
   杀人偿命,王勃死罪。
  
   有时候人不得不迷信,不该你死时想死也难,正巧皇帝大赦,王勃成了自由身。
  
   没想到的是,王勃的老爸却受到牵连,贬为交趾(现属越南)县令,王勃是个孝子,内谴对不住老爸,启程省亲。
  
   有什么证据说王勃是孝子?
  
   在他的《黄帝八十一难经序》里,有这么几句话:“勃养于慈父之手,每承过庭之训,曰人子不知医,古人以为不孝,因窃求良师,阴访其道。”
  
   学医的目的就是孝父。
  
   路过洪州时,写下了著名的无法形容的《滕王阁序》,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再说就扯了。
  
   然后继续赶路,渡海乘船,在海上遇上风浪,溺水而死。
  
   王勃的死令中国后来的无数人扼腕叹息,太早了,只27岁。
  
   历史长河,27年只是极短的一瞬,即使是极短的一瞬,他散发的余光仍然常在。
  
   王勃的文采永垂不朽。
  
   =====================================
  
   王勃不穷,慕名求文的很多,自然有酬谢,家里堆满了金银丝帛。
  
   介绍一下王勃的写作习惯:
  
   总是先研磨好多墨汁,然后喝下去,再然后就是蒙上被子假装睡觉,最后起来,一挥而就,不改一字。当时的人们将他这种写作方法称为“腹稿”。
  
   这就是“打腹稿”的由来。
  
   =====================================
  
   坎坷的王勃,一首好诗。
  
   别薛华
  
   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谢谢阅览。
  
  
  
  
  

本文由<贴库网>整理,全文地址:http://www.tieku001.com/232708/136.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王勃《别薛华》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王勃的这首送别诗,极为感人却鲜有人知
诗词笔记: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王勃的这首送别诗,堪称经典,却鲜为人知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