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瓷的“气泡鉴定法(转载)

古瓷的“气泡鉴定法(转载)  

2010-02-04 16:28:20|  分类: 古代陶瓷 |字号 订阅

 

                  古瓷的“气泡鉴定法

不论古代瓷还是现代瓷,在瓷的釉下隐藏着许多极小的气泡。圆圆的、密密的布满釉下,非常好看。但是,不是所有的釉下都有相同的气泡,有的气泡多,有的气泡少,有的没有气泡。这是为什么?可否利用气泡的形态与分布来区别古瓷与现代瓷的不同,为古瓷断代辨真伪?  

笔者抱着这个目的研究了许多各朝各代的真假器物,进行了仔细的比较,从中得出相关的差别,为鉴定古瓷探索出一条新路——“气泡鉴定法”。  

一、气泡的成因  

气泡,顾名思义是釉中的水分子变来的。  

在烧制瓷器时,高温会使釉层中的结晶水或液态水都变成气体,当釉层厚时,气态水分子被釉膜包住,释放不出来故而形成釉下的气泡。当釉层薄时,气泡冲破了釉层膜,则在釉表面形成不少坑凹——叫麻点。釉中水分子多则气泡亦多,釉中水分子少则气泡亦少。如果釉中不含水分,则釉下可能没有气泡。  

由于各朝各窑口因釉的配方和工艺不同,故各朝代各窑口的器物釉下气泡情况各异。这一点的不同也正好为鉴定古瓷提供了一种(人工无法仿制的)有利条件。  

二、釉的分类和工艺特点  

陶瓷生产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釉的制作技术。中国古陶瓷技术十分成熟,且有很长的历史,施釉有很多配方和不同的工艺方法。  

依照釉的熔融性和烧成温度,可分为易熔釉(又叫软釉)、中熔釉(又叫珐琅釉)和难熔釉(又叫硬釉)。  

按制造方法可分为生釉、熔块釉和挥发釉。  

按上釉方法可分为浸釉法(将坯浸入釉液中)、浇釉法(将釉往坯上浇)、喷釉法、振滴法(用毛刷浸满釉再滴在坯上)、涂刷法、挥发法和撒布法等。有这些工艺特点,所以在不同时期使用不同方法。同时也与釉料的配方和粘度有关。  

在古代常用釉粉撒布法,这是一种干法施釉,其中不含或很少含水分子。还有一种盐法施釉,是利用食盐加热后产生氯化钠蒸汽,挥发在制品上而成一种盐釉。  

到明朝开始,这些干法施釉不采用了,取而代之的是用釉浆施于器物上,再置于窑中烧成。  

这一工艺的改变过程就可以证明釉下气泡的形成是对不同朝代有不同表现。尤其在现代仿制技术上基本是沿用清朝的工艺——湿式调釉法,必然会出现釉下气泡过多的现象。这一特点为鉴定古瓷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  

三、对宋元两朝古瓷的鉴定  

宋金时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兴盛时期。在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等省的瓷窑特别多,品种以秘色瓷和青白瓷为主。诸多的瓷窑中以官、哥、汝、均、定五大名窑为首,相继有龙泉、耀州、磁州、登封诸窑。大多为朝廷服务,烧制官器,进贡朝廷。釉色极美、玉质感强、瓷品很高、为世人所珍。后仿制者大有人在,费尽全力、欲求逼真、但至今无人仿造成功。  

宋朝的五大名窑中尤以官、哥、汝三种瓷仿者众多、难度最大。即算明成化、清雍正帝王命“官窑”以官仿官,不惜工本也难仿成。仿制出的哥瓷结果是貌似神离,距离甚远。何况现代仿品以民间的个人实力去仿,虽技术条件改进许多,但配方没有掌握更制造不出成功之作。  

五大名窑中有名望的高级精品,最突出的表现在“玛瑙为釉”、“玉质光泽”、“金丝铁线”、“紫口铁足”和“雨过天晴”等美的品质都是很难仿得出的。尽管现代技术之高超,学会了以假乱真的能耐,若用“气泡鉴定法”去辨别仿品则是很容易识破庐山真面目。因为仿品尽管把外表做得与真品一样,但绝做不出釉下无一气泡的水平。撒布法釉料的配方更是今人没法再去挖出来。  

我对汝、官、哥、均、定几大窑的瓷品进行了全面的测试(用五十倍放大镜下观察),发现这些宋代名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釉下没有气泡。凭这一点对宋瓷的标定最有说服力。  

总的来讲,鉴定古瓷(指宋代瓷)应全面的比较,有釉色的“柔和美丽”、“玉质感强”、“光泽不刺眼”,有湿润“冒汗”的现象和看不到气泡等原则。有的宋瓷釉面有斑点或小麻坑均须放大五十倍方可看到。  

凡仿品或元代以后任何朝代制品均不可能没有气泡,只要发现釉下气泡便可证明非真正宋瓷。例如雍正的炉均釉、明代的“广均”和现代的“仿均”都是充满气泡。达不到“宋均”的特点。  

对于元青花也有如此特征。  

元青花一般人很少见到,什么是真品,什么是仿品也难区别。正因为元青花真品不多,世人所见又少,给制仿人提供了一个好机会。从造型、工艺、绘画、釉色、修胎、火石红诸方面都难以辨别真伪。元初沿用宋时的枢府卵白釉,还没有使用透明的青白釉,还不是水釉配方,所以元初的青花瓷器釉下是看不到气泡的。到元代中后期采用了青白釉的水釉配方,所以元中后期的青花瓷器都是釉下有气泡的。  

在青白釉厚的瓷品中其青花上的白色气泡特多,当青白釉薄时便见到青花上有不少被气泡已冲破的麻面小坑(也只能在放大五十倍时才见到),这也是它的特征。  

四、明清两朝青花或釉里红的鉴别  

这两个朝代的青花和釉里红特别多,仿品也多。在材料、工艺、绘画、书写款式诸方面都能仿得一模一样,唯一不好仿又没被人重视的还是釉下气泡的问题(这点谁也没发现)。  

青花的色泽有的仿得很好,有的还有距离,当色盲和辨色能力稍差时很容易“走眼”。除此之外抓住两点便可区别真伪了。  

一点是青花釉是否下沉?下沉入骨且有晕散现象即为真品,若漂浮而无晕散、显得死板则为仿品可能。  

另一点是用五十倍放大镜看气泡。若青花下沉则在青花上有许多白色气泡。若青花上浮则青花上全是麻面小坑,看不见白色气泡。在青白釉下气泡多且大,则证明青白釉层厚而肥润。此乃为真品,反之,青白釉太薄则气泡很小应证明是仿品。  

”!   即使气泡鉴定很重要,但也该全面分析。我不主张“一点肯定论”,但赞同“一点否定论”。即有一点不对路、值得怀疑的地方就应该否决它,以免“走眼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气泡,鉴古瓷
【藏友推荐】鉴定古瓷器方法剖析:胎釉篇
元青花细节鉴定,直指元青花做伪要害
瓷器收藏的气泡鉴定法 ( 2 ) - 陶瓷 - 文玩部落 - Powered by Dis...
想捡漏?罕见文物大图细节教你如何鉴别元青花
微观之下:放大200倍后,明成化青花杯真品与新仿品的区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