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忆明代古刹 白衣庵

李明德

在京城的东北角,安定门内大街路东的方家胡同、国子监胡同、五道营胡同,近年来有众多的旅游者到这里观光。这三条胡同既有名胜古迹,又有时尚看点。使人们到此会流连忘返。我自幼生长在方家胡同,数十年来,这里的老街坊,古老的四合院门楼、壮观的循郡王府、古刹白衣庵、八旗子弟官学(方家小学)、京师图书馆……至今历历在目。

为什么这条600余米长的胡同,定名为方家胡同,经常有游客提问,我也进行过考证。因明代万历年间有位尚书方逢时在此居住,胡同因此得名。方逢时才华横溢,办事干练,政绩卓著,所以方家胡同也与尚书一起扬名。我的家住在胡同西口里路南,与路北的古刹白衣庵是近邻(现在是41号)。这座庵庙建于明代,有着500余年的历史,清乾隆十五年的《京师全图》中有白衣庵位置,文史专家朱家溍先生生前曾考证,白衣庵与西城区大石桥胡同里的拈花寺均建于明初。时至今日,白衣庵的建筑风貌以及当年的佛寺活动,仍然记忆犹存。

此庵是京城最大的尼庙,山门三间,红墙灰瓦,迎面门额上刻有蓝底金字“古刹白衣庵”五个字。古刹山门两旁墙上有石雕透窗造型精美,山门经常关闭着,去庵里要走旁门,庵内共有4层殿宇和跨院。走进外院就看到高高的石台上三间正殿雄伟壮观,这就是大雄宝殿。殿里供奉着观音像和九尊娘娘像。殿前的石台上东西各建有砖砌的花池,每年春季牡丹盛开与殿前古老的明代正德年间铁铸大香炉形成一景。加之花香一片,时常引来不少香客和左邻右舍的住户前来拜佛赏花。院里有松树、槐树、石榴树,后院有柿子树、核桃树和枣树。那时庵内仅有十几个尼僧,环境十分幽静。

上世纪50年代我正读小学五年级,周末或寒暑假会到庙里去玩。祖母是个街道工作的积极分子。记得我初次见到庵中住持尼僧喜师父时,那是随祖母到庵里检查卫生,这也是祖母搞街道工作的一项任务。当我们走进东跨院北屋时,招呼我祖母落座的就是这位庵中住持。我乖乖地站在祖母身旁,好奇地看着这位女住持。这位喜师父高高的个头,面色红润,眉清目秀,身材匀称,年龄也就三十岁出头,讲一口北京话。与祖母说话时,会很自然地双手合十,口中念出“阿弥陀佛”。随后我跟着祖母,同喜师父一起走至西院的一个配殿,她叫一位小尼僧拿来钥匙,打开门锁,我们一同走进殿里。这里光线较暗,喜师父领着我们来到长木案旁,对祖母说:“您看案上摆放的7块刻石,是清代道光年间宫里送给此庵的珍品,兰亭真水刻石7方,这4块是兰亭诗序4方,那3块是萨湘林临书的,保留到现在已有100多年了,能亲眼来此观赏的香客很少啊!”祖母认真地观看,我还踮起脚用手摸了摸石方上的刻字呢!

记得六年级暑假,我清早到胡同上厕所,回来经过大庙,看到白衣庵的山门大开。喜师父身边的圣云师父正在往出走。她是庵里负责外联的尼僧,个头不高,口齿伶俐,办事麻利。随后有几辆小轿车开到庵前,走下来十多个人,其中有八九位缅甸的佛教信徒和几个国内僧侣。住持喜师父领着尼僧出来相迎,一起走进了山门。这时胡同里的街坊们闻讯也向这里跑来。一些年长的人说着“今天庙里有佛事活动”。过了约半个多小时,庙里传来诵经声。只见大殿里香火很旺,喜师父身着丝绸僧袍,胸前挂佛珠与众僧尼正在念经,气氛甚是庄严。我上中学时,每到周六下午,会和两三个同学到国子监街的首都图书馆借书,然后走进白衣庵后门,直至配殿的廊子下,一起抱着自己喜爱的书,认真阅读,时间过得很快,将至傍晚,我们才匆匆由大庙前门回家。

上世纪60年代,破“四旧”时,佛像被毁,尼僧四散。白衣庵成了破败的空院子。那时又有谁还能想到庵中存放近二百年的7方兰亭真水刻石呢?后来据有心人讲,这7方真水刻石也在破“四旧”中流失。数月过去,白衣庵成了民政局职工家属宿舍。大殿均被隔成住房,各角落的跨院都住满了居民,寂静的古庙成了典型的大杂院。后来流落在外的老尼李静又回到了白衣庵。由宗教局安排给她腾出了一间老屋。那时她有七十多岁,身体还好,每月靠领取生活费买些米面和煤。屋里有一张旧木床和一个小柜橱,收拾得很干净。院里邻居还帮她买到了一个煤气罐。一天清晨我去买早点碰到了老尼李静,她正拉着煤气罐往东口走。我说:“师父,您这是换气去吗?”老尼说:“正是,我省着用一罐气可以用两个多月。”一路走着,她对我讲:“现在我身体还行,每月初一、十五还能到东直门内的通教寺去参加庙里的佛事,那里是全京城唯一的尼庙,年轻的弟子们也经常来这里看我。”这是我和老尼李静的唯一一次对活, 上世纪80年代的秋天,得知老尼李静往生了,时年86岁。一连几天,通教寺的众尼僧都来到她的住处给她念经,愿她一路走好。胡同里的街坊四邻都赶来送行,白衣庵的东小院站满了人。

近年,我和两位老同学再次来到老庙,看到院内居民住的殿宇大部分均已翻修,还用上原来的灰砖灰瓦,整体上保持了古建原貌和风格。已损坏的戗檐砖雕也有所更换,我们看到,山门上的石刻“古刹白衣庵”依然清晰可见,更希望墙面里的明代石雕精美透窗,能早日呈现真容。以国子监胡同里清代火神庙山门的修缮为例,对古建能进行整旧如旧的修缮,恢复其原貌,成为胡同中的一景,这是我和老街坊的共同心愿。

(原标题:忆明代古刹 白衣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北京现存唯一的尼姑庙——通教寺
胡同里有座观音庵,方家胡同内的古刹白衣庵山门修复完工
民国时期,北京盘儿胡同翠峰庵里的尼姑们
方家胡同,消失的古刹白衣庵
探寻郯城千年古刹 领略东夷渊远文化
震撼!千年古刹150余名女僧每天打太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