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槐柏树街的今昔

    位于槐柏树街的宣武艺园

    槐柏树街位于原宣武区的北部。东起长椿街,西至西便门内大街。这条街原来是分为东西两段的。东段原为深沟土道,相传在高坡处原有一棵老槐树及两棵柏树,故称槐柏树。西段为清镶蓝旗驻军的营房内道路,称之为东西宽街。1965年,东西两段合并了,统称为“槐柏树街”。

    曾是清军炮兵驻地

    槐柏树街长870米,宽度不一,平均宽度14至15米。1990年前,西头南侧曾是十一条胡同,称之槐柏树南一至十一条;北侧是十条胡同,称槐柏树北一至十条。合计二十一胡同,在过去均称营房,老百姓简称“营子”。营房有两条宽胡同,称为“南宽街”和“北宽街”。

    这个曾经称之为营房的地方,在西便门内所占的面积并不大。它的西边紧靠西便门大街。东边过了善果寺与报国寺,是一片乱葬岗子。乱葬岗子向南穿过和尚坟,就是人们熟知的土地庙,向北是一片废地,原址就是现在人们熟知的北京小学。营房南边有一个大坑,过了大坑再翻过一座孤顶就是核桃园,实际上这个核桃园是南核桃园。营房北边还有一个北核桃园,过了北核桃园就是西便门火车站通向前门的铁路。这座营房就坐落在南北核桃园,在两座寺庙和西便门大街之间。别看营房面积不大,来历可不小。为什么叫营房?因为这些房是清朝军队就地取材,盖起的清朝军队的驻地,大坑是清朝军队的炮兵阵地。由此可想这些房屋有何用处了。后来清朝败落,为了赔款将这块地皮卖给老百姓,从那时起,营房就成了老百姓聚集居住的地方。人们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渐渐地成了由几百户人家组成的贫民区。大坑变成倾倒垃圾的场地,坑里的土地成了一位农民的农田。

    槐柏树街东口路南,清代时有山西义园、云南义地,是安葬在北京的山西和云南籍人士的墓地。后逐渐无人过问,变为乱坟和杂草丛生的空地。1949年后,北京市政府在此建造了政府机关办公大楼,1954年落成后即启用,称之为“市府大楼”。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批大规模的政府办公大楼,如今虽经几次修缮,建筑原貌几乎没有任何的变化,红色砖墙,首层白色石材的外墙,凸显着庄重。

    市府大楼对面是“市府大楼幼儿园”,系由政府主办的机关幼儿园,创建于1952年,是北京市一级一类幼儿园,至今已经有50多年的建园历史了。这所幼儿园给我留下的记忆至今历历在目,因为这是我在学龄前生活的地方。每天早晨总有三个轮子的儿童车到家门口接小朋友,叔叔在门口摇摇铃铛,孩子们就会跑出去,有时候也会在家门口等待着。在洁净的教室里,老师每天教我们唱歌、跳舞、做手工(捏橡皮泥、剪纸等)。

    曲径通幽的宣武艺园

    槐柏树街中部的北侧有一所著名的小学“北京小学”,1949年6月19日诞生的这所小学是首都唯一以“北京”命名的小学,是由北京市委自建的公立寄宿制学校。现在的北京小学在北线阁又建立了分校,有住校生,也有走读生。

    北京小学的对面是一个免费的公园“宣武艺园”。公园面积不大,原址是善果寺。重建于明代,清顺治年间为京城一胜景,被列为京师八刹三山之一,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改建为“宣武公园”,当地人称之为“大花园”。

    当时的宣武公园树木林立,有多处楼阁,但管理缺失。1983年进行了设计和规划,1984年改建后命名为宣武艺园。2007年3月进行了再次改造,创建成绿色生态示范公园。公园布局紧凑,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曲径通幽、鸟语花香,颇有苏州园林之小巧、建造精细的风格。园内有“丁香书院”、“松竹滴翠”、“翠浮叠影”、“静雅苑”、“绿波流音”五个景区。现已经是周边居民晨练、运动、唱歌和舞蹈的必不可少的休闲环境。

    宣武艺园内原有金朝的紫金寺旧址。紫金寺始建于金代,寺门朝西。明嘉靖年间重修,据当时的记载,重修后的紫金寺“规模宏远,堂庑精美”。清时此寺逐渐废毁,就改为浙江义园。《元一统志》卷一记:“紫金寺在旧城北开远坊”,按《京师坊巷志稿》卷下:“善果寺东旧有紫金寺”,吴长元《宸垣识略》卷十记载:“(紫金寺)其遗址在善果寺东南百米,善果寺今尚存庙址。紫金寺当为北开远坊。大约皆在宣武、广安二门之间。”

    当时的宣武区(现在与西城区合并,称为西城区)广内街道曾投资600万元,将槐柏树街打造为有鲜明历史文化特色的公园式景观街道,尤其是宣武艺园的西侧围墙上修建了12幅壁画经典的京味浓厚的小品。其中有展现庙宇文化的铜质浮雕,还有展现空竹文化的石质浮雕。槐柏树街的中部已经构成北京最具有历史文化的特色街道。

    第一个危改示范小区

    槐柏树街西半部的二十一条胡同,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平房区,1992年以前,此处房屋多系危旧。街道西侧路边原有一个综合性副食商店,商品应有尽有,副食店的对面是六合永卖切面的店铺,公私合营后就撤销了。隔着槐柏树南六条胡同往西,有个大型蔬菜供应站。菜站西侧是广内居民医院的分部,众人称“小医院”。

    当年,这一带学生上学时,小学是就近入学,基本都在北线阁胡同小学读书。上中学的话,“文革”前是自主报名,然后参加北京市的统一考试和录取,“文革”后是就近入学,小学毕业后,进入槐柏树街西端的北京51中和北线阁南端的北京69中,这两所初中学校在上世纪90年代相继淡出。

    槐柏树街西侧全部是居民住宅。早年的市政设施并不完善,对周边居民影响最大的是上、下水的问题。当时,自来水并没有入院,更谈不上入户,每个街头都有一个集中使用的粗大管径自来水站,生活用水都要到水站来打水。壮年人可以一人肩挑两桶水,老弱或者孩子们是两人合抬一桶,虽然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存水的水缸储存一些水,但需要时,无论是在下雨,还是下雪时,大家还是要踏着湿滑的泥泞路去跳水或抬水。时下,有些大婶、大妈会到水站附近去洗菜、洗衣服,他们彼此家长里短的沟通,也是一种祥和、快乐的民间生活味道。

    以往营房(营子)的街道基本是土路,一到阴天下雨下雪,路面就成了沟沟坎坎的泥泞路,人人都要准备一双“雨鞋”,这是一种橡胶的高筒鞋子,可以防水,更重要的是可以隔绝雨水,又便于泥巴的清理,现在这种鞋基本淡出百姓的生活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市政设施飞速的发展,这里的居民也实现了自来水入户的愿望,每个院子也铺装了下水道。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整个街道,包括二十一条胡同也进行了路面改造,铺上了柏油马路。

    后来,北京市委、市政府为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对危旧老平房进行改造,将槐柏树街西侧的二十一条胡同的平房作为危改试点,槐柏树街有幸成为了北京城的第一个危改示范小区。如今的槐柏树危改小区整体体现了现代简约风格,使用了中间高、东西低的错落建筑风格设计,建筑层次分明。

    槐柏树街正在不断地发展着,已经成为北京市环境整治的标杆式生活街巷,这条街道跟随着首都的建设一起前进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有条槐柏树街
徒步北京水系(四):法源寺--牛街--报国寺
西城区区部分小学2012年招生划片范围
北京十五所重点小学划片及入学条件
逛宣武艺园和报国寺
从古老槐市斜街到现代槐柏树街 北京地名的嬗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