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东道西南小街 (五):什方院胡同



  1972年初秋,太阳从胡同东方升起,我踩着细长的身影从什方院(盛芳)胡同走上南小街,无量大人胡同东口儿的饭馆开始卖早点,空气里有炸油饼的香味。我最后一次回头看什方院,瞳孔摄入一片金光,以致走到方巾巷,视网膜上两团蓝光还固执地在眼前摇晃。穿过方巾巷,兜里揣着北京二中为我出具的“本人自愿随父母参加西北建设”的介绍信和户口迁移证明,在北京站登上西去的列车。

    我对什方院胡同的记忆,截止在那年初秋的那个光芒万丈的清晨。

    什方院儿胡同在朝阳门南小街儿东侧,对面是无量大人(红星)胡同,它西起南小街儿,东到北总布,蜿蜒曲折,时宽时窄,有着北京胡同不急不缓、安静悠长和四通八达的特点。胡同北侧有6条小巷分别通往松树院、禄米仓和大雅宝,从西到东依次是:屎大院、小井胡同、礼拜寺(春松)胡同、扁担胡同和二条叫不上名的什方院胡同的支巷。南边只有一条宝盖胡同,但是它连通了赵堂子、大羊宜宾和东总部,相互衔接的胡同向西通向南小街。

什方院儿东口丁字形对着南北走向的北总布,正对面是北总布胡同2号大红门,四周高墙拉着“电网”,院内树木葱茏,一棵海棠树到了秋季果实累累,透过镂空花墙可见青砖灰瓦大屋,磨砖对缝的墙上爬着爬山虎。从没机会进这个大院,即便小时候故意把皮球踢进去,看门人宁可耷拉着脸老大不乐意地自己去找,也不放我们选出的代表进去。据说大院住过各色人等,最初是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1921年用建造协和医院的余料盖起这座大院儿,珍珠港事件后美日开战,大院被日本人霸占。日本投降后住过国民党十一战区司令孙连仲,建国后是弃暗投明的云南王龙云私邸,以后住过余秋里、乌兰夫和陆定一,虽然大院像拆迁周转房似的主人不断更迭,但是我印象里,它始终是座神秘的空宅。


什方院东口路北把角儿的1号院(盛芳胡同1号),是个带跨院的二进四合院,高台阶如意门,门楣上方的砖雕十分精美,街门前胡同开阔,一座青砖影壁将院门与路人隔开,夸张地彰显原主人的“土豪”身份。这种影壁在大雅宝胡同2号也有一座,不同的是,大雅宝2号是高规格广亮门,明显是高官府第。如意门的建筑形式和规格远不及广亮门和金柱门,但是因为不受等级制度约束,不差钱的阔佬尽可能装饰得复杂而精美。1号院房主据说以前是清宫里的花匠,能进宫养花已足够神通广大,假如再和太监勾上倒卖宫里物件发财也不是不可能,清末宣统皇帝大婚时皇后婉容凤冠上的珠宝都被调包换成赝品,所以一个皇宫花匠有此大宅不稀奇。

1号院是铁道部宿舍,过二进垂花莲门,正房和东西厢房由抄手回廊连接,院中一株罕见的古卫矛树,夏天翠荫满庭。东跨院有东南两套房各三间,院子整齐不杂乱,据说还有一个后院,但我从没去过。


什方院胡同中段,宝盖胡同口儿上有个小铺,售货的是一对童叟无欺的老人。小铺儿后院是仓库和宿舍,门在宝盖胡同。小铺儿的柜台干净得擦出了松木原色,柜台东头儿有个方形玻璃罩,里面有芝麻糖、泡泡糖、爆米花和米花球。另一头儿是几个瓷盆,分别装着辣萝卜条、小酱萝卜等各种咸菜。柜台里有几个大小不一的缸,大缸盛花生油、豆油、酱油和醋,小缸盛黄酱、芝麻酱,缸后货架上摆着副食和调料。那时买油、酱油和醋都是零打,量具是大小不一的“提子”,家里大人忙不开,就让孩子去买东西,并再三叮嘱别买错了,在胡同兹看到小孩儿攥着瓶子边走边背诵“五分钱酱油、五分钱酱油”,大点儿的孩子就在后面絮叨“五分钱醋,五分钱醋”,一会儿小孩儿有可能就把五分钱醋打回家。

随着胡同的迅速消失和超市的涌现,“小铺儿”没了立足之地。头几年听说鼓楼北的赵府街有个“北京最后的国营副食店”,吸引了四九城老少爷们儿去怀旧,我也专门去过一次。赵府街副食店确有当年小铺儿感觉,保留着台秤、算盘等老物件,听说“镇店之宝”散打芝麻酱不错,专门买了两瓶回去吃麻酱面和抹馒头,路上没忍住抿了一口,感觉花生酱掺多了,口味过甜,远不及当年的“二八酱”。


2002年为建造金宝街拆除什方院胡同,在胡同西头拆出一座大庙,据考证是明朝崇祯年建造的法兴寺,专家说庙里面的壁画很有价值,因此大庙向东平移300米,在拆除的四合院废墟上复建,壁画也挪了过来,成为金宝街上不伦不类的一景儿。

其实这个大庙老街坊们不陌生,从什方院西口下来不远左转就是大庙。那是一个很大空场,五、六十年代,把口有个公用自来水管,夏天路过孩子们经常去喝几口或冲冲脚丫子,为防止自来水浪费和路人白喝,以后打水时间一过水龙头拧手便被卸走,后来干脆焊了个铁匣子把拧手锁了起来。六十年代,空场盖了栋简易楼,过了简易楼就是大庙。我大庙没熟人,但“逛”过一次,印象住户很多很杂乱。

大庙是500多年前明朝大太监刘瑾的家庙,刘瑾净身进宫伺候太子朱厚照,深得后来当了正德皇帝的太子宠信,有权有势后开始图谋不轨,大肆结党营私专权乱政,正德五年皇上终于怒了,下令千刀万剐了凌迟处死。刘瑾出事伏后法家庙荒废,明崇祯年在原址改建法兴寺,到清朝乾隆年成了游方僧人挂单(投宿)的十方院,嘉庆以后又改叫“什(音shi)方院”,此后它所在的这条胡同就以什方院命名。1965年什方院改名盛芳胡同,但是无论如何,胡同居民除去写信填表报户口,口语上还是习惯“什方院儿”。

大庙往东,路北有条犄了拐弯儿的胡同通松树院,1965年以前叫“屎大院”,后来因为名称实在不雅而弃用。什方院儿不是一条直胡同,从西往东走到头有个拐弯儿,向北拐十几米,再继续往东到北总布胡同完成它的走向。这段路南边有个小大院,里面有三个院门,每逢路过,都不由想起欧阳山的小说《三家巷》。小时候我和三家巷的几个孩子不知为什么结了梁子,见面互相犯照,行至安全距离互放狠话做追打状。为避免麻烦,我落单儿时就走通松树院那条犄了拐弯儿的屎大院,有效地避开和三家巷的冲突。

屎大院南口西北角有座灰色民国建筑,外观像座城堡,东、南临街两侧是带半地下室的高房,坐南朝北的高台阶街门在深深的门洞里,二扇绿色街门始终关闭,很难看到院内情景,每年冬季,卡车运来烧锅炉的烟儿煤,工人们从后窗铲进地下室。2002年南小街改造,什方院从西口到宝盖胡同拆了大半截胡同,唯独这个院子保留下来,现在被高楼环绕,地下室埋没,深门洞不存,房子似乎经过大规模改建,发生很大变化。记得五十年代一对姓王的夫妇带一双子女居住于此,女孩患有智障,男孩在附近小学上学,六十年代初王家搬走。2002年南小街改造时,“城堡”住着毛岸英的“遗孀”刘松林一家(刘松林原名刘思齐,1962年重新组建家庭)。这座建筑如今被四周高楼俯视,失去以前的安静和私秘,因此人去楼空,小院里杂草丛生,久无人打理。

屎大院南口东侧有一条东西走向的窄胡同,十余米长,不足80公分宽。北京窄胡同很多,最著名的是前门外珠宝市街西边的钱市胡同,什方院这条窄巷无名无姓,住在附近的街坊大概都走过。窄巷东边把口是什方院(盛芳)胡同61号,一栋带地下室的二层日本人的小楼,建国后成为民居。夹道北边是建国门街道袜厂,什方院胡同拆迁时扩展为北京市第七针织厂。袜厂北了,经由小井胡同可以去往松树院。


法兴寺东移,盖在拆了一半儿的礼拜寺(春松)胡同口上,大庙西邻一座“洋范儿”建筑,2009年6月30日《北京晚报》报道:“盛芳胡同37号院门口水龙头免费流水7年没人管”,指的就是这座洋房。洋房原本有个非常深的院子,金宝街有多宽它就有多深,一墙之隔有个和它相似的院子,里面是座尖顶玻璃房,建设金宝街时拆了尖顶玻璃房和37号的院子,深藏院里的洋房临了街。这俩院子是墨西哥公使馆武官的官邸,现在临街房以前为落地窗,是武官侍弄花草的花房,被拆除了的那座尖顶房,是武官家的舞厅。

墨西哥和清廷建交时,东交民巷使馆区,包括御河路(正义路)和台基厂已被各大国使馆捷足先占,墨西哥使馆建在东单头条南,东长安街北,差不多和后来的东单邮局南北垂直位置。武官选择什方院“离群索居”,看来墨西哥公使馆建筑面积也是有限。

现在金宝街法兴寺到马路对面墙根儿,以前是礼拜寺(春松)胡同南口,那里有我常去做客的同学家,他以红酒招待我,就着五香花生米我们聊些幼稚而无聊废话。同学运气好,1971年恢复高中后得以继续深造,我则跟随干校“毕业”的父亲去了西北。到外地后托人给同学捎过特产,等我把这事儿忘了以后忽然收到一封他的电报——“信后到”。此后日月更迭轮回无数,再没见他只言片纸。回京后听说他在开出租,一度养成习惯,看见出租车就伸头看一眼,惹得以为我要打车的“的哥”们很不满意。

复建的法兴寺对面,现在鄂尔多斯艾力酒店位置,原先是什方院胡同55号北屋后墙,房屋高大,夏天正午墙根儿下还是阴凉,拉箱卖货的和手工匠人愿意在这歇脚,胡同的孩子也聚在这玩儿弹球儿搧三角。

        六十年代,走街串巷的手艺人经常出现在胡同里,吆喝声传遍每一个角落,剃头的“唤头”脆生生的,声音由大渐小,颤颤的很好听;磨剪子磨刀的扛着凳子或推独轮车走走停停,呱唧着手里的“连铁”;“拉洋片”的也来过,一个个像照相机似的黑匣子整整齐齐码在箱子里,上面写着故事名称,我们叫它“小电影”。孩子们最喜欢围观的是修理搓板、锔锅锔碗、“有钢种锅换底”和焊洋铁壶的,我对这些神奇的手艺情有独钟,百看不厌。

几十年风雨兼程似乎一直走在路上,终于静下来重回故地,什方院胡同已经残缺不整,许多记忆辗轧在金宝街之下,但是在我心里,金宝街再宽广再阔绰也代替不了不急不缓、安静悠长充满京味儿的什方院胡同。

       敬请各位老街坊关注近期将推送的:小街老街坊 三皮 撰写的说东道西南小街系列之六:《东堂子胡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北京情怀,地安门外大街,走进鼓楼辛寺胡同,揭开尘封的记忆
保卫胡同的女人
「漫话古城」街巷逸闻——体育场街与三皇庙
城会玩!濮院这些外迁老街坊,一起干了这么一件事!
徐徐道来话北京︱老街坊众说南小街:会车一绝的24路公交车
老济宁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