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蓟门烟树-老树枯草

老北京的故事(二六〇)蓟门烟树

 





























 蓟门烟树在蓟门桥北、京密引渠东面、北京电影学院对面。之所以说的这么详细是因为这条道上有上下两条路,中间还有条河。如果从电影学院过马路也必须过两次马路和一条河。

乾隆皇帝钦定元大都西墙残门为蓟门,并写诗确切地描述了蓟门当时盛况:

苍茫树色望中浮,十里轻阴接蓟邱,

垂柳依依村舍隐,新苗漠漠水田稠。

青葱四合莺留语,空翠连天雁远游。

南望帝京佳气绕,五云飞护凤凰楼。

乾隆皇帝钦定“蓟门烟树”为燕京八景之一,指的西直门以北的元大都城墙遗址西段,这段城墙为夯土构建,元末明军攻陷大都后,将元大都北侧城墙南移五里,蓟门烟树所指一段城墙遂遭荒废,在夯土城墙的遗址上树木生长,遂称蓟门烟树。乾隆十六年(1751年)立碑于此,石碑高约3米、宽80厘米、厚25厘米。僧帽形碑首,刻雷纹。方形碑座,碑的正面是乾隆手书“蓟门烟树”四个大字,背面是乾隆御题七律一首:

十里轻杨烟霭浮,蓟门指点认荒丘。

青帘贳酒于何少,黄土填入即渐稠。

牵客未能留远别,听鹂谁解作清游。

梵钟欲醒红尘梦,断续常飘云外楼。

“蓟门烟树”在金代称为“蓟门飞雨”,至明代始称今名。在西直门北土城,相传这儿是古蓟门遗址,当年这里树木荫郁,花草茂盛,为古人郊游之胜地。

但是在历史上,金代的典籍中就有蓟门烟树的记载,有学者认为蓟门烟树指的是古蓟州城门附近的树林,目前的蓟门烟树是清乾隆年间考证错误的结果。乾隆御书蓟门烟树碑位于海淀区学院路北京电影学院对面的这段元大都城墙遗址上。元、明以来把德胜门外元大都城健德门俗称土城关,当作战国蓟门旧址,传说门外有二土阜,“树木蓊然,苍苍蔚蔚,晴烟拂空,四时不改”,故名。此称为“燕京八景”之一,此景早已不存。

春秋战国时的燕国,以蓟城为国都,古称蓟城为蓟门。对蓟城的始建之地,众说不一,归纳起来,以下几种说法较为集中: 一是广安门以西、莲花池以东;二是宣武门、和平门一线的南北侧;三是广安门以南。可是这些说法都以出土遗物为推断依据,极少文字记载。元、明以来把德胜门外元大都城健德门(俗称土城关)当作战国蓟门旧址。

清朝时,朝鲜人金昌业作为金昌集正使访华时用汉文所著的《老稼斋燕行日记》里记载:“蓟州交界,西至枯树店三里,东至彩亭桥五里”云。西北山上有大树,或言此乃“枯树”,村名以此而得,闵参判圣猷今夏归自北京,言此树枯死已久,若生叶则真主起,自古传说如此。而近来此树又有生气,人皆异之云。遂令驿卒折而来,果有生气。然,此树今来枯死与否,既不可知,而去路颇远,驿卒之折来者有同园之鱼,亦安知必为其枝也。自过店,路益近北,往往循山址而行,南则广野,一望眇然,意去海益远也。是日,朝雾成木稼,所谓“蓟门烟树”化为“银海琼花”,天下奇观也。过小枯树,有村数十家,有路至山底仅一里,而皆枣林。有诗为证:

宿玉田县城外铺

郑弘翼

玉田县在蓟州东,人物繁多地望雄。

城郭平临乔木末,宿云朝起戍楼中。

 

次于玉田县有述

李渲

客中悉思何时遣,世事纷纷日就非。

卷地尘沙迷去路,连宵霜雪满征衣。

蓟门北望空烟树,海口南临只夕晖。

竣事还朝春定晚,故乡花柳减朱扉。

 

从这些记载不难看出蓟门就在今天玉田县彩亭桥与孤树镇接壤处,蓟门烟树奇景也在那里,燕国国都也在那里。

北京著名风物景观中,有“蓟门烟树”、“燕京八景”之说,始见于金代章宗明昌年间(1190-1198),到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翰林学士胡广等十三位大臣创作《蓟门八景图诗》,把“蓟门飞雨”改为“蓟门烟树”,遂以名世。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弘历皇帝将此景御题树碑,立于德胜门外东升乡黄亭子村,现海淀区学院路上乾隆碑犹在。蓟门源于蓟城。其形成的确切时间,一直没有考古证明。一说当在商末,西周时为蓟国都城;春秋战国时为燕国都城。秦代曾置蓟县,但与天津蓟县无沿革关系。天津蓟县秦代置为无终县,北魏时属渔阳郡,隋改渔阳县,唐属蓟州;曾有土城,明初以砖石包砌,与古蓟城无关。1913年,始有天津蓟县。唐代诗人李益客游至此,写下了千古名篇《秦城》:“惆怅秦城送独归,

蓟门烟树远依依。秋空莫射南来雁,纵遗乘风更北飞'。诗中“秦城”,地在京城南宝坻县南十里,传为“秦始皇所筑”故名。诗中说的“蓟门”,当时指的唐时幽州藩镇城,亦后来辽金故都城之前身。不过在金中都城中,则又真有称为“蓟门”的一处地方。

《金史》记: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世宗对臣下说:“朕前诣兴庆宫,有司请由蓟门,朕恐妨市民生业,特从他道。”可见当时的蓟门是个繁华所在。据考证,其地约当今宣武门外大街西侧一带。垂直“南行约一里”便进了牛街北口,蓟门在古燕都城中靠近大悲阁。据《析津志》载:“蓟门在古燕都城中,今大悲阁,南行约一里,基枕其街盖古迹尔”。辽圣宗因避雨曾入大悲阁,因改名圣恩寺,成为“蓟门飞雨”的来源。后来,大悲阁圮废,蓟门地名也不存在了。

明代有姚广孝、李东阳的诗。

蓟门诗

姚广孝

云树依依接远丘,

时看飞雨洒征裘

不知铜马坊何在?

惟有桑干水自流。

 

蓟门作

李东阳

蓟门城外访遗踪,树色烟光远更重

飞雨过时青未了,落花残处绿还浓

路迷南郭将三里,望断西村有数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北京地名——蓟门
“燕京八景”的“蓟门烟树”到底在哪里?乾隆的考古成果靠谱么?
蓟门烟树—燕京八景之一
蓟门烟树远依依
散文 | 王永利:“蓟门烟树”随笔
穿越元大都遗址公园 再现700年前大都鼎盛(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