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燕山脚下的中轴线-2019-Jan-4

    李弘

    1655年,也就是清朝取代明朝11年后,一拨从南亚来的欧洲人登上了列车,他们举着中国人从未见过的荷兰旗,兜里装着新鲜的资本主义文明。这趟列车,二百多年里只有一个目的地,就是冲向京城。

    顺治朝经营了十年,荷兰人估摸着时机来到了,他们要用资本的语言,说服京城新朝新政,说服年轻的异族皇帝,解放思想,改弦更张。

    在这支一行17人的商团里有一个专司记事与绘画的小职员,名叫约翰·纽荷夫。他的任务并没有商团大使觐见皇帝那样重要,但他却根据自己的亲眼所见为后人留下了一部作品,即《在联合省的东印度公司出师中国鞑靼大汗皇帝朝廷》。书中的许多版画原作是纽荷夫在途中即景创作的,这是欧洲人第一次描绘亲眼见到的中国,相比同时期由传教士绘制的版画,纽荷夫画笔下的中国,显然具有更高的真实性,他开创了版画中国的一个新的类别,权且称之为“商旅版画”吧。

    1655年7月18日,纽荷夫的荷兰商团在广州一港口登陆。1656年7月16日商团到达通州,当时算作是京畿重地。纽荷夫的书记录了一年的行程,像广东府如何与皇帝传书沟通、大清的各地官吏如何行使权力、从南到北的交通设施、沿途的民生百态,这些以前不为外人道的见闻,开始曝光在西人笔下。

    历经了种种艰难,商团终于到达京城东郊,纽荷夫不顾旅途辛劳,找了一块高地,支起画架,迫不及待地把眼前几十里的风光尽收笔下。传说中的巍然古都近在咫尺,可以想见商团成员定是欢呼雀跃。

    上图中远远望见的是宽阔的护城河,带有垛口的城墙,城里的建筑高低错落, 气势不凡。黛色的西山,以高大巍峨的身躯,护卫着脚下的宁静,山上可见向后蜿蜒伸展的一段长城。大地上是片片四方的田野,收获在望;一条大路人来马往, 径直通向皇城的朝阳门。城中高大的建筑,从南往北猜,应当有天宁寺塔、前门, 然后是紫禁城中轴线,从此它将以列队的高门大殿闻名于世。建筑的顶子都被涂成闪闪发光的黄琉璃色,耸立在一片绿色的树梢之中,透明的空气中,飘荡着城市的活力与轻快。

    这是西方人第一次描绘京城美景,虽然仍粗描简绘,但凭空想象的元素已经少了很多,像教堂尖顶和石头城堡。从16世纪开始,这样的城市整体写生画已屡见不鲜,荷兰人首开风气之先。这幅北京城版画,时间上可以说是名列前茅,早于我在西方看到的许多城市版画。我还看到过一幅远眺南京的版画,风格上大同小异,只是中轴线不同,远方亦不见长城。

    文字与图片皆选自《京华遗韵:版画中的帝都北京》第一章《明末清初的印象》。

~~~~~~~~~~~~~~~~~~~~~

《首善全图》背后的故事来源: 北京晚报     2019年01月04日        版次: 34     作者:
 
 
 

    《首善全图》之二的局部,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图上有许多小红点,图上方第一行有几个蝇头小楷毛笔字。

    李弘

    在我收藏的所有地图中,最早结缘的那张《京城内外首善全图》(简称《首善全图》)最有看头。每次伏案桌前,它总是吸引着我, 一行一行地穿行胡同,一字一字地默记地名, 分寸之间,每每会蹦出新的亮点。

    细看,它有着地理测绘上的准确性,每一面城墙的长度都写得清清楚楚:“内城东面长一千七百八十六丈九尺三寸,外城东面长一千八百五丈一尺……”城门和城墙本身,是立体作画,带着砖缝和雉堞。粗看呢,图上随处可见白描,一块一块的民居、庙宇、粮仓、衙署,都是信手勾勒出来,不拘一格。有些地方,它似乎不愿浪费纸上的空间,地名填得密密麻麻;换个地方,它也不在意大块小块的留白,像国画给人以虚无中的想象空间。我再悄悄告诉你一个秘密,这幅地图我见到就买,一共买了三张,每张在用纸、油墨、品相以至年月都有不同。对我来说,它们在二维方寸间藏金纳银,是老北京倒腾不尽的隐秘宝库。

    这张《首善全图》,曾经被专业清洗补洞,品相很好,但是,我最钟爱的并不是它, 而是下面的一张。我把相同的局部截出放在这里,可以看出它的纸色日久发黄,带有渍迹。而且纸的质量很差,又薄又脆,有心人把它裱糊在一张麻布上,但黏合剂不知是何许年月的,质量不怎么过关,小片小片的薄纸早已翘起来,钻进去了空气,有些地方已破碎剥落, 移动它得格外小心。值得骄傲的是,这张地图当年印刷的油墨很棒,黑字个个笔画清晰、棱角分明,毫无褪色。而这些黑字,是用优美的宋体字写成,每一个都是雕刻出来的艺术品。

    我曾经把它放在镜框里,拿出去展览,印制出书,最后挂在了墙上。可是隔着一层玻璃,它泛着浮光,总让我觉得见外,不如面对面地袒露真情。我喜欢的,是用手指轻轻触着纸面,挪动一点点,露出下面那个似曾相识的地址。

    它现在平铺在我的书桌上,我们像是熟悉的老朋友,时不时凑在一起,拉一拉老北京胡同里的家常。但是老朋友对自己的身世却讳莫如深,一连串的问题,无处钩沉。比如,它是哪一年制作的?谁是这位署名的“古吴谈梅庆”先生?为什么是“恭绘”,恭呈过目的是何人?它曾经随主人流落海外,是谁带着它,又去了哪里漂泊?把它裱糊在麻布上的是哪位君子,又是谁在上面写了蝇头小楷?手中也有这张地图的香港收藏家谭兆璋,对这些问题也一样疑窦丛生,我们都说不出个所以然。

    让人解不开的魔方还不止于此。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首善全图》之二上有许多小红点。如果用放大镜仔细看,你会发现还有许多黄点和蓝点。这就如同皇上御览古画善本,常常在上面留下自己的墨宝,这张地图曾经的主人,也留下了点点私人密码。好在他并没有让我们为难,在右手图边给出了说明,这些点标出的是京城里的寺庙宫观与衙门,红点全部都是寺,蓝点是其他的神堂,黄点都是清政府的主要衙署机关。

    恭绘人谈梅庆的身边,现在又来了一位留点儿的隐身人,他是谁呢?如果留点人与毛笔小楷注释者是同一位君子,那么他可能是个中国文人,抑或是个日本人?图上做的这些记号,是为了自己的记忆,还是为他人指点迷津?是出于好奇心,还是在做人文研究?他的目光,为什么刻意关注着城里的某一类建筑?老北京的神堂释放出了什么气息,引起这位老兄如此的兴趣?

    然而,把目光转向这张地图出现的时代,可以理解的东西也会变得复杂起来。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中国正在经历3000年未有的大变局。西方的科技、军事与资本的力量,携带着宗教的信仰,雷霆万钧般冲向中国的传统社会与文化围城。对西方天主的不信任与厌恶,直接导致了“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爆发。1900年6月,成千上万的义和团团民从崇文门涌入了北京城,他们昂首阔步,示威游行,满街的北京市民带着“敬慕”的神情,观看手持大刀,头缠英雄结的这些人,并给他们呼喊开道。义和团在崇文门内东半里的于谦祠内设立了神坛,他们以明代忠君节义的兵部尚书作为激励,再拉上巫术神灵附体,每次出征都敲锣打鼓,以必胜者的姿态走向战场。这就是有名的“庚子事变”。它把大清朝廷和精英社会对西风东渐的抵抗,接轨到信仰对峙的、暴烈的民众运动。在《首善全图》上画点的老兄,是不是经此一乱,生出了联想与思考呢?

    文字与图片皆选自《京华心影:老地图中的帝都北京》第六章《众神同在,多元深厚的宗教传统》,标题为编者加。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卫星3D地图:北京中轴线全景图,太壮丽了!
一条中轴线,一座紫禁城,三维地图7分钟带你游遍北京
老版画欣赏之(第1391一1410图)
早期版画20图欣赏
老版画欣赏之(第1171一1190图)
老版画欣赏之(第1451一1470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