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平湖春晓

平湖春晓

(2012-04-29 11:34:56)

   上海的西南边,紧挨着一位我们不大提及的邻居——平湖。

   但在五十年之前,上海每逢炎夏来临,满街都是叫卖“平湖西瓜”的小贩;大小酒店和餐馆里,总少不了“平湖糟蛋”这道下酒的名菜。现在呢?吃西瓜只知道“8424”;至于蛋的吃法,有几个懂得“糟蛋”的?

   由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个口号太响亮,也因为苏杭离上海算不上远,乘火车来往都是不消片刻的光景,反倒让上海人感觉因不通铁路而必须乘汽车前往的平湖显得偏僻辽远起来。同处杭州湾的海宁,因了观潮绝佳处的盐官海塘,一年四季游客亦如潮涌,但内中多少游人尽管沿着新建的沈海高速公路或旧沪杭公路路过平湖,却大多懒得顺道稍作停留,一睹平湖城镇山海的芳容。大多数上海人对平湖非常陌生甚至一无所知。

   不知怎么,鸦片战争时,英国舰队占据定海后,居然没有直接进军长江锁钥上海,而是先攻打垂涎已久的富庶的乍浦古城,而乍浦临海的九龙山麓下,清朝也已部署了天妃宫炮台和守军。但落后无能的清军难敌英夷之船坚炮利,乍浦迅速失陷,英军暴掠财物粮食而去。而今,古炮台遗迹尚存,九龙山已成森林公园和度假胜地。现中国股市有一只房地产股票名叫“九龙山”,公司大本营扎根之处正是此地。杭州湾的海水是浊黄的,所以无所谓湛蓝色海景之说,但平湖的房地产也像昆山太仓吴江一样因为离上海近而欣欣向荣。

   现代平湖是属浙江嘉兴管辖的一个县级市。与其他苏浙长三角城市一样,平湖的工农业发展迅猛,公路四通八达,经济繁荣。汽车一进平湖,即不断有各种大小工厂企业映入眼帘,门类数量之多,令人感叹。平湖的服装,卫浴设备制造,均有庞大规模。


(平湖汽车客运南站)

   平湖的长途交通枢纽是南市路和东方路交界处的汽车客运南站,也是上海到平湖的终点站。车站南紧邻着飞龙汽车公司,其经营K字头平湖市郊专线车,旅游者可乘K线车前往古镇乍浦和九龙山;南站大门外小广场则是3,5,6,9,10,11路平湖市内公交车终点站。游人可选乘5路到达平湖市中心主要旅游景点东湖和莫氏庄园。

    平湖市区最美的地方毫无疑问应是东湖。

   如果说西湖是杭州市的一颗明珠,那东湖一定是平湖城的一粒宝石。杭州的西湖早已耳熟能详,平湖的东湖又有谁能知晓?


(东湖湖滨秀色)

   从客运汽车南站转乘5路公交,不消片刻,即可到东湖湖滨。下车,立感春风拂面,绿意盎然;清脆的鸟啼声声悦耳,恰似西湖的柳浪闻莺;那映入眼帘的一汪湖水,碧波荡漾,顿时慑人心魄。
   见惯苏杭等旅游城市人流摩肩擦踵景象的我,忽然发觉自己来到了一个幽雅的美丽小城。这里,公交车都是中巴,乘客上车都有座位,不存在拥挤不堪;大街小巷,罕见人浪嘈杂。商店和餐馆里的人们,都有充分的空间,都是悠悠然的。

   湖滨大道上,稀疏的行人悠闲漫步于林荫之间,如行走花园;湖之东,是案山晓翠,茂密的丛林后隐约露出平湖体育馆银色的穹顶;湖之南,报本寺塔亭亭玉立;湖之西,南村书堆、三元桥、东湖广场与城市楼宇交相辉映;湖之北,是如一朵洁白莲花的平湖标志建筑李叔同纪念馆。东湖不大,却清丽如画,没有了其他城镇早已见怪不怪的商业味浓重的俗气灯笼和招摇旗旌。

   湖畔,一派安逸意境。有三二旅人,护栏边指点楼阁湖光;数对情侣,百花间悄悄倾诉衷肠;林中有老翁带着欢乐的孙儿指着树枝头寻鸟;亭廊下的茶客正神定气闲地品着香茗。     


(案山晓翠远眺)


(塔影垂虹)

(平湖春晓)

   东湖是由九条河流汇聚而成,俯瞰犹如九龙戏珠。东湖古称当湖,水面1500亩。

   古诗赞九龙戏珠,诗云:

   九里湖光九里城,九川环碧霁烟生;支流远带群龙合,巨浸中开一鉴平。

   鹉湖春色、九龙戏珠、含珠凝晖、南村书堆、塔影垂虹、案山晓翠、北原牧唱、西浦鱼罾,东湖八景组成了眼前如诗如画的美景。

   平湖在中国围棋史上有着一定的地位。清代的围棋无比繁荣,产生过许多围棋高手,其中尤以范西屏、施襄夏踞于诸位高手之上。范西屏和施襄夏两位大师,无疑都有是棋艺方面难得的天才。所谓“落子乃有仙气,此中无复尘机,是殆天授之能,迥非凡手可及”。乾隆四年(1739),平湖县世家张永年延聘范、施到家教棋。永年字丹必,家中五世善弈,永年及其子孝坡、香谷皆能文工弈,有“拓湖三张”(当湖别名拓湖)之称。后来曾将范、施授子谱选录二十八局,辑为《三张弈谱》行世。本年范、施曾应主人的请求,进行十局对抗比赛,这就是中国围棋史上著名的《当湖十局》的由来。据传,其中范执黑四局,施执黑六局。黑白各胜五局。从棋局看,可说是出神入化,景象万千,关键之处杀法精妙,惊心动魄,将中国围棋的传统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当湖十局》不仅是范、施的绝诣,也是我国古代座子制的巅峰之作。反映了我国棋艺水平当时所达到的最高境界。钱保塘《范施十局序》云:“昔《抱朴子》言,善围棋者,世谓之棋圣。若两先生者,真无愧棋圣之名,虽寥寥十局,妙绝今古。”

  中国围棋界著名国手陈祖德曾整理、点评、编著出版了《当湖十局》。 


(鹉湖春色)

(东湖广场和含珠凝晖雕塑)


(含珠凝晖)



 
(三元桥)


(十杉亭)


(南村书堆牌坊和九峰一览楼)
   元代至正年间,有读书人张纮,号南村,喜好读书藏书,所藏之书数达万卷。在县南百步聚土成丘,上建亭阁楼台,作读书、赏景、讲学之用。一时声闻四方,众多名士前来讲学。有此书香典故,平湖人自然要在湖滨修起牌坊,永志不忘。 




(九峰一览楼)



(报本塔)
   鹦鹉洲上的报本塔是平湖历史悠久的建筑之一,始建于大明嘉靖四十二年。现存之塔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属砖木结构楼阁式文峰塔,八面五层,通高49.39米。报本禅寺因报本塔而得名。1937年11月毁于入侵日军罪恶炮火。改革开放后于93年开始重建,于2006年5月举行迎佛大典和佛教开光仪式。

   保本禅寺是一座很大的寺院。依寺院中轴线由南向北建有七塔、照壁、山门、天王殿、圆通宝殿、大雄宝殿、三圣殿。东侧有钟楼、药师殿、圣财殿;西侧有鼓楼、地藏殿、罗汉堂、报本塔等。寺南还有早先的大悲阁。进寺,门票十元,给香烛一付。


(七塔和照壁)

   鹦鹉洲上的景观工程显然尚未结束,断垣残砖、荒草萋萋的景象随处可见。南部东湖的景点正在慢慢充实,急不得也。


(山门)





(报本禅寺)

   古寺、佛塔、长桥、亭台楼阁、层林芳草......东湖什麽都有,却独独缺少......起伏的峰岭!

   虽有“案山晓翠”一景,可哪儿有山的影子?

   曾几何时,案山确实是有过“山体”的,尽管只是一座人工垒成的十几米高的土堆。但多年以前,一些愚昧的乡人觉得可以利用案山之土“填河造田”,竟付之实施,真的平了案山!就如以“废物利用”为借口拆长城砖盖猪圈一样荒唐透顶。   
   其实,平湖人完全可以利用目前城市大建设时挖出的大量土方和废弃砖石,再次垒起一座20-30米高的“案山”,弥补东湖天然的不足之处。届时,绿水拥抱着青山,山的婀娜曲线可以增添东湖的灵动。 



(在东西宝塔桥畔北眺李叔同纪念馆)


(大瀛洲上的叔同公园)

    平湖是李叔同的故乡。李叔同,国人都知道是位渊博的学者,最后又成了律宗大和尚。

    我们都会唱“长亭外,古道边......”那是一首如图画般的歌,好听,难忘。

    所以,不约而同,大家都会来到大瀛洲头那座莲花般的李叔同纪念馆。




   这座不大的建筑呈七瓣莲花形,它设计得太仿真,活脱脱如一朵洁白大莲花的雕塑。
    但它属于建筑,只能说明设计师的抽象思维不足。不过,它现在仍不失为东湖最美的建筑之一。   

(馆内一楼所见)

(二楼中央是李叔同雕像)





(二楼中厅是李叔同书法展)

(周围小厅是李叔同生平展)


(李叔同和他的学生)

链接:

 

李叔同纪念馆

   原先的旧平湖城区不大,就东湖景区西面差不多同样大的一块地儿。中间有市河,周围有护城河。

   我打探去“莫氏庄园”的路径,一位老者很友好很客气地指了方向,说平湖城小,在湖滨顺解放路西行,拐个弯,顺建国路走到人民路,就能看到莫氏庄园了。

   逛逛平湖的街道,见识见识平湖风土人情,正遂我意。


(环城东路街景)


(解放东路环城东路交叉口。)

   在解放东路东望,远处可见鹉湖春色雕塑。嘿,有点象群鹅仰首吧?对了,这就叫“抽象”艺术。



(解放东路)

   解放东路应该是平湖的市中心了吧?古老的市河幸运地没有被一填了之,而被精心添护整修了堤岸围栏。大街两边满是商店,但并不显得热闹。


(午餐是南翔小笼+蛋皮小馄饨,共15元)

(就餐的点心店内景)


(建国北路)

(人民路上的莫氏庄园后门)






(厨房)
南河头的莫氏庄园大门)


   莫氏庄园是平湖名闻遐迩的国家级文保单位。好像不在此庄园留下你的足迹,就等于没来过平湖似的。

   这老宅年代并不太久远,它建成于清末光绪二十五年。是平湖财主莫放梅祖孙三代的住宅,有大小77间厅堂居室。据说它的厅堂屋室结构华丽,加之大门口有个南河头水巷,引得影视导演们如蜂蝶围绕,先后进驻拍摄的影视剧组有一百多个,堪称古装戏和民国戏的首选场景地。

   老实说,天南地北的名城名镇,各有豪门大宅,但由于民族民风相同,房屋结构和家具大都类似。一座座大宅子看下来,印象基本雷同,许多爱好到处游览古镇名宅的游客已积累了审美疲劳感。莫氏庄园门票不算太贵,20元,60岁以上可以减半。我从人民路上的后门进入,匆匆游览了这座充满戒备、充满民间文物瑰宝、精雕细刻却又显得拥挤局促的旧时江南豪宅。从莫氏庄园的大门出来,又略略看了平湖上世纪摸样的缩影——南河头。

 

(具体细节可看看以下链接)

 

中国浙江省平湖市莫氏庄园陈列馆



(南河头老民居)


(当湖东路上的圣雷克大酒店)


(当湖公园)

   离客运南站不远的当湖东路上有当湖公园(6路可达),内有吴一峰艺术馆。附庸风雅之士,大可一往。


   当湖公园林深叶茂。公园深处居然藏着一方缪斯天地。竹门、竹篱笆,形同茅庐。

   进竹门,有草地,庭园,后面一座小洋房。

    吴一峰何许人也?

   名立,字一峰,以字行,汉族,浙江平湖人,1907年8月生。

   早年在上海得余天遂指导书法,得翁子勤、朱天梵传授篆刻。

   1924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2年随黄宾虹自沪入蜀,受聘在四川艺术专科学校、东方美术专科学校任教。

   学书从颜真卿入手,隶书学《张迁碑》《曹全碑》,篆书学李斯、李阳冰并追溯两周金石文字,尤倾电讯于敦煌写经。

   喜作行草,运笔老辣劲健,气势贯畅,朴茂而多姿。

   篆刻则骎骎入古。

   吴一峰先生虽一生遍游神州,但始终情系故乡,他生前决定将其一生的艺术作品无偿捐献给家乡。2000年,平湖市人民政府按照吴一峰先生的遗愿,在市区当湖公园内辟地,并按先生当年在四川建造的“一峰草堂”原样修建了“吴一峰艺术馆”,将其作品永久收藏、陈列。


(小洋房内景)



(吴一峰作品著述)


   一幅照片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国画家吴一峰是嘉定“画人陆俨少”的同学!嘉定的陆俨少艺术院我去过的。

   从创作之功力、境界比较,我认为吴远比陆高得多。但吴的一生混得远不及陆风光。仅从两者身后所建纪念性艺术馆之规格来比较,吴差了许多。

    吴一峰自号“大走客”,入蜀后因慕恋蜀中山水之雄奇而留寓成都,其手持《徐霞客游记》,步行踏遍巴山蜀水,一边游历山水,一边写生作画,被誉称为“蜀山写照第一人”。吴一峰的数百幅画作,每一幅都是当时的实景写照。在欣赏他的作品时,你可以体会到“景在游走,人居其中”。

  他的游走,与现代意义上的旅游完全不同:白天行走时,时而兴起给山水建筑拍出一幅黑白照片,时而跳到乡间田头给一座孤零零的古碑拓片,时而坐到地上拿宣纸描绘出一张实景粉本;晚上歇息时,既对当天游历所见进行考证,还要针对粉本绘出实景图画。

  吴一峰的“大走”壮游,可能现在的驴友也难企及。其中一次是在1955年,他沿建设中的宝成线写生,从江油步行160公里到剑门关,再由广元沿川陕公路,越秦岭,走栈道,经汉中到宝鸡。继而再返广元,沿嘉陵江南下,经苍溪、阆中、南充、合川、嘉陵小三峡到重庆。

  在吴一峰的作品中,每一处实景都来自真实细致的对景写生,细化到房屋的瓦片、屋中的摆件,甚至画中人物的着装、配饰、发型。吴一峰这一“写实景”的追求,与他接受《徐霞客游记》地理学观念的影响有特殊关系,他是把对《徐霞客游记》的想象、对景写生和新的空间意境的建构融为一体。

    这是一位最贴近大自然和追求生活真实的艺术家。

   一天很快过去。平湖的另一风景文化精华之处在乍浦-九龙山,计划改天从石化方向沿杭州湾前往探个究竟。


(回程,去上海的大巴内,乘客寥寥无几。)

(路边的平湖农村景象)

(路边的一家工厂)




(报本寺和莫氏庄园的门票)

(李叔同填词的歌)

(平湖的卫星地图)

(平湖地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秋夜溶溶月,平湖点点帆——国画山水艺术作品
咸丰渡日画家徐溶的山水“意致闲适”
古有徐霞客 今有山水客
吴穀祥(清)山水作品欣赏
吴大澂(清)山水作品欣赏
吴广泉三十一幅山水作品画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