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湖南特有的大铙
“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展览中的大铙
大铙发音敲击部位
1978年发现的兽面纹大铙内壁上铸有四条卧虎
“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展览中的大铙
单颖文
在湖南省博物馆观“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展览“青铜时代的南方礼乐”单元,有一类特殊的展品占据了整整一排展柜——大铙。
大铙如其名,体型巨大,主体部分像两片合起来的瓦块,看着像倒置的编钟。湖南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熊建华告诉记者,在学界有一种看法,即大铙是编钟的“祖先”。有所不同的是,铙是口朝上使用,合瓦部分以下圆柱形粗柄叫做“甬”,中空,使用时可以插入木支柱。根据展览图示,铙的发声是靠敲击合瓦状的最上端的部分。铙的声音洪亮上扬,被认为可以通达上天神灵,“以乐诸神”。
熊建华介绍,大铙是湖南特有的乐器,集中出土于湘江流域及周边地区,多达40余件。此外,长江中下游地区有零散发现,中原没有发现一例。
湖南省博物馆原馆长熊传薪告诉记者,最早能确定出土地点的大铙,是1959年“重见天日”的几件大铙。据他听闻,当年,一个村民在湖南宁乡县老粮仓杏村湾师古寨山顶砍柴时,发现砍柴刀的刀刃有些钝,就找了块石头磨刀,磨着磨着感觉和一般的石头不同,用刀敲了下还发出了不一般的响声。于是,这位村民发现这不是石头,挖出一点后发现是青铜器。而且,当他再往下挖时,一下子又挖出了4件同类青铜器,这5件都埋在一个坑里。有意思的是,1993年在距离此发现地仅20米远的面向老粮仓、流沙河的师古寨西北坡上,又一次性发现了10件铙。而且这其中有9件形制相同,大小相次,可以发出5种调的音,由此,人们推测铙还可以成套使用,并称这组铙为“编铙”。
熊建华认为,这种集中出土乐器的现象,应该与背后力量强大的方国有关。结合地理位置,他推测,这里可能是商代举行“振旅”仪式的地方。“振旅”主要有几种情形:出兵、凯旋、两军交锋前,以显示“军威”。“在同一地点附近,出土过多件大铙,应该是这种活动长期举行的结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建造一座新的博物馆 —— 湖南省博物馆篇
开放公告 | 这个春节“不打烊”,来湘博过个文化年!
【三八妇女节特展】湖南女书法家协会部分成员书法作品展 4
甘建华
湖南省博物馆如何预约门票
深度游(194)湖湘文物遗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