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释放现代都市圈三大效应

  一般认为,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是支撑全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由此可见,都市圈存在于城市群之中,是区域集群的具体形态,是空间布局国家战略的承担者。

在一国经济中,都市圈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美国,24个都市圈创造了全美50%的GDP。中国有上海、北京、广佛肇、杭州、深莞惠等10个2000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圈,有重庆、青岛、厦漳泉等14个1000万至2000万人口的大都市圈。这些千万级人口的大都市圈,以全国6.7%的土地集聚了约33%的常住人口、创造了约54%的GDP,且多数都市圈人口仍处于持续流入的态势。

都市圈是科技创新和新兴行业的集聚地、策源地。都市圈是区域集群的具体形态,创新集群是其核心内容。那么,是不是各个地方都可以形成创新集群?答案是否定的。创新需要若干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如人才、资本、基础设施、创新生态甚至气候。现实中,并不是每个地方都具备这些条件的。

由此衍生的问题是,创新和创新集群能不能培育?答案是肯定的。创新集群有两个基本要素:人才和创新生态。人才,早年主要来自移民,现在主要来自大学培养的创业创新人才。

创新集群可以培育,但每个创新集群都有着别的地方不能模仿的一些要素或力量。这种力量植根于本地资源,是创新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的重要认知。不同的创新集群就是要使得这些要素能够在一定的空间生成、集聚,并催生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新服务乃至新产业、新业态。这种不能模仿的创新要素或力量,主要是指创新文化。经济学还强调企业家精神。一般来说,创新集群中一定蕴藏比其他地方更丰富的企业家精神。

中国的城镇化进入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新阶段。未来,中国将形成并发展二三十个都市圈。它们会创造全国70%左右的GDP、80%左右的就业;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成为都市圈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利用区位条件、规模优势,生活在都市圈的老百姓将享有便利的基础设施、丰富的文化生活和优越的自然环境。

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重要的是按照1小时通勤为大致的空间范围,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划边界。同时,加快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注重提升轨道交通的可达性,充分释放都市圈特有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规模效应,加快创新集群、产业集群以及与之相关的创业创新生态、产业生态建设。

当然,科学规划、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等措施,最终目的是提高都市圈居民的生活质量。要将各种发展手段与最终目标衔接起来,以人民群众的宜居性和获得感作为考核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绩效的客观标准,使其与高质量发展的总基调保持一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7:北京领跑全国科技创新城市
bierend wen zh
长株潭都市圈不叫长沙都市圈,是希望长株潭共建“省会”成就一芯
《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解读
京东数科发布报告:杭州、成都、重庆、长沙人口净流入强劲
连不成“一小时都市圈”,成渝何以互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