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筛查早期胃癌——不想做胃镜,也可以先抽血检查
 1周前

胃功能三项检查——早期胃癌筛查指标

胃癌在一般人群中发病率较低(33/10万),且目前尚无简便、有效的诊断方法进行全体人群普查。

内镜检查等诊断方法用于胃癌普查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且由于其是侵入性检查,很多无症状、低胃癌发病风险的患者难以接受,因此,只有针对胃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才是可能行之有效的方法。

筛查对象

根据我国国情和胃癌流行病学,以下符合第1条和2~6中任一条者均应列为胃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

(1)年龄40岁以上,男女不限;

(2)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3) H.Pylori感染者;

(4)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5)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6)存在胃癌其它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筛查方法

(1)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检测:

PGI浓度和(或)PGI/PGII比值下降对于萎缩性胃炎具有提示作用,通常使用PGI浓度≤70μg/L且PGI/PGII≤3.0作为诊断萎缩性胃炎的临界值,国内高发区胃癌筛查采用PGI浓度≤70μg/L且PGI/PGII≤7.0。根据血清PG检测和H.Pylori抗体检测结果可以有效对患者的胃癌患病风险进行分层,并决定进一步检查策略。

根据胃癌风险分级,

A级:PG (-)、H.Pylori (-)患者可不行内镜检查;

B级:PG (-)、H Pylori (+)患者至少每3年行1次内镜检查;

C级:PG(+)、H.Pylori (+)患者至少每2年行1次内镜检查;

D级:PG(+)、H.Pylori (-)患者应每年行1次内镜检查。

但需要注意的是当萎缩仅局限于胃窦时,PGI及PGI/PGⅡ比值正常。血清PG水平在短时间内较为稳定,可每5年左右重复进行检测。本部分检测不针对胃食管交界癌(贲门癌)。

(2)胃泌素17( gastrin-17,G-17):

血清G-17检测可以反映胃窦部黏膜萎缩情况。血清G-17水平取决于胃内酸度及胃窦部G细胞数量。因此,高胃酸以及胃窦部萎缩患者的空腹血清G-17浓度较低。

与血清PG检测相结合,血清G-17浓度检测可以诊断胃窦(G-17水平降低)或仅局限于胃体(G-17水平升高)的萎缩性胃炎。因此,建议联合检测血清G-17、PGI、PGI/PGII比值及H.Pylori抗体,以增加评估胃黏膜萎缩范围及程度的准确性。

(3)上消化道钡餐:

日本自1960年起应用x线钡餐检查进行胃癌筛查。如果x线钡餐检查发现可疑病变如胃腔直径减小、狭窄、变形、僵硬、压迹、龛影、充盈缺损、黏膜褶皱变化等则行进一步内镜检查。然而,随着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内镜检查已基本取代x线钡餐检查,成为最常用的胃癌检查手段。

(4)内镜筛查:

内镜及内镜下活检是目前诊断胃癌的金标准,尤其是对平坦型和非溃疡性胃癌的检出率高于x线钡餐等方法。

然而内镜检查依赖设备和内镜医师资源,并且内镜检查费用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痛苦,患者接受程度较差,即使对于日本等发达国家而言,也尚未采用内镜进行大规模胃癌筛查。

因此,采用非侵入性诊断方法筛选出胃癌高风险人群,继而进行有目的的内镜下精查是较为可行的诊断策略(见下图)。

胃功能三项检查

血清胃功能检测是一种通过抽取人静脉血2~3ml(空腹),测定其中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Ⅱ),并加以综合分析从而辅助诊断胃黏膜疾病的一项无创、无痛、安全、经济的胃病检测方法。

血清胃泌素是主要由胃窦和十二指肠G细胞分泌的胃肠激素,对调节消化道功能有重要作用。人体中95%以上具有生物活性的胃泌素是α-酰胺化胃泌素,其中80%~90%为G-17,5%~10%为G-34。在以胃窦萎缩为主的萎缩性胃炎中,胃窦黏膜萎缩可导致G细胞数量减少,G-17分泌减少,从而使血液循环中G-17含量降低,因此血清G-17水平可作为胃窦萎缩性胃炎的血清标记物,研究表明G-17诊断萎缩性胃炎的最佳临界值为5.1pmol/L。G-17与胃窦萎缩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PG(胃蛋白酶原)为胃黏膜分泌的一种天冬氨酸蛋白酶前体,主要分为PGⅠ和PGⅡ,PGⅠ主要由主细胞和胃底腺黏液颈细胞分泌;PGⅡ除由主细胞分泌外,亦可由泌酸腺黏液颈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黏液细胞以及十二指肠上段Brunner腺产生。PG不仅有助于判断胃黏膜是否萎缩,亦可明确萎缩累及部位以及严重程度。

研究表明,PGⅠ和PGⅡ水平与胃窦、胃体慢性炎症的活动和程度呈正相关,胃蛋白酶原比值PGR(PGI/PGII)与后两者呈负相关。

“A B C法”+内镜筛查

为了进一步减少早期胃癌的漏诊率,临床上可根据行“ABC法加内镜检查”进行早期胃癌诊断,如胃功能三项有明显异常,可进一步行内镜精细检查,包括窄带成像技术(NBI)、智能电子分光技术(FICE)、智能电子染色内镜(I-SCAN),这样不仅可减少患者痛苦、医疗资源浪费,更能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

感谢关注胃肠病:科学 严谨 专业 通俗


撰文:河北医大四院检验科

编辑:老杜   联系:dulin66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WHO-IARC2014报道:浅析胃癌早期筛查血清学指标
忙里偷闲学马V之二十九: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的意义
早期胃癌的筛查(2017版)
胃功能四项实验室检测及临床意义
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
胃蛋白酶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