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摄影(艺术)创作需要理论还是不需要?


【感谢:首先非常感谢上个帖子给我打赏的很多摄友!有那么多摄友给我打赏令我非常意外。虽然这些赏金跟我买的书和画册相比相差甚远,跟我看书和摄影实践花费的大量时间和精力相比更不值得一提,但这是第一次让我感受到大家对知识和经验价值的一种认同,也是给我的极大鼓励!衷心感谢大家。同时,虽然有部分摄友不认同我的看法,甚至给我贴上“思想暴力”的标签,把我理解为“评论家”“理论家”,这是误解。我所写的,不过是一个摄影爱好者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梳理。我的所思所想,仅仅是为了更好地拍照片,仅此而已。感谢摄影途中众多支持我的老师、摄友和身边的朋友!】

 

本文更合适的题目是《如何看待有天赋的艺术家(摄影家)》。但是为了吸引你的眼球,我不得不标题党了一回。不过这种现象确实普遍存在,极可能你也会认同。详尽请看完我的文章,并请最后投票表示你的立场,非常感谢!

 

写作本文是因为前文《摄影爱好者入门不完全手册:你入门了吗?》有个备注:

 以上问题对某些有天赋的人不起任何作用(比如抽象派大师波洛克据说基本功不好,素描根本不行,学校里学画画很差。但是毕加索基本功非常扎实)。我听说过某摄影师学摄影不到一年,就获得三影堂大奖,也听说过某著名摄影师稍受启发,拍了一组作品马上晋升为中国一流摄影师。这种状况确实存在,某些人的天赋确实好,对摄影和艺术的敏感性特别强,找到某种感觉用相机就能拍出非常好的作品来。”

 

针对这个备注,我思考了很多,因此有了下文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欢迎大家留言发表不同的看法。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转载请联系:fox_ho,想加入头撞影墙读者群也请跟作者联系。

 



前两天我看到一个帖子,一个生活在澳洲的亚裔小孩Cassie Gee,三岁开始画画,五岁办画展,已经售出了100多幅画作。我们来看看她的作品。

 


五岁能画出这样的作品确实令人赞叹。无独有偶,22岁的姑娘良秀学习摄影不到一年,居然获得2017年度三影堂大奖。我们先来看看大奖作品。

 

良秀作品《蛹》系列


这两件事反映出一种现象,似乎艺术创作并不需要理论的指导。赞同这个观点的艺术家不在少数。很多艺术家厌烦评论家和哲学家唠叨(艺术家不喜欢看书也因乎此)也居于这种观念:艺术需要的是天赋和直觉,理论没有什么用。还说:先有艺术,然后才有艺术史;先有艺术家,才有评论家等等。这种观点广泛流行于艺术家(摄影家)中间。因此,圈子内有一种隐秘的、不能公开的现象:艺术家在作品需要展览和推广的时候,往往需要评论家无限的解读和吹捧,好让大众觉得作品高大上,而私底下对评论家又不屑一顾:评论家对创作没有任何帮助。因为艺术家们可以随便举出一大堆例子来进行反驳——我上面随便举出两例就是。

 

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来看待这种现象?

 

我仔细考虑了一下,找到了艺术家存在的误区。我们还是以五岁小姑娘为例。这个小姑娘的画作属于“现代主义”范畴,她的画作如果放置到十九世纪末期,她就是一个现代主义大师——我们为什么没有在艺术史上看到一个五岁的小孩成为一代大师呢?为什么这种事情在艺术史上不可能发生呢?很简单,二十一世纪的大众承认五岁的小孩是个天才,是经过了近百年的现代艺术熏陶后才有可能“认识”她的画作,如果小画家出生在莫奈(Claude Monet)的年代,她的这种天赋是不可能被挖掘出来的。我们只要看看莫奈《日出-印象》的遭遇就知道了,在那个时代,任何违背古典主义传统的艺术作品都是被嘲笑的对象,连巴黎最有经验的绘画大师都会对离经叛道的东西嗤之以鼻,何况一幅小孩子的画?同时,小孩子的家长如果也没有经过现代主义绘画的熏陶,他们也会觉得这孩子画得不像样子,不会鼓励她继续画下去,从而扼杀她的天赋。

 

良秀的作品同样如此。如果良秀出生在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之前,她也没有受到任何人的影响,纯属原创,她的作品不会受到任何人的赏识(看看大师罗伯特·弗兰克和威廉·克莱因的遭遇就知道了),不要说一年,她拍不了一个月,就会被周围的人否决掉,抹杀掉。良秀的被赏识,依靠的是罗伯特·弗兰克、威廉·克莱因、中平卓马、森山大道等一系列前辈所建立起来的那种主观化的、个人化的黑白视觉语言之后才有这种可能,因为在此之后,不管评委还是大众,对这种语言和表达方式“已经熟知”。

 

由此可见,所谓天才的诞生,或者一个没有任何理论基础的艺术家突然创作出令人惊讶的作品,这种情况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一、他(她)作品的语言或者审美已经有一个非常成熟的范式,一个已经被很多前辈规训好了的我们已经熟悉的框架。超出这个框架,他(她)在自发创作阶段不可能形成一种成熟的语言或者审美——因为当他(她)刚开始创作时,他(她)的那种自发性马上就会被周围环境扼杀掉,即使没有主观的扼杀,没有伯乐,没有人欣赏,他(她)的创作一样无法长期进行下去。

 

二、他(她)的作品还必须有人来赏识。缺乏经验的人在自发状态下创作其实无法自我肯定。比如上述五岁小姑娘和二十二岁的良秀,他们的自我肯定能力非常差的,他们实际上无法判断自己的作品到底是好还是不好,目前处于什么样的水准上,因为他们还没有建立起作品判断的坐标系。在这种情况下,是父母或者评委的肯定(这需要父母和评委已经具有良好的鉴赏能力),才给他们信心,让他们觉得自己的作品是“好的”。

 

我们再来分析上述两个条件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

 

首先,上述例子的父母或者评委的基本判断力和鉴赏力来自哪里?毫无疑问,来自对前辈大师作品的认识,和对艺术史、艺术哲学的理解。就小孩子的父母而言,他们必须熟悉现代主义绘画,不然他们没有这种能力进行引导——假如他们根本不认识这是一种现代主义绘画,他们甚至不会(或者找不到)合适的老师去进一步教育她、培养她。她的绘画天赋也不会被挖掘出来。就良秀而言,评委们已经具备了能够鉴赏、识别她的作品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来自摄影史、艺术史、艺术哲学、艺术实践等丰富的综合知识,不然良秀不会被识别出来。

 

其次,大师跟这些有天赋的艺术家区别在哪里?非常简单。大师是一个对艺术现状非常熟悉,同时又能够自觉地打破这种艺术现状的人。请注意这里“自觉”两个字。要做到“自觉”,他对艺术现状的洞察能力是非同一般的,他对自己作品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准也是一清二楚的。不管横向还是纵向,他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突破或者颠覆的是什么。而类似上述例子中有天赋的艺术家完全不同,他们的创作还处于“自发”状态,他们根本不清楚自己的作品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坐标系之中。可以预见的是,这些有天赋的艺术家,如果不能进一步深化学习,他们的艺术道路不会走得太远——五岁的小孩子一直会画这种差不多类似的作品,而良秀也可能一直限于自我情绪的表达之中不能自拔。

 

其三,这些有天赋的孩子能够成功的最本质的原因是,艺术在这一百多年间的“去技术化”。我们知道,在古典艺术时代,很难产生出一个五岁就成名的案例,因为在那个时候,技能在艺术作品中的因素占据了一个非常大的比重,没有数年的素描基本功,不可能掌握基本的绘画造型技能——中国书法界有类似的现象。我们知道要在中国书法界成名,没有数年、数十年的长期刻苦锻炼,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为书法的技能因素占据的比重非常大,因此也有人批评书法有工艺化倾向和工匠化倾向——而西方艺术界这一百多年发展要打碎的正是这种“技术化”“技能化”的“精英艺术”,要让艺术走到大众中间。所以我们看到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提出“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口号,他的理念就在于此。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大众已经被“精英艺术”所熏陶,反过来根本“看不懂”博伊斯的“平民艺术”了。

 

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家不去了解艺术史和艺术哲学的变化,不去反思解博伊斯的理念,片面强调自己的艺术天赋,满足于自己的艺术天赋而沾沾自喜,通常导致他们艺术生命的止步不前。我们看到很多成名艺术家到了一定程度后就没法进步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观众可以发现某些成名艺术家,今天搞一个新作品,明天搞一个新作品,作品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差。他的艺术逻辑也是今天一个,明天一个,根本没有连贯性。他基本上没有什么一致的艺术理念(真正的大师都在追求最本质的理念),以为新创作出一个作品来,就是变化和创新。最后江郎才尽说的就是这种现象

 

而很多大众津津乐道的“成功案例”背后往往有着值得质疑的问题。比如,五岁的小孩子画这种画会觉得她是天才(我们得承认她的天赋),但是对一个美院的学生来说,这可能不是什么难事。大众可能认为她五岁就这么厉害,到了五十岁就更了不得,所以愿意为她将来成为大师的“可能性”买单。但是大众不了解的是,这种现代主义绘画相对当代艺术来说已经非常落伍,小姑娘能不能成为未来的大师还很难说。而良秀的作品是在一种评比式的艺术活动中“比”出来的,也就是她的作品只是相当于年度所有投稿中(不会太多)认为最佳的,并不能真正反映整个摄影界的创作面貌。所以这种成功带有偶然性。


(顺便插一句:即使那些拍糖水片的人也有感性的理论知识:艺术就是为了表现美。不是吗?)

 

最后还是两句老话:成功从来没有捷径,艺术也没有止境。天赋很重要,学习依然重要。

 

 

2017/12/17



走过路过,投票不可错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遇见现代艺术100年艺术沙龙”在京举行,中意嘉宾现场对话畅谈现代艺术百年风云
莫奈、梵高等47件现代主义大师真迹在京展出,尽览百年西方艺术发展之路
失魂落魄的“当代艺术”
除了毕加索,蓬皮杜这次带来的大师你认识几位?
为什么绝大多数聪明又有天分的人,其实很愚蠢
黄胄说,每隔三天我就看不下去这幅画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