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空气质量改善,降低中国老人痴呆症风险!北大专家解读《柳叶刀-老龄健康》封面最新研究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目前,认知功能障碍已成为威胁老年人群健康以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

空气污染是被最新证实的痴呆症可调控风险因素。既往多项观察性研究的结果显示,长期暴露于细颗粒物(如PM2.5)与认知功能损害、痴呆症以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存在相关性。但由于混杂因素等原因的影响,这些观察性研究均难以确切反映空气污染与认知功能下降的具体因果关系。同时,大规模空气干预措施是否有助于减缓整体人群的认知能力下降,目前仍无可靠研究数据。

2022年2月8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健康与老龄发展研究中心曾毅教授及其合作研究团队在《柳叶刀-老龄健康》(The Lancet Healthy Longevity)期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通过基于人群的“准实验研究”分析了空气质量干预措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大家熟知的“大气十条”政策)与延缓老年人群衰退的关系。

研究证实,PM2.5不仅与老年人群(≥65岁)认知功能损害之间的确存在因果关系,并且还会加速这部分人群的认知老化,而改善空气质量对这部分人群的认知功能具有有益影响。具体而言,空气质量干预组与对照组人群在4年时间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平均差异可达到2.45分(通常相差大于2分即具有临床显著意义)。

该研究由北京大学老龄健康跨学科研究团队(成员来自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公共卫生学院和精神卫生研究所)和来自美国杜克大学、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等机构学者合作完成。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特邀研究第一作者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姚尧博士解读这项研究的最新发现。

北京大学姚尧博士解读


1:准实验研究与随机临床研究之间有何区别,当前研究采取的设计思路以及分析方法,对因果关系结论的可信度具有何重要意义?相较于既往观察性研究,当前基于人群的准实验研究有哪些新发现?

姚尧博士:前不久,戴维·卡德、乔舒亚·D·安格里斯特和吉多·W·因本斯这三位经济学家获得了202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三位经济学家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在经济学领域开创性利用“自然实验”方法进行因果关系推断,推动了因果关系方法论的发展。

经典的随机对照研究中,研究者将被试随机分配至处理组与对照组,以致两组除了一组接受了处理而另一组未接受处理之外,在其他所有方面不存在系统性的差异,对于事物间因果关系的识别,没有其他任何方法比随机对照实验更能够提供有说服力的经验证据。

然而,随机对照实验往往引起高昂的实施成本使得其缺乏可行性,或者一些研究在伦理上无法被接受。幸运的是,“自然实验”是随机对照实验的一种“替代品”,而且不会牵涉相关伦理问题。

本研究中,我们将所在省级政府基于“大气十条”政令下设定年均PM2.5浓度降低≥5%的研究对象为干预组,其余为对照组。使用双重差分(Difference-in-differences)方法对组间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空气污染物浓度变化与认知功能评分变化的关联性。

由于空气污染政策不受个体影响,在经济学中被认为是外生变量,因此本研究较传统关联性研究更能提示空气污染与认知衰退的因果关系推论。

Q2:如何通过空气质量干预影响老年人群的认知功能变化,这项研究带来了哪些有意义的启示?您所在团队未来还计划展开哪些工作?

姚尧博士:由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空气污染现状不容乐观。同时,人口快速老龄化使得越来越多脆弱的老年人暴露在室外和室内空气污染中,增加诸如认知衰退等患病风险即疾病负担。传统的针对个体的干预方案影响力有限,而针对环境的改善能兼顾到更广泛的人群。因此本研究结果为改善空气质量在内的营造老龄友好环境必要性提供重要证据。

由北大国发院曾毅教授领衔的老龄健康跨学科团队后续将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和家庭幸福调查”(CLHLS-HF),开展老龄友好环境对老龄健康促进方面的研究。

CLHLS-HF项目介绍链接:

https://opendata.pku.edu.cn/dataverse/CHADS

研究论文介绍

封面发表文章(截图来源:The Lancet Healthy Longevity


2020年《柳叶刀》委员会发布的痴呆症预防报告内容显示,全球约40%的痴呆症由12种可调控风险因素引起,其中包括受教育程度低、高血压、听力损害、吸烟、肥胖、抑郁、体能活动不足、糖尿病、社交缺乏、过量饮酒、创伤性脑损伤以及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物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包括悬浮的颗粒物质(PM)、臭氧、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金属等。

在当前这项基于人群的自然实验研究中,研究人员探索了中国清洁空气法“大气十条”(CCAA)对老年人群认知功能变化的影响。研究人员对中国老年健康调查(CLHLS)中2014年以及2018年这两个调查阶段期间收集的数据进行双重差分(difference-in-differences)分析。

2014年以及2018年这两个调查阶段期间共有来自中国23个不同省份的2812例人群(平均年龄为81.0岁;其中50.1%为女性,57.6%来自农村)参与研究。其中,2251例(80.0%)人群被纳入干预组,561例(20.0%)人群被纳入对照组。

干预组人群生活的地区,当地政府计划自2014年起PM2.5水平每年至少减少5%;而对照组人群生活的地区,当地并未设置PM2.5减少相关目标。

研究人员通过MMSE测定患者整体认知功能,并基于混合效应模型评估CCAA实施前后MMSE评分变化的组间差异,以及MMSE评分纵向变化与PM2.5浓度或其他污染物变化之间的联系。

控制潜在混杂因素后的分析结果显示,2014年至2018年期间,干预组人群与对照组相比MMSE评分降低幅度显著更小,换言之,认知衰退更慢,平均组间差异达到2.45分(95% CI 1.32–3.57)。这一结果再次验证,空气污染对大脑健康存在有害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研究还发现空气污染物中PM2.5和SO2的暴露水平与认知功能的衰退速度具有稳健的剂量反应关系。

▲MMSE评分与污染物四分位数间距(IQR)变化之间的关系(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总体而言,当前这项研究证实,对于2014年以及2018年这两个调查阶段的所有人群而言,PM2.5暴露水平的升高与认知功能的下降有关,且若PM2.5暴露水平下降幅度较大,则相应的认知功能下降程度也较小。基于研究发现,实施严格的清洁空气政策或将有助于减缓空气污染相关的老年人群认知老化的风险。

另外《柳叶刀》期刊还邀请了复旦大学阚海东副院长陈仁杰教授对本研究进行述评。述评文章指出,空气污染一直被认为是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的最大环境因素之一,既往越来越多流行病学和机制研究的证据提示,空气污染为痴呆症的全新风险因素,但两者间的因果关系推论一直未能有更加详实的证据。

当前这项工作在个体水平上进行准实验研究设计,为在现实世界环境中建立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和认知功能变化之间的因果关联提供可能。研究分析数据为空气污染和认知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证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专家介绍

姚尧

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

201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国家老年医学临床疾病研究中心,获老年医学博士学位。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杜克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合作导师曾毅教授/院士;

参与包括中国老年健康调查(CLHLS)、中国海南百岁老人调查(CHCCS)等老年健康队列工作;

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Lancet Public Health、Lancet Healthy Longevity、Age and Ageing、Aging Cell和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担任BMC Geriatrics、Frontiers in Medicine(客座副主编)等期刊编委,为BMJ、Lancet Public Health、Advanced Science等杂志外部审稿人,任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青年委员会常委。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队列共享平台”老龄健康工作组协调人和“Global CardioVascular Risk Consortium (GCVRC)”亚洲区协调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残障游客的旅游梦—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张晔博士谈论文构思与实践
【健康学说】什么是健康老龄化?
阿尔茨海默病如何预防?华山神内医生攻略来了
科学“练脑”防痴呆
EHP:减少空气污染或能促进儿童大脑认知功能的发育
文献介绍: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因果推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