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方人居专家|建筑国色

有这样一则神话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汪泉水名为七色泉,它是世间诸多色彩的源头。

泉水边有一个村子,里面诞生了一位天才画家。

他走遍名山大川,人文古迹,留下无数素描名作,声名鹊起,却始终未能创作一幅满意的色彩作品。

原来画家虽然拥有过目不忘的记忆以及精湛的素描技艺,可惜患有眼疾,天生色弱,无法辨认色彩。

后来画家重返痛苦万分,心生怨念,偷偷毁掉了七色泉眼。

大地震动,霎时间幻彩尽灭,泥沙俱下。世界再无色彩,只余黑白。

几年时间,世界变化剧烈。

山体龟裂,河水干涸,花草枯萎,生灵衰竭。

伴随着世界失去了生机,画家的画笔也失去了灵性。

此时此刻画家才终于明白,色彩对于这个世界的重要性。

……

传说只是传说,但色彩依然意义重大。

它是世界的重要构成,是美学基石,更是文明发展的另一个位面。

我们对于色彩的推崇是不断变化的与此同时我们的历史、社会风俗、美学倡导亦随之不断变化。

作为后来者,从这条不断迭代的色谱中

我们能看见文明风骨神韵,听见东方悠扬往事。

如此色彩,可谓国色。

在古老东方,最体现色彩瑰妙变化,莫过于建筑。

诚如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史》所著:

“彩色之施用于内外构材之表面为中国建筑传统之法。虽远在春秋之世,藻饰彩画已甚发达,其有逾矩者,诸侯大夫引以为戒,唐宋以来,样式等级已有规定。至于明清之梁栋彩绘,鲜焕者尚夥。其装饰之原则有严格之规定,分划之结构,保留素面,以冷色青绿与纯丹作反衬之用,其结果为异常成功之艺术,非滥用彩色,徒作无度之涂饰者可比也。”

我们可见中国建筑用色发展脉络,既有瑰丽艳抹,亦有节制点缀,既有抱元守一,亦有万千气象。

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建筑对于颜色选用的考究,更能体会到中国古建工匠们精湛的建筑施色技术。

中国建筑的色彩艺术以其特有的艺术视觉、艺术形式和美学追求来传达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在世界建筑艺术史上可谓独树一帜。

阿房宫

红黑相映,肃穆之风

商周时期中国建筑初步形成,历经春秋战国秦朝时期发展,出现了室内墙壁出现了以人物、动物、车马、植物、建筑、神怪和各种边饰为内容的壁画。

黑、赫、大红、朱红、石青、石绿在建筑空间中得到充分的运用。

其中红色受周朝尊崇,用于宫殿、柱墙、台基体现天子王权;秦代继承战国时礼仪,更重视黑色,建筑风格多肃穆冷敛。

长安城

五色流光,华贵之风

汉代,以五色表五行,青绿色象征青龙,代表东方,朱色象征朱雀,指南方,白象征白虎,代表西方,黑象征玄武,表北方,黄象征龙,表示中央。宫殿楼台极为富丽堂皇。天花一般为青绿色调,栋梁为黄、红、金、蓝色调,柱、墙为红色或大红色。 

 
唐代延续汉朝风尚,建筑木结构外露部分一律涂朱红,墙面用百粉,采取赤红与白色组合方式,红白衬托,鲜艳悦目,简洁明快的色感是其特点。

盛唐时,佛教影响巨大,竞相攀比华贵之风盛行。色彩比以前更豪华,不但用大红、绿青、黄褐及各层晕染的间色,金银玉器是必用材料。绿色、青色琉璃瓦流行,深青泛红的绀色琉璃瓦开始使用。

虎丘塔

无色之色,隽雅之风

宋代喜欢清淡高雅,重点表现品位,建筑彩作和室内装饰色调追求稳而单纯,是受宋代儒家和禅宗哲理思想影响。

这时期,往往将构件进行雕饰,色彩是青绿彩画,朱金装修,白石台基,红墙黄瓦综合运用。

苏州的虎丘塔、泉州的仁寿塔便是宋代典经之作,其设计理念的克制与用色风格的简洁对后来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妙应寺

绚丽神秘,异域之风

元朝由于民族众多,传统建筑艺术在各民族宗教和文化的碰撞下增添了许多新的元素。

由于蒙古族崛起于北方蒙古高原,因此受以北方工匠为主的外来工匠影响,元代建筑结构大胆而粗犷,艺术风格也狂放不羁。

《中国建筑史》记载:“此宫壮丽富赡,世人布置之良,诚无逾于此者。顶上之瓦,皆红黄绿蓝及其他诸色,上涂以釉,光泽灿烂,犹如水晶,致使远处亦见此宫光辉,应知其顶坚固可以久存不坏。”

可见元代建筑色彩艺术不仅在视觉上有了较大的突破,色彩更为丰富,而且在使用功能上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较好地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寿命。 

徽州呈坎古镇

清雅之色,人文之风

明代继承宋代清淡雅致传统,色泽浓重明朗,用色于绚丽华贵中见清秀雅境。

在这一时期砖的生产大量增加,琉璃瓦的数量及质量都超过过去任何朝代。

建筑规格,用色方式皆统一成熟,房屋的主体部分,即经常可以得到日照的部分,一般用暖色,尤其爱用朱红色;格下阴影部分,则用绿蓝相配的冷色。

这样,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悦目的对比。 

北京故宫

大成国色,东方之风

清代建筑色彩艺术,延续明朝积累达到建筑色彩的颠峰时期,油漆彩画盛行,施色走向复杂化。

这一时期最突出的就是“油漆彩画”。围绕彩画形成了一系列与建筑文化相关的内容,彩画的功能演化成装饰。


明清建筑装饰,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最后一个高峰。许多规模宏大的宫苑、陵寝,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极其出色。

建筑装饰风格沉雄深远,映射出了明清全盛时期皇权的声威。

我们发现,中国古建筑的色彩不论其复杂华丽程度,都会基于一个统一的色调之中,由于建筑装饰色彩基调的高度统一,不论色彩多么的大胆、明快、强烈,都没有使中国建筑显得杂乱无章,反而使其和谐的基调更加赏心悦目,耐人寻味。

英国学者P.L.格列高里曾在《视觉心理学》说过:“颜色知觉对于我们人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视觉审美的核心,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

在回溯这条国色的更迭之路时,我们亦能够清晰感受到东方文明的那些璀璨瞬间。

看见个体生命的迁徙,文化的传承碰撞,从生活方式的改变,到王朝命运的更迭。

一切匆匆,亦值得眷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透析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色彩艺术
中国各个朝代建筑与颜色
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的色彩装饰艺术
中国古建筑色彩艺术特色
一起探寻中国古建筑的色彩密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