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图文:张友海和他的老砖世界

图文:张友海和他的老砖世界

发布时间: 2014-11-17 06:37:16  来源: 荆楚网  作者:万多 通讯员朱素芳 方三勤 实习生陈慧颖  进入电子报
    







    楚天金报讯 图为:近20年来,张友海每天都在他的老砖世界里研究

      图为:拆迁工地上,总能看见张友海的身影

      图为:老砖的世界是孤独且无声的世界

      图为:金石拓技艺是门手艺活

      图为:金石器物全形拓技艺都要参造大量古书籍

      图为:老砖上的文字拓到纸上是一种新的阅读和传播方式

      图为:每块老砖上都布满城市变迁的痕迹

    

      □文图/本报记者万多 通讯员朱素芳 方三勤 实习生陈慧颖

    

     20年来,武汉但凡有地方进行拆迁,就会出现张友海的身影。骑着一辆破旧的电动车,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一手拎着个蛇皮袋子,一手拿着根铁钩,张友海耐心地在拆迁工地上翻捡,他并非在淘什么价值连城的宝贝,而是在找这座城市的历史印记——老砖。

     从小打小闹的爱好者成为严谨认真的研究者,作为省级非遗项目——金石器物全形拓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张友海研究传统金石文化、古文字遗存已有十余年,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历代瓦当、砖铭、陶文、彝鼎器图形及文字。

     在张友海身上,真正令人感动的不是他精湛的传拓技术,而是他多年来对武汉老砖的痴迷。“历史上的大武汉,集结了200多个会馆,说明200多个城市在汉经商。这些印有会所、会馆的古砖,就是大武汉商贸繁荣的记忆。”

     如今,这些见证历史的建筑不少已经消失在记忆之中,而残遗在各地的砖头,则成了这座城市曾经风雨的最后证据。那么武汉这么大,去哪儿找砖?张友海按图索骥,从老旧地图入手,在武汉古代和近代地图上出现名字的城墙、庙堂、宫殿、公馆、集市街道等去探寻,有的地方已经全无路标,只能对照如今已杂乱破旧的民居街巷,寻找残迹。

     每次和朋友们去找砖,张友海都要备好一个大拓包,遇到嵌在墙中的老砖,及时拓下。老砖吸水快,拓一块砖冬天最少需要半小时,夏天最少一刻钟。严寒酷暑,从没挡住过他的脚步。

     一次,张友海在某工地里转悠,发现了半块老砖(与省图书馆昌庆旭老师一起发现),依稀刻有“浙宁公所”四个字。他激动不已,这公所是乾隆四十五年,由宁波商人联络同乡,为了商业交流,在汉口九如桥兴建,直到宣统年间才改名“宁波会馆”。史书里有记载,但从未有任何实物证据,这半块砖太有价值了。因为工地管理严格,为获得这半块砖,他费尽周折。后来,他花了500多元,请两个民工把整堵墙慢慢拆下,一块一块地翻看,结果全是白板。那是块孤砖!差一点就永远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了。

     张友海给自己起了一个网名叫“城市麻木”,现如今,这个名字在金石圈里已小有名气。他透露,目前已收藏了1000多块武汉老砖,这些砖的年代跨越1800多年的武汉城市发展史。张友海准备将这些古砖拓片做成《武汉地区古砖铭集录》、《武汉地区近代砖铭集录》。“拓片是古老的‘照相’艺术,能记录下老东西最本质的样貌,留给后人。”

     2014年6月19日,武汉市首个区级非遗保护展示中心在江汉区开馆。张友海将“金石拓工作室”搬到江汉区老年活动中心30平方米的展厅里,用于展示,研究,传播金石拓技艺和武汉发展进程。张友海还准备免费向老年人传授金石拓技艺,以此感谢江汉区老年活动中心对他的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书推荐 《武汉近现代砖铭录》张友海主编 “一 砖 一 世 界”
大武汉怎么个大法,看看这些老砖就明白了
浅谈武汉张友海先生的全形拓技术
每日囧图|同样的是辍学,为啥我只能在工地搬砖?
武汉一男子建家庭砖头博物馆 已收集2000多块
卫生间回形地漏排砖 瓦工师傅技艺精湛 没得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