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潮州不仅有好吃的,还有这些!


潮州木雕
是潮州地区的一项民间雕刻艺术,主要流行于潮安、潮阳、揭阳、普宁和饶平等一带,是潮州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潮州木雕题材丰富多彩,表现形式独特,雕刻技艺高超精湛,被称为大木雕艺术。潮州木雕大多饰金涂漆,也称“金漆木雕”。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潮州木雕吸取了石刻、绘画、泥塑以及潮州戏曲等不同的民间艺术的长处,结合浓郁的地域特色,形成木雕艺术中独树一帜的流派,是我国著名的两大木雕体系之一。2006 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
一、潮州木雕的分类
潮州木雕按照用途大致可分为建筑装饰、家具装饰、神器装饰和摆设装饰四类。
建筑装饰是潮州木雕艺术中的经典之作,是潮州木雕艺术的代表。最初应用于古佛寺神庙、宗族祠堂、楼台亭阁、园林景致、家居宅院等建筑物的内部雕饰,是古建筑不可或缺但又具备独立意识的装饰构件。根据所处位置和功能不同,木雕构件也不同,主要有牌匾、进屏、屐头、檐角、柱头、横梁、门楣、屏风、门饰、窗格、栏杆、雕饰等上百种。
二、潮州木雕艺术的题材特色
潮州先民地处粤东,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将中原、闽南、海外和本土文化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潮州木雕作为本地艺术种类,在潮州民俗文化的影响下,经历代社会发展,具有鲜明的潮州工艺特点和浓郁的本土气息,深受民众所喜爱。其艺术表现题材从祥禽瑞兽、古代戏剧、民间传说到民间生活无所不有,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潮州当地的民俗风情。
1. 传统的祥禽瑞兽题材
传统的祥禽瑞兽是潮州木雕艺人常选取的题材,尤其以狮子为题材的木雕饰物,种类繁多,有屏头狮、牌匾狮、竹头狮、对狮、香炉狮等。狮子作为瑞兽,其形象威猛,能驱害辟邪。狮有南狮、北狮之分,潮州狮是南狮的代表,其造型特色是大头大耳、鼻大嘴阔、双目圆瞪、凸额、钩角、灵秀丰润,是一种经过夸张美化了的艺术形象。正如著名的木雕大师张鉴轩传艺口诀:“斤狮十二两头”,意思是潮州狮特色在头部。另外“狮”与“师、世”谐音,潮州木雕通常以双狮、四狮、五狮、九狮组合,一大狮小狮组成双狮与“太师少师”谐音;四狮寓意“四世同堂”;五狮寓意“五世其昌”;九狮取“九”与“久”,皆寓意吉祥。这些寓意经过民间艺人数百年的传承,既深深地包含着潮州民众朴素的思想和对幸福生活的热切向往,同时也表达出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2. 经典的潮州戏剧题材
潮州戏剧是潮州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历史资料记载,潮剧已有600 多年的历史,每逢重大的节日,必有潮剧助庆。另外,潮州人对祭祖非常重视,有祭祖活动就必有潮剧演出,潮剧是潮州民众精神生活的重要一部分。潮州木雕艺人往往把戏剧内容作为雕刻题材,借鉴潮州戏剧舞台表演空间虚拟的创作手法,巧妙地把不同剧目表现的时间、空间、人物和景物安排在一起,变有限的雕刻画面为广阔的剧目场景。陈少丰教授对这一点曾作过精辟的论述:“为了在同一装饰木雕版面上展现人物之间的关系,交代故事发展的来龙去脉,每把不同时间、空间的事物,全部拉到前景上来,变‘暗场’为‘明场’,情节、场面之间,只以简单树石、门、墙相隔,巧妙地利用了人们的视觉和联想作用,从而显示出故事发展过程的曲折、时间先后和主次关系来。在构图处理上,木雕艺人往往采用中国传统绘画散点透视的法则,人物、景物加以适当装饰变形,亦虚、亦实,而非依自然模造。” 
根据潮剧《红绫袄》创作的《王茂生进酒》木雕挂屏,就运用了多层镂通雕、贴金技法。整幅作品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活动的人物同时表现,由表及里作四层雕刻,共精雕细刻了45人,各种人物神态栩栩如生,人物的活动走向呈“之”字型构图。画面分上下两部组成,上部重点强调薛仁贵与王茂生夫妇久别重逢的欢乐场面,为了突出这一部分,刻意雕刻了一个双层亭子,上亭内二人在交谈;下亭薛仁贵身着官服端坐正中,两个侍从分别站立两旁,周围官员穿插于亭台楼阁内外。下部刻划了前来庆贺的热闹场面,根据剧目出场先后,雕刻了不同级别的文武官员,从他们身上的服饰、骑的骏马和手中的道具清楚表现出各自的身份。在热闹的场面中还有正在燃放鞭炮的顽童、小溪边头戴斗笠悠闲垂钓的老翁,形态惟妙惟肖。 
不超过五个头,显得头大身短,丰盈饱满,人物的动态幅度不大,多采用象征性的形体动作,这是潮州戏比较“收敛”的缘故,人物身段、手势,甚至走路、抬腿,就连男人捋髯口的动作都有潮州戏舞台表演程式化动作;人物的面部刻划,参照了潮州戏小生、老生、花旦、老旦、净丑脸谱造型特征,与潮州戏舞台人物的脸谱相近;人物的服饰,朝官的蟒袍、帽,武将的铠甲、头盔,侍从的衣裤、鞋靴,女人的发髻都可以在潮州戏中看到;场景中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处于陪衬的地位,多以概括、抽象、夸张的手法来表现,这些处理手法也明显模仿潮州戏舞台有关景物装置“要最少最简”的原则以及亦虚亦实的表现手法。整幅作品全方位模仿和吸收了潮剧中的人物造型、服饰配饰、场景道具、故事情节。人物、亭子、小桥、树木、街景小溪层层叠加、相互交织,感觉有如戏剧舞台上“六七步四海九洲”的效果。
潮剧故事题材在潮州木雕中广泛出现,一方面说明了这些题材根基在民间,生存于民众的生活之中。另一方面,体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对潮州民众的长期影响,丰富的民间文学、艺术、宗教文化在潮州地域有深厚积淀,成为潮州木雕艺人们的创作源泉。
3. 浓厚的生活情景题材
潮州地处我国东南濒临南海,潮民有相当部分以渔业为生,他们对水产资源怀有浓厚的兴趣,期望水族丰收而过上殷实生活,潮州木雕艺人也就自然而然地把江海水族作为他们表现的题材。
如《龙虾蟹篓》,以独特的艺术构思,多层镂通雕技法表现得淋漓尽致,精细雕刻了编织经路分明的竹篓,竹篓内外雕刻有姿态生动各异的螃蟹和龙虾,或俯或仰,或屈或伸,活灵活现。还有数尾游动的海鱼,起伏的海草和激扬的海浪相互穿插,整件作品通透玲珑,立体幽深,艺术地表现了水族世界一派生机的兴旺景象。
另外,潮州木雕中还描绘了大量乡土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蔬菜瓜果、家禽家畜,以及农具、渔具等生产用品。这些描绘发生在身边自然生活图景的题材正是潮州木雕在民间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三、潮州木雕艺术的制作特色
1. 雕刻技法
潮州木雕依据不同的题材、不同的装饰,把雕刻技法灵活运用,以表现不同的雕刻风格,其雕刻技法主要分为沉雕、浮雕、圆雕和镂通雕四种。镂通雕是潮州木雕最具代表性的雕刻形式,它融汇浮雕、圆雕等技法而成,采用多层、镂空雕刻,呈现出玲珑剔透的效果。镂通雕有很大的容量,适合表现人物众多、情景复杂、场面宏大、景物丰富的题材。如《七贤进京》门窗饰件,通篇遍布人物犬马、舟桥木石,边边角角雕刻满了云纹、草尾、勾藤,层层相叠、环环相扣。多层镂通雕是潮州木雕艺人在继承木雕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实践创造出来的雕刻技法,这种雕刻技法难度极大,代表着潮州木雕艺术的最高水平。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竟而成为制度。
2. 饰金涂漆工艺
饰金涂漆制作工艺是潮州木雕又一大特色。潮州木雕艺术中保留原木本色的较少,多是雕刻制作完成后还要经过填料、髹漆、贴金三个步骤才算最后完成。填料的传统做法是用生漆、桐油或生猪血伴石灰粉(或瓦片粉)揉和成泥团(俗称“桐泥灰”),将木雕表面的裂沟、裂痕、缝隙和洞眼填平,待干后磨光修平。
髹漆是为了弥补某些木雕的不足或缺陷,强化木雕作品的材质美和形式美的作用。髹漆操作有四道工序:一是调漆,将生漆中加入适量的桐油,不停地搅拌使漆和油充分调和,变得柔和且有光泽,非常有黏性。二是头涂,用调好的生漆渗入土红使色彩呈洋红色,用刷子均匀涂在木雕表面,使漆液渗透到木质的毛隙中。三是二涂,取生、熟漆各半,调入土红和少量朱砂使色彩呈深红色,用刷子涂匀,这道工序使木雕表面光滑,以提高贴金的效果。四是三涂,用熟漆调入朱砂使色彩呈大红色,改用细毛刷子非常均匀涂在木雕上,然后将木雕作品放置在保持有一定温度和湿度的清洁房间内阴干,待漆表面还有微黏感,取出贴金。 
贴金时要选择避风的空间,用头发制成的刷子将金箔小心地贴在木雕上,微黏的漆将金箔粘牢,最后将多余的金箔碎片吹拂干净。至此,一件金碧辉煌的木雕艺术品制作才算完成。故潮州木雕又称“金漆木雕”。 
潮州木雕的饰金涂漆工艺富丽华贵的艺术效果,反映了潮人重商性、功利性、实用性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黄金本身就是财富,拥有黄金乃拥有财富的象征,用金箔贴在木雕上,为潮州木雕最早独有,这种不惜花费重金的点缀和装饰, 也是当地民众期望过上一种体面而富足生活的体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39——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集匠心于一体,赋玲珑于全身
潮州文化——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精美绝伦的民间雕刻艺术
数百年前就有的裸眼3D技术?厉害了我的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的艺术特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