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画“斗茶”之趣


宋代是茶艺繁荣的时代,随着茶叶制作的精致化,茶的欣赏价值大大提高。人们开始在茶的煎烹煮饮中发现其美感,并把冲泡形式程式化,从而形成各种玩茶的艺术,斗茶就是其中的一种。北宋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对斗茶活动曾作了很细微的描绘:“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斗茶叶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

以斗茶为题材的绘画有宋代的刘松年的《斗茶图》、《茗园赌市图》,元代赵孟頫《斗茶图》等。经由这些古画,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宋代点茶茶具。如刘松年《撵茶图》中,碾磨茶饼所用的茶磨、煮水用的风炉、刷茶用的宗从事、注水的汤提点、盛茶汤的茶盏等均在画作上面得到体现,这与宋代审安老人《茶具图赞》中的记载相吻合,进一步证实了宋代斗茶现象的真实存在。

同时,它们还反映了宋代时期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均积极参与茶事活动。从宋徽宗赵佶的茶画作品《文会图》及茶书《大观茶论》中,可见宫廷之中兴起了茶风,茶也就从此就蒙上了皇家之气;而地方官吏文人雅士尚茶崇茶,以相聚品茗为雅,进一步推动了饮茶之风的蔓延;与此同时,茶文化在民间也广泛兴起,唐代的茶文化是由文人雅士隐士僧人来引导潮流,而宋代茶文化则已走向社会,真可谓茶为举国之饮。

普通百姓斗茶

(南宋)刘松年 茗园赌市图

刘松年是浙江杭州人,为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的宫廷画家,擅长人物画,他生中创作的茶画作品不少,但流传于世的不多。《茗园赌市图》是他茶画中的精品,其艺术成就很高,成为后人仿效的样板画。

《茗园赌市图》描绘市井斗茶情形,图中所绘的主人公都是平民百姓。画面左边有四人正围在一起饮茶,一旁有位老者正收拾杯子准备离去,行前又回头望了一眼,一旁的茶担上则陈列了许多茶杯壶具之类,担子上还贴了张写着「上等江茶」的条子。一旁一位妇女似乎正买完东西,捧着一个装满点心的小盘,提了壶热水,带着小孩要回家好好享用。作者对图中人物的神情动作,乃至诸般物品无不细细描绘,无一丝怠笔,是一张十分精彩的南宋人物小品。百姓眼光几乎都集于茶贩们的斗茶,画面中人物形象生动逼真,可以说是将宋代街头民间斗茶的景象淋漓尽致地描绘在众人眼前。

此画虽题名《茗园赌市图》,但画中的赌者并非赌钱的赌徒,而是造茶者对自己茶品的品赏与推销。茶画的主题突破了古时文人茶文化的局限,从平民百姓中挖掘了茶画的主题,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茗园赌市图》与刘松年可靠的人物画作如开禧丁卯年款《罗汉图》相比较,画风不似刘松年而更像是李嵩,描绘市井风情妇女儿童正是李嵩的拿手绝活,所以本图真正的作者很可能是擅长市担婴戏图的李嵩。

(元)赵孟頫 斗茶图

赵孟頫《斗茶图》共绘四位人物,皆男性,作斗茶状;人人身边备有茶炉茶壶茶碗和茶盏等饮茶用具;左前一人手持茶杯一手提茶桶,意态自若,其身后一人手持一杯,一手提壶,作将壶中茶水倾入杯中之态,另两人站立在一旁,正聚精会神,似乎在发表自己的斗茶高见。此画作展现了宋代民间茶叶买卖和斗茶的情景。

此图从人物设计及道具使用等方面较多取自刘松年的《斗茶图》,图中设四位人物,两位为一组,左右相对,每组中长髯者皆为斗茶营垒的主战者,各自身后的年轻人在构图上都远远小于长者,他们是“侍泡”或徒弟一类的人物,属于配角。图中左面这组,年轻者执壶注茶,身子前倾,两小手臂向内,两肘部向外挑起,姿态健壮优美有活力。年长者左手持杯,右手拎炭炉,昂首挺胸,面带自信的微笑,好似已是胜券在握。右边一组,两人的目光全部聚焦于对垒营中,其长者左手持已尽之杯,右手将最后一杯茶品尽,并向杯底嗅香,年轻人则在注视对方的目光时将头稍稍昂起,似乎并没有被对方的踌躇满志压倒,大有一股鹿死谁手还未知的神情。

图中的这两组人物动静结合,交叉构图,人物的神情顾盼相呼,栩栩如生。人物与器具的线条十分细腻洁净。这幅《斗茶图》不仅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而且它也是“斗茶”题材绘画中的最后一件作品,明代以后,类似的斗茶图便销声匿迹了。斗茶要比技巧,斗输赢,富有很强的趣味性。斗茶时,往往有茶农、茶僧、文人名士等围观群众,场面十分热闹,它是一个高雅的茶文化风俗,宋代时斗茶风靡全国广大地区。而赵孟頫所生活的元代,茶叶的品饮正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斗茶之风已渐渐消隐,因此,将赵孟頫的《斗茶图》视为画家对宋代斗茶生活的一种追想与怀念也许更为怡当。

文人士大夫斗茶

民间斗茶之风既起,文人自也不甘落后,文人们往往相约三五知己,选一个精致雅洁的场所,在花木扶疏的庭院中,各自取出所藏的精致茶品,轮流品尝,决出名次,以分高下。

(南宋) 刘松年 撵茶图

《撵茶图》为工笔白描,描绘了宋代从磨茶到烹点的具体过程、用具和点茶场面。画中左前方一仆设坐在矮几上,正在转动碾磨磨茶,桌上有筛茶的茶罗、贮茶的茶盒等。另一人伫立桌边,提着汤瓶点茶(泡茶),他左手边是煮水的炉、壶和茶巾,右手边是贮水瓮,桌上是茶筅、茶盏和盏托。一切显得十分安静整洁,专注有序。画面右侧有三人,一僧伏案执笔作书,传说此高僧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书圣”怀素。一人相对而坐,似在观赏,另一人坐其旁,正展卷欣赏。

所谓点茶法,是指茶饼经炙烤、碾箩成末后,投入茶盏调膏,然后以沸汤点注的一种茶品冲瀹方法。宋代点茶法兴盛,一方面是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和文人士夫闲雅细致的生活品位不无关系。宋徽宗《大观茶论》里说:“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熏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故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虽然不无粉饰太平之词,但也确实透露出宋人文化生活的一些信息。

据蔡襄《茶录》记载,宋代建安民间流行斗茶,此风气很快就流布到帝王贵胄、文人士夫阶层及禅门僧侣间,形成了宋代这种独特的茶文化现象。宋徽宗赵佶以帝王之尊,曾亲自碾茶、点茶、赐茶,并很风雅地说:此自布茶。著名文士欧阳修、范仲淹、苏轼、黄庭坚、陈师道、陆游等,都有大量描写茶事的诗词流传下来,脍炙人口。如宋代着名高僧宗赜禅师曾编纂《禅苑清规》一书,对禅门日常茶事、茶礼作了详细规约,对后代影响很大。

《撵茶图》从一个侧面充分展示了贵族官宦之家讲究品茶的生动场面,是宋代茶叶品饮的真实写照。

(南宋) 刘松年 斗茶图

此图共绘四人,在参天松柏之下,其中二人已捧茶在手,一个正在提壶倒茶,另一个正扇炉烹茶,似是茶童此画中人物表情安详怡然自得,整体风格工笔写意兼备,细致与豪逸并存,以树木的苍翠秀润使人物更显生动传神。

王公贵族斗茶

(北宋) 赵佶 文会图

宋徽宗赵佶1101年即位,在朝29年,轻政重文,一生爱茶,嗜茶成癖,常在宫廷以茶宴请群臣文人,有时兴至还亲自动手烹茗斗茶取乐,亲自著有茶书大观茶论,致使宋人上下品茶盛行。

《文会图》充分展现了徽宗院画精致明净的风格,描绘了文人会集的盛大场面。在豪华庭院中,设一巨榻,榻上菜肴丰盛九文士围坐其旁,神志各异,潇洒自如;侍者们往来其间,有的在炭火桌边忙于温酒备茶,其场面盛大热烈,人物神态逼真。

《文会图》是公认的描绘茶宴的佳作,展现出宋代文士雅集的典型场景。整个活动在一处宽敞而幽静的庭院中进行,随处可见池水、山石、绿树等景物。巨大的长方形宴会桌设在树阴之下,黑漆桌面上镶嵌精美的贝雕花纹,桌案四周设有青竹编制的坐墩,上有锦垫,桌上摆有八盘丰盛的珍馐,六瓶插花。出席宴会的都是文士或官员,各个神采奕奕。

画面上侍茶、侍酒八人,一名身着官服者,似为宴会的总管。左下角设有茶桌和酒桌,茶桌与风炉在左边,桌上摆着茶盒和茶碗,一位侍茶正用茶则从茶盒中往茶碗分茶,炉火正旺的燎炉上置两把执壶,两名侍者正在向来宾奉茶。在风炉前方地上还放着都篮,里面整齐摆放着备用的茶碗,一个酒坛放在地上,宴会总管已端出一个托盘,盘中似放着几杯斟满酒的小酒杯,好似正在准备开宴。宴会桌之后,花树间设一桌,上置香炉与琴。

其会场的场面宏大而雅致,故友相逢,三三两两亲切交谈,有的离开自己的座位走到老友跟前,将茶宴同酒宴、珍馐、插花、音乐、焚香等融汇在一起吟诗作赋,弹琴附唱。如果说我们追求西方艺术沙龙的时尚,倒不如看看早在宋代的时候,文人们的雅集会,其功能早已超过了十七世纪的沙龙。

这些茶画既证实了宋代风靡的斗茶现象,也反映当时茶文化的兴盛。

月雅书画中国网编辑整理推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五幅传世名画中,看唐宋怎么喝茶
煮雪烹茶泼墨香 一茶一世界从茶画里去感悟茶文化的诗和远方
喝茶,有了茶与器,还缺什么
读,中国茶事的今古
从宋画看宋代斗茶之意趣
带你看看古人都是如何喝茶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