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奏鸣曲集
《小奏鸣曲集》选自六位生活在欧洲18世纪至19世纪中叶的钢琴家、教师、作曲家的作品。他们是克列门蒂(1752~1832)、库劳(1780~1832)、杜舍克(1760~1832),海顿(1732~1809)、莫扎特(1756~1791)、贝多芬(1779~1827)的作品。这些小奏鸣曲是既动听、又有训练价值的初级钢琴教材,深受钢琴爱好者的欢迎,所以二百多年来经久不衰。为了达到更有效的教学效果,并从初级阶段开始为学习古典音乐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奏鸣曲(sonata)的原意是指被演奏着的套曲(多乐章的音乐作品),今指用奏鸣曲式写作的器乐套曲。奏鸣曲式是乐曲的一种结构形式,包括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大部分。奏鸣曲式有一种传统的写法,例如:呈示部中包括主部主题(第一主题)和副部主题(第二主题),主部主题如果是小调性,那么副部主题就要在主部主题的关系大调上;主部主题如果是大调性,那么副部主题就要在主部主题的属大调上。展开部要有转调或离调,再现部中副部一般要调性回归,这种曲式结构逻辑本身就是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演奏奏鸣曲时,要注意曲式结构中的音乐起伏。

  小奏鸣曲是指曲式结构规模较小,音乐形象较为简洁(单一),音乐内容较为浅显的奏鸣曲。钢琴小奏鸣曲是钢琴学习的必修内容。

  小奏鸣曲是对奏鸣曲而言,因为它相对短小、单纯,故称为小奏鸣曲。它由一至三个乐章构成,各乐章之间有对比的主题和对比的速度要求。弹奏小奏鸣曲会提高演奏耐力,丰富音乐表现力,扩充演奏技术范围。是进入奏鸣曲学习阶段必不可少的练习。

  奏鸣曲的传统式样一般为“快——慢——快”三个乐章的套曲。第一乐章多为充满活力的、有精神的快板,第二乐章多为舒展优美的慢板,第三乐章多为活泼欢快、乐观向上的快板。乐章与乐章之间的风格对比,乐章之内的不同主题之间的性格对比,主题内部不同因素的对比,是奏鸣曲式写作的重要原则,也是奏鸣曲艺术的逻辑特征,例如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热情》、《悲怆》等。然而,纯古典的钢琴奏鸣曲常常带着宫廷室内乐的娱乐性艺术情调,比如海顿、莫扎特的一些钢琴奏鸣曲等。

  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一般是作品的中心部分。乐思形象、艺术技巧及结构地位往往集中于此。所以,在钢琴演奏学习及考试中,一般要求演奏奏鸣曲的第一乐章。然而,“乐圣”贝多芬继古典大成又开浪漫先河,他的第三乐章常作为奏鸣曲创作的中心内容,例如:“月光”、“热情”等。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被誉为“新约圣经”,是钢琴艺术发展史上划时代意义的作品。“交响曲之父”海顿和“音乐神童”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是传统钢琴专业学习中的不可跨越的修练域面。

  在钢琴奏鸣曲的学习中,先学习小奏鸣曲,继而学习莫扎特——海顿——贝多芬等,这是教学中的一般操作程序与进度设计。小奏鸣曲的学习一般还要结合车尔尼“849”和“299”的进度而实施。在弹奏鸣曲的练习过程中,不可放松对音阶琶音的练习。

  在钢琴演奏学习或考级中,往往只学习作品的某一个乐章(多见第一乐章或第三乐章),然而,在音乐会上演奏奏鸣曲,一般要完整地表演三个乐章的套曲形式。完整地演奏一部奏鸣曲要注意调节乐章之间的情绪转换,要注意第三乐章对第一乐章的呼应关系,提高把握作品曲式结构的艺术表演能力。









克列门蒂:小奏鸣曲(C大调)OP.36NO.1 示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可错过的莫扎特七首钢琴三重奏丨室内乐欣赏专题(七)
弗里德里希·布卢默|莫扎特的风格与影响(下)
钢琴奏鸣曲程度进阶图
贝多芬和他的交响曲
从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探讨其风格的转变
古典音乐中一颗华美的珍珠:走进奏鸣曲的音乐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