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老师 中庸3
上上一讲有错别字,一讲有错别字,马虎,该打,丢脸,改正。结中结为皆中节 合为和
中庸3
喜怒哀乐之为发为之中,发而皆中节为之和,中也者中也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到也,至中和,天地未焉,万物欲焉,如果一个人达到中和,天地位焉就是天地与其同在,万物欲焉就是可生万物可救众生,也可理解为千变万化想生什么就生什么,到底这是怎么修的呢,上堂课先讲到的喜怒哀乐不发叫做中,做到不发的人有很多也就是说很多人能做不发或少发,完全不发的人世间很少,也就是说做到中的人很少。特别是不发,不发不是没有,讲的是有而不发,讲的是喜怒哀乐有七情,而情不好,有的人没有喜他说我喜没发,我说这不是中,我说有而没发这是中,有的人一生没有脾气,也不叫中,中是必须有而没发,你没有就有人生的许多缺憾,有人说因为我没有脾气我的寿命就比别人长,发脾气的人易得生病,问我有道理吗,我说当然有道理,但你可知道,人家得的生病莫过于硬化肿瘤癌症,但这是高强度能量聚和的产物,有强烈的大能量方能聚和这种超级物质,使我们人体上滋生,只不过人们把能量用错了,生产工序搞错了,生成的是肿瘤,如果把工序搞正确了,生产的是什么呢,你可知道癌症有能够自己造就供养系统,甚至可以造就给养系统和供养系统,有优先抢夺所有能量的能力和不死的性质,只要供给的营养永远生存,而且它能抢夺最高级的营养,能最后受死,无论什么药物,它都选择排斥,除非把全身体的细胞量优良地杀死后它可顺便减少一点点,但有一点营养就完全不一样,它永远是最优秀者,那是另外一种元气,它把人体的元气抢夺了,它生长的茂盛的速度超于我们的想象,假如我们生产工序正确不发生错误,我们的喜怒哀乐的心情设计是良好的,发的方向不是对着外界,可想而知将会和成什么样的物质,这种物质将会归于自己,变成什么样高级的能量呢,本质上应该也是永生不死的能量,癌症就是这种能量,一个是恶性的,良性的永生不死意味着什么,有恶性的没有良性的吗,能抢夺人不能供给人吗,既然是高级能量,能让我们难受得病,正向的难道不能让我们舒服吗,凡是事物都有对立二面,有侧必有反,有正必有反,如果仅有恶性的癌症没有良性的某种物质,那不是一个辩证的哲学观,象一个国家有特别廉洁的同时就往往有一个特别大的腐败,二者是完全对立统一的,象有些人特别坏的人的旁边有特别善良老实的人,二者形成对立的矛盾的统一体。这就是哲学观,修道没有哲学观永远不可能把自己人生观修得大气磅薄,如果喜怒哀乐在有的情况下不发,这个能量就留给了自己,但不发就可以达到中,中这个点就确定了,庸是发而皆中节,很多人对皆中节,如果保证正中间的一个段落,如何保证呢,那个是皆中节最难理解的问题,都想做到和,只有发还得皆中节方可为和。发怎么发,我上堂课讲的是反其为道,逆为先的道理,如果曾经喜欢的,我们的人是喜欢的,如果把对这个人的喜欢发向另外一种自己讨厌的人,这算不算皆中节?如果把对别人的爱在相反地收回来,这叫不叫皆中节?如果把相反的收回来是不是叫做忏悔?如果把相反的发给自己曾经讨厌过和正在反感讨厌的人算不算皆中节?应该算,但还有一种皆中节,如果爱,我们变成烦,我们喜欢的变成恨,我们恨的变得爱,这算不算另一种意义的皆中节?就皆中节而言,变化无穷,总而言之,一定要保持天平完全平衡。过去的心怎么能完全平衡呢,一个是杠杆的左面加上一个相反的心,杠杆就平衡了,还有就是把过去的心反过来放在左面,给另外一类完全相反的人也加上一个同样的心,杠杆也平衡了,如果把过去的心,方向向下拉,这个心就没那么重了,把它完全托起,杠杆也平衡了,天地之大道,是中庸,你不庸天让你变得庸,别人宠你和别人打击你,二者本来是一样的,只不过你是先受和后受,而圣人只受不发,因为他自己在内心中时刻保持杠杆的水平,让它始终保持如一,他们能做到这样,如果对我们的儿女过去喜欢,如何做到皆中节,我们应读懂古人的关心和关爱,关心的关,关怀,有心不为怀,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不能动,这就是中庸的庸,我们欢乐变得又欠,我们的人生将会有很多的欠缺,我们愉快,心被偷,心灵就散失掉了,如何做到中庸,如果我们对灾难欢乐,这个又欠到底欠了什么,这算不算中庸呢,这应该是实际意义上如何做到庸的那几个字,叫完全相反,不是不发,是对而悲之对美好而悲之对灾难欢乐之,这就是发而皆中节,当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应该认为这不算成绩一定要先把这个否定了,这是一个很低微的成绩,内心必须先藐视他,然后加一点点鼓励 ,这算不算中庸?这算是教育上的贵庚,如果先夸一个人然后再批评他,让人接受,这算不算中庸呢?中庸的很多意义,都是为了维持杠杆的平衡,小有小的因果,大有大的因果,一家人之所以能够相亲,因为他们有爱,能把自己的心情发泄出来,烦,气恨都能表现出来,表现出来的气恨和后来拥有牢不可破的亲情感情是否形成平衡不变的中庸呢,使家庭的亲情关系牢不可破呢。外界人员就不一样了,他们不愿意发泄自己的情感,怎么能形成中庸呢,都愿意把意见隐瞒住,表现得比较善良,而内心对人家又不是真正的善良,这就失去了平衡,形成一个屏蔽,这就靠人的心灵,形为上的沟通,以达到的平衡。在生活上的中庸一定要掌握如何让杠杆达到完全的平衡,当领导和你见面的时候,你应该首先把领导看得比较底,那么这是一个点,外在又能对他很谦卑,谦虚,这二个点相和是不是庸呢,是不是中庸呢,一个表现在外一个表现在内,内外一定要形成平衡体,如果内心怕他,外表也怕他,一定去失平衡,如果你内心藐视他,外表尊敬他怕他的样子,这样,给人的印象完全不同,中庸一定是老子首先经讲的,高低相和,前后相交,上下相交,一定是这样的道理,如果你有底,一定把它拉高,有高一定把它主动拉低,是用心情拉,不是想象就足够了,所以这里讲的是不离一颗忠心,所以做一个忠心耿耿永远不离心修道的人,那就是和,宇宙的真理莫过于讲信,能率领信的将是道,如果能身体力行无所不用地修道,所以中庸讲的就是道,保证中庸必须用心情来保证,而不是完全用行为来保证,用行为达到的中庸往往是不长久的,找不到规律的,不能对一切事物都能做到百分之百,用行为达到的所有科学,包括为人,达到的中庸,仅是短暂的,发明出来的科技一定属于概率学的范畴,用心达到的中庸是永恒不变的,就是性与性的相和,就是找到了根本,就找到了治疗所有我们忧患,患难,烦恼和疾病的绝招,就是找到了根本,真理,本源,必须用心来平衡达到的中方为庸,如果这个人我喜欢,现在应该用烦加以平衡,所以孩子太喜欢了,你不烦他他烦你,那叫天地给你平衡,那么如果让别人给你,还不如自己给自己,自己给自己是自己生的,自己生的给自己创造带来的打击永远是最底的,圣人常不断地自己打击自己,在心中制造着挫折和灾难,不愿意让外界给自己打击,把天地给自己的所有打击都在心里完全平衡,他心中形成了一个世界平衡的统一体,在世界范围的所有的情感一一都达到平衡,把所有的最大的打击都向自己发泄,把所有打击化为心情,再用心情获得平衡,修心的人的内心世界,他的丰富多彩是别人无法想象的,利用上仓给人的最好的想象力和千变万化的心情修正自己,无形中完成自己辉煌的未来,他绝不在有形中,而是在无形中,无形中的世界是真理的世界,最后方可见性,见性的世界将是怎样的玄妙啊,所以真正修心的人是以心达到极中,别人对我爱,我要对得可耻,觉得愧对,为什么古人往往对所有夸耀往往愧对?他说我不敢当,而愧竟然是象做了鬼一样,心象做了鬼一样,鬼和光明正大的夸耀刚好形成完全的皆中节,是发,而皆中节这叫中庸,有人说你发我不动,那叫中庸吗,叫中,不是庸,只是中庸的一半,在不动的同时再回一句,很惭愧,如果不说内心有愧之,要么做到完全中,或完全庸,二者相和为中庸。当一个美好到来的时候,内心要认为这件美好是灾难的化身,如果把人间所有美好都化为灾难,我们不就是生活在地狱中吗,只有我们将自己化成地狱中的生命,方可在黑暗中见到道,那是地地道道,不然怎么会有地地道道这个词,而没有天天道道这个词?发用心来发,用行为发的中是不长久的中,心与心相和,就是心与万物相和,因为万物都有灵,如果把热的当做冷的,这就是中庸,如果把白的当做黑的,把黑的当做白的,让一切都在颠倒颠中生活,那是不是我们生出来大头朝下的地狱呢,是不是我们回到了根本呢?所以发而皆中节应用,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对家庭爱情工作都要做到完全中庸,方可与天地相和,当我们失败的时候我们要庆幸这个失败 和灾难,象庄子庆幸他的太太死去,还要唱歌,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如此奇怪,所以怪是很心怪的人,所以他总是颠倒颠,但是我们在今天的生活中都不想把自己搞得很怪,那么我们就要在内心的世界中做到颠倒颠,外在和普通的人一样,但我们内心要向往着圣人的境界向他们不断学习让我们人生的杠杆永远处在平衡之中,没有是是非非,只有平衡因为平衡是自然力自然界启衡不变的法则。这是不容打破的,你不平天来帮你平,天最终都会给你弄平的,一个国家,因过去昌盛可能会带来后期的末落,再由末落到昌盛,那可能就是天的平衡。对一个人,对皇帝来讲,贫富都不过三代,对人来讲三十年河东对三十年河西,对贫富来讲是缝缝补补又三年,那是天理的无奈产生的力量 平衡而产生的必然事物,每一件事情的平衡,都有他的心,每一个把事情的发生都归于事情的发生,归于性上,事情也是有生命的,虽然它消失了,但还要死而复生,要伦回的,伦回就是有高有低,象太极图一样,从高到低从低到高一样的平衡,有些人认为我今天的美好是不是我以前是大贵呢,我说不一定,也许你以前是苦尽现在才是甜来,不要想得那么美好,这是无奈的平衡,假如我们人自身呢?在我们很顺的时候我们要活在危机的世界中,活在危险之中活在颤抖之中,不顺的时候要活在欢乐之中这就是平衡,每个人都在活不如活得感天动地和圣人的心智同在,发而皆中节,用我们的心情向我们过去曾经的心情反向地去发,这就是皆中节,将我们爱的用反向心情去发,将我们烦的,喜欢的,忧愁的,悲伤的,一个是正的一个就是反的,学会去找反义词,就是相反的心,所以中国的反义词永远是一一对应的,不知道其他国家的语言,是不是刚好有一样的反义词,中国文字的伟大在于它每一个文字都有一个完全相反的反义词和他完全对应,它的制造是不是为道修行而创立的呢,仅仅是为了说话说得更加灿烂圆滑而用的吗?中国的语言我都坚信的一条,就是为了道而设立的,如果我没有读懂,一定是我自身的慧根没有认识到读懂,不是古人没说懂,是我自己没有找到没有理解到,只是没有被我们发现罢了,而有些发现的就很难,需要更高的觉悟,所以我常说,觉悟也没有极限啊,觉悟是要看到自己的心看到自己的心,怎么会有极限呢,我们的心可以有成千上万,可以象天地宇宙一样多,人类的伟大在于有那么多的心情,方能有那么多的知识,但它地根源在于心,常人修的是钱,钱也能千变万化,心是万物之根,钱是物质之根,但钱能赚的是有限的,心是可以无限的,可以超越时空的只有心不可能有第二种物质,所以我们要用心来修心因为天地之道讲的是性,性就是心,所以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修心的道路。发而皆中节,把中庸的最重要的内涵道理讲得非常透彻,中庸的伟大莫过于发而皆中节,喜怒哀乐而不发为之中,这一句话,这就是中庸最伟大之处,如何做到庸它也说得淋漓尽致,不过不象我说的这么说,也把机要说得很明白,很多人不愿意把修天之理告诉我们的,这个问题困惑了我们很多年,我不知道是为什么,特别是有一些信仰和宗教,藏很更深也不是不说,也说了,往往让人更加难以理解,而中国的祖先把天机泄露得一览无移,甚至在每一个字中都泄破天机,天地之大本也,和也者天地之达到也,中也者天地之本,和也者是达到,中是不发,不发是本,所以天出来的时候我们是从静中出来的,没有发,后来随着年龄增大才有很多脾气和情感,开始出生的时候情感只有一种二种,先会哭然后会笑,大了后有脸红不好意思虚荣心各种心思,只有人有这么本事,不断创造各种复杂心情,甚至有些心情用语言都难以形容,不发就是本,是人之根本,象回到娘胎一样,回到娘胎之后再怎么办,怎么达到道,何也者就是发而皆中节方可达到道,中庸莫过于最终讲的主题,还是为了道字,中庸是修道的一个方法,一个方法论,不同的宗派有不同的方法,中庸大学道德经,祖先的讲的几乎都是一致的,为什么后来人把中庸大学算到儒家,把老子庄子算到道家?应该是没有理解到万法归一的,没把二者能协调统一而带来的误解而分辨,原本无分别,讲的都是心,性,但道字始终如一没有改变,其他宗教也是换了不同名字所以形成不同门类,但归其本质,都是一模一样,要把握的要点就是发而皆中节,皆中节把一切都涵盖得非常清楚又给你主观想象的空间又显得极其玄妙,必须用喜怒哀乐的心情达到的中节,才是真正的道,所以道,是用心者,用心方能修的,不用心修的道,仅做到了道的一部分,也就是道的一寸,做到了有水平,但是水不是真正的平,天下静,静往下,越下越静,你的水平在什么水平上,在地底下地下一尺深还是一百米深那就是因人的造化和智慧不同而不同的,真正达道者是用心者,只有用心静心静力方可达到,这就是我对这句话的个人理解和认识。如何做到达,一个是用相反的心情,也可以用相同的心情,如果用相同的心情,必须在事物的点上,事物本身发生变化,如果这个事物没有变化,那么必须让心情相反,二者一定要调转一个方为皆中节,一定要用心而发,方可皆中节,象我兴趣个例子,我们往往爱我们的亲人,现在我们要爱我们的烦恼,敌人,这是一种皆中节,达到道的方法,要勤而用之,爱天下爱烦恼爱屎尿爱我们所有最相反的对立面,还有一种向我们心情直接调头,就是逆为先,曾经的爱变为烦和恨,方可变为皆中节,你说过去爱现在不爱,仅做到了中,没做到道,实际只要要反自然就会有零的出现,只要有正数负数哪怕没有零,它们交和后必然产生零,我认为达可以置中,中不可以达道也,只有庸方可达到中,中不可达到庸,听起来好象很繁琐,应用起来广大无边,无所不用,就是最终的一句话,象我们自己的心灵发起反扑和定点,不用心能做到中,用心可达到道,如果达到中和道二者兼具,那么天地位焉,万物为焉,将无所不及。我无法形容说,说出天地位焉万物为焉是怎样的世界,只能说一定是一个美妙无法形容的更好境界。第二章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所忌惮也。”孔子的另一个句子叫孔丘,也叫仲尼,孔子说君子都是走中庸之路的人,按这个标准,今天没有人能做到,能做到喜怒哀乐而不发者,几乎没有,而皆中节者更没有,二者能做到的为君子,小人呢,实际上,为什么君子不叫君人,君能达到的结果就是了却一切达到平静,君不叫君人,叫君子,而人叫小人,孔子所说的小人是不是代表茫茫众生的人,就是我们所有的人,我觉得是,因为我们人达不到中庸,甚至连最基本的都达不到,更谈不上做,以为站在中间就是中庸,当老好人就是中庸,这误解了祖先的文化的灿烂,小人和中庸的做法完全相反,他们要反,喜怒哀乐要发,因心情而发,因事物而发,美好发美好的情,罪恶发罪恶的情,圣人的性质和这个性质相反,这个性质是罪恶,他发喜欢之情,和事物罪恶之性,情与性相和,这叫性情,如果性情相和是不是性情中人?性与情要相反为中庸,性与情相同为庸人和小人,小人反过来和中庸做对,同时他也无法做到中庸,因为他不知道啊,世人皆愚蠢也,正是因为他对那无形的世界不了解,他不研究无形的心的作用他只研究外界事物表面的现象,我们现在所有的科技几乎都是研究事物的表面现象,稍微向现象的内部渗透了一层的时候这人可能就是科学家,这个物质的形态可能就变成了高科技的物质,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因为他和中庸相反,所以他不忌惮自己的心,他无所谓,他觉得我看不见这个心,我随便发,乱发,他不知道心是最尊贵的,古人最怕浪费心情,对人最客气的一句话是让您费心了,不是让您费钱了,费脑了,因为心是最灵的,叫心灵,君子是保持中,时常不断,随时随地,这个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庸。这是孔子的感慨。第三章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他说中庸才能达到一切,想实现什么吗,只有中庸才能无所不及,能象君子一样做中庸,什么都可实现,让你的理想化为现实,内心变得舒圣让你超尘拨速,见到别人无法见到,达到别人无法达到的美妙境界,民是老百姓很难持久的,偶尔做到一次可以,但时刻做到喜怒哀乐而不发,先是不发,然后再发,达到道,发要找到发的度,找到对立面,做到发而皆中节,很多人明白这个道理,做到一次几次,长时间保持不变的很少,如一个人对某领导吵架,这领导可能保持绅士风范,他不发,他想生气,没发,这时他有喜怒哀乐,想生气,但没发,这是能做到中,过后如果能想到这个人的好处,他认为这人骂他是一种好处,他会感恩这个人的骂,这叫皆中节,而且他要想象中他是我的爱人和贵人,用心来爱他,发出爱的邀请和语言,这个叫中节,开始有,一般人仅能做到的是我忍我不发,但内心情感没有相反,不发,再用相反的心去做,很少有人能这样做。能这样做的几乎没有,第四章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其味也。”这是孔子的感慨,孔子说道就是我讲的这个中庸之道的道,他不行,不行于世间,我知道原因了,什么原因呢,有知识的人,聪明的人过了,愚笨的人又不知道,聪明的人转来转去学过了,当然这种聪明的人在世间很少有,至少他知道中庸的含义,只是用心思过度了,小人因为不知道所以做不到,道之不明也,因为道不明理,这些人不明白,真正贤良的人往往超过了中庸的度,就是往往对一个人爱,爱过了,如对孩子,爱人一爱就过,哪有不发的呢,中都做不到,只能算贤良,真的贤良是贤妻良母也是好的父亲,这种叫中都没及也,连中都没达到,你在发心情,而常常智慧没达到的人反而确是远远做不到,人啊,谁都在吃饭,但谁能真正吃出饭的滋味呢,象谁知道米和青菜的组和是精神的精,谁知道香的到肚里更臭呢,谁知道简单的会更丰富呢,谁知道油的会伤身呢谁知道香的吃不久呢,孔子讲的更长久的智慧,吃里面的哲学在哪里,谁知道越补身体越虚?谁知道越吃越腐烂?人们都知道吃饱了就有力量,谁知道吃饱了就困的道理?谁知道饱吹饿唱?在吃上能出这个道理的人很少,谁知道饭菜的好吃是决定我们是否饿的程度呢?人们都在找厨师做的好坏,哪知和自己饿的程度有直接关系,越饿吃的越香,我们本身就是最好的厨师,只要让自己饭饱就能获得香的满足,就这么如此简单,但用香满足自己的品味,只能越吃越烦,香味的味觉越堕化,饥饿的香和正常的香是不一样的,平淡的蔬菜,青菜和米粥相和是精神的精,谁能知道这样的人内心精明明智,精神十足,而用肉和海鲜滋养自己为什么堕化了自己,醉气十足呢?孔子说老百姓都吃,但没人明白这里的道理,只有有智慧的人方可能从中总结出人生的智慧,当时学中庸的人一定不少,孔子为此四处讲学,而且他的门徒很多,但都愿意学,要么笨,要么过了,但他至少知道什么叫中庸,而当今人什么叫中庸都不知道,就是我们这一代的遗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庸启示录008:如何理解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解析孔子的中庸之道
“中庸”,何为“中”何为“庸”?
《中庸》第11章 正道直行,默默无闻也不后悔
《中庸》注释(五)
【读书心得】《中庸》10-11章:“强”没有唯一的表现方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