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典】金灯寺,中国石窟的最后华章


千峰竞秀、万壑争险来形容

贯四省、雄奇伟岸来描述。

一块明代嘉靖年间的古碑矗立在碑滩村口,昭告着世人它背后的雄关险道。

这是太行,再准确一点,这是太行孔道中的虹梯关古道,具体是何时修建的古道已找不到确切记载,古道依附于太行,自古就是晋豫两省间的兵家必争之地。绝壁悬崖上有个古村落叫虹霓村,现存五代时期石塔一座,古塔为海惠院住持明惠大师墓塔,塔身雕刻伎乐天与力士,可惜的是石刻装饰屡屡被盗。复杂的地质峻峭的岩体蔚为壮观的山形地貌形成奇峰怪石,攀登这条古道的高峰,一座石窟寺与塔林的遗存,便是古道峰回路转、繁华一时最真实的时光见证。

漫步驻足在古道上眼望太行的伟岸悠悠五百年过去,虹梯关这条晋豫古道至今原貌犹存,又何止五百年呢?太行古道本是历史大戏上演的舞台,从陈卿起义,到李登平乱、夏言建碑从晋豫粮贸商旅交通,到三十里深山客栈相望石墙累累,数百年古风古韵的背后,历史中山贼草寇、官民对抗、绝地……历历场景如在眼前。

这关口,这个叫虹梯关的关口确实默默无闻沉睡了上百年,有记载虹梯关先有古道,后设关卡虹梯二字由古道上盘盘转转陡峭字形人工石梯而得名从山底仰望,山道如虹,石梯蜿蜒而上,如接虹霓。虽说古道真实年龄无从考证,但虹梯关关口的建立应该源于山西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明嘉靖三年,山西人陈卿组建农民军揭竿而起,起义军活跃在太行山一带直到嘉靖七年起义才被官军镇压。奉旨负责善后处理的朝廷钦差夏言,呈请在青羊山设县治明世宗平顺百世之泽之意赐名平顺同时设虹梯、玉峡二关驻军把守。自此,直到民国二十年,虹梯关一直有驻军把守钦差大臣夏言在完成使命后写下《虹梯关铭》,就是碑滩村现存的这块大碑,铭文中有对虹梯关古道的生动描写:石崖攀天亘如长虹,横绝天阶……”。

   仔细看!平滑的石板上还有古人凿下的齿纹,这是人行或者牲畜途径此段陡峭路段用于防滑所做由此以看出先人对这条商旅通道的重视程度。然而历史的更替与时代的发展,古道与虹梯关历经喧嚣后终于沉寂下来,世人眼中这是落后的代表与受冷落的对象,尤其到了近代,由于当地出行不便经济落后,村民慢慢迁居他乡,地区人口数量急剧减少。在一些世俗的眼光看来,这里没有霓虹点缀和楼宇林立,但正是因为这种冷落,太行虹梯的美景才会这么完好的保留着。

风景与人文的完美结合,才是太行最为出众的砝码,金灯寺石窟就在这条古道的山顶上。如今虽山高路远略显偏僻,但金灯寺呈现的民间石窟特质,说明的是古时古寺的香火旺盛与信众云集,更为重要的,金灯寺可以作为石窟造像尾声的巅峰之作。

其中最大的水陆殿,这是整个金灯寺最为精彩的一窟,殿内石顶上方方形藻池,下面清澈的泉水常年从石壁缝隙中涌出池中凿有田字形状的石堤桥可以行走。正壁前方三尊佛像结跏趺座于佛台中央的莲花宝座上,背面及左右另有佛龛9个,内雕十八罗汉,造型各异,形神兼备。

再来看石壁,左、右、后三壁上雕几十幅浮雕壁画,石佛神采各异,神态慈祥,年代虽不早,又是民间手法,但这细致用心雕凿的石窟群,规模宏大雕刻精美,可以算是国内石窟造像尾声巅峰之作的代表之一了

门口停车场有塔林,最高的一座千佛塔据说是金灯寺的开创者芋禅师的坐化塔,古塔呈六边形由青石建造,门楣模糊的刻字,隐约可辨坐莲从西至,拽虎自东来”,十字背后折射的是芋禅师云游四方,拽虎携钵沿途募化的生平

置身于山势如画古韵如昔的太行中,来时的方向已辨不清,一座座野塔均为红尘出家人的归隐长眠地,他们都找到了归处,而俗世中我,踏过青山人未老,烟火红尘品流年。

看太行经世的容颜,一步一念,浮躁尘世外,真实的时光印记与净心之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西金灯寺
山西(2):金灯寺,隐秘的巍巍太行
走进太行山,看美丽的太行风光与虹梯关古道
太行八径,自古要道,都是哪几径?位于邯郸的第四径现在如何?
太行古道天下险,虹梯古关难攀登
冬日挺进虹梯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