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Gastroenterology:幽门螺杆菌减少胃腺体胆固醇干扰γ-干扰素信号通路和免疫炎症反应

来源:梅斯医学


幽门螺杆菌可以在胃粘膜中存在几十年,除了引发炎症反应之外,胃定殖和T细胞活化过程中需要幽门螺杆菌表达的胆固醇-α-葡萄糖基转移酶(cgt编码)。近日研究人员考察了cgt对胃上皮细胞与宿主免疫应答的影响。


MKN45胃上皮细胞、AGS细胞以及人原发性胃癌上皮细胞与干扰素γ(IFNG) 或IFNB孵育,后接种幽门螺杆菌(cagd和cgt突变株)。

部分细胞与甲基-β-环糊精、多球壳菌素或萨拉哥酸孵育防止鞘脂和胆固醇的生物合成。研究比较了原代人胃细胞,未感染或感染幽门螺杆菌P12WT或p12ΔCGT胃细胞中基因表达模式的差异。IFNG受体阻断小鼠(Ifngr1-/-)以及C57BL6对照小鼠分别进行PMSS1 (野生型)或PMSS1Δcgt幽门螺杆菌感染,采用逆转录PCR或共聚焦显微镜对胃组织进行分析。


原发性胃癌细胞经野生型幽门螺杆菌感染后,IFNG依赖信号通路阻断。受感染细胞胆固醇耗尽,导致导致JAK和STAT1通路磷酸化活化减少。信号通路被IFNB、IL6以及 IL22阻断,导致调节T细胞功能的细胞因子(MIG和IP10)和抗微生物肽如人β-防御素3的基因表达降低。这一生理机制允许幽门螺杆菌在感染细胞附近持续存在,同时仅在邻近的、非感染的上皮中诱导炎症。PMSS1感染后胃组织IFNG水平升高,但干扰素反应基因表达水平未显著上升。


PMSS1Δcgt 小鼠的IFNG响应基因IRF1的表达水平高于PMSS1小鼠。Ifngr1-/-小鼠PMSS1的定植率显著提高。


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表达的cgt可减少受感染的胃上皮细胞中的胆固醇水平,进而导致IFNG通路中断,使得细菌实现宿主炎症免疫逃逸。这一发现是幽门螺杆菌诱导胃癌以及抵抗T细胞疫苗免疫的新机制。


原始出处:

Pau Morey et al. Helicobacter pylori Depletes Cholesterol in Gastric Glands to Prevent Interferon gamma Signaling and Escape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Gastroenterology. December 19, 201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幽门螺杆菌如何引发胃癌?蛋白质组学揭晓其中机制
一半中国人都有的幽门螺杆菌竟可能促进阿尔茨海默病!
『疑难杂症』幽门螺杆菌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性胃炎
清除解决幽门螺杆菌试试解幽茶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吃什么能杀菌养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