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少女卖冰棍挣学费走红: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品质




我认为在一个人,

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

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

如果没有德行,

我觉得他在今生今世就都得不到幸福。

德行愈高的人,

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


——洛克《教育漫话》



近几日,武汉有一位叫王洪彤的小姑娘,因街头卖冰棍挣学费意外走红。视频中这位身穿黑色运动服,扎着马尾的美少女就是王洪彤,今年18岁,刚刚高考完。



“冰棍诶,好吃的蜂蜜冰棍,都是自家做的,来尝尝吧!”小彤说自己刚刚开始卖冰棍的时候,也不敢吆喝,不知道怎么开口,但是从6月考完一直到现在,坚持卖了一个多月,也就慢慢摸索出了门路。


王洪彤是武汉人,她的妈妈身体一直不太好,只能在家做一些轻松的活计,爸爸平时做一些小生意养活全家。对于女儿,父母仍是作为小公主般疼爱,高中毕业前王洪彤并未出门卖过冰棍。


爸爸当然也担心,也让我不用帮忙,不需要那么辛苦。但是我每天看着爸爸早出晚归这么累,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之前上学的时候怕耽误学习,爸爸也不让帮忙,现在考完了我觉得自己可以来帮爸爸的忙了,而且这也是一种锻炼吧。


晚上的生意,王洪彤的爸爸都将摊位摆在女儿对面,方便照看女儿,也是怕宝贝女儿遇到危险。


看到这么懂事、有德行的孩子,再想到那些譬如硕士毕业不工作在家啃老、女大学生“为追逐享乐、虚荣”而裸贷等价值观扭曲事件,不禁会问:人与人的差别怎么会这么大呢?


当然首先必须承认,人的天性是有差别的,但根源还是在教育,正如伟大哲学家、教育家洛克所指出的那样:


人有“自然不良倾向”,天生就贪图享乐,有霸占欲,自私......所以人必须学习一种并非自然的理智能力,用理智在内心形成约束,让孩子从小就学习能控制自己的“自然倾向”。


教育是违背人类自然天性的努力,学会用理性驾驭人的自然本性,这必须由教育来完成。


同中国的传统教育一样,洛克尤其注重德行教育,认为没有德行的人在今生今世都得不到幸福;德行愈高的人,越容易获得其他成就。但这并不是否认人的自我利益,而是自私的同时要懂得自制。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篇知名学者徐贲“谈美国富二代的财富、平等、理性教育”的文章,进一步了解“至今仍然发人深省的”洛克教育思想。



徐贲:美国的富二代


01


我认识一位从中国来美国的暑期交换学生,她告诉我一件她觉得奇怪的事情。


她寄宿在一个美国人的家里。这家夫妇俩都是律师,有4个从上高中到小学的男孩。那个人家房子很大,有游艇和私人飞机,非常富有的样子,生活却很简单。


有一次,父母两人出外度假,临走前在家里的大冰箱里为留在家里的4个孩子放好一模一样大小的4份食品,不分大小,每人一份。而且,还给他们每人分配一份工作,修整草地、洗游泳池、清理厨房、厕所等等。


这4个孩子,大的食品不够吃,小的吃不了。大的向小的要,小的就以代做自己那一份家事为条件,把吃不了的分一些给大的。


这确实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家庭,说它典型,不是说它拥有的财产(这个家庭显然要比许多其他美国家庭富有),而是说它的价值观。


第一是平等,父母分配食品,4个孩子无论大小,每人都是一个样的一份,几乎不近人情,难怪我的朋友觉得奇怪。


第二是财产观,每个孩子分得一份,那就是属于他的。如何支配这份财产是他自己的事情。


第三是理性协商,大孩子不够吃,不能恃强凌弱,到小的那里去抢。他要取得额外的食物,就必须通过他们彼此认可的公平交易向小的去交换。这种交换是理性的,而孩子则懂得讲理,能够运用这种理性。



02


这些讲理的孩子没有一个是不自私的,他们并不愿意无代价地把食品分给别人,或无代价地替别人干活。


孩子们虽然都自私,但却都受洛克所说的“荣耻心”(Es-teem and Disgrace)约束,知道什么是可以做到(交易),什么是不可以做到(硬抢)。


洛克说,“荣耻心”可以将人引向理性之善,看来适用于这个美国人家的孩子们。


洛克儿童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启蒙,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自我利益,并在理性的自我克制中去理解自我利益


对这一启蒙来说,人的尊严意识是关键的,一个人的自我克制因他的尊严而坚实(我自己的自由、理性选择,不是因他人的强制),而自我利益则因尊严而扩大为与他人有关的利益(同等尊严的其他个体)。


这种尊严不是超然的“善”,而是扎根在经营自己私有财产的土壤中,一个在经济上独立的人才能有独立、自由的道德选择,这样的土壤并不美妙,但却很实在。


一个人能好好经营私产,有克制,不侵占他人的私利,便会被同样能做到这些的邻人所尊敬,成为“好邻居”意义上的道德之人。这家的孩子便是“好邻居”意义上的好兄弟。


洛克道德教育是要从小开始的,让孩子从小就学习能控制自己的“自然倾向”,照洛克的说法,人有“自然不良倾向”(自私)。


洛克在“人性”自然倾向上的看法与霍布斯是相似的。人天生就贪图权力,有霸占欲,免不了有暴力冲突,只要看看小孩如何游戏便可知道。



03


人必须学习一种并非自然的理智能力,用理智在内心形成约束,这样才能避免一种暴力相向、人人为敌的社会化模式,以及它自然野蛮的社会教育。


教育是违背人类自然天性的努力,学会用理性驾驭人的自然本性,这必须由教育来完成。


洛克教育观的更高目标是培养“社会美德”,社会美德是理性的,用以克服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会碰到的非理性的和恶的影响。


儿童接受抽象“公正”(justice)的教育有困难,但不是不能以适合他们的方式加以引导。“公正”在洛克那里取决于尊重私人财产,儿童不拥有私人财产,所以无法理解正义。


由于“财产”的概念是与“劳动”相联系的,所以可以让孩子通过劳动(如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制作自己的玩具)和鼓励他们慷慨与玩伴分享,学习正义。


在他与别人分享时,“应该对他给予极大的称赞和信任,以此鼓励他,告诉他慷慨不使他丧失任何东西。他每一次的慷慨行为也应该得到回报,并有盈余;让他明智地发现,他对别人仁慈的表现,对他自身来说不是一件不上算的事情。”


财产是许多富家子弟骄横、糜烂、堕落的原因,但是财产也可以成为一种正确价值观教育的手段。


如洛克所说,只要在儿童心智混沌初开之时就开始进行这样价值观的教育,便能将理智和自我克制精神牢牢“打进他们的心里”。



洛克教育观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年8月29日-1704年10月28日),英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代表作 《政府论》 《人类理解论》《教育漫话》等。


在《人类理解论》(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写于1690年)中,洛克概述了一种新的精神哲学,主张儿童的意识是一块白板,不存在先天的观念


在《教育漫话》(Some 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1693年出版)里面,则说明如何使用三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发展健康的身体;形成善良的德行;以及选择一种适当的学术课程。


洛克写作此书,原本只是作为一位贵族朋友的“一些思考”,但是由于他的教育原则同样激起了妇女和下层社会追求与贵族同样的德行的渴望,洛克的建议最终产生了远比他最初的写作意图要深远得多的影响。


洛克将大半部《教育漫话》用于解释如何向儿童灌输德行。他将德行定义为自我克制与理性的结合:“一个人能够克制他自己的愿望,牺牲他自己的倾向,完全遵循理智的指向,尽管欲望倾向于其他的方向。”


洛克探讨的,是如何培养未来社会的精英-绅士。他认为,教育的真正的目的,是培养理智的、能克制自我嗜欲的人,要从小极力培养理性与自制的习惯,这是儿童未来能力的基础、幸福的基础


所谓教育塑造人,如同洛克在他的论著开头所写:“我想我可以说在我所遇见的所有人中,他们十分之九的情形:善或恶,有用与否,都是由于他们所受的教育。”


洛克的《教育漫话》和卢梭的《爱弥儿》(1762年)同为18世纪教育理论的经典文献。在英国,该书被认为整个世纪教育理论的权威著作。时至今日,百年前的洛克教育思想,仍旧发人深省



< end="">

编辑整理:正反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教育漫话》
对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启示探讨,家庭教育论文
1093张子扬:培养绅士的家庭教育有何新意——《教育漫话》读后感
教育箴言妙语篇
吴增定:家庭教育与政治
教育家 | 约翰•洛克:光荣革命下的教育经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