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些“隐形糖”,一定要帮孩子戒掉!

孩子,吃完药,妈妈不会再给你糖了……


日前,美国儿科学会公布了关于“儿童无营养甜味剂(NNSs)”使用的相关研究。同时郑重呼吁父母,要关注无营养甜味剂对儿童的潜在安全风险。

最新研究主要回答了家长们的以下几个疑问:
1
什么是“无营养甜味剂(NNSs)”?

甜味剂可以分为糖类(如红糖、蔗糖)、酒精糖(如麦芽糖醇、木糖醇)以及NNSs(如糖精、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甜叶菊)。其中,NNSs是一种只提供甜味、没有卡路里、不升高血糖的高强度甜味剂。

糖精的甜度最高可达蔗糖的700倍,阿斯巴甜的甜度则是蔗糖的200倍。
目前,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NNSs有8种——糖精、阿斯巴甜、乙酰氨基磺酸钾、三氯蔗糖、甜叶菊、纽甜素和申糖精。除了申糖精,其他NNSs在我国也同样批准使用。
2
“无营养甜味剂”对孩子健康有什么危害?

因为零热量、不影响血糖,过往生产商们将NNSs称为“健康糖”。
但在美国儿科学会的最新研究中,他们表示事情没这么简单。
研究发现,NNSs会通过影响味觉偏好,来增加孩子对含糖食物和饮料的摄入。
儿童的味觉感受器位于舌味蕾和肠粘膜。吃糖后,舌味蕾的甜味感受器激活,刺激大脑产生愉悦感,进一步调节葡萄糖摄取,“诱使”孩子多吃、吃甜。
在成人研究中,相关机制似乎不明显。

比如,一项在10个成年人中开展的小型研究表明,在进食后的60分钟内,与只喝葡萄糖的人相比,喝了添加NNSs饮料的参与者,并不会感到更加饥饿或更饱腹。

但另一项在115名大学生中开展的研究则发现,那些喝了含有NNS饮料的参与者,会更想吃巧克力。

“这是因为,一瓶甜味十足的NNSs饮料,无法满足他们对甜味的要求。他们想要更甜的东西。”研究者解释道。

3
“无营养甜味剂”会诱发癌症吗?

反观NNS与癌症的相关研究,我们会发现:大部分试验在动物中开展;动物与成人的研究结论,参差不一。
对此,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处于“两难境地”。
一方面,NNSs在很多食物中都存在,且潜伏期长,很难设置完全隔离的对照组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其潜在机制复杂多样。因此,既难得到NNSs致癌的证据,又不能断然说其完全不影响健康。
目前,NNSs对儿童癌症的长期风险尚不清楚。未来也不太可能在儿童中进行该类研究。”研究人员如是说。
4
“无营养甜味剂”有什么好处吗?

NNSs对糖尿病儿童来说,似乎是个福音。患有1型或2型糖尿病的儿童可以不用担心血糖上升,享受NNSs的甜味。
另外,有多种代谢或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人也可能受益。
此外,针对父母关心的、NNSs会造成儿童多动或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美国儿科学会的此次研究也给出了相关说明。
两项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学龄期儿童使用NNSs,不会对其行为认知产生影响。截至目前,没有研究表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NNSs之间存在关联。
但在成年人中开展的研究则发现,短期食用阿斯巴甜,会使人变得更易怒、抑郁,方位感也更差。

5
孩子每天可以摄入多少NNSs?

FDA给出了8种NNSs的日均可接受摄入量(ADI)
需要注意的是,ADI是指1kg体重,每天可以摄入的NNSs含量。
打个比方,安赛蜜的ADI是15mg/kg/天。对一个30kg的孩子来说,每天最多可以摄入450mg的安赛蜜。



需要注意的是,NNSs不参与机体代谢,摄入后可以原原本本地排出体外。而且一种食物中可能含多种NNSs,所以NNSs超标还是很少见的。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认为,只要按照ADI值正常摄入甜味剂,就不会存在安全问题,也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但在我国,NNSs的使用存在超量、超标等问题。从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的抽样结果来看,在所有不合格样品中,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产品比例仍然较高,包括NNSs。
近几年兴起的“低热量”、“无热量”热潮,也让甜味剂的使用更加广泛。

但是,孩子的自控力和辨识能力都远不如成人,作为家长,我们要如何控制孩子的糖摄入量呢?

  • 限量

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规定,0~3岁的婴幼儿不建议摄入添加糖。
3~18岁及成人的人均添加糖摄入量应<25g/天。
  • 读食品标签

中国在食品标签上,尚未要求标注添加糖的含量。这点上,我们需要向美国学习。
2016年5月,美国更新了食品标签规定。新规定指出,必须标注添加糖含量和日需求值。
例如,这样一包美国进口蔓越莓干,每40g含有29g糖。

如果是购买进口食品,爸爸妈妈们要留心“sugar”的数值。如果是购买国内的食品,就要注意食品成分中是否含有NNSs。
  • 喝水和牛奶

甜饮料是另一个大坑,会让孩子不知不觉摄入超量的糖。
近期美国“四大学会”联合发布了《幼龄儿童健康喝水指南》,明确指出:1~2岁儿童,首选全脂牛奶和白水,其次是100%纯果汁。成分表里有“糖”字(蔗糖、果糖、蜜糖、代糖等),均不推荐。
需要注意的是,这是美国《指南》。中国市售的果汁有多少是100%纯果汁,是否添加了NNSs,我们不得而知。
  • 糖果不是奖励!

“如果你把药喝了,妈妈就奖励你一颗糖。”
老一辈人这么干,是因为在他们生活的年代,物质匮乏,常常“吃不饱穿不暖”。吃糖特级待遇,一年也有不了几回。
但现在更多见的,则是“富营养化”。
为孩子的健康着想,爸爸妈妈可以把糖果替换成其他更为健康的“零食”,例如,一颗苹果,一盒圣女果,或是周末陪孩子去游乐场等等。

还有什么是比左手牵着爸爸,右手拉着妈妈,想玩啥玩啥(还不用写作业),更幸福的事情呢?!


参考资料:
1.“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Looks at Use of Nonnutritive Sweeteners by Children.” AAP.org, 28 Oct. 2019, www.aap.org/en-us/about-the-aap/aap-press-room/Pages/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Looks-at-Use-of-Nonnutritive-Sweeteners-by-Children.aspx.
2.“I Need a Treat: How to Tame Your Child's Sweet Tooth.” HealthyChildren.org, 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healthy-living/nutrition/Pages/How-to-Tame-Your-Childs-Sweet-Tooth.aspx.https://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early/2019/10/25/peds.2019-2765#sec-20
3.“How to Reduce Added Sugar in Your Child's Diet: AAP Tips.” HealthyChildren.org, 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healthy-living/nutrition/Pages/How-to-Reduce-Added-Sugar-in-Your-Childs-Diet.aspx.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healthy-living/nutrition/Pages/Sweeteners-and-Sugar-Substitutes.aspx
4.Center for Food Safety and Applied Nutrition. “Additional Information about High-Intensity Sweeteners.”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www.fda.gov/food/food-additives-petitions/additional-information-about-high-intensity-sweeteners-permitted-use-food-united-states.

本文首发:医学界儿科频道

本文作者:彦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提醒:无糖饮料百分之百无营养 多饮无益
婴幼儿睡眠之三: 睡眠时间和夜醒
带孩子去超市,别买含有这三类糖的食物,浪费钱没营养还不利于孩子的健康
对无糖甜饮料的“期待”与“失望”:Why & How
关于“低糖”食物需要知道些什么?
孩子“发烧”别急着去医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