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是“福”还是“祸”?

Life is sweet

在路上就是生活

原生家庭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因为心理学的传播而被许多人广为了解。原生家庭指的是儿女在还未结婚,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
我们常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现代的婚姻家庭治疗理论中,就是要解读这本难念的经,而原生家庭是一个十分有效的角度。
在原生家庭中的家庭氛围、传统习惯、教育方式、互动方式等等,都影响着自己新家庭中的表现。只有正确认识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才不至于将一些负面的元素继续“传承”到我们自己为孩子组建的原生家庭中。
可是,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是“福”还是“祸”,却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1

与一对初三的孩子父母在咨询室里交流,没多久,这对夫妻在教育上有许多的分歧。就拿面对孩子在外面补课的这个问题,他们的意见就明显不一致。爸爸认为:按照自己的成长经历,一定要孩子自己开悟了,才可能改变。妈妈认为:一定要让孩子考上高中,一定要让孩子补课。
经过深入交流,了解到原来妈妈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是被忽视的长大的。人到中年,她感觉自己无论在经营婚姻也好,事业也好,都感觉有些力不从心。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她的超强责任感之下,未来能够过得更加幸福快乐一些。并且,她没有办法与自己的父母和解,直到现在,她依然对父母有怨。她不断的强调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因为她也上过一些的心理课程,包括也接触过一对一的心理咨询。
她把原生家庭的问题看得太重,她对自己也非常高标准,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现实与期望的产生较大的差距时,她开始自责,认为这一切都是作为家长的自己和老公带给孩子的。她对孩子有愧疚,她希望通过给钱孩子在外面补课,即使经济承担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也希望让孩子能够补课。
因为她在极度委屈自己的情况下“帮助”孩子,所以她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的“急”又是有目共睹的。
可是她再怎么急,孩子就是不主动学、不愿意学。甚至因为看到父母的意见不一致,他开始找漏洞,激惹父母起情绪。
前些天,孩子的父母因为孩子学习问题而打架了。当着孩子的面,爸爸打了妈妈。
当我们认为自己的父母忽视了我们的成长,极度的偏心而伤了我们的心。甚至认为他们不重视我们的教育,导致我们现在的生活过得不太幸福时。我们成为孩子的父母后,我们希望摆脱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和他们完全相反。他们不重视,我就要极度重视,把孩子的成长看得比自己的命都重。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这些行为会否矫枉过正?
当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努力后,我们的孩子还是不如我们期望,甚至孩子对我们也会有怨恨时。我们有没有想过,没有完美的父爱和母爱。
我们的出发点是否和我们自己的父母一样?都是为了我们好,只是方式方法的问题而已。而这些方式方法的问题源于我们不懂得如何沟通,找到更适合孩子的爱。而不是一昧的自我认为伟大的牺牲式的付出,导致把孩子养成理所当然,导致孩子认为学习是我们更看重的事。

2

与初三的学生文西(化名)交流了一个多小时,这个在其他老师口中评价为沉默寡言的孩子,主动和我聊了许多成长经历;主动提出了许多疑问,并且表现出特别希望能够有积极改变。
这个曾经被妈妈怀疑参与LJ游戏的男孩,长得很帅气,他曾经用刀在自己手上刻了几个字,这些血迹让妈妈特别害怕,无助的她找到了孩子的班主任,而班主任又将事情上报了校长。
自从上了初中,孩子的叛逆心理越来越明显,习惯用后脑勺面对着自己的妈妈,没有太多的交流,在手机的抢夺过程中交集会更多。
约见文西的爸爸妈妈过来交流时,一坐下。妈妈表达了许多,爸爸在一边默默地听着,并没有想表达的意愿。在我主动的提问爸爸时,在我对妈妈的一些教育给出建议时。这位爸爸的话开始多了,原来他觉得妈妈对孩子的管教过于严格了,而且指出妈妈有较重的焦虑情绪。
妈妈听完后,马上说:“我觉得孩子受原生家庭的影响特别大。他小的时候就是住在一个大家庭里的,我们和我老公的哥哥他们一起住。没有像他们这样的家庭的,整天吵架,而且一点亲情都没有,很冷淡。孩子到现在和他们关系都不好。我觉得这对孩子的影响其实特别大。”
当我说孩子因为见多了冲突,而且认为冲突是不好的事情时,他现在已经有明显的面对冲突逃避态度。这位妈妈马上指着自己的老公说:“他爸爸也是这样啊,我想和他吵架都吵不起来的,因为他经常就走开或者直接不说话。”
我说这是正常的,因为我们认为冲突是不好的。但是我们没有意识到,其实吵架也是一种沟通方式,只是还有更好的沟通方式而已。
牙齿和舌头待在一起都经常会有摩擦,冲突不可怕,重要的是冲突后的解决方式。

我和她分享了我和我老公之间的一个情景:当我说我老公说了许久对六叔不抱我们女儿而只抱她的堂姐这个事情时,我老公和我说了一句让我印象很深的话,他说:“老婆,我能够理解你的心情。但是他们都是我的家人,我是没有办法选择的,面对我无法选择的事情你不断的说的时候,我又无能为力的时候,我感觉自己被逼到了墙角……”
我很能够理解的原因是因为我进行了换位思考,我在想如果我老公说我的家人的许多不好的地方时,我同样会不开心。我想起我曾经和我老公说过,只有我能够说我家人的不好,但是他不能,他只能听。

3

有一天,收到我的一个同学的信息,她问我如何考心理咨询师,后来聊着聊着才说到她想自我成长。她认为自己经营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包括和自己父母的关系都特别糟糕,她希望通过学习心理学改变。
她说她曾经学过武志红老师的心理课,了解了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可是只是知道了这个点,却不懂得如何去改变。
她感觉自己复制了自己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
我和她分享了我的心灵成长过程,我从26岁开始学习心理学,当初是因为知道自己有一颗易碎的玻璃心,所以希望通过心理学能够更好的照顾自己的心。
学习了几年之后,去考国家级心理咨询师的证,用了3年时间考到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30岁进入教育领域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又用了3年时间考到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同时在外面学习了许多课程,包括被督导。
而且还学习完了北京大学的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
一边是理论知识的学习,一边是实践。这么多年来,陪伴着无数的家庭、孩子的成长,看到了无数父母的眼泪、孩子的眼泪。让我真正感受到,所有人的感受都能够被理解、被尊重。
这让我有了一颗相对柔软的心。
我认为我成长速度较快的时期是在我有了孩子之后,从当初和老公经常吵架,因为刚开始供房装修,到孩子的各项支出的经济压力,加上我是属于比较情绪化的人。我形容那段时期,感觉就像是斗鸡(我和我老公都属鸡),但是我真的很感恩能够遇到一个会和我吵架的老公,而不是一昧的让着我,把我给宠坏的老公。
直到我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处理好之后,觉察和调整了自己许多的不正确认知之后。每次和老公发生冲突时,我们都能够在事后互谈感受的方式共同探讨出以后相同问题的解决方法。后来,我们的冲突也越来越少了。
面对着一天天长大的孩子,我很努力,而且我也是一个在教育领域里面做心理老师的,按理说应该能够成为一个相对完美的家长吧?可是不是,我对我女儿的教育,在她心里应该只有60分,刚刚合格。
当我面对孩子的教育也有许多的力不从心时,我能够很好地理解自己的父母,不可能有完美的父母。
在努力给孩子制造了十件开心的事情后,有一件让她不开心的事情时,她全盘否定了我对她的爱。那个时候,我有委屈,我突然想到,我的记忆里又有多少的这种负性情绪倾向?又有多少让自己父母委屈的时候呢?
我记得当初父母带我们去罗浮山玩,拍照时我看到身后面的悬崖很害怕,可是完全没有记得当初游玩过程的开心。
我记得自己在四五岁的时候,一个人在家,等妈妈下班回家,等着等着睡着了。我没有太多的想起妈妈经常下班回来做饭给我吃之后又赶去上班的辛苦。
我记得自己在小的时候过马路不注意,被爸爸大声骂,我当时的委屈。我没有想到作为爸爸对自己的担心。
 
心理学不是万能的,心理学也不是用来武装自己否定别人的,不是一吵架就说:“你受你原生家庭影响太大了,你和你爸妈一样”。
我感受到心理学带给自己的影响是,心理学让我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的心理,让我能够更好地去理解人的心理。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立体鲜活的人去验证心理学里面对人性全面的分析,通过自己的不完美,去理解人性的弱点。
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是“福”还是“祸”,取决于我们的一念之间,通过了解而理解,去芜存菁。看到自己作为父母的不完美,去理解父母的不完美,做到与原生家庭的和解,我们依然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积极的原生家庭,但绝对不可能完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生家庭这个锅,谁来背?
给足孩子积极心理营养,帮孩子绘制一幅完美的心理地图
婚姻的大忌,说得太透彻了
每个人都背着原生家庭的包袱在走路
妈妈别内疚!
原生家庭对孩子心理成长的影响(上篇)——微课分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