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京津冀重污染根源找到了!2020年秋冬治理有了新方向
导语

京津冀是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尤其是秋冬重污染问题一直是难点。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重污染问题一直是国家治理的重点。
 
近年来通过2000多名科学家和科研人员的努力,弄清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以PM2.5为特征的大气重污染成因,构建了天地空综合立体观测网。
科技支撑空气质量持续向好
数据显示,经过三年努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的PM2.5平均浓度从104微克/立方米下降到70微克/立方米,累计下降32.7%;平均重污染天由37.4天下降到14.1天,下降了62%。
 
除此之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还有汾渭平原累计完成了农村散煤治理1800多万户,京津冀铁路货运量去年同比增长了26.2%,空气预报准确率接近了100%。
 
成效显著,但PM2.5浓度与一些国家仍存在差距,另一方面,臭氧污染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需要取得进一步的突破。
京津冀秋冬重污染成因明确

由于取暖的原因,秋冬季会比平时额外增加大约30%的排放量。

而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一个秋冬季,也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最后一个秋冬季,治理措施的落实等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结果。

 

对症下药的前提是找准“病因”。通过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大气污染成因、传输路径进一步清晰。

研究表明,造成京津冀秋冬大气重污染主要有4大原因:

一是污染物排放量超出环境容量的50%以上;

二是大气中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高;

三是不利的气象条件导致了区域环境容量大幅降低;

四是区域传输对PM2.5影响显著。

2020年秋冬大气治理方向已明
近年来在大气污染治理上取得的成绩,也充分说明了我国优化调整产业、能源、交通和用地4结构的正确性,接下来的治理,看的还是各项措施落实情况。
 

在会议中,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指出,2018-2019年秋冬季的PM2.5来源解析表明,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内,工业和民用散煤、柴油车对区域PM2.5的贡献分别达到了36%、17%和16%。

在工业源中,钢铁焦化行业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水泥行业。

 

基于此,他继续补充道,下一步京津冀大气治理将重点针对人为排放,大幅减少污染物排放。

比如,突出抓好柴油车污染防治,有计划要求“2020年底前,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淘汰及以下运营中重型柴油货车100万辆。”

 

另外,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柴发合也提到,要继续控制秋冬季PM2.5污染为核心做好防治工作,同时要开展PM2.5和臭氧污染的协同治理。

要以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减排为重点,实施多污染物的协同减排。

 

针对工业大气污染治理,今年秋冬将继续差异化管控措施。

早在4月份,生态环境部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今年将拓宽、拓展重点行业,从15个行业拓宽到39个行业,将有300多家龙头企业,100多个行业协会都参与进来。

 
综上来看,面对即将开展的京津冀秋冬重污染天气治理,我国已经做好了准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专家组目前已基本弄清京津冀区域大气重污染成因
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途径如何 数十位专家闭门两天达成共识
京津冀雾霾成因与治理
【科普】”2 26“城市是什么?
关注 | 采暖季已经结束,华北地区为什么还有重污染过程?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再现重污染 五位专家集中解答污染成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