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奥运健儿竟然更易发生房颤!运动真能保护心血管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与非运动员相比,运动员发生房颤的风险更大。

从7月下旬开始,东京奥运会进行得如火如荼,“孙颖莎4比0战胜伊藤美诚”、“双金得主杨倩永远的神”、“许昕刘诗雯混双银牌仍然是中国骄傲”等相关新闻频频上热搜。

全国观众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奥运健儿的崇拜与认可,比如这一幕(图1):
 
图1:白敬亭与杨倩双向追星成功

但与此同时,奥运赛场上还传来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消息,同样迅速引起热议。

图2:奥运赛场上发生的不公平事件引起了热议

奥运健儿之所以得到尊敬与认可,不仅是因为他们能够为国争光,还因为他们拥有强健的体魄、过硬的技术,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们具备公平公正、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

奥林匹克之父皮埃尔·德·顾拜旦认为:“纯粹的竞技精神只能带给运动员心理上的自得其乐,而奥林匹克精神带给人们的将是美感和荣誉感。”

显然,任何违背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的行为,都应遭到谴责。尤其是当我们逐渐了解,运动员的牺牲可能比大众想象中的更大。

 
在大众认知里,良好的运动习惯对健康有百利而无一害,它不仅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还可以降低代谢疾病和心血管疾病(CVD)的风险。早已有研究发现缺乏体力活动的人更容易罹患心律失常,房颤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房颤是卒中高危因素,这是因为血凝块在左心耳形成后容易脱落造成脑血栓。与非房颤相关卒中相比,房颤相关卒中的症状重、致残率高,还容易复发,死亡率更是比非房颤相关卒中高出2倍。所以,良好的运动习惯对于预防房颤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却提出“长期剧烈运动也会增加房颤风险”的观点。也就是说,这些天咱们密切关注的奥运健儿们竟是房颤高危人群!这个观点真的靠谱吗?
 
来自英国的研究团队做了个Meta分析,一是为了确认运动员罹患房颤的风险是否比普通人更高,二是进一步阐明运动类型和CVD危险因素对发生房颤风险的影响[1]他们纳入了13项研究,包括7项队列研究和6项病例对照研究,共覆盖70478例受试者,其中6816人为运动员(每周至少专业训练3小时),分析结果如下。
 
运动员更容易得房颤,是真的!


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员发生房颤的风险是非运动员的2.46倍(p<0.001)!
 
图3:运动员与对照组房颤风险的随机效应Meta分析
 
而且无论运动员有没有心血管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等),他们发生房颤的相对风险都差不多,没有显著差异。就算运动员没有任何心血管危险因素,他们发生房颤的风险也是不锻炼或不进行常规、非竞争性体力活动的运动员的3.66倍!
 
注意,这并不代表不运动有利于心血管健康,运动员的CVD整体患病率与普通人相比是降低的,说明体力活动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
 
那为什么运动训练会增加房颤风险呢?其中的机制是复杂的,可能包括心房扩张、肾上腺兴奋、迷走神经紧张、慢性炎症、肺病灶和间质纤维化等影响因素(图4),有学者指出双房重构、扩张和纤维化是发生房颤相关病理变化的关键因素,具体还需进一步研究。
 
图4:运动训练增加房颤风险的可能机制
 
在房颤面前,运动员越年轻越“吃香”


学医人众所周知,年龄增加是房颤的危险因素之一。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作者发现年龄<55岁的年轻运动员发生房颤的相对风险显著高于年龄≥55岁的年长运动员(图5),与一般人群相比,分别增加2.6倍和76%。
 
图5:年龄与心房颤动危险性的亚组分析
 
此外,Furlanello等人研究了精英运动员和奥运会运动员的房颤风险和运动参与度之间的关系[2],发现年轻(平均年龄24岁)的男性运动员房颤的患病率显著增高。然而,老年运动员房颤风险仍然增加76%,而且比非运动员高得多,也不容忽视。
 
关于其中机制,Hoogsteen等人认为年轻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更多的肾上腺素,而这可能触发房颤[3]

但也有学者认为这只是一个“假象”。普通人群中的房颤风险在50岁后每十年翻一番,80-89岁的患病率高达9%。既然老年人这个群体发生房颤的风险本来就高,那么与其相比老年运动员发生房颤的高风险效应就被削弱了。

要知道,上述房颤相对风险是将运动员与相应年龄段的对照组比较得出来的,而不是直接将年轻运动员与年长运动员发生房颤的风险对比,所以这些学者认为年轻运动员和年长运动员发生房颤的相对风险可能并不存在实际差异。
 
参与耐力运动的运动员更“安全”


研究人员发现,运动方式与房颤风险有显著关系(B=0.1259,p=0.0193),混合运动比耐力运动有更高的房颤风险(B=−0.5476,p=0.0204)。其中参与球类运动如足球、无挡板篮球、橄榄球等混合性运动的运动员风险最高。在耐力运动中,自行车运动员发生的房颤风险最高,北欧滑雪运动员发生房颤的风险最低。
 
参与耐力运动的运动员发生房颤的风险比参与混合运动的运动员更低,这样的观察结果已被相关研究人员普遍接受。有学者指出,在慢性耐力运动中观察到的的心房重塑不会导致功能障碍,也就不会使个人患房颤的风险更高。
 
综上所述,缺乏体育锻炼和长期剧烈运动都会增加房颤风险。所以,如果没有职业特殊要求,还是适度运动为好,既能强健体魄,又能降低房颤发生风险。这个度如何把握呢?不是我不告诉你,作者他们也想知道。让我们一起期待相关进展吧!
 
总结


与非运动员相比,运动员发生房颤的风险更大。与年龄较大的运动员相比,年轻运动员患房颤的风险相对较高。与耐力运动相比,进行混合运动的运动员发生房颤的风险更大。

而关于训练年限和训练量对运动员房颤风险的影响,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前瞻性研究。所以,如果没有职业特殊要求,还是适度运动为好,既能强健体魄,又能降低房颤发生风险。
 

写在最后:

运动员赢得荣誉的背后是巨大的牺牲。

虽然一般情况下,判断这种牺牲是否“值得”只能看领奖台,但无论运动员是否获奖,拿的是什么颜色的奖牌,都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

此外,无论什么比赛,公平公正都应该被打在公屏上,在赛场上不应该只看输赢、丢了体育精神。

参考文献

[1]Newman W, Parry-Williams G, Wiles J, et al.Risk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 athlet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Published Online First: 12 July 2021. doi: 10.1136/bjsports-2021-103994
[2]Furlanello F, Bertoldi A, Dallago M, et al. Atrial fibrillation in elite athletes. 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 1998;9:S63–8.
[3] Hoogsteen J, Bennekers JH, van der Wall EE, et al. Recommendations and cardiological evaluation of athletes with arrhythmias: Part 1. Neth Heart J 2004;12:157–64.

本文首发: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本文作者:小码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专题笔谈:心血管疾病相关晕厥】运动与心律失常
近期多名跑者不幸离世,长距离耐力运动会给心脏带来过量负荷吗?
练得再好,也别让这个部位放肆地增大
​马拉松等高强度运动对身体有害?科学研究表明:或许并非如此
提高心肺适能,获益优于药物!美国预防心脏病学会声明
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锻炼绝对为时不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