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寇暴行:十四年中日戰爭中的日軍圖片集

十四年中日戰爭中的日軍圖片集




(本帖有些圖片雖然在過去出現過,但加進了更為詳細的注釋。)


1931年,918事件爆發,第10師團岡山步兵第10聯隊出征中國東北。圖為出發前在兵營集合的鄉土部隊的兵士。


1931年,日本岡山車站,揮動太陽旗送別出發的第10師團步兵第10聯隊士兵。


1931年11月18日,第2師團實施中央突破戰術進攻馬占山堅守的昂昂溪,終於突破主力陣地。圖為戰鬥結束日本兵向陣亡士兵敬禮。(昭和7年新年號(滿州事變特篇號)刊載)


日本關東軍。


1932年,上海事變時的日本陸戰隊。


1932年,上海近郊,戰死的金澤步兵第7聯隊長林大八大佐。後被追授為陸軍少將。


1932年2月22日,在上海作戰的日軍第12師團組成決死隊爆破中國軍隊的鐵絲網,第24旅團工兵作江伊之助、北川丞、江下武二等三人拿著爆破筒自爆身亡,被日本人頌為“肉彈三勇士”。圖為決死隊生存者的合影。



1932年6月,靜岡縣三島市,揮動太陽旗從上海回國的第3師野戰重炮兵第2聯隊士兵凱旋。


1932年,日本丸龜市,第11師團丸龜步兵第12聯隊的凱旋門。


1933年,日本秋田市,民眾歡迎從滿洲歸來的第8師團秋田步兵第17聯隊。


1934年,日本關東軍進攻熱河時的重步兵炮。


1935年12月13日下午2點,前往滿洲的第3師團靜岡第34聯隊新兵準備出發。


1935年12月13日下午2點,前往滿洲的第3師團靜岡第34聯隊新兵準備出發。


1937年初,黑龍江討伐,第2師團第15旅團長筱原少將。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圖為1937年7月14日,豐台日軍守備隊本部前,當地日本居民組成的義勇隊。


1937年7月29日,日軍占領宛平縣城。


1937年7月27日,第10師團岡山步兵第10聯隊(俗稱赤柴部隊)接到出征中國命令,圖為8月9日,岡山車站乘車轉道神戶港的岡山步兵第10聯隊,旁邊擠滿了歡送的


1937年8月1日,日本大分,出征的第6師團步兵第47聯隊。


1937年8月1日,日本大分,出征的第6師團步兵第47聯隊。


1937年8月,日本福山,出征中國的第5師團福山步兵第41聯隊上車前在市街行進,兩旁是歡送的人群。


1937年8月,日本福山,居民歡送第5師團福山步兵第41聯隊出征中國。


1937年8月,豐橋,第3師團步兵第18聯隊派遣到中國。圖為在廣小路行進出征的第18聯隊士兵,兩旁擠滿了歡送的居民。


1937年8月,登上開往中國的船隻。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5-8-31 15:41:31編輯過]





1937年8月14日,大雨中在太沽上陸的日軍第10師團岡山步兵第10聯隊。


1937年9月11日,關東軍察哈爾派遺兵團占領大同。


1937年9月14日,渡過永定河的第6師團步兵第47聯隊兵士。


1937年9月14日,渡過永定河的第6師團步兵第47聯隊兵士。


1937年9月,平型關的第5師團野戰炮兵第5聯隊。


1937年9月底,向鐵角嶺戰場急進的日軍第15旅團部隊。


1937年9月底,鐵角嶺,日軍第15旅團新發田第16聯隊的奮戰。


1937年9月29日,鐵角嶺陷落,圖為占領陣地的日軍第15旅團步兵第30聯隊的士兵。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5-8-31 15:40:36編輯過]





1937年9月,戰鬥間歇時的日軍第15旅團士兵。


1937年10月11日,日軍第15旅團攻占成為廢墟的原平鎮。


1937年11月9日,持旗入城太原的日關東軍察哈爾派遺兵團第15旅團高田步兵第30聯隊。前景為聯隊長豬鹿倉大佐。


1937年11月9日,入城太原的關東軍察哈爾派遺兵團第15旅團步兵第30聯隊的士兵。


1937年11月,太原,板垣兵團陣亡者慰靈祭。


1937年11月左右,北支派遣軍炮兵部隊提前派出便衣火點觀測斥候成為流行戰術。圖為木下部隊的火點觀測斥候。


圖為身著中國便服的便衣斥候在報告對方火力點情況。


1937年,事變後北支戰線的日軍。


1937年,事變後北支戰線的日軍。



1937年9月,金澤車站,民眾歡送第9師團金澤步兵第七聯隊出征上海。


1937年10月18日,大阪,歡送大阪第四師團出征士兵。


1937年7-8月,駐屯上海的日本海軍陸戰隊有勞斯萊斯裝甲車10輛,兵力3000名左右。


1937年8-9月上海事變,出動的日本海軍陸戰隊。


1937年8月23日,在吳淞鐵路碼頭強行登陸的第3師團步兵第6聯隊。


1937年9月4日,上海跑馬場附近寧園路,東部戰線“敵陣突擊”的第16師團武田部隊。


1937年9月4日,上海跑馬場附近寧園路,東部戰線“敵陣突擊”的第16師團武田部隊。


1937年10月4日開始,日軍以大場鎮為目標發起攻擊。圖為日軍飛機對大場鎮實施轟炸。


1937年10月,上海戰線的日軍第9師團步兵第7聯隊。


1937年,轟炸江南的日軍九六式攻擊機。



1937年10月,上海蘇州河作戰中,在石橋上觸雷的日軍八九式中型坦克。


1937年10月18日,顧家宅日軍野戰醫院。


1937年,上海戰線,日本隨軍護士和戰車兵們。


1937年10月26日,最後的防衛線大場鎮陷落,國軍總撤退。圖為突入大場鎮中心的日軍第101師團步兵157聯隊。


1937年10月26日,中國軍隊撤退時的上海大火。


1937年10月末,在江南的日軍八九式中型坦克。


1937年11月,上海,日軍進入成為廢墟的閘北市場。


1937年11月9日,虹橋的日本兵。


1937年底,在上海近郊被日軍捕獲的國軍坦克,布條上寫有“戰利品”三個字。


1937年11月18日,在蘇州附近接受突擊命令的上海派遣軍一部。


1937年,第6師團西進蕪湖、南京,圖為其輜重兵第6大隊。


1937年,第六師團西進蕪湖、南京,圖為其輜重兵第6大隊在行進途中。



1937年12月2日,占領江陰炮台的日軍第13師團步兵第58聯隊。


1937年12月初,抵近南京近郊的第9師團金澤步兵第七聯隊


1937年12月12日,攻上南京城牆的第6師團步兵第47聯隊第3中隊兵士。


1937年12月12日,南京中華門,突進的日軍獨立輕裝甲車隊。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在國民政府屋頂上升起太陽旗,隨後淪為日軍第16師團司令部。


1937年12月20日,南京中山碼頭,第13師團山田支隊步兵第65聯隊的士兵。


1937年12月22日,南京的第13師團山田支隊步兵第65聯隊的士兵。


1938年初,南京城牆上的日本兵。


1937年12月18日,南京,日軍陣亡兵士慰靈祭儀式,向禮堂行進的日本兵。


1937年12月18日,南京,日軍陣亡兵士慰靈祭儀式,(左起)第3艦隊司令長官長穀川清,中支派遣軍司令官鬆井石根,裕仁的皇叔朝香宮,第10軍司令官柳川平助。


1937年12月18日,南京,日軍陣亡兵士慰靈祭儀式,最高指揮官鬆井的“玉串奉納”。



1938年,日軍實施的徐州作戰。


1938年4月30日,占領單縣縣城的第6師團阪井支隊。


1938年7月23日,占領九江的中支派遣軍波田支隊。


1938年10月22日,廣東,(左)步兵56聯隊長馬淵久之助大佐。


1938年1月2日,杭州,日軍第13師團山田支隊步兵第65聯隊的士兵。


1938年12月6日,南京武漢大學,日軍陣亡士兵慰靈祭。


1939年2月,華中戰場第4師團一部的行軍。


1939年3月,進攻南昌的第6師團步兵第47聯隊。


1939年6月,汕頭作戰的第104師團步兵第137聯隊。


1939年9月13日,日軍的嶽州掃蕩戰鬥。


在山東金鄉縣附近組織渡橋的第十六師團士兵。


仙台第2師團新發田步兵第16聯隊,戰場火葬陣亡者。



駐守河南的北支方麵軍第35師團。


向嶽洲進擊的金澤步兵第七聯隊。


華北戰線上的日本兵


日軍第5師團(廣島師團)師團長的板垣征四郎。(《國際寫真新聞》1938年6月20日刊載)


行軍途中臨時休息。


行軍途中臨時休息。


1940年5月,廣東,雨季泥濘中的人海戰術。


1940年5月,廣東,雨季泥濘中的人海戰術。


1941年2月,北支派遣軍第10旅炮兵隊的74式山炮射擊訓練。


1941年,在南京郊外的15師團搜索隊的九二式重裝甲車。


戰地慰問


1943年,在極度寒冷的北滿洲的日本戰車兵。



來到南京進行戰地慰問演出的日本歌姬渡邊?子。渡邊?子是當時日本有名的歌姬,以演唱“支那之夜”、“蘇州夜曲”、“何日君再來”而聞名。


1938年8月,日本內閣情報部派遣了22名從軍作家,稱其為遠征中國內地的“筆部隊”。圖為在中國的從軍作家(左起)中穀孝雄、片岡鐵兵、瀧井孝作。


日本從軍作家中穀孝雄(中)


1938年,日本岡山縣,捷報傳來,高呼萬歲的日本國民。


戰爭初期,朝鮮人的慶祝活動。“畫報躍進之日本”1938年4月號刊載。


日本國內,陣亡士兵的送葬行列


1939年1月8日,東京,行進展示捕獲的中國戰車,所過之處,數萬市民狂呼。



在中國的日本戰俘歸國前,進行最後的身體檢查。


京都舞鶴港,妻兒在岸邊等待家人遣返回國


進港的歸國船


廣島宇品港,被遣返回國人員換乘小船上岸.


相見


1946年5月,岡山車站,被遣返的日本兵下車回家.


函館的歸國者們受到故鄉的“豚汁”接待。


京都舞鶴港,碼頭上苦苦等待家人歸來的母子。



1956年7月下旬,太原戰犯管理所,戰犯們的演藝會。中央吹口琴的戰犯腳下少女是作為戰犯在太原軍事法庭受到了有期刑罰的菊地修一(原陸軍大尉)的女兒,她隻身一人從福岡參加了訪華團前來看望其父。


1956年,撫順戰犯管理所,撫順組和太原組的日本戰犯們在軍事法庭受到有罪判決後,被聚集在撫順的照片。曾擔任日軍第117師團長的鈴木啟久坐著在照片的左角落,他以前指揮三光作戰。


1956年,中國政府宣布對在押的1000餘名日本戰犯免予起訴,在6月至9月分3批釋放回國。圖為1956年8月第二批300名釋放戰犯在港口啟程前的情景。照片中背景是日本運送戰犯的歸國船興安號,上船的約300名釋放戰犯都穿有白襯衫大部分集中在上層,下層大部分是普通乘客。前排左端是廣島出生的宮崎弘,他是第二批釋放戰犯們的團長,右端是新瀉出生的小林芳郎,在中間宣讀感謝信的是擔任副團長的小山一郎,當時36歲。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5-8-31 22:37:24編輯過]




(圖片采用的是原文注釋)

中國東北,步行在歸國的路上,何時才能走到葫蘆島?


隻有眼淚、苦難和背負的歸國路


隻有眼淚、苦難和背負的歸國路


歸國船的悲與喜:小生命誕生,旁邊是來自日本紅十字會的祝賀。


歸國船上的悲劇:一個女性斷氣了,其他人無能為力。據說死亡的歸國者很多。


來自蘇聯管轄下的大連的歸國第1船“辰日”號,46年12月8日在佐世保進港。


對歸國者進行檢疫和噴灑DDT。


廣島,宇品歸國援護局,歸國者的臨時收容所。


1954年9月27日進港的第8次歸國船“興安丸”的回國者在援護局的寄宿生活,充滿了對未來生活的不安。


3天的援護局寄宿生活結束了,終於要各自回到故鄉。沒完沒了地繼續著行程,到底自己的故鄉還有嗎?


曆史已經證明日本沒有"人民',隻有戰犯,屠夫,畜生.....
賞它一顆原子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節日喜慶】『中秋圖片集錦』《flash素材》
藝術圖片集錦
东史郎日记中的南京大屠杀:每天都有姑娘陪我们睡
抗日剧拍日军雪天强奸村妇很荒唐?
抗战时三八式步枪是最受欢迎的武器
「军事」二战中的拉包尔战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