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仲富兰民俗博客(305)图文(88)说非遗

民俗博客(305)图文(88)说非遗


民俗文化资源的要务是保护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 2005年我国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折射出我国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远见。 

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以口头传承、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民间知识等非物质形态代代传承的文化资源。它们见证了这座城市逐步发展成国际大都会的嬗变过程,留存了洒落在历史长河中点点滴滴的生活记忆。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文脉,它不但是城市区分与城市特色的重要标志,更是城市历史文化传统与人文精神上极具价值内核的城市之 “魂”、文化之“根”,许多年轻的朋友不了解,直到今天可能还有人认为,上海开埠之前只是一个“小渔村”,这种说法显得好像只有西方文化进入上海,上海才开始了真正的文化历程似的,而这并不符合历史真实。上海作为形象饱满、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资源,其中不仅有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国家规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中,上海的非遗几乎涵盖了或者涉及到其所有门类。其中既有乡村特色浓郁的民间歌谣、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更有鲜明都市文化特征的戏剧曲艺、手工技艺,如编织、剪纸、木版水印;既有反映上海商业文化特色的民间商贸,也有展现地方风情风貌的节庆庙会,如大家所熟知的城隍庙、龙华、静安寺三大庙会等。这些非遗文化资源的价值不可低估,它们以一定的模式反复演示,集体创作、集体遵从,口传心授、代代相传,反映了上海人日常生活的社会风情和风俗习惯,体现了这座城市民众的传统理念、审美个性和文化精神。

从上海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脉络来分析,上海的文化资源史可以分为三大历史时期,第一阶段是远古社会到1843年上海开埠,长达七千年,有据可考;第二个阶段是1843年11月上海开埠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自开埠之日起,上海作为远近闻名的“东南名邑”就成为了各种文化和文明交汇、交流与交融的天然平台。频繁进出的商船,不仅带来了丰富的物资,也带来了东西南北各具特色的文化,于是“上海大码头”衍生为“文化大码头”。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环境逐步沉积发展起来的。 

上海开埠后数百万国内移民来自中国南北各地,特别是江浙皖这些经济文化水准较为领先的地区,这些移民既有较高的素质,也不乏相互间的竞争和融合,其文化内涵表现在:中西风尚的混合交汇,对待外国人的平和态度,各地商帮的聚合效应,精于算计的理财意识。 

上海的文化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上海城市的竞争力,决定着城市的未来。历史上,上海曾经拥有世界瞩目的文化大师和文化名人,曾经拥有过令人激赏的辉煌;如今,面对外来文化的强势来袭,上海应该深化自身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进一步拓展文化多元与文化融合的渠道,努力构建与现代化城市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与城市功能相匹配的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开拓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形成新的支柱文化产业,完善文化生产、经营和服务体系,优化文化发展格局,改善文化生态环境,使上海真正出现人才荟萃、精品迭出、和谐有序、走势强健的文化发展新局面。 

个人认为,独具特色、地域个性鲜明的上海城市文化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可复制的稀缺资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首先需要认清民俗文化资源传承与利用的双重品性,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要使继承与弘扬有所依据,发展与创新有所依托,就必须首先要将保护工作置于相应超脱的独立地位,不能急功近利。 

纵观上海的历史进程,出现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最精美的透光湖绿色琮形玉镯、黑陶壶等文物,方塔、紫丹苑水闸、豫园等优秀古建筑,黄道婆、徐光启等历史名人故居遗迹等文化遗产,为这座城市增光添彩。 

上海开埠后,各地移民集聚于此,经过碰撞、交汇后最终形成的城市传统,凝聚着几代上海人的民风民俗,充分体现上海这座城市的魅力和内涵。上海民俗文化资源的第一任务是保护,保护上海文化资源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息息相关的,但是,一些“旧城改造”行动和开发建设有些同质化使得城市文化空间不那么宽广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也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在此呼吁建立一个上海文化资源第三方评估系统,建立上海市文化资源保护目录,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上海的非遗保护工作。


作者:仲富兰

原载《新闻晚报》2012年6月10日第9版


 

仲富兰

      2012617日于上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沪上传承海派文化的高桥古镇
生活周刊
“品味洋泾”(二)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上海田山歌(3)
符号消费—文化资本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外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体系的启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