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俗旅游开发:寿县资源的开发研究

寿县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苏金成

 

 

[摘要]民俗旅游是弘扬民族文化和发展经济的重要方式。寿县是民俗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本文对寿县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现状及对策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 寿县;民俗旅游;开发利用

On Exploitation of Shouxian County’sResources of Folk Tour

SuJincheng

Abstract:  Folk tour is one of the mostimportant means of carrying forward ethical culture and developingeconomy. Shouxian County is famous for its richness in theresources of folk tour. The article analyses and studies thecurrent situation of exploiting the resources of folk tour inShouxian County and its significance as well as offers some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Shouxian County; Folk Tour; Exploitation

 

   民俗是指各地方的人民受历史沿革、地域特征、民族传统、宗教影响等作用,在长期的社会历程中创造的生产和生活各方面的世代相习的文化现象,包括民间习俗、信仰以及广泛流传在民间的一切技术与文艺。所涉及的范围如居民的民族构成、民俗风情、生活习惯、节日典庆、服饰装束、民间艺术、工艺特产和精神风貌等。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民族,由于生存环境、历史发展等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民俗系列。民俗是一笔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一种价值极高的旅游资源。民俗旅游指主要以民俗旅游资源为客体的旅游,从文化的角度看,审美和自娱是旅游的内核,民俗旅游者以参与和感受地方民俗文化为主要的旅游动机。它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俗事象和民俗活动为旅游资源来开展旅游项目。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寻根”的心理需求,已经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旅游者正是通过民俗旅游活动,才有可能亲自体验和触摸到旅游地民众的民俗生活事象,了解和感悟到当地的民俗文化环境,体会到当地人民生活方式、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实现追求文化差异或文化认同、实现审美与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民俗旅游曾被认为具有投入少和收益多的优越性而成为近年来我国各地开发旅游,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却达56.7%.如此看来,民俗风情旅游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发展经济、吸引外资的重要文化资源。目前,国内许多地方已建立了民俗博物馆,民俗旅游村,兴建了许多模拟的民俗风情园或民族文化村、民俗一条街等景点,还举办了各种各样名目的民俗节庆活动。这些开发项目给一些地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一、开发寿县民俗旅游资源的意义

   有2000多年历史的寿县古城是战国时楚国的都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宋代城墙。寿县“楚文化博物馆”珍藏着中国历代文物达上万件。在寿县城中,有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的江淮名刹报恩寺,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有建于明代的华东地区最大的清真式,还有孔庙和基督教堂;城北八公山上有江淮地区道教中心四顶山碧霞元君庙。在寿县古城,可欣赏到州署、奎光阁、泮池、留犊祠、状元府、箭道巷等古建筑,能听到“门里人”、“人心不足蛇吞相”、“当面鼓,对面锣”、“赵匡胤困南唐”、“时苗留犊”、“离乡草”等优美的故事和传说,还能品尝到“大救驾”糕点、八公山豆腐等名吃。寿县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有着滋养它的丰厚的民间文化、民风民俗作基础。“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寿县是汉族与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其民俗文化多种多样,构成了寿县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

   现代高科技文明的日益普及,使寿县传统的民俗文化在不同程度上正趋于消亡,我们必须通过民俗旅游业的开发利用使它们保存下来,满足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审美的需要,丰富现代文明的内容。寿县民俗旅游也必将与自然风光旅游、文物古迹旅游构成了寿县三大特色旅游板块。寿县目前对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已初见成效,而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却十分微弱,因而开发利用寿县的民俗旅游资源,前景十分广阔。民俗旅游的开发将是传播寿县古城文化的重要桥梁之一,也将成为未来寿县旅游业主流之一。

   二、寿县民俗旅游资源的现状

   1.丰富多彩的节庆庙会活动

寿县节庆庙会很多,如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在城北四顶山举行的庙会,它是寿县及周边地区人们来此祈愿祝福的盛大庙会,它既保持了寿县的传统风俗,又吸引了本地区及省内外的大批客商云集与此,发展成为“3·15物资文化交流大会”。此时满山遍野梨花盛开,游客可以欣赏八公山胜景“梨香雪海”,可以到碧霞元君庙(奶奶庙)为家人亲友祈子祝福,还可以到商品交流区挑选自己喜爱的物品。另外寿县还有二月十九正阳关玄帝庙会,正月十五的隐贤集龙灯会等等。每逢盛大节日及政府和地方庆祝大会期间都要办灯会,在灯会上可以欣赏到具有寿县地方特色的龙灯、插花灯、花鼓灯及抬阁、肘阁表演。

   2.寿县地方特色食品

   中华饮食文化世界独一无二,人们赋予其审美、艺术、礼仪、禁忌等文化内涵,讲究饮食的氛围和方式。寿县的特色食品品种繁多,味道各异。地方特产有“大救驾”、八公山豆腐、回王鱼等。“大救驾”是寿县历史悠久的美味名点。相传赵匡胤在攻打南唐时疲劳过度,茶饭不思。有个厨师用上好的白面、白糖、香油、青红丝、核桃仁等材料做了点心,这种点心的外皮有数道花酥层层叠起,金丝条条分明,中间如急流旋涡状,因用油煎炸,色泽金黄,香味扑鼻。赵匡胤品尝后觉得酥脆甜香,食欲大增。他做了皇帝后,想起南唐之战和这种糕点,说:“那次鞍马之劳,战后之疾,多亏这种糕点从中救驾。”于是人们便叫这种糕点为“大救驾”。“大救驾”驰名淮河南北,外地来客慕名品尝,当地人们也常以此馈赠亲友,颇受欢迎。

   寿县有2000多年制作历史的八公山豆腐,淮南王刘安是其创始人。刘安招养才俊之士云集古都寿春,论天下兴亡,求治世良方。刘安等在炼丹时,偶尔将石膏点人丹母液即豆浆之中,经化学变化成了豆腐。豆腐从此问世。刘安使人成立豆腐生产作坊,培养豆腐专业生产人员,在生产操作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生产设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豆腐质量。同时把豆腐制作技术传授给当地农民,当地农民学会了制作豆腐之术,并代代相传,不断改进豆腐制作工艺,严格操作,精益求精,使八公山豆腐比外地豆腐更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如今八公山豆腐制品已远销海内外,每年的九月十五日的“中国豆腐文化节”影响巨大,吸引着中外客商云集于此。

   3.精彩纷呈的民间歌舞、民间游艺活动和民间工艺品

   民间歌舞也是民俗文化的体现形式,各民族人民用歌声赞美自己的劳动,用舞蹈表现自己的生活,逐渐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花鼓灯是寿县民间歌舞的一种形式。因主要伴奏乐器为花鼓,故名花鼓灯,它和其它民间艺术一样,是人们用来自娱自乐的活动形式。清光绪年间,寿县玩灯闹元宵的风俗很盛,规模庞大,人民大众在新春佳节,通过玩灯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爱情的追求,对封建统治的抨击。

   在寿县,各类社火游艺活动也是精彩纷呈。独具地方特色的抬阁、肘阁是一种综合性的民间文艺活动形式,清光绪年间,在县城和正阳关一带十分盛行。它集彩扎、杂技、舞蹈、戏剧艺术以及历史故事、神话传奇于一体,据老艺人说这种演出还与求雨、还愿等活动密切相连。可谓寿县民间艺术园地里的一朵奇葩。

   寿县的民间工艺更是历史悠久,如寿县紫金砚制作工艺据考证始于汉盛于唐,是千年文化瑰宝。远在宋朝研究名石名砚的学者杜绾所著《云林石谱》一书中载有“寿春府,寿春县紫金山石出土,色紫,琢为砚,甚发墨,扣之有声”之说,此砚即为紫金砚。1973年,元大都遗址出土宋书法家米芾铭砚一台,呈凤字形,色紫,砚背铭文曰“此砚紫金石制,在诸石之上,皆以为端(砚),非也”由此可见紫金砚在当时影响之大。

   寿县具有如此众多的、且质量较高的民俗旅游资源,实在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近些年,寿县各届领导在文化教育与宣传方面加大力度,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为把寿县打造成旅游品牌城市而不懈努力。寿县的民俗旅游资源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和利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如前面所说的节庆庙会,有不少已被开发出来形成旅游项目,促进了这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这些丰富多彩的节庆庙会活动,充分体现了各地浓郁的地方特色,吸引了大批游人前往。如八公山庙会等,系地方所独有,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但相对于寿县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程度是很不够的。随着高科技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很多民俗文化项目受到严重的破坏,有的已处于绝灭的景况。笔者最近在寿县正阳关镇考察时,当地老人们还能说出当年的正阳关是号称有“七十二条河汊,七十二条街巷,七十二座庙宇”,然而如今这个具有1700多年辉煌历史的文明古镇所留下的遗迹除了两座濒危的城门和新修复的两座寺庙,还有什么呢?繁荣经济的复苏可以努力取得,民族文化的消失将永不再来。

   三、寿县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鉴于寿县民俗旅游资源的现状,对其进行开发利用与保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从实际情况出发开发寿县的民俗旅游资源,因势利导,因地制宜。

   对寿县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首先需要对全县民俗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和统一的规划,使全县有一个统一的部署。既突出各地的特色,又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使民俗旅游项目更具有地区个性、更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这就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形成区域特色。开发,就是要使这些散落在民间或各地的民俗资源具有招徕游客前来旅游的能力,既包括对新开辟的旅游区中民俗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包括对原有的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建设。要突出体现地方特色,如在建筑、服饰、民族歌舞、风味食品等方面,从内容到格调、造型色彩都要有浓郁的地方个性,给人以亲切、真实、纯朴、乡土、异地色彩的心理感受;同时要尊重当地各民族人民的信仰,遵守其各方面的礼仪,不可随意破坏。如对寿县的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习俗的资源利用。总之,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就要保持其原有的民风民俗、特有的风情,要寓个性、特色于共性和发展进化之中。

   2.建立寿县民俗风情区、寿县民俗博物馆。

   建立寿县民俗风情区或民俗游乐园作为寿县综合的民俗旅游基地,也是反映寿县民间文化的总窗口。它可以建在城郊有山坡、湖泊的旷野,或者在原有的公园内开辟一个地方来建造。园区内建街市、祠堂、庙宇、游戏场等,集生活、生产、游乐为一体。民俗园既搞物品与礼俗的展示,又设置一些参与性民俗活动,成为反映寿县民间文化的总窗口。在民俗园内可以设立民俗食品城,集中各类寿县有特色的食品,恢复和开发某些古代食品,还可以引进全国其它地方风味小吃,食品城可以承办婚宴、寿宴等各类庆筵。

   寿县民俗博物馆可以建立在民俗风情园中,也可以开辟“馆中之馆”,即在“寿州楚文化博物馆”中设一个民俗博物陈列馆,以陈列、展销、演示民俗物品为主,同时也组织各类民间表演活动。在民艺物品方面,诸如刺绣、剪纸、木版年画、木雕、面塑、泥塑、纸灯、草编、书画、玩具、仿古家具、农具等均可纳入其中。在表演方面,可组织民间歌舞、戏曲、杂技、魔术、气功、马戏及各类特技的表演。旅游者可观赏、可购物、可参与制作与表演,也可进行现场教学。

   在民俗旅游项目的开发中,应加强旅游者可以直接参与的旅游项目的开发。这种文化旅游更有吸引力,让旅游者加入到当地的节庆表演活动中,去体会他们那种奔放、狂欢的情感。民俗节日可以说是民俗活动的大展示,旅游者既增长了见识,又得到休息娱乐,使身心愉快和松弛。也可以组织中小学生定期来民俗园参观学习游乐,对于今天生长在城镇中学生来说,民俗风情园无疑对他们有着刺激和新鲜的诱惑,这也是予教于乐,让学生在游乐中体味华夏民族古老的文化风情。

   民俗旅游项目,既可单项推出,直接作为专门旅游项目,如参观民间社戏、参与节庆活动等;也可与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结合在一起,作为旅游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对此,可在一些自然风景、名胜古迹旅游区开辟民俗旅游一条线,以民俗文化村、民俗风情区、民俗博物馆等形式,供游客们参与和观赏。这可以仿照全国其它地区的作法,如南京江心洲民俗文化村,“村民”从事着根雕、编织、茶艺等劳作,供游客观看。这个民俗文化村虽然大多是村民自己家庭创办,但平均每年接待数十万游客,成为南京受欢迎的旅游点之一。

   3.开发和利用寿县民俗旅游资源时,要做到高品位,防止庸俗化。

   在开发利用民俗旅游资源时要做到民俗不俗,俗中有雅,注意挖掘楚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对民间习俗加以提炼和选择。民俗文化应当是标志生产力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精华和进步的足迹,并不是要把一些落后、愚味、丑恶的东西暴露给人看。民俗旅游开发要保证具有魅力的民族文化真正得以弘扬和保护,杜绝随意歪曲旅游地民俗风情资源的现象。特别要注意,对一些看似有着封建迷信色彩的传统民间宗教信仰活动,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区分迷信和俗信。没有信仰的民族被认为是野蛮的民族,而俗信是一个民族在发展历程中最本质文化和民族情感的体现。因此,在不危害社会安定、对人们身心健康不造成伤害的情况下要对俗信活动加以扶持、引导和利用。

   4.培养民俗文化人才,包括专业表演人才、管理人才和研究人员。

针对目前面临失传的民俗文化项目,寿县应尽快成立专门机构清理、收集所有民俗文化项目,对已经失传和即将失传的一些项目应想办法进行挽救,并让其尽快成为寿县文化、旅游项目来服务游客。这就要求这方面的人员必须具备旅游文化意识,要全面而深入地进行研究,从民俗学乃至考古学、文学、史学、艺术学和社会学等方面都要下大功夫系统挖掘。可以通过邀请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中从事民艺学、民俗学、旅游学的专家来寿县讲学和考察,加大培养人才的力度。

   5.注意开发民俗旅游商品。

寿县的民间工艺品虽然很丰富多彩,但目前对它们的开发利用还不够,如寿县著名的草编、紫金砚、风味食品等,都是可深层次开发利用的民俗资源。在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时,应满足旅游者的购物心理,要有所创新,以此来打开民俗旅游商品市场,增加旅游收入。

   总之,我们要在对寿县民俗旅游资源的价值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开发利用并保护寿县的民俗文化。这需要从宏观到微观,从“行、游、食、宿、购、娱”等旅游诸要素出发,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寿县的民俗旅游资源,使寿县的民俗旅游真正成为寿县旅游业中的一支生力军,为发展寿县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陶思炎.应用民俗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8

[2]寿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寿县文史资料(第三辑)[C].(皖非出(95)035号)1995.8

[3]寿县人们政府编.寿州旅游·胜迹篇[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6

[4]寿县人们政府编.寿州旅游·风物篇[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文化,民俗旅游开发的灵魂
借乡愁讲好乡村故事,把握乡村旅游开发之魂!
兰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与旅游开发
六安红色旅游资源调查分析
论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
民俗旅游的开题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