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俗博客(459)图文(241)说渔场

《醉上海》连载(5):“渔人泛江”



 上海渔民在海边摸清海水潮汐规律,踏浪踩涛,躬耕碧波,推网捕鱼捞虾的历史也可以追溯到宋元时代。南宋《云间志》有华亭县池塘养鱼的记载。明吴郡黄省曾《鱼经》称:池塘养鱼,“其秧也,渔人泛大江,乘潮而布网取之者”;“鲻鱼,松之人于潮泥地凿池,仲春捕盈寸者养之,秋而盈尺,腹背皆腴,为池鱼之最”。清初曾羽王《乙酉笔记》载:“嘉靖末年,海上倭起,海禁甚严,寸板不许入海。”清初,因郑成功据台,“海中严禁,寸板不入”,“家有藏网者以叛逆论”。明代嘉靖年间,上海出了一个著名的将领郑若增,曾在抗倭军中任职,随水师战船亲历渔场、海岛巡游督汛,目睹沿海渔民扬帆驾舟在渔场作业,其人数已经是“不啻万计”。

由于海上艰险作业较多,渔船、人员事故常有发生,海边渔民迫切需要寻找自己需要的精神寄托,盼望逢凶化吉。拜龙王,拜观音,特别是下海庙里拜海神妈祖,就成为上海渔民的一个独特的祭祀方式。现虹口区昆明路、海门口的下海庙,这座庙,早先就是祈求海神保平安的海神庙,清嘉庆年间建于今东长治路东、海门路西的下海浦上的提篮桥(今已不存),据说就是当年渔民香客提着盛放香烛的篮子,过桥去下海庙求神护佑而得名。当然,还有一说:说该桥由当时的瞿、蓝两姓的大户捐资所建,名瞿蓝桥,后音变为提篮桥。不论哪种说法,崇拜海上救苦救难的海神,由此产生了许多渔人的信仰习俗,则是事实。



 上海渔场资源丰富,有近海渔业资源、长江渔业资源、内陆湖河渔业资源,内陆水面24.8万公顷,有湖泊60多个,以青浦县西部为最多。上海最大的湖泊淀山湖,有水产品42属62种。四鳃鲈鱼,松江特产,呈纺锤形,长约15-20厘米,重2-3两,头大扁平,眼小生于上方,口宽扁,腹灰白,背呈灰褐色或带枯黄色,有黑纹四五条,肉嫩,无刺骨,味鲜美。《后汉书·左慈传》载:曹操设宴,左慈在座,操曰“今日盛会,珍馐略备,所少松江鲈鱼耳”,可见“松江鲈鱼”之珍贵。隋大业《拾遗记》载,吴人献松江鲈鱼供炀帝品尝,帝赞赏曰:“金齑玉脍,东南佳味也。”后世誉为中国四大名鱼之首。可惜,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因兴修水利和水质污染,四鳃鲈回游和生存环境,几近绝迹。80年代后,因海洋渔业资源过度开发,产量逐年下降,长江口鲥、银鱼、中华绒螯蟹等资源严重衰退,90年代无产量可计,确实是很可惜的。

《晋书》《资治通鉴》等史书文献都记载,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有孙恩凭借其海盗团伙的兵力优势,攻陷沪渎城,提到“沪渎”。孙恩作乱,从定海向北,沿海骚扰。时上海属吴郡,由郡太守袁山松(一作袁崧)守备。袁山松就在吴淞江旁修沪渎垒防卫,隆安五年,孙恩寇沪渎,袁山松遇害。袁氏在晋代本是望族,守卫沪渎如此忠勇,所以在地方上早有纪念他的祠祀,对他推崇备至。南北朝时期刘义庆等撰《世说新语》也提到了发生在公元四世纪初上海周边沿海发生的一场战事,说明那一仗打得很是惨烈。

先看“沪渎”一词,说白了,就是在吴淞江下游近海的河口段,是为江海要冲之地。所谓“渎”,本意是不受任何阻碍直奔入海的江河,也是太湖流域古代专指河段的名称,如公元前11世纪的泰伯渎(在今无锡),三国时期吴国(江苏句容至丹阳)的破岗渎,均称“渎”,元嘉十一年(434年)姚峤指出:“二吴(吴郡、吴兴),晋陵,义兴四郡同注太湖”,由于“松江沪渎雍噎不利”,造成太湖上游泛滥成灾。《吴郡石像碑记》(550-551年)记载:“吴郡娄县界,松江之下,号曰沪渎”。这些史料都说明“沪渎”是吴淞江下游的入海河口段。

而“沪渎垒”则是在吴淞江入海口修建类似堤坝的工程,《晋书·虞潭传》记载:“(虞)潭为吴国内史(相当于苏州太守),成帝时(236—342年),年荒,百姓饥馑,潭修沪渎垒,以防海抄”。又《资治通鉴》记载,“晋隆安四年(400年)冬十一月,吴国内史袁崧筑沪渎垒,以备孙恩”。根据史料记载,说明历史上的沪渎曾经有过两次筑垒,以应对战事需要。

 

作者:仲富兰

  原载2015年11月20日《新民晚报·连载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厉害了!七旬爷叔创作“海上清明上河图”,打根、兜饭…这些“原生态”沪词你认识几个?
两万六千尾“媳妇鱼”放流鸭绿江
四十年四十个第一:第一座深海渔场
从四大海产到千金难买,野生大黄鱼的前世今生
延绳钓 一生的记忆
1953,大黄鱼之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