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风人文图典|蘸着墨汁吃粽子

陈望道——最早《共产党宣言》的翻译者,建国后出任复旦大学校长

又到己亥年的端午节,忽然想到了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先生“蘸着墨汁吃粽子”的旧事——

那是1920年代初的一个端午节,陈望道在老家浙江义乌老宅柴房里,着手翻译《共产党宣言》时,为抓紧时间,陈望道先生一日三餐都是老母亲给他递送。端午节,他老母亲按照家乡习俗特意裹了糯米粽子并加一碟红糖端进来,要他趁热吃。隔了一会儿,母亲在外面问:“红糖够不够?”他随口回答:“够甜的了。”后来,母亲收拾碗筷时,竟看到儿子满嘴都是墨汁,碟中的红糖却一点没动。原来他翻译入迷,竟蘸着墨汁吃完了粽子。母子俩不禁相对大笑。这是一则名人逸闻,故事确实很感人。

吃白米粽子,自然是要蘸着糖或者别的什么佐料,陈望道先生蘸着墨汁吃粽子,自然是反映了他工作时的专注与投入,已经顾不上所吃食物的味道了,他的工作已经到了一个食不甘味的忘我境界。

这个故事也折射出江南人端午节吃粽子的文化习俗。五月端午粽飘香,全国各地都有这种文化习俗,在上海乃至江浙一带,除了为了纪念屈原、吴地先圣伍子胥之外,还有着更深的文化内涵。例如,在苏州,读书人心目中的粽子,其象征意义远不止祭奠先贤这么简单。江南人送孩子上学,“进学”贺礼中必备的礼品必定是粽子和糕,为的是讨一个“高中”的口彩。晚清的才子包天笑(18761973)是江苏吴县(今苏州)人,19岁时中秀才,1901年,包天笑创办《苏州白话报》,32开线装本,先是每7天出一期,后改为每10天出一期,内容以政论、新闻为主。文字深入浅出,简明扼要,深受欢迎,包天笑在《钏影楼回忆录》中写道,在他赶考的行囊中,必有“一盘定胜糕和一盘粽子,谐音是‘高中’,那都是科举时代的吉语,而且这一盘粽子很特别,里面有一只粽子,裹得四方形的,名为‘印粽’;有两只粽子,裹成笔管形的,名为‘笔粽’,谐音是‘必中’,苏州的糕饼店,他们早有此种技巧咧。”

陈望道先生“蘸着墨汁吃粽子”的故事,更是传统端午节的一段现代佳话。据现代学者、诗人闻一多先生考证,端午节当是一个“龙的节日”。亲水的吴越先民,为避伤害,为求庇佑,便尊龙为祖先。一面断发文身以示“像龙子”,一面大张旗鼓赛龙舟以行“图腾祭”。而缘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一说则更是深入人心。而江南吴地,相传春秋时期吴国名将伍子胥被吴王夫差杀死后,抛尸江中,化作水仙显灵。伍子胥忌日正是五月初五。“子胥死,水仙生”,“祭伍子,迎水仙”,因此,江南苏州人过端午节另有一层地方意义——“纪念伍子”。此传统比纪念屈原还早200多年。而明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陈子龙(1608-1647年)不仅是明末著名的抗清烈士与英雄,也是明末重要作家,他有描绘苏南端午节盛况诗一首:“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陈子龙为我们描绘了江南端阳习俗的一幅风俗画。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草、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本期图典与大家分享一组民国时期端午节老照片。并祝各位朋友己亥端午节平安、健康、快乐!

民国时端午节人们包粽子的热闹场景 店里卖的始终不如家里的味道

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己门前悬挂艾草用来辟邪

艾草在端午节并不仅仅是一种辟邪之物,人们还来驱除晦气

端午节也被称为女儿节

端午节人们包粽子的热闹场景

民国时端午节 小贩卖粽子情形

1930年代 一位男子端午节给孩子吃粽子

1940年代 端午节人们包粽子的情景

民国端午节吃粽子

1930年代端午节卖粽子的小贩

       2019年6月5日于沪上五角场凝风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端午节竟然不是纪念屈原的!
端午节由来
端午节 | 生活不止一味 “粽”享佳节
端午节,到底是在纪念谁
端午节粽子当家
端午节的“真相”你知道吗?它是中国古代的“卫生防疫节”,起源并不为了纪念屈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