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舟曲古老而神秘的苯教文化

苯教文化是藏族远古文明的“活化石”,它囊括藏族社会早期宗教、语言文化、生活风俗的文化体系;我们今年在舟曲发现大量的苯教文献,揭开了苯教文化古老而神秘的面纱,2500多卷手抄苯教经文,100多件精美的图符,承载了白龙江流域藏民族的精神文化,见证了藏民族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文献对研究苯教文化、象雄文字、古藏文缩写法弥足珍贵。

中华各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和积累了独具魅力和神韵的优秀文化,以繁荣灿烂的文化艺术成就对世界文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今年在舟曲发现的苯教古文献就是这个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手抄的古藏文苯教文献是我国现存最主要的民族文化遗产,珍如拱璧,它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学术和艺术价值。

「调查」

舟曲苯教文献与传承人现状及定位

舟曲县,位于甘肃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东邻武都区,北接宕昌县,西南与迭部县、文县和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接壤。全县总面积3010平方公里,辖17个乡、2个镇,210个行政村,2014年全县总人口近14万人,其中藏族近5万人。

藏族苯教文化是典型的神灵文化,法师依托文本教义和繁复的仪轨程式沟通天人,引导民众敬事万物神灵,从而达到敬畏自然和民间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长期以来,苯教文献多以家藏形式世代传承,其内容以古藏文文字呈现,以乡间苯教法师融合文本与仪轨、口耳相传为传播渠道,且随藏族迁徙而散佚四处,难得一睹。如今,掌握谙熟苯教仪轨及文本内容的民间法师大多年届高龄,文献及仪轨传承已面临濒危。对其进行抢救性挖掘和整理研究,成为近些年来国内藏学界的一大学术使命。

我们带着这一使命,今年六月份前去舟曲县憨班、坪定、曲告纳、博峪、拱坝等乡实地调查,共发现逸散在民间的苯教经典共180多函2500多卷21500多页的苯教经文,禳灾图符80余幅,各种法器30多种。此信息发布后国内外主流媒体纷纷转载,更是引起苯教文化探密者的关注,一些藏学专家及学者先后到舟曲进一步实地考察进行了解。

「专家」

古藏文珍惜苯教文献极为罕见

学术研究价值极高

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文献价值,我们带着部分文献实物照片及整理的文献目录,去西藏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顿珠拉杰研究员和民族研究所共确降措研究员、兰州大学民族学研究院阿旺嘉措研究员、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同美研究员、西北民族大学藏学院道吉仁钦教授、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安多藏文化研究中心桑吉克研究员等权威专家和学者那里让其目睹,同时,把部分文献照片传给中央民族大学藏学院才让太院长。

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批古藏文珍稀苯教文献书写方式为极为罕见的藏文缩写体,从内容及书写方式看,与甘肃宕昌发现的苯教文书有相似性,将若干个藏文合造为一字,意义非常丰富,应该属于9到11世纪的古藏文手写文书。从文字特征、书写形式、书头符号、遣词用句以及写本中的插图、绘画等方面初步鉴定,认为该文献属于早期斯巴苯教内容和少部分雍仲苯教内容的手写苯教文书,其书写上有很多古藏文词汇和大量的缩写字词及未厘定之前的藏文书写方式,其间还夹杂着地方方言。内容涉及天文历算、节候气象、卜蓍卦辞、祈祷经文、治病除晦、祭祀山神、祈福招运、灵魂天人、禳灾防暴等方面;部分经卷中还有大量神秘难懂的苯教图符,这些图符应属苯教祭祀仪式中至为重要的内容,其内涵难以解读,史料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极高。对研究苯教文化、象雄文字、古藏文缩写法弥足珍贵。

「发现」

舟曲苯教文献传承的特点

众所周知,公元633年,松赞干布建立了强盛的吐蕃王朝后,于663年向东发展,灭吐谷浑后随之将世居甘、青一带的诸羌部落统辖其下。唐朝中期,吐蕃占领河陇后,开始向今甘肃境内派驻军队,并按照“离散诸部、分土定居”的原则,派遣一些吐蕃本土的部落定居其内。吐蕃占领甘、青地区后,按其政治、军事、经济、法律、宗教、文化等制度治理地方。当时向东扩展其势力范围时,为鼓励将士在前线奋勇杀敌、保卫领地,吐蕃统治者在这些军队中又特派苯教巫师随军助战,每千户有一个大的苯教巫师,称之为‘拉布波’;每一个战斗小组有一个小巫师,称‘拉巴’。出征时由这些苯教巫师念咒经,以求战争的胜利。在藏巴第悉噶玛丹迥旺布时期制定的《十六法典》中就明确规定,在军队中有4种人不可缺少:一是救治伤病员的医生,二是预示吉凶的卦师,三是卜算测天象物候的星象师,四是祈祷战神的巫师。因此时松赞干布虽然引佛抑苯,佛教在统治阶级上层中发挥着作用,但广大劳动人民则仍然虔信苯教,所以,这些士兵和巫师后来因诸多因素未能返回家,长期定居甘、青地区,并且连同“拉布波”、“拉巴”一齐不断传播苯教教义。

苯教之所以能够长期生存下来,是因为:一是笨教参政,注定了人民对它在政治和宗教上的双重认可;二是笨教给藏族创造了无数至高无上的神灵,这些神灵提高了人民对它的认识和信仰;三是浓厚的宗教情感,造就了藏族人民对苯教文化的重视和热爱;四是苯教文化历史久远,其教义适应和贴近广大民众的生活实际;五是藏传佛教起初对苯教的妥协滋长了苯教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六是民间众多信仰者起到了主要传承作用。

在藏传佛教占统治地位的1000多年间,苯教文化作为藏族文化的源头,仍根深蒂固地贯穿于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之中,并不断吸收和融合邻近地区的民族文化,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藏族原始文化。至今,舟曲一带藏族仍保留对山神、土地神、灶神、屋神,以及天上的“赞”btsan、地上的“年”gnyan、地下的“鲁”klu等诸神进行煨桑、杀牲祭祀、祈福禳灾等仪式,成为今天舟曲藏族日常生活中,对诸神恭敬不违进行祭拜的程序。在舟曲西藏的一些地方至今还存在着“俄巴”sngags pa(苯教咒师),他们对这种观念深信不疑,这种观念在他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

「呼吁」

传承人濒临失传,文献保护刻不容缓

据当地苯教法师杨加喜等老人讲,数十年前在舟曲大部分藏族村寨,都有苯教法师,主持藏历一年中近二十个节日的祭祀活动及乡间民众日常人生礼仪,其内容类别都有严格程式化的外在形式。与各种祭仪相配套的苯教文献,由苯教法师父子或师徒代代相传,手写誊抄。珍藏的这批苯教文书是家族世代守护,秘不外传,仅在祭祀或禳灾祈福时取出供奉。为保存这些家族宝藏,持咒盟誓,世代遵守,历尽艰辛。“文革”期间,大批珍贵文献被毁,当地藏族民众冒着极大风险,秘密将这批苯教文书运至深山岩洞存放或装到容器封存在房墙里,才躲过浩劫。目前,他们最担心的就是这些家藏经卷因没有传承人而失传。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文献纸页多为宽贝叶经式,装裱考究,纸张规格不一。每部写本首页除写有文献名称外,还饰有各类图案,有人首蛇身,人身鸟首,也有头戴五佛冠手持金刚杵,长蛇绕臂,腰系虎皮的画像,颜色鲜艳。由于这些经卷年代久远、存放条件简陋、保管不善,部分经文已经发生破损霉烂、字迹严重褪变,有的粘连在一起无法打开;甚至个别家庭把家藏经文及法器因没有传承人已送人或倒卖给文物贩子,甚至部分家藏经卷已在家庭火灾中被灰烬,文献遗失或损毁严重。在憨班和博裕乡还发现了两部古藏文天文历法,有各种动物图符和古藏文注释。目前,掌握谙熟苯教仪轨及文本内容的民间法师已先后离世,现健在的也已大多年届高龄,文献及仪轨传承已面临濒危,急需对其进行抢救性挖掘、整理和保护已迫在眉睫。

目前,舟曲县成立苯教文献传承保护领导小组正在加强对苯教文献的摸底、挖掘和抢救性保护工作。展望未来的藏族民间苯教文献整理研究,以下两方面值得学界同仁关注并携手努力:一是对民间苯教文献、苯教法师及苯教仪轨进行三位一体的抢救性发掘整理,尤其对高龄法师及其所主持的苯教文本唱诵及祭祀仪轨的抢救性挖掘保护;二是运用数字化手段,建立包括苯教文献、苯教法师及苯教仪轨在内的藏族民间苯教文献文本及语音视频数据库,为藏族苯教文化及古藏文语言文字保护研究提供原始权威的基础资料,填补藏学研究学术资料利用方式和研究手段的空白。

来源:苯教文化大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苯教历史与文化——访藏族著名学者才让太教授
藏文苯教文献研究成果丰硕
甘肃舟曲发现罕见苯教文献 或可追溯藏族古文明源
甘肃舟曲发现2500多卷早期古藏文手写苯教经卷
陇南藏族地区首次发现手写苯教文献
心在舟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