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知白守黑”到“漏白画”
从“知白守黑”到“漏白画”
――记中国漏白书画创始人王广德
本报记者李向娟

  他,逆向思维,挑战中国传统画法,在水墨画、民间画、敦煌艺术和油画等多种样式的画杂交汇聚处,迈开探索的脚步,融汇嫁接,创立了独特的漏白书画,其《漏白中国书画制作工艺》,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布的国家级发明人知识产权专利;

  他,笑声爽朗,虽命运多舛、几经磨难,却依然保留一颗赤子之心,笑对生活,其独特的书画,一反传统的水墨书画,虽具西方油画效果,却不失中国水墨状貌;

  他,就是中国漏白书画创始人王广德。

  王广德生于山东,长于塞北。5岁习书,8岁学画,13岁闯关东,21岁在东北从政。后因痴情于笔墨,辞去官职。到目前为止,他已周游考察了64个国家。不久前,他来厦门采风,调侃自己是“流窜画家”,一支凸笔,遍走天下。年届花甲的他希望,“有生之年,能把祖国的山山水水踏遍,绘就壮美山河”。

  说到笔墨,“知白守黑”应为中国书画永恒的妙诀。古往今来,多少书画家一直以此作为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王广德为何要一反常态,挑战中国传统的画法?

  原来,上个世纪80年代,承传中国水墨画的传统技法,王广德带着300多幅作品和笔墨纸砚,只身远赴美国旧金山,一心想印证中国画在域外的价值。没想到,却迎来“当头棒喝”。被西方人认为是“启蒙教育画”的中国画,在当时价格很低,一幅精美的工笔画,只卖5美元,连吃半顿饭都不够。一些在国内很知名的画家为了生存,夜晚躲在路灯下为行人画素描,经常被警察追打。一位中国画界的老前辈来美国办画展,展示了14天,竟无人问津,最后连一幅画也没有卖出。“这一切深深刺痛了我的民族自尊心!”王广德回忆说,那一晚他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中国画的出路在何方?清代绘画大师石涛的一句“笔墨当随时代”,启发了王广德的思维——创新,只有创新才有出路——传统的中国画,是以墨为主来营造画面主体,为何不能以白当黑,用白来塑造、经营作品中的主体?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8年5月的一天,他抓住突如其来的灵感,彻夜未眠,画出了平生第一幅漏白作品——一幅小斗小狗漏白动物画。第二天,这幅画竟以5000美元的价格卖出去了。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在逆反思维中构建自己的风格,因为笔墨角色转换而呈现出耳目一新的效果,顿时买者如云。他的漏白画在美国获得成功,一对乌龟母子《亲情》,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以5万美元收藏。

  中国画传统技法中的“惜墨如金”,“墨分五色”,多数根据画面主体物象随类敷彩、营造意境。学过传统水墨画和油画的王广德说:“作画时,同样用宣纸和水墨笔,若能反其道而行之,将黑白易位,以白当墨,用白来经营画面主体背景,再染以重墨、重色,可表达作品的思想内涵。”

  业内人士评价说,王广德的漏白书画具有强烈的冲击力,作品既有油画特点又不失中国水墨韵味。他自己这样诠释他的漏白书画:“虽然看起来有油画的某些风格特点,但其本质上是中国水墨。因为我用的是中国的毛笔、墨汁、宣纸。”

  他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山川河流、花鸟、虫、鱼等自然中的万物,信手拈来,赋之笔墨,跃然纸上。比如,收藏在钓鱼台国宾馆的动物画《童真》,在墨法上取宋代大画家米芾泼墨山峦的画法,用喷水冲墨反复多次画出小狗的软毛,画未干,又用“撕毛法”,细心撕出小狗周边线的硬毛,然后用新方法点睛,画耳、鼻、口、爪。为突出主题,王广德将画面的透明色和非透明色调和,补画背景,采用“留空法”,用淡色写字,再将字漏空,既有东方神韵,又透出西画底蕴。
(福建日报>9   2007年4月19日  星期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书画》云汇刊 • 海上名家 | 邵 琦
浅谈传统国画水墨的构成是什么?
同路人的聚散 ——张仃与吴冠中的“笔墨之争”
会意水墨 雅趣盎然 - 画家王广然“会意水墨画”欣赏
疼书者文必工 艺痴者技必良 ——访著名画家王广然先生 记者/朱明玉
文脉·心迹-江苏省中国画学会推荐画家:学会理事——王广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