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家故事

书家故事

书家故事(一) 程邈入狱创隶书

  中国的文字,从象形字、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一步步发展起来,其中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这也是汉字书法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不过,作为书法艺术,都保存下来了,并各自形成众多的流派,出现了不少独擅名家,拥有丰富多彩的艺术珍品。

那些你不知道的书家故事(一)程邈入狱创隶书 - 孙德伟书法 - 孙德伟书法

 

  其中隶书的产生被称作“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它源于战国的末期,是秦始皇时代徒隶(囚徒)下邳人程邈在狱中首创的。而中国古代的典籍只把它称为“古隶”、“秦隶”。没有“程隶”或“程体”之称,不向楷书有欧体(欧阳询)、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之别。以至下邳这位中国文字改革的大师程邈先生两千多年以来默默无闻。

 首先,要搞清程邈是哪里人,这个问题一直有争议。东汉著名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他是“下杜”(今陕西西安市南)人, 南朝梁代文学家、书法理论家庾肩吾在《书品》中说他是“下邳”(今江苏邳州南)人,现在很多资料又把他定为“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人。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按道理应该以最早记录为准。但是古代籍贯之称,起码应该是县级或者县级以上的单位,查遍秦朝县郡、《史记》、《汉书》,没有下杜这个县,就是现在西安的各种资料,最多只能抄袭许慎原文,绝无“下杜”具体位置,显然许慎不可能犯这样错误,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作为程邈籍贯,只能是笔误或者后人传抄讹错。现代一些人找不到下杜,就把程邈安置离西安不太远、人文荟萃的白居易老家下邽去了。然而,下邽人至今不领情,下邽,陕西渭南市一个镇,1978年更名下吉公社,2012年4月27日复名下邽镇。变来变去,下邽只承认自己是三贤故里,即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名将张人愿和宋朝名相寇准或出生于此,或在此地生活过。没有这个隶书创造者、御史程邈。然而南朝文学家庾肩吾还是一位书法理论家,岂能把隶书的鼻祖的籍贯搞错。程邈是下邳人无疑。

那些你不知道的书家故事(一)程邈入狱创隶书 - 孙德伟书法 - 孙德伟书法

  程邈本来是秦朝的一个小官,当过县狱吏,得罪了秦始皇,被关进了云阳狱中。他在狱中度日如年,无事可做,白白浪费时光觉得实在可惜。可是,在狱中能干什么事业呢?当时正值秦始皇推行“书同文”政策,以小篆为全国统一文字。其时政务多端,文书日繁,用小篆写公文固然比以前方便许多,但小篆不便于速写,还是费时费事,影响工作速度和效率。程邈以前身为狱吏,深知小篆难以适应公务,若能创造出一种容易辨认又书写快速的新书体,不是更好吗?于是乎,他在监狱中一心钻研字体结构,做起文字学问来。

  程邈把流传在民间的各种书体搜集在一起,潜心研究,一个一个加以改进,把大小篆的圆转改变为方折,同时删繁就简,去粗取精,经过加工整理,十年后,终于创造出书写便利、又易于辨认的三千个隶字来。他把这一成果呈献给秦始皇。秦始皇在年轻时,工作便非常认真,是一个非常讲究工作效率的人,统一天下后,要推动的政治、文化、经济上的改革又那么多,他更是日夜不停、废寝忘食的工作着。《史记·秦始皇本纪》上记载说:“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换句话说,秦始皇每次批示的文书,是以石(一百二十斤)为单位,不批完一石,便不休息。当时纸尚未发明,公文都刻于竹简上,一百二十斤的竹简码起来大约有一个人的高度,而且自我要求,不批示完,即使已到深夜也不能休息,可见秦始皇的确是在夜以继日的工作。

那些你不知道的书家故事(一)程邈入狱创隶书 - 孙德伟书法 - 孙德伟书法

秦始皇看了程邈整理的文字,非常高兴,不仅免了程邈的罪,还让他出来做官,提升为御史。由于程邈的官职很小,属于“隶”,所以人们就把他编纂整理的文字叫隶书。同时,“隶人”也指“胥吏”,即掌管文书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隶书也被叫做“佐书”。这种隶书的特点是扁阔取势,结构简单,笔画平直,有了波磔,与小篆相比,书写方便,易于辨认,就称之为秦隶

秦隶的出现,是我国文字史乃至书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逐渐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官方书体。从此,我国文字告别了延续三千多年的古文字而开端了今文字,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则从表形、表意到形声,字体结构也不再有古文字那种象形的含义,而完全符号化了。但秦朝初创的隶书,结体和用笔都带有篆书的意味,长扁不一,波磔也不明显,可以说只是篆书的潦草写法。到了东汉,隶书才有了大的变化,结构向扁平发展,笔画出现了雄健的波磔,更趋于工整精巧,从而形成了汉朝隶书的独特字体。汉隶结体用笔富于变化的特点,又影响和促进了楷书和其他书体的形成及风格的多样。直到如今,隶书仍然是一种常用的字体,并作为一种书法艺术而存在。

这种传世的汉字字体,竟出自下邳一个身陷囹圄的囚徒之手,更是下邳文史、书法史上一大奇迹。

书家故事(二)萧何深思题匾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此为民间对西汉建国功臣韩信一生的经典概括,萧何是汉高祖刘邦丞相。“成也萧何”是指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是指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不论是成功还是败亡都是由于同一个人。

那些你不知道的书家故事(二)萧何深思题匾 - 孙德伟书法 - 孙德伟书法

萧何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

我们暂且不论萧何的历史功过和他与韩信之间的恩怨,我们来讲一讲萧何与书法的故事……

那些你不知道的书家故事(二)萧何深思题匾 - 孙德伟书法 - 孙德伟书法

西汉大臣萧何协助刘邦建立了汉王朝,因为他的功绩大,刘邦就封他为赞部候,后来又升他做相国。萧何的字写得非常好,尤其擅长用秃笔在牌匾上写字。有一次,有人请萧何为一座新砌成的宫殿题写一个殿名,萧何苦思冥想了三个月后,才动笔写。写的那天,有人听说萧何想了三个月才动笔写,都从很远的地方赶过来看。只见萧何如同带兵打仗一样,手腕的变动好像是在指挥千军万马,写出来的字好像他所带领的文臣武将(“变通并在腕前,文武遗于笔下”),每一个字都那么有气势,前来观看的人拥挤得象潮水一般,在场的人无不为他精彩的挥毫泼墨所深深折服。

书家故事(三)师宜官卖字换酒

       师宜官乃东汉灵帝、献帝时期人,祖籍南阳(今河南南阳)。曾为袁术手下部将。史载其工于书法,尤善八分书。南朝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云:“《耿球碑》是宜官书。自矜重。”南朝梁武帝《古今书人优劣评》曰:“师宜官如鹏翔未息,翩翩而自逝。”唐张怀瓘《书断》卷中云:“灵帝时征天下工书于鸿都门,至百人,八分称宜官为最。”列师宜官八分书为妙品。师宜官曾为袁术所立《耿球碑》书写文字,这也是他唯一见于史书的作品,但是历史久远,此碑现已不存,师宜官的书迹也就不为后人可见了。虽然如此,但师宜官卖字换酒的逸事却一直流传至今。

那些你不知道的书家故事(三)师宜官卖字换酒 - 孙德伟书法 - 孙德伟书法

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前后共经历426年,这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继往开来、由不断变革而趋于定型的关键时期,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隶书是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汉代隶书又称分书或八分,不但笔法日臻纯熟,而且书体风格多样。到东汉,隶书进入了书体成熟、流派纷呈的阶段,名家迭出。

据唐张怀瓘《书断》记载,东汉灵帝虽昏庸无能,却极其酷爱书法,征召了大约几百个擅书人士统聚于鸿都门下。汉灵帝在仔细看了每人的作品以后,师宜官的书法让其眼前一亮——颇有鲲鹏展翅,大开大阖之大家风范。

其中尤属他的八分书法最为出色,大字的直径可达一丈之长;小字则如蝇头,在寸方的一片竹简上可书写一千个字有余。汉灵帝见后大喜,便差人召师宜官入宫。然此时的师宜官并不知情,正穷困潦倒地打算在酒馆蹭酒喝。喝够酒之后,店家便来向他索要酒钱。生性狂傲的他取出毛笔,在酒店的墙壁上挥就一番,招来许多人的围观。师宜官此时提出了条件,说若酒馆卖给他酒,就再给店家多写几个字,否则就铲掉墙上的书迹。一番争执下来,最终酒钱是付够了,但是此消息传到了汉灵帝那里,召他为官的想法就此被打消了。

书家故事(四) 蔡邕偶创飞白

       汉朝的蔡邕,字伯喈,官到中郎将,人称“蔡中郎”,他不但是个文学家,还是一名著名的书法家。“飞白书”就是他独创的。什么叫“飞白书”呢?你们听完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蔡邕不是一个闭门读书、写字的人,他经常出门旅行,为的是捕捉灵感,丰富阅历。东汉灵帝熹平年间,皇上旨令蔡邕写《圣皇篇》,完稿以后,他把写好的文章,送到皇家藏书的鸿都门去。那儿的人架子挺大,谁来了都得在门外等上一阵。蔡邕等待接见的时候,有几个工匠正用扫帚蘸这石灰水在刷墙。他就站在一边看了起来。

那些你不知道的书家故事(四)蔡邕偶创飞白 - 孙德伟书法 - 孙德伟书法

        一开始,他不过是为了消磨一下时光。可看着看着,他就看出点“门道儿”来了。只见工匠一扫帚下去,墙上出现了一道白印。由于扫帚苗比较稀,蘸不了多少石灰水,墙面又不太光滑,所以一扫帚下去,白道里仍有些地方露出墙皮来。蔡邕一看,眼前不由一亮。他想,以往写字用笔蘸足了墨汁,一笔下去,笔道全是黑的。要是像工匠刷墙一样,让黑笔道里露出些帛或纸来,那不是更加生动自然吗?想到这儿,他一下来了情绪。交上文章,马上奔回家去。

那些你不知道的书家故事(四)蔡邕偶创飞白 - 孙德伟书法 - 孙德伟书法

        蔡邕回到家里,顾不上休息,准备好笔墨纸砚。想着工匠刷墙时的情景,提笔就写。谁知想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一开始不是露不出纸来,就是露出来的部分太生硬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他终于在蘸墨多少、用力大小和行笔速度各方面,掌握好了分寸,写出了黑色中隐隐露白的笔道,使字变得飘逸飞动,别有风味。

那些你不知道的书家故事(四)蔡邕偶创飞白 - 孙德伟书法 - 孙德伟书法

        蔡邕独创的这种写法,很快就推广开来,并成为“飞白书”。直到今天,还被书法家们所应用。

书家故事(五) 骨灰级书法爱好者钟繇

钟繇是谁?

 钟繇(yáo)(151年-230年),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南朝庾肩吾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唐张怀瓘在《书断》中则评其书法为“神品”。

 书法界有一种说法,说“书圣”王羲之的书法学自卫夫人,而卫夫人学自钟繇。这样算起来羲之还是钟繇的徒孙,可见钟繇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那些你不知道的书家故事(五)骨灰级书法爱好者钟繇 - 孙德伟书法 - 孙德伟书法

指力洞穿棉被?

看到一本名为《混迹三国》的闲书,上面也谈到钟繇,说他是个文武全才,文的方面,他精通史学、易学、书法;武的方面主要是学习兵法和剑法,他的指力可以洞穿棉被。
       我不由吓了一跳,在我印象里的一直是文弱书生的钟繇,几时修成了这一指禅功?莫不是现代的海灯法师也要认钟繇为祖师爷吧!
       想马超的堂弟马岱与钟繇那一战,被后人评为三国战史上实力最为悬殊的一战:“岱引军一万五千,浩浩荡荡,漫山遍野而来。钟繇出马答话。岱使宝刀一口,与繇交战。不一合,繇大败奔走。” 后人评:“对付钟繇这号只会白纸上写黑字的还用宝刀,太夸张了吧!”
       如果钟繇的指力可以洞穿棉被,虽然不能洞穿马岱的宝刀,那至少在武艺上并非等闲之辈,不至于与马岱只斗得一个回合吧。
       其实,真实的情形是,?史上记载钟繇指力洞穿棉被,是他学书三十余年,每天夜晚在被子上不间断练字的结果。
       钟繇临死时把儿子钟会叫到身边,交给他一部书法秘籍,把自己刻苦用功的故事告诉钟会。他说,自己一生有三十余年时间练习书法,不分白天黑夜,不论场合地点,有时间就写,有机会就练。与人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就蹲在地上写字。晚上睡觉,就用被子作纸张,结果时间长了被子给划了个窟窿。见到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自然景物,就会与笔法联系起来,有时去上厕所,竟忘记了出来。

那些你不知道的书家故事(五)骨灰级书法爱好者钟繇 - 孙德伟书法 - 孙德伟书法             

那些你不知道的书家故事(五)骨灰级书法爱好者钟繇 - 孙德伟书法 - 孙德伟书法

钟繇在学习书法入迷忘我,堪称骨灰级书法爱好者,还有一事更能证明。
       青年时期,钟繇就与后来的领导――曹操因为共同的书法爱好走到了一起,那时经常出席书法学术讨论会的还有邯郸淳、韦诞、孙子荆、关枇杷等书法迷。
      有一天,钟繇发现韦诞座位上有蔡邕的练笔秘诀,就向韦诞借阅。不料这位擅长制墨的先生(韦诞制作的墨被称为“韦诞墨”,被赞誉为“百年如石,一点如漆。”),大概很怕钟繇借了不还他,也有可能是怕钟繇的书法超过他,总之,任钟繇死磨硬缠都坚决不借。
      钟繇很生气,他把胸脯擂得咚咚响,一直擂了三天,擂得胸前青一块紫一块,还呕了一大滩血,不知道内情的人,还以为他在练大力神功,准备去跑江湖卖狗皮膏药,这韦诞也够狠心,全不为钟繇的“苦肉计”所动,硬是没给他看。钟繇却因为“表演”太投入,把自己擂得奄奄一息,亏得曹操派人送五灵丹(三国时期疗伤圣药)给他,才活过来。钟繇算是得了心病,发下誓言,说不惜等韦诞死了之后去盗墓,也要看到蔡邕的秘诀。
      这差不多为韦诞做了一个广告,谁都知道韦诞手中有一本练书法的秘籍,以致于后来韦诞的墓真的被盗了。但韦诞比钟繇晚死了二十年,钟繇是不可能亲自去盗的,但是由于他发下的那个誓言,后人还是一口咬定盗墓的事情是钟繇指使的,这可真是冤枉了钟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古代书法家的传说之一秦汉部分
《浅说中国书法》
书法的来龙去脉(下)
钟繇:一个开创了不朽书体的人
高清经典|东汉《熹平石经-尚书残石》
真书与钟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