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情|上方花园上演“辞旧迎新”故事①|沈轶伦

“已经挂牌了,这房子准备出售。”宗伯说,直起腰来,手里还捏着一把草。

我们站在屋脚台阶下,面对着他正在修整的花园。从这个花园走出去,穿过弄堂就是上海的淮海中路。几步之遥而已,这个与繁华为邻的小院子却神奇地保持着静谧。这是上海老派人熟知的“上只角”生活的代表,民国沪上花园里弄代表作之一的上方花园,也是宗伯出生至今的家。可是如今却要卖了。

我陪宗伯站在花园和住宅的分界线上,看着这碧草一片的院子,心里却有说不出的滋味。父亲走来,也打量着这修整过的院子,忽然想起来什么似地问,“咦,院角那棵大树呢,怎么没了?”宗伯扔掉手里的草,一边脱下手套淡淡道:

“哦,我处理掉了,树一旦太大,阴影下面寸草不生。”

【一】

我小时候常来这里玩。文革时期,父亲和宗伯同在街道生产组做工,患难之交。及我长大,每每要随父亲去看宗伯,总是第一个欢呼雀跃。因为宗伯有个和我年纪相近的女儿,我们都是行吊影单的独生子女,难得有机会遇到玩伴,自然难分难舍。

另一重吸引力自然也是因为宗家的住宅。上个世纪80年代,上海人均居住面积不过4.5个平方米,全国倒数第一,除了等待单位分房之外只能在祖辈屋内螺蛳壳里做道场,家庭居住状况普遍逼仄,遑论隐私空间。而宗伯一家在这花园新式里弄里竟拥有独栋住宅,占半亩地,仅花园就有150平方米。在孩子眼里,这豪宅豪得已经无边无际。这幢房子,房子里宽阔锃亮的硬木地板、扶手雕花盘旋而上的楼梯、大扇透光的铸铁法式窗、这一切对我都是新奇,是一个与新村社区截然不同的天地,承载我童年许多想象的梦幻城堡。

然而宗伯一家并不拥有这三层独栋的全部。六房三厅五卫三阳台,总共36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里,他们一家三口,当时仅拥有一间而已。

上个世纪40年代,宗伯的外祖父购下这独栋之初,住在这房子应该相当舒适。但外祖父过世后,其一众子女,子女的后代,“文革”时搬进来的工农子弟职员家属,插队下乡后回城的青年和新添的家庭,林林总总,都挤在同一幢楼里,群租一般。

子娶妻孙生子,大房间分割成前后间,洋房的储物间和汽车房也拿出来置家具住人。好在对于80年代的上海人来说,周边所有人的居住条件都逼仄,因此自己的处境也就不觉得难捱。对于一个外来的孩子来说,这一切更是无关紧要。

于我和宗家的女儿而言,这幢房子里那些对我们关闭的门、一些堆到走道的陌生橱柜,以及散发着生人勿进气息的区域,只是平添趣味的神秘。于是,我们分明是在他们自己的家里,却要时时小心翼翼绕开“别人的领地”和“别人的东西”,才能游戏和捉迷藏。

【二】

发生在上方花园的时光,似一张切片,记录下这个城市开埠后的一段历史。

自1843年上海开埠后,这一片土地的初代主人,是个洋人。随着开埠,大量欧美移民和商人进入上海,“冒险家”们在这里开设大量洋行工厂,进行贸易投资,也由此滋生了第一代靠上海发财的富商。1839年,上海道台同意辟设法租界,准许外国人在沪建设屋舍,租界便沿着今日淮海路由东到西一直筑路过去,房屋也跟着一路建设过去。至1916年一名英籍犹太人看中今上方花园处的土地,在这里建造了私人花园。相比旧南市老城厢,淮海中路当时还是田园风光,简直可算郊区。不过随着法租界对辖区内的种种建设经营,淮海路周边逐渐成为沪上西式高档住宅林立的区域,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慢慢推及至此。

对于淮海路周边的城区定位,租界的公董局曾在1900年做出决议:必须以欧洲习惯采用砖石做建筑材料,房屋设计图则要经规划工程师批准。对于街区的绿化,法租界当局要求是所有道路各边人行道,7米-10米之间必须有一棵树,界区内的清洁力度也详细规定到,人行道面“至少每日应冲洗一次,水沟亦应每日以水冲洗。”

包括这一带静谧的本身,也来自于洋人规划。公董局在1933年制定了《管理摊贩章程》,详细限定摊贩在人行道的营业位置和路段,对过境车辆则规定了“行车喇叭,应适当按鸣。不准在住宅区及夜间滥按喇叭,尤其不准同时并用多种喇叭”,对街面噪音也要求“凡商店或其他一切公开性质之机关……或其乐声妨及附近邻居时,即遵照巡捕之通告,立行停止发音。”

至1930年代年,华商能与外商共舞抗衡。中国最早的商业银行之一浙江兴业银行于1933年从洋人手里购下这一片私人花园,请英资洋行设计,用于建造职员住宅。然而不久抗日战争爆发,时局动荡,工程至1941年才完成建设。自此,这个地处常熟路淮海中路口的花园里弄里,竖起74幢3层西式砖木结构住宅,成为洋行高级职员、知识分子、政府高级官员青睐的寓所。

出版家张元济曾在上方花园居住并题名,原国府特刑庭首席检察官徐世贤、原国府经济部常务次长盘序伦都是这里的住户。宗伯的外祖父,一位从福建来沪的商人也在这里购置下住宅,期待一家人日后的生活能如花园的名字一样,“月在上方诸品静,心持半偈万事空”。

摄影:孔轶

(待续)

上海纪实
 
华语文学网出版
《上海纪实》为专注于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传记文学的电子期刊,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主管主办,依托华语文学网不定期出版,其微信公众号内容亦由华语文学网负责推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弄堂之二
上海滩地产风云 | 中外冒险家们的狂飙之旅
霞飞路上,租界中心位置,一个真实的“上方花园”
黄浦滩、花园弄、抛球场、大马路&步行街
上海开埠:从江南小镇到“十里洋场”|往事
上次逛了一半,这次我们把它兜完|建筑可阅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