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及67腧穴功效(下
 
 

 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及它的67个腧穴


人体有颈椎7,胸椎12,腰椎5,共计24椎。第7颈椎的下面叫大椎穴,大椎穴的找法为:把头稍微往前低,肩膀不动缓慢转头部,能发现后颈有一个会动的突起与一个不动的突起,最下面会活动的就是第7颈椎,此椎下面就是大椎穴。

找到大椎后,往下每跨一个棘突为一椎,找到大椎后往下找三四个椎没问题,但再往下就容易数错,这里要找到两边肩胛骨下缘了,两边肩胛骨的连线正好是第7脊柱,另外肚脐正对的后面脊椎是腰2命门穴,另外两边胯骨连线的那个中点正好是腰4腰阳关穴

所以我们定位脊椎,用大椎,双肩胛骨下缘连线为胸7椎,肚脐正对腰2命门,两胯骨连线中点为腰4腰阳关的方法定位,这样就能很好的确定各俞穴的位置。

尾椎骨那一边四个小孔么?那就是我们常说的八髎穴,上,次,中,下髎。八髎下针就是直刺。膈俞与肝俞中间是空白,但临床常把这个空白处当成管胰脏的地方,称胰俞,糖尿病人常在第8椎下有压痛点,可以在胰俞这里下针。

大家看1.5寸线都是肺俞,厥阴俞,心俞,肝俞等脏腑的俞穴,但3寸线就是该脏的情志点,如肺藏魄,那肺俞旁边就是魄户,心藏神,心俞边上就是神堂,肝藏魂,肝俞边上就是魂门,脾藏意,脾俞边上就是意舍。

下面挑重要的穴位讲讲常治的病

下针的方向

穴位是在突起的地方还是上方或下方?脊柱上的穴位是在突起的地方,但针刺的时候是从凹陷的地方斜着往上刺才能刺到穴位,因为脊柱是叠合着的.

这才是正确下督脉穴位的方向,不过因为脊柱内有脊髓,所以如果角度太大,深度太深,会刺到脊髓,一般当人俯卧的时候,略75度往上刺1.2寸是安全的,如果垂直进针那只能针到骨头不会刺到脊髓的。


到了第三椎以后,下针的方向就要改变,斜度更大才行,当我们掌握了脊柱的生理结构图时,下针时就有数了。横轴方向定位后,纵轴方向定位。大家看三条线,督脉离外开这条线是三寸,正好在肩胛骨旁,那中线就是膀胱经靠里的那个1.5寸那条线。所以我们找1.5寸用要用手去比,直接一手按到肩胛骨,一手在督脉上,中点就是常用的1.5寸线。


刚才说了在督脉胸椎上的下针手法,那在膀胱经上下针常用的有三种手法 一是向脊柱内侧斜刺,这种手法比较常用,因为背部的生理结构是两侧薄,中间厚,这样向脊柱内斜刺可以避免刺进胸腔。

第二种是向脊柱外侧斜刺,这种手法的斜刺角度要稍微小些比如用45度或30度角斜刺,这种手法,

第三种是由上往下,或由下往上的透刺法,这种手法一般用透针的方法,比如肝俞透胆俞,脾俞透胃俞。各人习惯以及不同病症采用不同的针刺手法,都是允许的。


比如治疗强脊时在膀胱经上埋线,就是采用由上往下,或由下往上透穴的手法,如在治疗肺部疾病就采用向内斜刺大杼风门肺俞的手法,如果治疗兼情志方面的,就采用向外斜刺的手法。这个针刺手法习惯不同,只要能治好病就行,没有严格的对与错。


大杼——骨头的病、腰椎、骨质增生、骨裂、骨折、股骨头病

胸一椎下旁开1.5寸叫大杼,大杼是八会穴之骨会,骨头的病用大杼穴。腰椎病变,常用大杼穴;骨头的病,就是如骨质增生,骨裂,骨折,股骨头病,但凡骨头有症状出来,都可以用到大杼穴。


风门穴——咳嗽、背部长痈疮

大杼下面跨一个椎是风门穴,是配合肺俞治疗感冒咳嗽的常用穴,风门穴还是治疗背部长痈疮常用的穴位,一般采用针刺泄法或刺血拔罐的方式,效果非常好。


肺俞穴——咳嗽,气喘,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

风门下来是肺俞穴,第三椎下旁开1.5寸,肺俞,是肺脏俞穴,一切肺病可取肺俞,配中府和云门治疗一切肺部疾病。象我们治疗咳嗽,气喘,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肺俞是常用的,治疗肺部病症还常用定喘穴(大椎旁开0.5寸)膻中,天突等来配合使用。讲到治肺病,还要提一个膏肓穴,肺结核,肺癌,一般这种危重病症,都加一个膏肓灸,以助快速恢复。

肺在情志上是主忧主悲的,就是肺不好的人常忧常悲,反过来情志上的忧和悲也会影响到肺的功能,如果情志上的比较明显,就加魄户。

中医从不认为人的精神情志和人的五脏六腑是分离的,情志和脏器是可以相互影响致病的,情志病必定有其发病的物质基础,就是相关的脏腑必定是受损的,所以我们治情志病的时候会先调理相关的脏腑功能,这在临床上也是得到验证的。

厥阴俞——心包经、心脏

肺往下一个椎体即第四椎下旁开1.5寸是厥阴俞,厥阴俞就是管心包经的,心脏有病除了在心俞上下针,厥阴俞也要下。刚才提到了,厥阴俞再往外1.5就是膏肓了,膏肓治百病,病重的人都可以灸膏肓。


膏肓灸

膏肓灸百壮治百病,无所不疗。不过这个穴只是个补充基础能量的穴位,不能当成万金油乱用的。隔姜,直灸都可以。古代讲在膏肓灸百壮,大多为直灸,但这个直灸并不是让艾一直烧完,一个艾柱烧到皮肤有点痛了就换艾柱,称为一壮,灸到皮肤潮红就行了,也可能会起泡的。

肺结核,肺癌,一般这种危重病症,都加一个膏肓灸,以助快速恢复。外侧一条膀胱经线上的穴位,除了膏肓穴是常说的膏肓灸百壮可治百病,作为一个强壮穴用,其它穴位都是配合内侧膀胱经线上的俞穴来使用。

心俞——心脏病

厥阴俞下面是心俞,即管心脏的俞穴,治疗因心脏引起的病都可以用到心俞,心的募穴是巨阙,所以治疗心脏病常用的俞募治疗就选心俞和巨阙,当然也会配上其它穴位,如关元,天突,内关,神门等。

很多人脊柱有压痛点,其实有压痛点也代表你的某个脏器有问题了,比如第三椎下有压痛,那可能是肺有问题,第五椎下有压痛,那就是心脏有问题,第六椎下有压痛,就可能是督脉有问题,这第六椎也是白血病的一个压痛点……,中医治未病,一出现压痛,马上治疗,治到不痛了,里面的病也就好了。不痛了,就等于把地雷挖出来了。

(用多大的力压有痛算是有问题?如果不痛,用力压也不痛,如果痛,稍用力就酸痛,胀痛,上下一比较就可以知道了。)

(压痛了,怎么治?压痛可以在旁开15寸的俞穴上下针,艾灸)

(比如找到一个心脏病痛点,处理的时候心脏不舒服的症状缓解了,但后背被按肿了,行吗?答:是可以的)

督俞——血癌

心俞下面的穴叫督俞,为第六椎下旁开1.5寸,刚才也讲到了,这第六椎下的压痛点为血癌的可能病发反应。

膈俞——与血有关、贫血、血瘀

督俞,下面是膈俞,为第七椎下旁开1.5寸,膈俞为八会穴中血之会,治疗一切与血有关的病症,如贫血,血瘀等症。刚才我也提到,找第7椎的方法,两个肩胛骨下端连条线,跟脊椎骨交接的地方,就是第七椎下。
再次复习一下人体的八大会穴:血会膈俞,骨会大杼,腑会中脘,脏会章门,气会膻中,脉会太渊,髓会悬钟,筋会阳陵泉。血病可取血会,骨病取大杼,依此类推。

8椎下——胰俞、糖尿病

8椎下没有穴位,但刚才提过,中医在临床上补充为胰俞,即负责胰脏的穴位,8椎下压痛为糖尿病人检测点。

肝俞——肝病、乙肝、肝硬化、肝结石、肝囊肿

第九椎下旁开1.5寸为肝俞,这就是治肝病的地方,乙肝,肝硬化,肝结石,肝囊肿等都可以选这个穴来做。

胆俞——胆病、黄疸,胆囊炎,胆结石

肝俞下面第十椎下旁开1.5寸为胆俞,可以治疗胆病,象黄疸,胆囊炎,胆结石这些都可以取。

胆俞再往下就是脾、胃、三焦、肾俞,都是用来治疗相关脏腑疾病时选用的穴位。

三焦——上寒下热、左冷右热

三焦是一种沟通全身阴阳的一个系统,有的人上寒下热,或左冷右热,这种偏症,多与三焦不通也有关,群友瑜禧,在来调理之前就是每次泡脚,上身出汗,下身凉,后来帮她在三焦俞埋线,一次就解决这个症状,后来一泡脚慢慢的全身变热。

肾俞——腰痛、强肾壮腰、艾灸保健穴

肾俞是常用的大穴,肾俞属于第十四椎下旁开1.5寸,也是腰2椎旁开1.5寸,腰2下就是命门穴,命门是正对肚脐背后的穴位。肾俞是常用来治疗腰痛的病症,因为很多腰痛是跟肾虚有关,针肾俞可以强肾壮腰,象一些与肾有关的病都可以取肾俞,肾俞可以下针也可以艾灸,也是我们常用艾灸保健穴之一,常灸肾俞,有益补肾。

气海俞——阳气生发、补气提神

是第15椎下的气海俞,气海俞用得比较少,倒是腹部的气海穴用得更多,春后灸气海,可以帮助阳气生发,补气提神。

腰阳关、大肠俞——腰椎痛、便秘、痔疮

16椎下是腰阳关,旁开1.5寸是大肠俞,这两个穴常配合肾俞和命门治疗腰椎痛,大肠俞也是用来治疗大肠疾病,如便秘,痔疮的常用穴位。

关元俞——腰部病症、妇科病

关元俞是腰5椎也就是第17椎下旁开1.5寸,可以治疗附近腰部病症,也可以治疗妇科病,象子宫肌瘤,就可以取关元俞,八髎,关元,归来,子宫穴做艾灸,直灸也行,隔姜灸也可以。

小肠俞、膀胱俞——尿频,尿急

18椎,就是尾椎1了,旁开1.5寸为小肠俞,小肠俞下来是膀胱俞,膀胱病取这个穴配合使用,比如尿频,尿急,等可以用这个穴,刚才提到上周有群友过来因这个病就取了膀胱俞,效果很好。

髎穴——妇科、宫寒、痛经

再来是八髎穴,

这图上的四个穴位就是上髎,次髎,中髎,下髎穴,主要用来治疗妇科疾病,女人宫寒,痛经可以常灸这几个穴位。

会阳穴——痔疮

下髎再往下叫会阳穴,用得不多,会阳就是尾椎骨旁边开8分左右的地方,用得不多,有时会用来治治痔疮。

膀胱经——1.5寸脏腑疾病、3寸情志疾病

膀胱经从天柱穴下来,分成两条路线,一条是与督脉正中线距1.5寸,一条距中线3寸,靠里这要是我们常用的用来治疗脏腑相关疾病的俞穴,靠外侧的是治疗因脏腑引起的情志疾病,因为情志和脏腑本身是相互影响的,我们各脏有其所主的情志,如心为喜,肺为忧,脾主思,肝主怒,肾主恐,当出现精神情志上的疾病一定要考虑从脏上治,如果脏出现问题,一定也要从情志上去配合。

魂和魄的问题

上次讲到了魂和魄的问题,这次再详细讲讲。

我们知道了心藏神,且人有三魂七魄,三魂在中医里名称为胎光,爽灵,幽精,肝藏魂,七魄为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神为主宰,白天工作,魂魄晚上归位工作,中医里讲这三魂七魄,每一魂一魄都有其所司之职,缺少或受损都会引起相关的情志和器官功能上的影响。

肝的循行时间为凌晨13时,肺为35时,所以我们这段时间一定尽量保证好的睡眠,以让魂魄能正常工作,处理人体白天遗留下来的任务。很多人晚上做事,白天睡觉,颠倒乾坤,到最后死于肝病肺病的人很多,也于肿瘤疾病的也大多是这些人。

徐文兵也讲过这个,比如人睡觉打呼噜是臭肺的问题。徐师说,臭肺是调节人的呼吸,当臭肺这一魄不能正常归位工作,就容易打呼。臭肺在晚间通过肺部呼吸的调节,一定程度上排解掉你的负面情绪使得人们在情智上会更加心情舒畅,让气血运行畅通无阻,因为有负面情绪之后啊,这人的气就运行不畅容易停滞在某些部位形成毒!灸魄户和常做提肛的运动,魄户穴就在肺俞外1.5寸的地方,

据徐师讲,那个打呼的人,灸魄户和常做提肛运动是有效的,我没有试过。



情志上的治疗跟身体五脏六腑治疗的配穴原则也是一样的,同样可以利用生克制化的关系来配穴,比如常悲常忧的人,因为心火能克金,心又主喜,就可以用喜的情志来制约悲和忧,从而使得病症得以改善。

那些具体的三魂七魄内容就不多讲了

中医有一个治疗脏腑及情志的一原则,或者说是一种经验,就是当以脏腑本身器官为主的病,先以情志调之再辅以脏器本身来理,这样的效果好,如果以情志为主的病,先以器官来调辅以情志来理,这也是阴病阳治,阳病阴治的一个扩展,因为从这两者来说,脏腑为阴,情志为阳。


昨天讲完了后背距督脉1.5寸的俞穴,从大杼到会阳。

抑郁症和焦虑症,其实据我的治疗经验来说,是任督二脉不通,五脏阳气不振引起的,而且在临床治疗中也发现这样治疗的确是有效的。(水生,我也有体验,有时候我情绪差,灸下任脉的穴,灸完后情绪立即好很多,灸关元,搭配其它的穴位)

从附分穴到白环俞旁边的秩边穴,这最下面的秩边穴常常会用来治疗坐骨神经痛。

大腿后侧的膀胱经穴位

后背部的穴位就讲到这,下面讲大腿后侧的膀胱经穴位

承扶穴、殷门、浮郄和委阳——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

承扶穴在大腿那大股沟横纹的正中间,也是用来治疗坐骨神经痛常用的穴位,配合秩边,环跳,委中等使用。

承扶下来是殷门,这个穴位在承扶穴和委中穴的中点就在两块肌肉之内取穴,用得不多,但有时会用来治疗急性腰伤。

浮郄和委阳,委中,这几个穴位,先找到委中,委中很好找,就在膝后腘横纹的中点,从委中横向外侧,有一条筋,叫股二头肌腱,就是那条筋旁边取穴就是了。

群友补充:委中是排毒通道,八虚之一(八虚――八虚,在《内经》中仅出现在《灵枢·邪客》篇,是专门用于人体部位的术语,是指人体两侧肘、腋、髀、腘八个部位。 在这里的含义为虚陷、薄弱之处。《内经》认为,这八处部位有五脏真气所过、相应血络所布等,故与五脏联系密切;又为关节屈曲处体表虚陷之地,气血相对薄弱,容易受外邪侵扰,或恶血留止。通过其病候反应,如拘挛、不能屈伸、疼痛等,则可以诊察五脏的病变情况,这就是所谓八虚以候五脏(《类经·疾病类》),具体来说,双肘部反应心肺,双腋窝部反应肝,双髀处反应脾,双腘窝处反应肾。)

膀胱经的五俞穴


这里再把膀胱经的五俞穴讲一下,因为到了膝腘以下,就会讲到五俞穴了,井穴至阴,荥穴足通谷,输穴束骨,经穴昆仑,合穴委中,其穴性分属金水木火土。 另外膀胱经的原穴为京骨穴,络穴是委阳,和飞气扬,委阳穴这个络穴是络到其它更细络脉上的穴,飞扬穴是直接络肾经的,浮郄是膀胱经的郄穴。

委中穴——合穴、排毒、腰背痛

委中穴是膀胱经的合穴,属土,因为膀胱经的井穴属金,金生水,所以该井穴又是膀胱经的母穴,前面说过,中医里有一个治疗原则为:补井当补合,所以当膀胱经的虚症需要用到母穴井穴时,用合穴委中代替。
刚才提到委中穴是排毒通道,没有错,同时委中也是容易积毒的,我们常常看到腰背膀胱经酸痛的人在委中附近有青筋,就是瘀在此处的毒,或直接说瘀血,所以常用来刺血委中来治疗。
当我们在后膝腘处取刺血点时,青筋显露可能在委中也可能在委阳,也可以在其附近,我们只取其暴露的青筋处刺血就是了,一般是先用手心拍打五六下,然后用刺血针在青筋处刺一到三个点,然后在放血的过程中,让病人慢慢活动腰部,大多数能很快见效。
这个地方放血,有些青盘粗露的人,刺血时血会喷出好几十公分远,这个穴位可以根据病情放血10100ML不等,刺血的时候,人往边上站,不要让血喷到身上,乡下一些年纪大的人都知道用这个方法治疗腰酸背痛的一些病症。中医里有歌诀说:腰背委中求,说明大多数腰背痛的病,都可以考虑在委中上做。

补充一点委中的使用,刚才有人提到委中可以解血毒,的确是这样,同时因其为合穴,合主逆气而泄,所以可以治疗鼻衄,湿疹,疖肿,乳痈,甚至还可以治疗急性的肠胃炎。

合阳——腰背痛、膝腘窝痛和膝盖内痛、痔疮

委中下面叫合阳穴,刚才我们讲那个下髎穴的下面有一个会阳穴,这里中叫合阳,合阳在委中下2寸。

合阳穴常配合委中治疗腰背痛、膝腘窝痛和膝盖内痛,有些年龄大的人膝盖抬不起来,在下膝眼,阳陵阴陵泉时会配合阳使用。也可以配合膝盖前面的穴位治疗膝盖痛症,同时它还可以配合承山,孔最,长强治疗痔疮。
治疗痔疮的穴位我们现在说了有很多,除了上面讲的,还有龈交,二白,秩边会阳穴附近的反应点,大家根据需要和方便与否选择使用。

承筋、承山——痉挛、抽筋、便秘,痔疮,湿气大,腰背痛

承筋——合阳往下的穴位叫承筋,承筋穴在委中和承山的正中间,承筋穴一般会配会承山,阳陵泉治疗些筋痉挛,抽筋等。

承山——承筋往下是承山,承山在人体小腿后面正中,当我们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在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处,这个穴平以前我们讲过的足阳明胃经上的条口穴,从条口可以直接透到承山。承山穴一般人按起来很痛,酸胀的痛。

这个穴用途很广,象小腿肚抽筋,便秘,痔疮,湿气大,腰背痛等,都会选择。

条口透承山,是我们用来治疗肩周炎的常用针刺手法,屡试不爽,效果惊人。

在承山穴,有很多老中医用刺血的方法用来治疗象落枕,痔疮,急性腰背痛等等,效果也是非常好,另外承山穴还常配合丰隆,阴陵泉等化痰去湿。

针刺手法,多用泄法,即逆经行方向使用,因为大多数象上面讲的疼痛,痔疮,头痛落枕等均属于实症。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在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处就是在那个地方可以摸到一个人字形缝。

以前讲过的,逆经行方向刺为泄 ,顺经行方向为补,垂直进针为平补平泄,其它的补泄手法另外可以配合使用。象刺血,刺血拔罐,这些均归于泄法。

飞扬——络穴、脚下无力

承山再往下约一寸,再往外一寸,在两块肌肉中间找到飞扬穴,飞扬穴是膀胱经络肾经的络穴,因为飞扬络肾,肾又主骨,所以飞扬常用来治疗脚下无力的症状,另外,用人用飞扬穴治疗感冒,据说效果也是一流的,有机会可以试试。

附阳穴、昆化穴——腿痛、腰痛、脚踝痛

飞扬下来是跗阳穴,这个穴位先找昆仑,昆仑正对内侧的太溪,在外踝正后侧凹陷中,跗阳在昆仑穴上三寸。跗阳穴是阳桥脉的郄穴,阳桥脉也是负责腿部运动的一条经络,所以跗阳穴常用来治疗腿痛腰痛这些症,用得不多。
昆仑穴很好找了,刚才说了,就在足外踝与脚跟腱之间的凹陷中,对侧为太溪,昆仑穴是膀胱经的经穴,属火,常用来配合委中,肾俞,治疗腰腿痛,也用昆仑透太溪治疗脚踝痛。
另外昆仑穴也常用来治疗膀胱经头痛,就是后脑两侧膀胱经痛,可以用昆仑来治,当然这个痛用膀胱经的子穴,即足通谷,效果更好。

仆参穴——足跟痛

昆仑穴直下为仆参穴,仆参在外踝后下方,根骨的外侧,赤白肉际处,距离约1寸半。


这个仆参穴主要就是治疗足跟 痛,其它时候用得不多。

申脉穴——肩颈后项痛

仆参过来到外踝直下的凹陷处穴位,申脉穴。

申脉穴在外踝尖下的凹陷处,对侧照海是内踝尖下的凹陷处,申脉是通阳桥脉的八脉交会穴之一,非常重要,常用来配合后溪治疗肩颈后项痛等。申脉穴还常用来治疗足内翻及小儿麻痹后遗症引起的腿部运动障碍。

前一周左右,我有个亲戚,67岁了,这几天后背脊柱大约陶道位置疼痛难忍,下双侧后溪后疼痛稍减,但不明显,再配双侧申脉,得气后再活动,疼痛顿失,老太太非常高兴,针灸的效果就是立杆见影的。

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及至阴

申脉过来就是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及至阴都在脚掌外侧。


金门穴,大家看我们脚外侧的那个大的凸骨,这个大骨头前面就是金门穴,后面就是京骨穴

金门穴是足太阳膀胱经郄穴,又是阳维脉交会的第一个穴,因此可以治疗膀胱经及阳维脉的病证。象感冒,肩周炎,偏后头痛,颈椎病等,尤其是那种侧身病,就是病一边重一边轻的那种寒热痛症,用金门效果非常好
从金门跨过那块骨头就是京门穴,京门穴是膀胱经的原穴,原穴是是可以治疗虚症和实症,象头痛,腰痛,腰酸,都可以在京骨下针,从京骨往脚趾头方向为束骨,找束骨先找到足通谷,小脚趾与脚掌那边有一个凸的骨头,往前就是足通谷,往后找就是束骨。


画红点的就是束骨,前面红圈圈的的就是足通谷。

束骨穴——是膀胱经的俞穴,属木,水生木,所以束骨穴又是膀胱经的子穴,所以当有膀胱经上的实症,如头痛,腰痛,背痛,长疮,化脓什么的,只在膀胱经上,就可以用束骨穴来治疗。

足通谷——是膀胱经的荥穴,属水,因为膀胱经也属水,所以足通谷是膀胱经的本穴,水可以生木,所以用经上的本穴可以补肝胆之木,有时也用来治疗头痛,颈椎病。

至阴穴——最后一个穴位叫至阴穴,在足小趾外侧趾甲缘一分处取穴。至阴穴最常用的就是用过治疗胎位不正,如果发现有孕妇胎位不正,用艾灸法做,几次就能正过来,一般一日灸两次,一次灸20分钟左右。

另外,至阴穴还会用来治疗产后尿闭症,这种治疗的时候一般用刺血法来治,一般刺一两次就能有效解出小便。

安胎灸足三里和隐白,有安胎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穴位归类 各个经络的要穴 针灸穴位歌诀
耿恩广老师讲:足太阳膀胱经的用穴经验(7)
我是如何用针灸初步治好自己腰病
特效穴位治疗腰痛颈椎病
杨维杰先生董氏奇穴及传统针灸研讨题(第九回至第十二回)
腰背痛,打通太阳膀胱经!除了撞墙功,别忘按揉腿上这个穴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